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仪器原理分析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实验仪器课堂功效[论文]

初中生物实验仪器课堂功效[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仪器的课堂功效摘要:生物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课的设置应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可滥用更不可不用。

实验仪器是用来上实验课的,不是学校的陈设和参观的对象,应该发挥其职能,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和教师,搭建起生物教学中一座动手的桥梁。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仪器课堂功效初中生物实验仪器的应用,对刚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新鲜加好奇。

如何发挥生物实验仪器的课堂功效,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把握好实验教学仪器使用的度,促进实验教学,引领学生步入生物科学领域,领略生命的真实色彩。

一、生物实验仪器的配置是上好实验课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仪器的配置齐全,是上好实验课的基础保障。

我校位于市区的中心,师资雄厚,生源充足,校内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实验室全面开放,实验仪器的配备符合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验收标准。

这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验教学,大大提高了实验仪器的利用率,为学生学好生物科学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二、生物实验仪器的利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爱玩、爱动是青春期孩子们的天性,对各式各样的生物教学仪器,孩子们表示出了超乎寻常的热爱和好奇。

在上“如何使用显微镜”这节实验课时,孩子们对实验桌上的显微镜爱不释手,对显微镜的各个部件和功能很快就了如指掌。

特别是看到视野中放大数倍的倒立的物像时,脸上的夸张表情表达出对生物奇妙现象的好奇,探究生物学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生物实验仪器的利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每次的生物实验课总会换取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对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课上,孩子们对在肉眼看不见的细胞结构没有任何概念,有的只是课本内容的“纸上谈兵”,没有太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但是当孩子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内表皮鳞片叶细胞结构时,对植物细胞有了立体直面冲击的视觉感受,对植物细胞的各部分功能产生了疑问。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一、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生物、环境等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主要涉及使用各种高科技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质量控制等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进行样品的分析,并能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解析。

还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涵盖各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如色谱、光谱、质谱、电化学分析等。

在讲授每种方法时,应先介绍其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介绍其应用范围和实验操作流程,最后介绍其数据处理和解析方法。

还应适当介绍一些新型的仪器分析方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方法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野外采样实验、毕业设计等方式进行。

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资源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资源应该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

其中,教材应该选择内容新颖、难度适中、语言流畅的教材,参考书籍则应该涵盖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多媒体课件应该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实验设备则应该能够满足各种实验教学的需求。

网络资源则应该包括各种在线课程、学习网站、科研论文等,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六、考核方式仪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两个方面。

理论考试可以通过试卷或在线测试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则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等方式进行。

还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仪器分析论文

仪器分析论文

仪器分析论文引言仪器分析是一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技术。

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可以对物质的特性、组成以及其它相关的物理和化学属性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仪器分析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一些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

仪器分析的背景和意义仪器分析作为一种精确、高效和可靠的分析方法,已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比传统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样品处理能力。

通过仪器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到更精确、更全面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测量反应物的浓度、分析产物的纯度以及确定化学反应的机理。

在生物科学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进行生物医学研究。

在环境科学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帮助我们保护环境和监测环境质量。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1. 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中原子、分子或离子的质量和结构的技术。

它基于物质的质量与电荷比的比值,通过将样品分子分解成离子并用于质量分析器的方法来测量物质的质量。

质谱分析法在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使用电磁辐射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技术。

通过将样品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测量光谱的强度变化,可以获取样品的组成和性质信息。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3.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作用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等。

色谱分析法在化学和生物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分离和测定各种化合物。

4.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现象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与电极之间的电流、电压和电荷量等参数的变化,可以获取样品的信息。

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包括电位法、伏安法、电导法等。

《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仪器分析》课程论文•相关推荐《仪器分析》课程论文本文论述了《仪器分析》(含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们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性、研究性与创新性人才为基本目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启发式教学,通过改革使教学结构更趋于合理,体现出仪器分析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教学手段的连贯性。

分析化学是一门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状态进行系统测量与表征的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1]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仪器分析》课程是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中一门新颖的交叉学科。

[2,3]《仪器分析》(含实验)课程目前是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环境科学和工程以及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程。

仪器分析是一门集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4]由单纯提供分析测试数据,上升到从原始的分析测试数据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静态和动态物质信息,以解决自然科学各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作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物质的信息科学,仪器分析的发展被寄予越来越大的期望,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作为本科生的仪器分析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结合目前的化学领域发展现状和教学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涉及面较广且综合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又要介绍仪器的基本结构、测试原理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而就目前我校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尚与国内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缺乏及时更新,这本身与仪器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是相矛盾的。

因此,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实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等途径,合理优化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对培养综合性、研究与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仪器分析与生物应用:仪器分析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与生物应用:仪器分析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遗传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遗传所创立于 1961年,其前身是1956年 青岛遗传学座谈会后建立 的遗传学研究室。
复旦大学遗传所的创始 人是谈家桢院士。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复旦大学 遗传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 1984 年 经 国 家 计 委 批 准 , 成 为 在 我 国 高 校 中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重点 实验室主任为马红教授,王红阳院士任学术 委员会主任。
130228遗传学科技术平台介绍王洪海130307基因组功能研究和dna测序蒋德科130314基因芯片刘国元130321斑马鱼技术平台姚纪花130328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130411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黄130418质谱仪张旭敏130425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张鹭130502生物大分子反应仪刘为平130516细胞培养技术徐130523流式细胞仪沈素芹130530共聚焦显微镜韦有衡130607考前辅导王洪海刘国元130614考试一遗传学科建设情况二遗传学科技术平台建设三技术平台开放服务情况四资源共享开放使用为科研提供技术支撑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平台有序运转六更新大型设备引进高学历人才生物技术中心复旦大学遗传所创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1956年青岛遗传学座谈会后建立的遗传学研究室
资源共享,对外开放
协助校内17家课题组,校外14家单位的科 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0篇,其中SCI论 文18篇。培训仪器操作人员45人,带教研 究生70人。如同济大学化学系姚天明课题 组:《若干神经毒性金属离子对tau多肽构 象影响》项目共培训该课题组15名研究生 和老师熟练使用操作仪器。
(三)细胞学分析技术平台(1)
二、遗传学科技术平台建设
1、1997-1999 “211工程”一期投入1820万元, 购置大中小型设备 52台。

仪器分析完整版范文

仪器分析完整版范文

仪器分析完整版范文仪器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本文将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仪器设备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仪器设备对待测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测量物质的一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光谱等,来推导出样品中所含的物质成分和浓度。

仪器分析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于各种物质的分析。

常用的仪器设备有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等。

光谱仪是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物质成分和浓度的仪器。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红外光谱仪(IR)、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

色谱仪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测量物质的方法,如气相色谱仪(GC)、液相色谱仪(HPLC)等。

质谱仪是利用物质分子或离子在电场中运动时所具有的一些特性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成分的仪器,如质谱仪(MS)等。

电化学分析仪器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的仪器,包括电解质分析仪(Potentiometer)、电导仪、离子选择电极(ISE)等。

仪器分析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环境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对水体、空气等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如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物分析等。

在食品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残留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药物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对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杂质、稳定性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材料科学领域,仪器分析可以用于对材料的结构、成分、性质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如材料表面分析、电子显微镜等。

综上所述,仪器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仪器设备对待测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常用的仪器设备有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等。

仪器分析在环境、食品、药物、材料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仪器分析与总结

仪器分析与总结

仪器分析与总结分析仪器与总结仪器分析是一种通过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测试和分析,获取精确数据和结果的方法。

其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室、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对仪器分析的原理、分类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一、仪器分析的原理仪器分析的原理是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粒子束、声波等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仪器分析分为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和热分析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与仪器之间的响应信号,来推断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光学分析是利用光的吸收、散射、发射和干涉等现象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化学分析是通过样品与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中常见的有电位滴定法、电位荧光法和电解析光波法。

质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电荷比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结构,其中常见的有质谱法和电离质谱法。

核磁共振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中核自旋的频率来分析样品的结构和性质,其中常见的有核磁共振光谱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法。

热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性质,其中常见的有差示热分析法和热重分析法。

二、仪器分析的分类根据仪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仪器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的响应信号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定性分析常用于物质的鉴定和鉴别。

例如,通过光谱法可以确定物质的吸收或发射峰,从而判断物质的种类和结构。

定量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的响应信号来确定样品中成分的含量和浓度的方法。

定量分析常用于物质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例如,通过光度法可以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三、仪器分析的应用仪器分析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室、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其应用范围涉及医药、化工、冶金、环保、食品、农业等多个行业。

在医药领域,仪器分析可用于药物的研发、质量控制和药物代谢的研究等。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的:《仪器分析》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操作技巧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2.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化学、化工、环境、生物、医药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熟悉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

2.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3)熟悉常见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2. 能力目标:(1)具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2)能够运用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验实践12课时。

2. 教学进度:(1)第1-8课时:光谱分析方法;(2)第9-16课时:色谱分析方法;(3)第17-24课时:电化学分析方法;(4)第25-32课时: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占总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测试,占总成绩的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仪器分析原理与应用》2. 实验设备:各种仪器分析设备,如光谱仪、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3. 辅助材料: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生物仪器分析原理与方法主讲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
成绩:
《生物仪器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的思考摘要:通过《生物仪器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和个人学到的一些仪器知识和对课程的一些思考和感想以及建议。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程思考
引言
在2010年大三的下学期我选修了888老师的课程《生物仪器分析原理与方法》,整个课程下来,我们一共经历了88、88、88、88、88等五位老师,共同学习了PCR与荧光PCR仪、各类显微镜、分光光度法、色谱、电泳、生物安全柜等近20种生物仪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当然,由于上课人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教室将理论理解,然后抓紧机会接近仪器,学习使用,动手操作实践。

1 仪器分析的概念与简单介绍
1.1 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这些方法一般都有独立的方法原理及理论基础。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1.2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一、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 g、 L级,甚至更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二、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四、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五、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它列入化学分析。

2 简单介绍课程学到的几种仪器
2.1 PCR与荧光定量PCR
2.1.1 PCR的原理大家都已经知道,在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

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借助一小段双链DNA来启动合成,通过一个或两个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与单链DNA模板中的一段互补序列结合,形成部分双链。

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DNA聚合酶将脱氧单核苷酸加到引物3´-OH末端,并以此为起始点,沿模板5´→3´方向延伸,合成一条新的DNA互补链。

2.1.2 荧光定量PCR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的初始模版。

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

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刚开始时, 探针结合在DNA任一一条单链上;PCR扩增时,Taq酶的5’端-3’端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2.1.3 TL988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应用领域:一、临床疾病诊断:各型肝炎、艾滋病、禽流感、结核、性病等传染病诊断和疗效评价;地中海贫血、血友病、性别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综合症、胎儿畸形等优生优育检测;肿瘤标志物及瘤基因检测实现肿瘤病诊断;遗传基因检测实现遗传病诊断。

二、动物疾病检测: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沙门菌、大肠埃希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寄生虫病等、炭疽芽孢杆菌。

三、食品安全:食源微生物、食品过敏源、转基因、乳品企业阪崎肠杆菌等检测。

四、科学研究:医学、农牧、生物相关分子生物学定量研究。

五、应用行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大学及研究所、CDC、检验检疫局、兽医站、食品企业及乳品厂等。

2.2 显微镜的世界
从列文·虎克开始,我们走进了微生物的世界。

在显微镜的引导下,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我们不曾谋面的生命物质,还有各种神奇。

从第一个显微镜的诞生,到现在集合了各个学科领域创造出来的高分辨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人类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分析的越来越透彻,人类不断的用自己的行为在证明着、探索着生命的奥秘。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差别以及分辨率不同的原因所在,了解到通过不同的染色、光线、相差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细胞结构或物质结构,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其他几种仪器分析概述
此后,在袁永泽、祁超等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相继学习了分光光度计、气相液相色谱分析、流式细胞仪等等一些生物学研究常用的仪器,当然,由于上课人数、时间和实验室设备限制,我们没有能够亲自的去体验这些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不过,老师认真详细的讲解以及结合他们自身的体会,让我们对这些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做实验搞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略论仪器分析课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3.1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是一门不仅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具有众多的知识融合点的交叉性课程。

本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各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服务于生产和研究等实用性很强的工作之中。

对它的学习过程将是一个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过程。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科研经验,以及科学研究史上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故事来让同学们意识到学好理论知识对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3.2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
创新思维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的。

3.3 激励学生们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投身生物仪器设备的创新
许多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都依赖于仪器的发展。

诺贝尔奖设立至今,有众多科学家得奖都是借助于先进仪器的诞生而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甚至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医学家直接因为发明仪器而获奖。

正如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R.Ernst :“现代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靠尖端仪器的发展。

而仪器的发展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而这把钥匙需要孜孜以求的探索者自己去配置。

”例如,日本的田中耕一,因发明了用激光轰击成团的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田中耕一在岛津制作所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职员,但是,在公司,不管是下级还是同事,只要问到他实验上的事,他都会认真解答或者一同思考,直到问题解决。

正是因为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才成就了他在仪器分析工作方面的创新。

4 总结
通过《生物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学到了很多仪器的基本知识。

而且课程教师的安排也是让老师费心了,各种不同的仪器,老师会找不同的精通一些的教授来给我们讲解,让我们能够学到准确的知识。

但是,由于课堂人数和实验室设备以及时间的限制,我们没有能够都亲临仪器旁去感受,去实践,这是很遗憾的。

所以在此建议今后开课堂人数少一点应该会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吸收和消化理论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生物仪器分析原理与方法》课件,杨继红、袁永泽、祁超等
[2]《浅谈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曾红娟、刘华、廖小丽、张安英,生命科学仪器2010第8卷,6月刊
[3]《荧光PCR仪检测甲型H N 流感病毒DNA结果分析》,张雪茹、张广武、郭哲,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l2月第27卷第4期,中图分类号:R373.1 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8X(2009)04—0263—02
[4]/view/893953.htm,有关荧光定量PCR的百度百科
[5]陈彬,袁建胜,陆琦;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在何方,科学时报:2009.3.17.
[6]马大猷;自主创新敢争人先,科学时报:2009.1.31.
[7]http://www.ruanyifeng.eom/blog/2OO7/O8/koiehi_tanaka.html,阮一峰的网络日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