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柔韧素质在武术套路中的作用
浅论武术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浅论武术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武术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文发现,武术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
在小学阶段,武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同时,武术课程能够提供学生积极的身心锻炼,并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通过学习武术,学生还能够增强自信心和自律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将武术纳入小学体育教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武术; 小学体育教育; 作用; 价值; 身体素质; 意志品质; 团队精神;引言: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受到广泛关注。
而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武术作为一门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体育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本文将从实例出发,深入探讨武术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武术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将武术纳入小学体育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武术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体育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武术作为一项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体育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实例出发,探讨武术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实际作用与价值,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1提升身体素质与协调能力武术训练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身体柔韧性。
在武术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反复练习各种动作和姿势,使身体肌肉得到充分拉伸和锻炼。
特别是太极拳等柔软性较强的武术项目,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例如,学生们在练习太极拳时,需要做出流畅而连贯的动作,这不仅需要柔软的肌肉和关节,还需要灵活的身体协调性,因此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柔韧性[1]。
浅析武术套路训练的基本特征

“ 静中有 势, 中有法” 以有效 地提高武术套路所需要 的运动素质和形 动 , 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在套路技 术训练 中 , 不但要 强调功架 、 劲力 、 节奏 、 精神 、 形象等方 面的要求 。 更要突 出技击特 点 , 体现体用兼备的独特风 格。通过套路技术训练 , 提高套路运动的技术水平 和演练技巧 , 进一步 发展套路演练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和机能能力。
2 .2专 项 身 体训 练 .1 3.
在确定武术套路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 美性项 群后 ,根据技能主 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 结合武术套路 的运动特点 , 对武 术套路训练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 21 .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 的决定因素分析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 同表现形式和不 同作
作为提高与否的标准。)一般 弹跳力训练 ( 、 要于协调性 、 速度和力量训
竞技运动项 目的分类有三个标准 :决定 运动员竞技能力 的主导 因 素; 运动项 目的动作结构 ; 成绩 的评定方法。 运动 根据 以上三个条件 , 在 项群训练理论 中, 武术套路属于固定组合 多元 动作结构 , 以评分类为评
定手段的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 。 2武术套路训练的基本特征
练相结合进行 )一般力量性训 练( 、 武术套路运动需要 的力量不是绝对 力量 的大小 , 而是完成快速动作 的爆发力 。)一般耐力训练( 、 选择符合 套路 演练 的代谢特点 , 演练( 套路 长拳类 项 目) 要求在 1 2 秒内完成 分 0 整套练习 , 其能量代谢 以无氧代谢为主 , 因此 , 般耐力 训练要 结合 此 一 进行 ) 和一般协调和灵 敏素质训练。
容 )专项协调和灵敏素质训练 ( 、 各种精神 、 姿态风格 的训练 ; 各种身法 、 基本 动作训练 ) 。
武术套路训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武术套路训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田慧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武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由于武术套路训练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武术套路训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基础上,重点就如何更有效的开展武术套路训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武术套路训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随着我国对武术运动越来越重视,青少年武术运动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武术套路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由于武术套路涉及到方方面面,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文化性,因而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只有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武术套路训练模式和运行机制,才能使武术套路训练取得更好的成效,进而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
这就需要在开展武术套路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应当深刻认识到其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并且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大力推动武术套路训练改革、创新与发展,进而能够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武术套路训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武术套路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
从武术套路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涉及到武术本身、心理需要、生理需要等诸多方面,这就使武术套路训练能够在培养青少年健康身心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从总体上来看,武术套路属于一种人为的艺术,因而也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艺术性,这就使武术套路训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这对于促进青少年科学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比如有的教学在开展武术套路训练的过程中,对武术套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青少年能够深入了解武术套路的文化属性,进而强化青少年对武术套路的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因而在开展武术套路训练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培养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特别是由于武术套路训练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也需要青少年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因而在开展武术套路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使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由于武术套路包括心、神、意、气等心理品质,因而通过大力开展武术套路训练,可以在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由于武术具有多元化的社会功能,因而在开展武术套路训练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意识等等。
柔韧的概念

柔韧的概念
柔韧,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主要指的是人体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关节周围韧带、肌腱、肌肉、皮肤以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柔韧性是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人在运动中关节活动范围的灵活性以及肌肉和结缔组织的伸展性。
具体来说,柔韧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关节活动幅度,即关节能够活动的最大范围,如腿部的劈叉、臂部的拉伸等;二是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等组织的伸展能力,这涉及到这些组织在被动拉伸时的长度增加能力,以及在主动收缩时的力量和耐力。
柔韧性的提高,对于增强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舞蹈、武术、跑酷等运动中,良好的柔韧性是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基础。
此外,对于普通人而言,日常的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身体机能,增加运动系统的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高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
柔韧性训练还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关节疾病,对于女性来说,还可以帮助减肥和塑造体型。
综上所述,柔韧的概念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及跨过关节的组织伸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初级长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长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技击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初级长拳,探究其对人体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武术技能的培养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初级长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 分析初级长拳对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
3. 探讨初级长拳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效果。
4. 评估初级长拳在武术技能提升方面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长拳的历史、特点、技术要求等。
2. 实践训练法:通过实际练习,掌握初级长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3. 对比分析法:对比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武术技能的变化。
四、实验内容1. 初级长拳基本动作学习:- 预备动作:预备势、虚步亮掌、并步对拳。
- 第一段动作: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冲拳、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大跃步前穿、弓步击掌、马步架掌。
- 第二段动作:马步击掌、马步盘肘、搂手、弓步劈拳、换跳步马步冲拳、虚步挑拳、弓步顶肘。
2. 身体素质训练:- 力量训练:通过马步冲拳、弹腿冲拳等动作,增强下肢力量。
- 柔韧性训练:通过弓步、马步等动作,提高关节的柔韧性。
- 灵活性训练:通过跳跃、腾挪等动作,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3. 心理素质培养:- 自我控制: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 勇气培养:在练习中克服困难,培养勇气和毅力。
4. 武术技能提升:- 技击动作:通过学习初级长拳的技击动作,提高实战能力。
- 动作协调:通过练习,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身体素质:- 力量:实验前后,受试者的下肢力量明显提高。
- 柔韧性:实验前后,受试者的关节柔韧性有所提升。
- 灵活性:实验前后,受试者的身体灵活性有所增强。
2. 心理素质:- 自我控制:实验过程中,受试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锻炼。
- 勇气: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克服困难,培养了勇气和毅力。
3. 武术技能:- 技击动作:通过学习初级长拳,受试者的技击动作更加规范、熟练。
武术教学指导思想

武术教学思想指导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作为我国本土的体育项目,我们有必要大力开展武术教学,这不仅是出于对教学对象自身的考虑,也是延续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武术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从而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一、指导思想武术课以“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以期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的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转化;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掌握武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手型手法,基本步型步法,武术套路组合,眼神、精气神(练习),基本腿法。
2、增强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武术精髓,增强学生对传统武术的了解。
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自主演练成套武术动作,参与学校集体活动的武术表演;能够掌握一定的武术技击方法,提高对武术文化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武术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传统的武术基本功动作为教学内容。
它动作简单明快、刚柔相济、张弛有致、造型优美、有较强的健身性和观赏性,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
本期学习武术课程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武术基础的,所以必须从基础抓起,增强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热爱武术,树立正确的武术观;激活他们的潜质,落实素质教育,使他们在武术学习中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丰富生活,增进友谊,进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教学方法一堂课围绕一个重点领域为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精讲多练,示范领做,分组指导,语言激励,教学比赛。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在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寓教于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从运动训练学视角浅析竞技武术技术训练

高武术专项的一种 手段 。 要想 提高技术水平 , 获得优异的运动成 绩必须进行合理的技术训 练。 技术训 练是否成功 , 训练效果是否 显著 ,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 于技术训练方法 的科学性 和运 用的正 确程度[ 4 1 。就武术训练而言 , 它既要遵循体育训练 的一般 原理和
科学方法 , 又要符合武术 的技术特点和运动规律 , 作 者从 部分和 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 阶段性原则进行了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 G 8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1 5 ) 0 4 _ _ 0 【 ) 4 6 —0 2
1 . 3 竞 技 武 术 技 术 训 练
武术是 中华民族传统的技击 术 ,它是 我们 的祖 先将 从生产 实践和军事 斗争 中获得 的格斗技术 , 不断地提 炼 、 总结 , 又融人
搏击 ・ 武术科学
2 0 1 5 年4 月
第 l 2卷 第 4 期
【 武术套路研 究 】
从运 动训 练学视角浅析竞技武 术技 术训 练
李向阳 滕树 云 李 慧 裴孝成 ,
( 1 . 北 京体 育大 学 , 北 京 1 0 0 0 8 4 ; 2 . 宁波 大学 , 浙 江 宁波 3 1 5 2 1 1 )
摘 要 : 竞技武术正式 出现在 2 0 世纪 5 0 代 以后 , 至今 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 系。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 访 谈 法、 观察法、 逻 辑分 析 法对竞技 武术技 术进 行研 究 , 主要 针 对 竞技 武术 技 术训 练 的原 则 、 要 求和 方 法、 注意 事 项进 行 全方 位 的分析 。科 学合 理 的技 术训 练方 式是提 高运动 技 术 的捷 径 , 技 术存 在 于各种 各 样 的 身体 动 作 过 程之 中 , 技 术的好 坏 直接 影响 运动 员的比 赛成 绩和 名 次。 提 高运 动技 术 获得优 异 的 比赛成 绩 , 已成 为每 一 个武 术运 动 员追 求的 目标 。 关键 词 : 运动 训 练 学 竞技 武 术 技 术 训 练
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效果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A T I O N
O职校论坛。
科技信息
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效果
汤礼锋 ( 浙江体 育职 业技术 学院 , 浙江 杭 州 S l O O O O )
【 摘 要】 本文主要对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及武术套路教学效果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 在为提高青少年武术套
路运动员训练族粜提供有用的理论与 实践 路; 训练; 教学
武术套路运动是 以技击动作为素材 , 以攻守进退 、 动静疾 徐等矛 1 . 4 专项耐力素质 的训练 耐力 素质 的训练可 以分为有氧素质 训练 和无氧素质训练 有氧耐 盾运 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 习形式。 所谓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 其方法主要是以心率为控制参数 , 安排长距离跑或变 速跑 . 每 身体 素质 . 是指根据武术技击特点和需求所表现 出来的从 事武术运动 力训练 ,  ̄ 4次 . 均将心率控制在 1 2 5 ~ 1 5 5次/ mi n 无氧耐力训 练主要 所必须的速度 、 力量 、 柔韧 、 灵敏和耐力等技能能力。武术套路运动属 周进行 3 将 心率控制在每分钟 1 6 5 ~ 1 8 5 次/ m i n 左 右 如 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 此类项群运动表现为战术和运动技能 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 3 0 ~ 5 0 m短距离跑 、单套技术和成套技术练 习以及不 同形 式的小组合 对运动员的影响最低 . 对身体素质 的要求较高 。 般认 为: 8  ̄ 9岁是青 少年武术套路训练的初选年龄阶段 , 1 2  ̄ 1 5 练习等 . 每周进行 3 ~ 4 次。 根据武术套路运动 的特点 , 整套套路需要完 0秒 , 所以应着重提高运动员 的无氧耐力 素质 与运 岁的青少年各身体机能和专项运动素质发展都处于敏感时期。 此阶段 成的时间最少 为 8 发展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 的无氧耐力素 开始专项武术套路运动素质训练. 有助于将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和 动身体发育的特 点相对应 . 因为男女生 的无氧 耐力素质是随 专项技术进一步巩固和不断提高 . 为运动员在 比赛 中取得优异的运动 质在这个时期不会有实质性 的进展 . 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的. 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在 1 1 1 4岁无氧耐力 成绩打下坚 实的基础。 发展甚微 . 而到了 1 6 ~ 2 O岁才会有更实质性的提高 1 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 1 . 5 专项柔韧素质 的训练 柔韧是人体关节活动范 围的大 小及肌 肉、 肌健 、 韧 带等软 组织的 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 主要包括: 专项力 量素 对武 术套路运动项 质、 专项灵敏素质 、 专项速度素质 、 专项耐力素质 和专项柔韧素质 5 个 伸展能力。该素质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着 重要影 响. 武术运动员所具有 的一般柔韧素质包括肩 、 膝、 髋 方面 在青 少年身体发育 的过程中的某个 时期 , 青少年某项身体素质 目的影响尤为突出。 专项柔韧素质是武术套路运动员掌 握专项技术的 发展得特别快. 这一时期是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敏 关节等的活动幅度. 感期 . 也是发展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素 质的关 键时期 , 合理地 必备条件 如武术套路 中常用的前踢腿和侧踢腿技 术动作 的各 种转 体、 劈叉等柔韧素质都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必须具备 的。因此我们在训 运用教学训练方法 . 可以准确地引导青少年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 练 中采用拉 、 压、 控等方法进行肌肉柔韧性练 习 每次训练课对肩 、 膝、 1 . 1 专项力量素质 的训练 髋等部位进行定组限次 的拉 、 压、 控练习 . 以最大 限度地 发展运动员的 国际运动训练理论认为. 把力量看作是一种单一的素质是不确切 的. 它应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因为力量在竞技运动中是几种 素质 的综 柔韧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 、 、 方 向 发 展 . 规 则 中 出 现 了指 定 难 度 动 作 。作 为 一 美 新 新
收 稿 日期 : 0 5 1 一 2 2 0— l 2
2 1 解 剖 因 素包 括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关节的骨结构 。 运动 幅度 的大 小 是 发 展 该 关 节 柔 韧 性 的 结 构 基 础 . 成 关 节 的 两关 节 面 的 面 积之 差 越 大 , 动 幅 度 构 运
理等因素的影响 , 因此 , 展 柔 韧 素质 应 采 取 科 学合 理 的 手 段 进 行 训 练 。 发
关键 词 : 武术 ; 韧 素 质 l 用 柔 作
中 圈 分 类 号 : 5 . G8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5 5 4 2 0 )2 0 3 — 0 10 —1 5 ( 06 0 - l6 2
动作 幅度 超 过 了肌 肉拉 伸度 而造 成 肌 肉 、 带 、 节 损 伤 。 韧 关
1 3 自选 套 路 中 指 定 难 度 后 踢 腿 抱 脚 直 立 和 十 字 平 衡 动 . 作 , 肩 关 节 、 、 部 及髋 关 节 柔 韧 不 好 . 无 法 使 后 腿 举 如 腰 腿 就
身体素质 的发展 中, 们 称其 为主 动柔韧性 和被 动柔韧性 , 我
在武 术运 动 中 对 腰 腿 的柔 韧 训 练 极 为 重 视 . 且 只有 具 有 较 而
高 的 柔韧 性 才 能永 保 其 运 动 青 春 。 那 些 鹤发 童颜 的武 术 前 像
辈 尚 能 翻 腾 跳 跃 , 腿 下 腰 . 其 关 节 之 灵 活 . 带 之 柔 韧 有 劈 与 韧
1 4 太 极 拳 套 路 中 的前 举 腿 和后 插 腿 低 势 平 衡 . 踩 关 节 . 如 柔 韧 性 不 好 , 无 法 使 支 撑 腿 全 蹲 , 果 强 迫 全 蹲 使 大 腿 低 就 如 于水 平 . 支撑 腿 的 脚 后 跟 必 然 就 会 跟 着 抬 起 。 15 剑术套 路中的腕花接点剑 . . 如腕 关 节 柔 韧 不 好 . 剪腕 花 动作 不 能 贴 身 成 立 圆 . 样 会 导 致 身 械 不 协 调 。点 剑 时 也 会 这 由 于 柔 韧 不 好 . 力 点 达 不 到 剑 尖 . 样 就 使 动 作 的 方 法 不 而 这 清楚 。 2 发 展 柔 韧 素 质 主 要 受 解 剖 、 理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生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2期 6 20 0 6年 5月
承 德 民族 师专 学报
J u n l f h n d a h r’ ol efrNain l i o r a o e g eTec es C l g t aie C e o o ts
规 则 , 中 的 平 衡 和 腿 法 难 度 动 作 , 柔 韧 素 质 提 出 了更 高 其 对 的 要 求 。 而 在 我 们 平 时训 练 中 , 现 许 多 有 一 定 武 术 基 础 的 发 运 动 员 对 柔 韧 素 质 的 提 高 . 存 在 着 不 同程 度 的 忽 略 。 事实 都
柔 韧 素 质 是 指 人 体 关 节 活 动 幅 度 的 大 小 和 肌 肉 韧 带 的
伸 展 能 力 。它 要 求 肌 肉韧 带 既 能 被 动 拉 长 又 能 主 动 伸 展 。 在
名 优 秀武 术 运 动 员 要 能 很 好 地 完成 指 定难 度 动 作 . 韧 性 是 柔
一
项 重 要 因 素 。 如 果 我 们 在 完 成 动作 时 , 于 柔 韧 素 质不 好 由 而导 致 动 作 达 不 到标 准 被扣 分 . 会 影 响 运 动 成绩 。 就 12 提 高 柔 韧 性 可 以 防 止 肌 肉 、 带 、 节 损 伤 。 韧 性 差 , . 韧 关 柔
相 对 关 节 灵 活 性 也 较 小 . 么 这 样 就 会 限 制 力 量 、 度 和 协 那 速
调 能 力 的 发 挥 , 致 完 成 动 作 困 难 , 成 运 动损 伤 , 会 因 为 导 造 还
密 切 的 关 系 。 近 年 来 全 国 武 术 比赛 . 试 行 了新 的 套 路 竞赛 又
Vo1 26 No. . 2
M a .2 06 y 0
浅析柔韧素质在武术套路 中的作用
王 书 芳
( 水学 院 衡 体育 系 , 河北 衡水 0 30 50 0)
摘 要 : 韧 性 是 各 项运 动 员 的 重要 身 体 素 质 之 一 . 武术 运 动 中柔 韧 素 质 显得 尤 其 重 要 . 面发 展 全 身各 关 节 柔 在 全 韧 带 的 柔韧 性 可 增 大 运 动 幅 度 , 高 协 调 性 和 动 作 质 量 , 防 伤 害 事 故 . 长运 动 寿 命 。发展 柔 韧性 主要 受 解剖 、 捉 预 延 生
起 , 能上下腿保持垂直 。 不
上 , 掌 握 了一 定 的 武 术 基 本 技 术 后 。 韧 素 质 对 进 一 步提 在 柔 高 技 术 水 平 , 是 相 当重 要 的 。 却
1 在 武 术套 路 中 柔 韧 素 质 的 重 要 性 . 1 1 柔 韧 性 关 系 着 运 动 成 绩 。 柔 韧 性 的 好 坏 与技 术 动作 幅 . 度 大 小 和 运 动 成 绩 有 着 密 切 联 系 。柔 韧 性 好 . 以 使 动作 舒 可 展大方 . 而且 有 助 于 技 术 水 平 的 发 挥 。随 着 武 术 套 路 向高 、
作者简介 : 书芳(97 ) . 北冀 州人 , 王 16 一 女 河 衡水 学 院 体 育系讲师 。 时 , 合 实 例讲 授 什 么 是 “ 置 错误 ” “ 结 位 、 四次 击 球 ” , 可 以 等 还 让 见 习生 担 任 裁 判 员 . 根 据 裁 判 员 的判 罚 具 体讲 解 。 并 4 4 结合 考 核 项 目进 行 传 授 . 考 核 也 是 传 授 规 则 的 较 好 时 机 。 因 为 此 时 学 生 认 真 专 心 、 力 集 中 , 怕 自己 因 犯 规 影 响 成 绩 . 师 应 抓 住 这 个 时 精 总 教 机 有 重 点地 给 以 讲 授 。 考 核 短 跑 时 . 对 “ 跑 ”“ 跑 ” 如 讲 抢 、串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