关于请求审查温福铁路浙江段DK23+345~DK23+584.53段路基改桥梁变更设计文件的报告
企业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与履职尽责

对《国务院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 铁路交通事故处理决定》的分析
上海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应急处置不力。上海 铁路局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规章 制度、作业标准不严格,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 和遵章守规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有关负责人 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置不周全; 车务、电务、工务系统相关作业人员在故障处 理中存在违规作业行为。 这些单位被查处体现了各级各部门应负有的安 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 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 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三讲一落实”和“五懂五会五能”
“三讲一落实” 简而言之,即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 “三讲一落实”是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一项活动 。其 具体内容是:班组在组织生产工作过程中,按照“三 讲一落实”的流程执行,即讲工作任务,讲作业过程 的安全风险,讲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做好安全风险 控制措施的落实。 “五懂五会五能” 五懂:懂生产工艺,懂技术原理,懂设备结构,懂危 险特性,懂岗位应急。 五会:会生产操作,会异常分析,会设备点检,会风 险辨别,会处置险情。 五能:能遵守劳动纪律,能遵守安全纪律,能遵守工 艺纪律,能制止他人违章,能抵制违章指挥。
对《国务院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 铁路交通事故处理决定》的分析
责任人处理中,有安全监察人员因未正确履行 职责、安全管理不到位、指导督促安全生产工 作不力、专业监督检查不到位,负有一定的监 督责任而受到处罚。例如:耿志修(铁道部安 全总监兼副总工程师,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 任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给予降级、党内严 重警告处分);.褚少明(上海铁路局运输处处 长、党支部书记、车务系统生产和技术安全管 理人。给予记大过处分)。
上行式下行式移动模架讲义

本工程在设计与施工方面具有以下技术 特点
1.技术标准高。 技术标准高。 技术标准高
为交流方便, 为交流方便,本讲义拟以我局温福铁路浙江段 简支箱梁原位现浇施工为载体, 简支箱梁原位现浇施工为载体,并以现行投入施工 用的移动模架形式为典型工程实例展开阐述。 用的移动模架形式为典型工程实例展开阐述。 由于移动模架具有占地少,对道路依赖性小, 由于移动模架具有占地少,对道路依赖性小, 投入大型专用设备少,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 投入大型专用设备少,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 因此, 因此,其在铁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 当然,移动模架施工也存在着野外作业、 泛。当然,移动模架施工也存在着野外作业、高空 作业和流动作业等不利条件, 作业和流动作业等不利条件,特别是大规模使用移 动模架,面临着管理跨度大、 动模架,面临着管理跨度大、施工组织繁杂及安全 质量要求高的难题。 质量要求高的难题。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讲义中一定存在不 少缺点和错误,敬请各位领导、专家、 少缺点和错误,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和广大 学员批评指正;在此不吝感激!再谢! 学员批评指正;在此不吝感激!再谢!
本标段工程中,三座特大桥系重点与难点, 本标段工程中,三座特大桥系重点与难点,其中飞云江特大桥当 属重中之重, 属重中之重,是全线的控制工程之一
1、飞云江特大桥 由温州岸(北岸)向福州岸(南岸)为:2×32.0m简支箱梁+(48.0 +7×80.0 +48.0)m连续箱梁+57×32.0m简支箱梁,全长2622.43m,共68跨; 其中:32.0m简支箱梁59孔,连续箱梁9孔一联 ,配置两套移动模架。 2、平阳特大桥 由温州岸(北岸)向福州岸(南岸)为:27×32.0m简支箱梁+(40.0 + 64.0 + 40.0)m连续箱梁+1×24.0m简支箱梁+4×32.0m简支箱梁+1×24.0m 简支箱梁+(32.0 +48.0 +32.0)m连续箱梁1×24.0m简支箱梁+40×32.0m简 支箱梁+2×24.0m简支箱梁+1×32.0m简支箱梁+(40.0 +64.0 +40.0 m +2 24.0m +1 32.0m + 40.0 +40.0)m连续 箱梁+134×32.0m简支箱梁,全长7298.98m,共220跨;其中:32.0m(含 24.0m)简支箱梁211孔,连续箱梁3联9孔 ,配置六套移动模架。 3、昆阳特大桥 由温州岸(北岸)向福州岸(南岸)为:8×32.0m简支箱梁+4×24.0m简 支箱梁+31×32.0m简支箱梁+3×24.0m简支箱梁+1×32.0m简支箱梁+(64.0 +136.0 +64.0)m连续箱梁与钢管拱组合结构+1×32.0m简支箱梁+3×24.0m 简支箱梁+44×32.0m简支箱梁,全长3308.89m,共98孔,除50#墩~福州台计 48孔长1554.9m段由中铁十局承担施工外,其余1753.99m段均由我局六公司承 建,配置两套移动模架。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基本情况3(一)事故线路情况 3(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4(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5(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6(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7(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7(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11二、事故发生经过13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19四、事故原因和性质29(一)事故原因29(二)事故性质30(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30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38(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38(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38(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56(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56(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57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57(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57(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58(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60(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61(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62(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63(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65(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66“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
基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工程伦理分析

基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工程伦理分析案例描述2011年7月23日,本是平常无异的一天,却成为了中国高铁行业的极为黑暗的时刻。
在当天晚上19时30分左右,在遭受多次雷击后温州南站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进而导致温州境内高铁的自动闭塞系统发生故障,每一个分区里都显示绿灯,表示前面分区无车行驶。
另外,列控中心的通信系统也受到影响,默认为红光带,即有车占用。
在两类故障未及时得到修复的情况下,上海铁路局调度员分别通知D3115列车、D301车发车,从而促使D301次与D3115次动车组在行驶至轨道电路发生故障的温州南站5829AG轨道区段发生追尾,导致D301的第1-5节车以及D3115的第15、16节车发生脱轨。
据统计,40人罹难,172人受伤,整条线路被迫中止营运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是中国高铁开通运营后发生的最严重故障。
经调查,造成该事故的主因被判定为列控中心所采用的LKD2—T1型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该设备是由通号集团所属的通号设计院研发和生产。
设备问题隐射出的是工程伦理的被忽视,倘若前期有严格的上道使用审查,尽早进行返厂升级,就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除了重大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事故后全国乃至全球各种流言蜚语的传播则让中国高铁陷入更大的黑暗中。
一、案例重构虽然已经过去10余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依旧是中国铁路史上挥之不去的噩梦。
相较于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的08年胶济铁路事故的,以及造成41人死亡的11年京珠高速路上卧铺客车燃烧事故,这次事故也不是伤亡最多的,但是,这起甬温线事故之所以成为焦点,主要是因为发生的是动车事故,而且当时中国高铁还发展起步没几年,外界对高铁行业还是存在一定的质疑。
重新对“7.23”甬温线事故进行分析,存在于其中的工程伦理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1)在雷暴天气中,为何被雷击就导致通号设计院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故障,保险管F2熔断?设计初期难道没有针对各种极端天气环境进行考量么?没有防雷设施么?此外,列控中心设备故障后,软件层面以及硬件层面是否有设置防护措施呢?(2)通号设计院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如此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原铁道部招标之时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规行为?(3)列控中心信号与轨道电路传输的CAN在雷击的影响下总线阻抗下降,使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显示5829AG区段“红光带”。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全省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公路建设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检查情况的通报-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全省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公路建设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检查情况的通报正文:----------------------------------------------------------------------------------------------------------------------------------------------------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全省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公路建设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检查情况的通报各市交通局(委)、义乌市交通局:为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国省道和重要县道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建设大路网、打造五型路”,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公路建设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检查的通知》(浙交便函〔2010〕128号)文件规定和要求,2010年6月,我厅对全省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公路建设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一、专项检查开展情况本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检查是在各市交通局(委)全面自查基础上进行抽查,共抽查11个地市的23个项目,其中国省道项目11个,县道12个。
检查组采取听汇报、查台帐、看现场等方法,主要检查各参建单位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工程招投标管理、设计变更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各市交通局(委)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非常重视,前一阶段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领导重视,行动迅速。
各市交通局(委)对专项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担任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明确专项治理工作联络员。
同时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层层动员部署,提高认识,形成了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声势。
(二)方案完备,责任明确。
各单位都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厅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确定的治理重点,制定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
宣贯材料

温福铁路浙江段工程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宣贯材料2005年12月1前言2003年,铁道部出台了11本《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全套共12册,涵盖了我国160和200公里铁路建设的执行标准和相关要求。
新一轮铁路建设的大潮已经来临,尤其是高速铁路全面建设的开始,对铁路建设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200公里《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已不能涵盖工程建设的全部内容。
特别是沿海铁路中滨海向相条件下特殊地基处理。
总结原有铁路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外有关标准和规定,以及高速铁路高平顺、零沉降等一些较高起点的要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修改原有的《验收标准》;2005年9月,铁道部组织编制出台了新的客运专线铁路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对桥涵、路基、隧道、轨道四个专业验收标准进行重新编制,增加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和《铁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形成一套基本满足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建设需要的验收体系。
新的客运专线验收标准充分体现了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和质量要求,继续坚持“调整地位、验评分离、充实内容、严格程序、强化检测、明确职责”的编制原则,突出了对结构耐久性的新要求,规定质量检测采用先进、成熟的方法和手段,保证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建设安全。
温福铁路浙江段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其质量关系到沿海铁路整体运营,铁道部、路局都十分重视,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对此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责令本线在2006年元月1日开始全面执行客运专线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广大技术、管理人员也纷纷表示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希望,在此条件下,由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第I、II两个施工标段的技术人员对客运专线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部分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一是注重铁道部现行施工质量暂行标准。
在对照表中,保持2003版和客运专线验标的原文原义,避免学习人员断章取义;二是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1e25ae856a561252d36f85.png)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篇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基本情况 ................................................ (3)(一)事故线路情况 ................................................ (3)(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 (4)(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 . (5)(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 . (6)(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 . (7)(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 . (7)(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 (11)二、事故发生经过 ................................................ .. (13)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 (19)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 . (29)(一)事故原因 ................................................ (29)(二)事故性质 ................................................ (30)(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 (30)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38)(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 ................................................38(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38)(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 (56)(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 ................................................ . (56)(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57)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 (57)(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 (57)(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 (58)(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60)(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 (61)(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 (62)(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 (63)(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65)(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66)“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温州特大桥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专项方案

目录一、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1.3 编制范围 (1)二、工程概况 (1)2.1 桥梁概况 (1)三、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缺陷与通病防治处理措施 (2)3.1 下部结构施工 (2)3.1.1 钻孔灌注桩 (2)3.1.2 墩台 (6)3.2 上部结构施工 (9)3.2.1 箱梁 (9)四、其他保证措施 (15)一、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1.1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土建工程SG3标段《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文件;1.1.2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土建工程施工设计温州特大桥第3标》及相关设计图纸;1.1.3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1.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1.5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2 编制原则1、本着技术领先、设计优化、选型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齐全的总原则。
2、认真领会施工设计技术规定、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明确工程范围、技术特点、工期、安全、质量等要求。
3、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确保安全、优质地完成现场施工。
6、贯彻文明施工,满足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要求。
1.3 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范围为: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SG3标段温州特大桥DK9+299.5~DK13+109.5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
二、工程概况2.1 桥梁概况温州市域铁路S1线SG3标位于温州市瓯海区内,西起玕西,经玕东、西湖、三浃、山前、新桥,止于高翔,全长3810米。
桥梁工程是温州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性工程,桥梁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安全,为切实保证砼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砼的耐久性,切实落实施工过程中的环节控制,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强化现场的过程控制,特此编制桥梁工程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专项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请求审查温福铁路浙江段
DK23+345~DK23+584.53段路基改桥梁
变更设计文件的报告
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本段路基地处瑞安市境内,为海积平原边缘与丘陵交界处,海积平原地形较平坦,DK23+150前右侧为水稻田,DK23+510后为白象村,居民房屋密集,地面标高在7.3m左右;左侧处于丘陵坡脚堆积区。
该工点原设计基础处理方案为强夯碎石桩基础,因村民阻工严重,在当地政府大力协调下,施工单位于2007年9月10日进场施工,于11月中旬完成路基基础强夯桩,但由于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收锤标准,后经调整按二次复打、复打贯入深度≤5cm/击作为收锤标准的要求施工,但现场实际施工仍有部分路基右侧的碎石桩达不到收锤条件,经挖探核实,已施工的强夯碎石桩桩底距淤泥底面差0.5m~1.0m,无法满足沉降及稳定要求。
而且在强夯桩施工中,造成路基右侧用地界处约30米农田拱起最高1.5m,并造成DK23+510后用地界处的房屋开裂,影响村民安全,扩大拆迁方案村民安臵很困难,地方政府不同意扩大拆迁方案,经我公司多次与当地政府协调都无法继续施工。
2008年1月16日我公司组织召开建设四方专题会议,从施工组织、工及工程投资等多方面比较路基和桥梁方案,会议人员一致推荐采用路基改桥
梁的设计方案,并以纪要形式明确由设计单位按招标时的概算编制原则编制变更设计文件。
现设计单位已编制完成《新建铁路温福线温州至省界DK23+345~DK23+584.53段路基改桥梁变更设计文件》主要内容包括:
1、取消DK23+355.35~DK23+584.53段长222.38m范围内的路基,增加7-32m简支箱梁,由原白象大桥合并为一座大桥。
2、为满足移动模架施工距离,山体刷方最高处达19.5m,为使山体稳定及运营安全,DK23+355.35~DK23+372.5、DK23+405~DK23+460及DK23+480~DK23+577.7三段丘陵坡脚需增设路堑挡土墙收坡。
3、原设计DK23+345~DK23+355.35为桥隧路过渡段,采用0.5m~2.3m厚C20混凝土加AB组填料,本次变更后隧桥间长度仅10.35m,故路堤采用C20混凝土刚性过渡,厚1.0m~3.2m。
4、取消DK23+395.2 1-4.0m框架及DK23+470 1-3.0m 框架。
2008年8月14日我公司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召开了《DK23+345~DK23+584.53段路基改桥梁》变更设计文件初步审查会,初审认为本次在编制范围内工程数量变更增减量准确,编制依据充分,变更增加费用合理。
对照合同“第13条款变更和调整”,变更增加费用属合同变
更和调整范围,本次变更设计概算为993.09万元,增加投资586.14万元。
鉴于上述情况,经公司对本次编制范围内的变更设计费用初审查核定增加586.14万元,现予以上报,妥否?请审查。
附件: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温福线温州至省界段DK23+345~DK23+584.53段路基改桥梁变更设计》
二OO八年八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