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道德教育

合集下载

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生态道德教育则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1. 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公民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生态道德教育,通过对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的介绍和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深刻认识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制定环保计划,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和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形成个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教育,除了要求人们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更重要的是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价值观。

这些意识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生态道德教育要引导人们形成尊重生命、珍视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观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促进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形成带有生态意识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模式的目的。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道德教育,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环保行动、绿色技术、低碳生活等都需要人们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而生态道德教育是提高人们生态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生态品格、传承生态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人们可以增强环保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生态文明素质,构建和营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文明社会。

二、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了解、保护和修复是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和学生需要了解和认识自然的各种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原因,并提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措施。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21 0 2年 0 1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a ieJu n l
J n2 1 a .0 2
S ra N .7 . 1 e i l o 1 4 No0
总第 14期 第 O 期 7 1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⑨ 崔迎军
(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 院, 甘肃 兰州 70 7 ) 3 00
内的人员产 生示 范 、 导向作用 , 有利 于在全 社会形成 尊重
计划 ; 次 , 其 培养 一支 环境素 养好 , 业务 水平 高的教 师 队
伍, 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 再次 , 建立课外实践教学场地
良好的道德素养。 但是 ,千百年来 , “ 道德主要是为调整人与 社会环境之 间的关系服务的 ,人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未 能进 入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 的范围。”因此 ,过去的伦理学则 目 “
生态文明和环境道德都是人类 反思生态危机 的结果 。
生态文 明内含着环境道德的要求 , 环境道德 是生态文明的 重要组 成部分 。两者产生 的根源相 同 , 目标 、 价值取 向一 致 。生态文 明改变了过去人类征 服 自然的主体价值观 。 主 张重新 处理人与 自然之 间的关系 , 以尊重 自然 , 维护生 态 系统平衡为宗 旨, 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环境道 德的
而促进生态文 明的发展,推进人类社会走 向生态文明的新
时代。 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 , 激发他们的生态社会责任 感和义务感 , 符合新形势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 。 ( ) 二 环境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需要 。德 育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 面向未来 , 我们培养 的人才应该具备

1 5・ 3
见, 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 的疏远性 , 与我们周 围的生命休戚 与共 , 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H 境道德是新时期大学生必 ”环 备的德育素质之一 , 也是衡量大学生成才与否的重要指标。 ( )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具有重要 的示范 和导 向作 三 用。大学生是整个社会 中最引人关 注的群体 。大学生在大 学期 间形 成的科学 的世界观和环境价 值观 , 会对 各 自行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者:黄加林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2期[摘要] 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

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设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生态道德教育绿色学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

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

1 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势传统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虽然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但是,它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

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了多起造成许多人死亡和痛苦的“马斯河谷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等重大环境公害事件之后,人类才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有鉴于此,西方国家很早就将环境教育和人与自然的道德教育引入学校教育体系,在实践中加以重视。

比如美国分别于1970年和 1990年两次颁布环境教育法,在教育总署下设立环境教育司,并设立了环境教育基金会和各种环境教育奖金。

在英国设有环境教育委员会,并且设有国际环境保护教育中心。

此外,日本、印度、泰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都十分重视环境教育,并具有完整的中小学和大学的环境教育的教学计划,同时十分注重环境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在各科教师中进行环境教育的职前培训。

应当说日本人民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与其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所接受的环境教育密不可分。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道德观培养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道德观培养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道德观培养教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搞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生态道德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生态道德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而且生态道德观的培养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知情意行入手,切实抓好生态道德教育的落实,通过普及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培养教育对象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塑造生态城区氛围。

充分利用公共媒体资源和各种社会组织资源,向公众普及生态知识教育,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程度。

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来:一,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

要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

二,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

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

人是自然的产儿,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珍惜自然就是珍爱人类自己,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三,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

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四,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当代学生的我,在入学前对于“生态文明”没有具体的概念。

入学后,在授课老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专题后,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后,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结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有些许浅见。

一、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定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想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的进步的状态和成果。

生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等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构成的系统.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

从纵向的维度,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后在工业等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之上促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超越其上的文明;是全方位的,其包含生态化了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种多元的、互动的、系统的、整体的、和谐的、稳定的、循环的和可持续的。

因此我认为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生态文明其应当包括:富足、循环的物质文明,多元、宽容的精神文明,民主、有序的政治文明,公平、公正的社会文明,以及良好、持续的生态文明。

而从横向的维度,是把整个社会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也是十七大报告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几个方面;这时生态文明概念主要是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它与其他文明互为前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这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没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也是不行的,没有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不能持久的。

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建设如果最后造成人类自身家园的破坏和丧失,是谈不上文明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摘要: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社会和事物的正确认知,因此他们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与城市稍有区别,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态文明建设;农村小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要让小学生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增强小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进而使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热爱大自然。

1挖掘教材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道德与法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那么首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让学生对生态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如,教师可以在《我是一张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搜集纸张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这张来之不易,并养成节约用纸的行为和习惯,还可以搜集有关树木被伐倒的视频和图片,然后运用数据进行对比,告诉学生一颗20岁的树可以造3000张a4纸,大约一棵树能制作10本书,而砍掉一棵树则会少一棵树提供氧气,我们就少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而且有很多动物也少了安营扎寨的地方。

通过这样的数据对比告诉学生如果每天节约一张纸会产生怎样的价值,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节约用纸对自身、对自然环境、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的积极意义。

2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实践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真切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树立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品质。

如在《大自然谢谢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观察搜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稻田看插秧、收获稻谷、可以带领学生用木材做玩具、带领学生在草地上玩耍、带领学生摘果子、带领学生抓鱼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受自然对人类和动物的无私馈赠,让学生懂得饮水思源,让学生与自然交流,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实现途径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实现途径

人 [ 作考简介] 刘东 伟( 1 9 8 2 一 ) , 男, 山东东 明 人, 理学 博士, 研究方向: 土 壤风 蚀及G I S 空间 分析。王立 新( 1 9 7 5 一 ) , 男, 内 蒙古宁 城 地生态学。
环境是 以人类为 主体 的外部世 界 ,即人类生 存 、 繁
衍所必 需的物质条件 的综 合体 , 可分 为 自然环境 和社会
环境 两种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环境 保护法》更 明确地指
出: “ 本 法所称环境 , 是指影 响人类 生存 和发展 的各 种天 然 的和经过人工改造 的 自然因素 的总称 , 包括大气 、 水、 土地 、 矿藏 、 森林 、 草原 、 野 生动物 、 自然 遗迹 、 人文 遗迹 、
承担 的责任 和义务 。环境道德的建立 把道德行为领域从
质 的基础 , 是培养人们 良好 环境道德 素质不可缺少 的重 要实践活动 。环境道德教育要求人们 以道德理念来保 护
生态环境 , 教导人们善待 自然 。通过环境道德教育 , 指 导
人们科学地认 识与把握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倡 导保持人 与 自然关 系的和谐 , 将可持 续发展 的理 念融入教育及社会 各要素之 中 ,最终实 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存 。《 2 1 世纪议 程》 指出: “ 教 育是促进 可持续发展和提 高人们解决环境 与发展 问题 的关键 。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 是不可缺
程结构 、 采用案例教 学、 加 强实践环 节, 把 环境道德教 育融入 高校课 堂教 学之 中, 使 学生能够 牢固树立环境保护 意识 , 推动其将来成 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 和环境保护 战略 的骨干和核心 力量 , 对推进我 国生 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 意义。
[ 关键词 ] 道德教育 生态文明 环境道德

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

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

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可持续利用资源。

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

它旨在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二、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1. 培养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学习生态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视和保护的意识,从小事做起,担当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2. 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明白,只有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带来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 培养生态伦理观念:生态文明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人们对自然界保持敬畏之心。

这种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让他们学会尊重自然界,珍惜生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 培养创新思维:生态文明教育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

学生需要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环保领域中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生态文明教育应贯穿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为目标。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生态文明课程、组织环保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环境知识,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可以注重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倡导生活中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在社会教育方面,政府、社团和媒体等各方应齐心协力,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t a nd a r d s t o b e f o l l o we d,a n d i t i s a l s o a n i mp o r t a n t ou f n d a t i o n f o r i t s s mo o t h p r o mo t i o n. Th e e d u c a t i o n o f e n v i - r o n me n t a l e t hi c s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l i n k i n t h e c o ns t r u c t i o n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t hi c s .Th e e d u c a t i o n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t h i c s s ho u l d a d h e r e t o t h e p in r c i pl e o f c o mb i n i n g i n t r a— —g e n e r a t i o n a l e q ua l i t y a n d i n t e r— — g e ne r a t i o n a l e q u a l i ・ - t y,a n d a d h e r e t o t h e p inc r i p l e o f c o mb i n i n g t he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s o c i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f a mi l y e d u c a t i o n .T he e du c a t i o n a l c o n t e n t s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t h i c s i n c l u d e t h e c o r r e c t u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h u ma n a nd n a t u r e,t h e e d u c a t i o n o f s c i e n t i ic f v i e w o n c o n s ump t i o na n d t ha t o f r e a s o n a b l e be n e i f t . I n t he c o ns t uc r t i o n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t h i c s,we s h o u l d ma k e e f f o r t s t o i mp r o v e t h e c o g n i t i o n, f or m t h e e mo t i o n,t e mp e r t h e wi l l , s t r e ng t h e n t h e p r a c t i c e,a n d t h u s p r o mo t e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o f e n v i r o n me nt a l e t h i c s . Ke y wo r ds: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t h i c s;e d u c a t i o n
关键 词 : 生态文 明; 环境道德 ; 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 A S I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7 9 6 1 ( 2 0 1 6 ) 0 6— 0 0 1 5— 0 3
Th e Co ns t r uc t i o n o f Ec o l o g i c a l C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t h i c s i S t h e c o d e o f c o n d u c t a n d e t h i c a l
t h e Ed uc a t i o n o f En v i r o nm e nt a l Et hi c s
L I Mi n g— j J a n
( S c h o o l o f L a w a n d P o l i t i c s ,S u q i a n C o l l e g e ,S u q i a n J i a n g s u 2 2 3 8 0 0 , C h i n a )
第2 5卷第 6期 2 0 1 6年 1 2月
淮 阴

学Leabharlann 院学报 Vo 1 . 2 5 No . 6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y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De c . 2 O l 6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与 环 境 道 德教 育
李 明建
( 宿迁学 院 法政学院 , 江苏 宿迁 2 2 3 8 0 0 ) 摘要 : 环境 道德是生态文 明建设 要遵 循的行为规 范和道德准则 , 也 是生态文 明建设顺利 推进 的重要基础 。环境道德教育 是环境道德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环境道 德教 育要坚 持代 内平 等与代 际平等 相结合 原则 , 坚持 环境道 德的学 校教 育、 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原则 。环境道德教育 的内容包括 正确认识 人与 自然的关 系 、 科学 的消费观教育 、 合 理的利 益观 教育 。我们应该努力 提高环境道德认 知 、 形成环境 道德情感 、 磨 练环境道 德意 志 、 加 强环 境道德 实践 , 从 而推 动环境 道德 教育工作 的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