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全国自考美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037全国自考美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037全国自考美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 D )A.物质形态中B.形式概念中C.行为个体中D.意象世界中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张的是( D )A.歌德 B.席勒C.康德D.黑格尔3.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 C )A.人类的主观愿望B.神灵的凭附C.现实的模仿D.理念的模仿4.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歌意境的是( B )A.王维 B.严羽C.刘勰D.司空图5.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张的批评类型是( C )A.诗歌批评 B.散文批评C.小说批评D.戏曲批评6.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美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D )A.庄周《庄子》 B.孔子《论语》C.刘勰《文心雕龙》D.徐幹《中论·艺纪》7.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 B )1-17A.心理学方法B.哲学方法C.人类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8.美学应当划归于( C )1-13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C.人文学科D.实证科学9.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的美学家是( C )1-2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0.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 A )2-77A.澄明之境 B.道德至境C.智慧至境D.美幻之境1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B )2-100A.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 B.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C.艺术的产生D.审美意识的确立12.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 C )2-94A.人的精神追求 B.人的道德观念C.人的生物学本能D.人的社会意识13.审美体验的独特性是( B )2-76A.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 B.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C.主体道德意志的介入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14.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 D )3-145A.丑陋不堪 B.纤细精致C.荒诞不经D.粗犷宏大15.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 B )3-120A.形式分类形态 B.逻辑分类形态C.内容分类形态D.抽象存在形态16.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 D )4-208A.夏夫兹博里B.荷加兹C.哈奇生D.席勒17.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 D )4-229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 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D.从经验世界向先验世界超越18.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心声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 B )5-278A.形式说B.表现说C.娱乐说D.符号说19.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和客体层这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 A )5-285A.英伽登B.盖格尔C.汉斯立克D.克罗齐20.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 D )5-291A.审美理想 B.审美想象C.审美判断D.审美意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8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

2020年8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课程代码 00037)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 30 分。

1. 美学学科确立的标志是鲍姆嘉通 1750 年出版的A. 《判断力批判》B. 《审美教育书简》C. 《诗的哲学默想录》D. 《美学》2. 下面关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A.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审美意识到美学思想再到美学学科的漫长历史过程B. 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C.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D. 审美意识奠基于美学思想3. 审美趣味的两重性主要是指A. 先天性与后天性B. 观念性与实践性C. 个体性与社会性D. 现实性与理想性4.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必然带来审美活动的变化,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A. 自律性B. 他律性C. 功利性D. 物质性5. 审美体验的深度主要取决于审美主体A. 卓越的想象能力B. 饱满的审美情感C. 丰富的人生体验D. 高远的审美理想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所体现的形式美因素主要是A. 色彩B. 线条C. 形体D. 音响7. 杜夫海纳认为,要使审美对象获得现实的生命,审美主体就必须使自己A. 现实化B. 非现实化C. 理想化D. 审美化8. 博克认为,产生崇高感的本能是A. 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B. 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C. 社交的本能D. 性的本能9. 审美形态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的A. 道德实践B. 精神实践C. 生存实践D. 宗教实践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丑引起的情绪感受不是一种审美情感B. 丑主要表现为反常、混乱等形式C. 丑不是人们生存实践的表达形式D. 丑在美学中没有意义11. 荒诞引起的主要是A. 虚无感B. 悲剧感C. 滑稽感D. 厌恶感12.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主张“ 崇高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激情” 的美学家是A. 席勒B. 叔本华C. 尼采D. 西美尔13. 巴赫金的“ 狂欢化” 理论所讨论的审美形态主要是A. 悲剧B. 喜剧C. 荒诞D. 崇高14. 在西方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对悲剧做出完整定义的美学家是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朗吉弩斯D. 西塞罗15. 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科学主义者的是A. 托马斯 . 门罗B. 叔本华C. 尼采D. 伽达默尔16. 孙悟空等神话形象的产生主要是通过A. 接近联想B. 对比联想C. 再造性想象D. 创造性想象17.“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说明了审美理解具有A. 直观性B. 超越性C. 多义性D. 超验性18. 在各种空间艺术中,最具主观性和精神性的是A. 建筑B. 绘画C. 雕塑D. 戏剧19.“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主要描述的是A. 艺术观察能力B. 艺术理解能力C. 艺术想象能力D. 艺术情感能力20. 黑格尔认为,在各种艺术类型中成就最高的是A. 象征型艺术B. 古典型艺术C. 浪漫型艺术D. 现代型艺术21. 艺术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A. 宗教功能B. 认识功能C. 道德功能D. 审美功能22. 艺术存在于A. 从艺术创造到艺术品到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B. 作者的创作活动中C. 艺术作品中D. 读者的接受活动中2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B. 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没有终点C. 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会随着“ 期待视野” 的变化而变化D. 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可以分为观、思、评三个阶段24. 艺术意象的特征主要是A. 现实性、社会性、感性和联想性B. 现实性、情感性、联想性和想象性C. 虚拟性、直观性、想象性和情感性D. 虚拟性、现实性、想象性和情感性25. 荣格的艺术观不同于弗洛依德,他认为艺术起源于A. 集体无意识B. 个人无意识C. 性本能D. 艺术表现26. 梁启超把小说的感化作用概括为A. 熏、观、感、讽B. 熏、浸、教、乐C. 熏、浸、刺、提D. 兴、观、群、怨27. 《淮南子》中说,“ 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 。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美学历年试卷试题真题_1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美学历年试卷试题真题_1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美学历年试卷试题真题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美学历年试卷试题真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A.哲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2.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A.孟子B.伍举C.楚灵王D.王充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A.十六世纪B.十七世纪C.十八世纪D.十九世纪4.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新的逻辑起点是()A.自然化了的人的审美需要B.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C.情感化了的人的审美理想D.个性化了的人的审美创造5.狄德罗把从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产生出来的美称为()A.真实的美B.相对的美C.外在于我的美D.关系到我的美6.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7.下列对“艺术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创造性因素的丑B.现实性因素的丑C.作品技巧的伪劣D.作品结构处理不当的丑8.“人闲桂花落”与“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A.优美和崇高B.崇高和优美C.均为崇高D.均为优美9.柏格森的喜剧主张是()A.预期失望说B.突然荣耀说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10.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A.意在强调慈母与游子的个别直观形象B.虽然写的是个别慈母和游子,却表现了天下父母心和游子意C.没有个别直观的形象,只是讲普天下的慈母与游子D.看似说慈母,实际上是说游子11.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的美学家是()A.康德B.黑格尔C.席勒D.蔡元培12.《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红楼梦》()A.更具有道德意义B.更具有历史内涵C.所表现的题材更广大D.体现出更高的美学理想13.倡导“自下而上”研究美学方法的美学家是()A.黑格尔B.费希纳C.费尔巴哈D.洛克14.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A.创造自然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D.师承自然15.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生动性属于审美欣赏心理活动的()A.表层特征B.深层特征C.中介特征D.根本特征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缺陷的是()A.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B.切断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C.陷入了形式主义D.陷入了神秘主义l7.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形式18.只有通过欣赏,艺术品潜在的审美特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A.审美活动B.审美精神C.审美需要D.审美价值19.给艺术下定义最终可能得到艺术的()A.本体B.存在C.本质D.描述20.艺术品不同于非艺术品,最关键的在于它涵有()A.形式B.意象C.语言D.情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历年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

历年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

历年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艺术作品B. 自然现象C. 社会生活D. 人类心理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尼采答案:D3.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

A. 内容的深刻性B. 形式的和谐性C. 情感的表达D. 思想的传递答案:B4. 以下哪项不属于审美体验的范畴?()A. 视觉体验B. 听觉体验C. 触觉体验D. 味觉体验5. 现代美学中“美”的定义通常不包括()。

A. 客观存在B. 主观感受C. 社会文化D. 个人偏好答案:A6.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是通过视觉来传达美学价值的?()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电影答案:C7.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莫奈B. 梵高C. 高更D. 毕加索答案:D8. 以下哪种理论认为美是主观感受和客观存在共同作用的结果?()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实用主义D. 存在主义答案:C9. 美学中“丑”的概念通常与以下哪项相对立?()B. 真C. 美D. 恶答案:C10. 以下哪种观点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A. 模仿论B. 表现论C. 形式主义D. 结构主义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之父是________。

答案:鲍姆加登2. 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的概念。

答案:审美判断3. 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大约是________。

答案:1:1.6184. 艺术作品的“三一律”包括时间、地点和________。

答案:情节5. 现代美学中,________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答案:表现论6.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洞穴寓言”,用以说明________。

答案:理念世界与感官世界的关系7.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提出了________的概念。

2007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7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0小题,每小题1分,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的自然界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4.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亮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6.“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重视科学实验B.注重实证C.哲学思辨D.心理分析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9.美感产生于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1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A.功利B.逻辑C.日常自我D.自由12.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A.司马迁B.司空图C.刘勰D.严羽13.美感开始于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招的崇拜14.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A.没有起点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D.有起点,也有终点15.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1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17.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18.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在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1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20.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A.集体无意识说B.有意味的形式说C.符号说D.娱乐说21.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22.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A.感性B.感染性C.愉悦性D.规范性23.“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A.王国维B.蔡元培C.李大钊D.李泽厚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A.突然荣耀说B.预期失望说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A.优美B.祟高C.悲剧D.喜剧26.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自考《美学》历年试题及答案(2002年-2010年)

自考《美学》历年试题及答案(2002年-2010年)

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 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 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 5. 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 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产生 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 冲动 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2.D 3.C 4.B 5.A 6.D 7.C 8.A 9.D 10.B 11.B 12.D 13.A 14.B 15.B 16.B 17.B 18.B 19.B 20.A 21.A 22.C 23.B 24.B 25.A 26.A 27.C 28.D 29.C 3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CDE 32.ABCE 33.ABD 34.CE 35.B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 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 (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 (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 (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42.(1)区别: 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 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 和提高。

自考00037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00037美学试题及答案

2017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一致命题考试美学试卷(课程代码 00037)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 20 小题 .每题 1 分,共 20 分)1.“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命题出自蒋孔阳的(A)A.《美学新论》B.《美的历程》C.《美学漫步》D.《新美学》2.“宁愿食无肉,不行居无竹”,这说明( B)A.肉体享受高于精神享受B.精神享受高于肉体享受C.精神享受与肉体享受密不行分D.肉体享受与精神享受绝不相关3.美学中贯串一直的理论基石是(D)A.审美形态B.审美经验C.审美关系D.审美活动4.审美发生的“生物本能说”中影响最大的理论家是(B)徳5.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色主要表此刻(C)A.表现、组成、议论三个阶段B.表现、创建、议论三个阶段C.惊诧、体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D.惊诧、感觉、澄明三个基本环节6.最拥有人的实质性的存在方式是(A)A.审美活动B.审荧经验C.审美关系D.审笑议论7.提出“劳动先于艺术”的理论家是( D)A.格罗塞B.泰勒C.毕歇尔D.普列汉诺夫8.xx 以为崇敬对象的特色是(B)A.无内容B.无形式C.内容压倒形式D.形式压倒内容9.对荒谬审美范围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门派是(B)A.人本主义B.存在主义C.构造主义D.适用主义10.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形成于(B)A.17 世纪B.18 世纪世纪 D.20 世纪11.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他把乐的感动作用当作是育人的( A)A.最高境地 B.现实门路 C.基本手段 D.根本目的12.中国古代诗论中提到的“不者一字,尽得风流”,所波及的审美理解的特色是( B)A.非感情性 B.非观点性 C.非直观性 D.非感知性13.西方关学史上提出“实质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 C)徳.里达14.艺术品是( A)A.精神产品B.自然产品C.物质产品D.抽象产品15.以下不属于意愿基本特色的是(C)A.感情性B.想象性C.目的性D.虚构性16.宗白华所说“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拥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是指(C)A.意象B.形象C.境界D.情境17.艺术的形式符号层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 C )A.情味世界B.兴趣世界C.意象世界D.境界世界18.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好存在于艺术品的(D)A.外观形式中B.内在构造中C.审美构想中D.意象世界中19.意象的产生过程是一种(B)A.由此及彼的过程B.从无到有的过程C.由表及里的过程D.从小到大的过程20.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印迹就是(C)A.艺术的形态B.艺术的形象C.艺术的形式D.艺术的形成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21.对于审美活动作为特别的价值活动表述正确的有(CDE)A.它追求的是一般的价值B.它追求的是一般的精神价值C.它追求的是创建一个个性丰满的人的世界D.它启示人意会人生真理E.它知足人的心灵需要22.在西方美学史上,对惨剧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有(ACDE)A.亚里士多德B.博克C.黑格尔D.尼采E.马克思23.席勒在《美育书柬》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育”的观点,其贡献主要在于( ABC)A.解说了美育的目的 B.揭露了美育的价值 C.提出了美育的任务 D.说了然美育的复杂性 E.剖析了美育与徳育的差别24.对于审美经验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有(ABC)A.审美经验是人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中,组成并议论审美对象的过程B.审美经验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C.审美经验拥有浓重的非理性色彩D.审美经验拥有浓重的理性色彩E.审美经验是一种低层次的认识活动,带有神奇主义色彩25.天才独到的艺术创建力主要表现为(ABCD)A.艺术敏感B.艺术想象力C.艺术技巧D.灵感E.艺术语言三、名词解说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26、 27 小题每题 3 分, 28、 29 小题每题4 分,共 14 分)26.审美兴趣:(1)审美兴趣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议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喜好和偏向。

037全国自考美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037全国自考美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D )A.物质形态中B.形式概念中C.行为个体中 D.意象世界中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张的是( D )A.歌德 B .席勒 C.康德D.黑格尔3.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 C )A.人类的主观愿望B.神灵的凭附C.现实的模仿 D.理念的模仿4.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歌意境的是( B )A.王维 B .严羽 C.刘勰D.司空图5.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张的批评类型是(C )A.诗歌批评 B .散文批评C.小说批评D.戏曲批评6.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美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D )A.庄周《庄子》 B .孔子《论语》C.刘勰《文心雕龙》 D.徐幹《中论·艺纪》7.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B) 1-17A.心理学方法B.哲学方法C.人类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8.美学应当划归于( C ) 1-13A.自然科学 B .社会科学C.人文学科D.实证科学9.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的美学家是( C ) 1-2A.苏格拉底 B .毕达哥拉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0.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 A )2-77A.澄明之境 B .道德至境C.智慧至境D.美幻之境1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B )2-100A.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 B .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C.艺术的产生D.审美意识的确立12.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C ) 2-94A.人的精神追求 B .人的道德观念C.人的生物学本能D.人的社会意识13.审美体验的独特性是(B ) 2-76A.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 B .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C.主体道德意志的介入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14.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 D ) 3-145A.丑陋不堪 B .纤细精致C.荒诞不经D.粗犷宏大15.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 B ) 3-120A.形式分类形态 B .逻辑分类形态C.内容分类形态D.抽象存在形态16.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 D )4-208A.夏夫兹博里B.荷加兹C.哈奇生D.席勒17.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 D ) 4-229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 B .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 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 D.从经验世界向先验世界超越18.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心声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 B ) 5-278A.形式说 B.表现说 C.娱乐说D.符号说19.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和客体层这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 A ) 5-285A.英伽登 B.盖格尔 C.汉斯立克D.克罗齐20.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 D ) 5-291A.审美理想 B .审美想象C.审美判断D.审美意向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 D )A.物质形态中B.形式概念中C.行为个体中D.意象世界中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张的是( D )A.歌德 B.席勒C.康德D.黑格尔3.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 C )A.人类的主观愿望B.神灵的凭附C.现实的模仿D.理念的模仿4.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歌意境的是( B )A.王维 B.严羽C.刘勰D.司空图5.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张的批评类型是( C )A.诗歌批评 B.散文批评C.小说批评D.戏曲批评6.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美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D )A.庄周《庄子》 B.孔子《论语》C.刘勰《文心雕龙》D.徐幹《中论·艺纪》7.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 B )1-17A.心理学方法B.哲学方法C.人类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8.美学应当划归于( C )1-13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C.人文学科D.实证科学9.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的美学家是( C )1-2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0.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 A )2-77A.澄明之境 B.道德至境C.智慧至境D.美幻之境1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B )2-100A.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 B.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C.艺术的产生D.审美意识的确立12.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 C )2-94A.人的精神追求 B.人的道德观念C.人的生物学本能D.人的社会意识13.审美体验的独特性是( B )2-76A.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 B.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C.主体道德意志的介入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14.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 D )3-145A.丑陋不堪 B.纤细精致C.荒诞不经D.粗犷宏大15.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 B )3-120A.形式分类形态 B.逻辑分类形态C.内容分类形态D.抽象存在形态16.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 D )4-208A.夏夫兹博里B.荷加兹C.哈奇生D.席勒17.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 D )4-229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 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D.从经验世界向先验世界超越18.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心声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 B )5-278A.形式说B.表现说C.娱乐说D.符号说19.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和客体层这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 A )5-285A.英伽登B.盖格尔C.汉斯立克D.克罗齐20.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 D )5-291A.审美理想 B.审美想象C.审美判断D.审美意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以道制欲”( BD )7-372A.有助于主体情感的任意发泄 B.反映了理性对感性的节制和净化C.容易造成对情欲的过分压抑D.有助于美育的正常实施E.体现了美育的强制性22.审美的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表现在( AB )2-59A.审美活动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 B.审美活动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C.审美活动指向人的自由存在D.审美活动具有绝对的超功利性E.审美活动超越一切目的性23.艺术品在艺术活动的动态流程中的基本特征是( ABC )6-307A.他律性B.形式符号性C.开放性D.自律性E.兼容性24.把审美经验视为游戏活动的美学家有( AB )2-92A.康德 B.席勒C.斯宾塞D.伽达默尔E.尧斯25.悲剧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悦,使人能够( AB )3-162A.以悲为美 B.化悲为美C.不以己悲D.以喜为美E.以丑为美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4分,28、29小题每题3分,共14分)26.审美趣味2-53答: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7.艺术品的他律性6-307答:艺术品就其中介功能而言不是独立自足、自在自为的,而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的。

首先艺术品是为接受、欣赏者而存在的。

离开了接受主体,艺术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其次,艺术品的意象是创作主体审美经验和心理创造的结果,其基本特质决定于创作主体;同时,艺术品中凝定的艺术家创造的意象只是潜在的,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欣赏活动,才能重新被激活,所以它也受制于接受主体。

就此而言,艺术品为接受主体而存在,又同时为两个主体所决定、制约,因此艺术品具有“他律性”。

28.仿象5-292答: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幽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这里,“主体”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上。

29.趣味教育(教材中无法找到标准答案)答:趣味教育是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以全面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人的学习乐趣为目的,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在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下,让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创造性地、有规律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真理。

从而最充分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幸福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0.简述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精神存在的特征。

2-71答: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31.简述审美境界的性质、特点。

1-35答:一、审美境界的性质人在各种生存实践活动中,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其中就包含着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是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境界。

二、审美境界的特点1、审美境界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2、从心境来说,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性和有限性,而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3、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由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导致的审美体验是多层次的,它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层到深层不断潜入和递进的动态结构。

4、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人生境界的多质多层次性也导致了审美境界的丰富多样和多层次性。

32.简论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6-310答: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

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之中。

艺术活动的开端即由意象的产生为标志。

在艺术的“创造——艺术品——接受”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

这个过程又可分为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两个阶段。

一、意象的孕育。

意象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艺术意象的产生也并非无缘无故的突现,物物相感而生发的原则体现于艺术意象的产生:主体意识和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

1、意象的孕育,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首先是艺术家实践的产物,是艺术家主体同客观世界的存在发生交互关系、交互作用而生成的。

2、意象孕育中所发生的主、客体交流的形式完全不同于功利认识、判断的形式。

它是主体意识的自身协调或主、客体契合达到共振的一种自由状态。

3、意象无论有无原型,从根本上说,都是主、客体的交融、契合,主体心理进入了审美自由状态时意象才能得到最好的孕育。

二、意象的生成。

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

在这个阶段中,艺术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得以产生。

这里,生产具有双重涵义:它既有生命孕育分娩的意思,即事物的从无到有,存在的由隐到显,同时又有工艺制作、生产之义,这两种意义都与艺术品的产生有关。

1、意象的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体在酝酿中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意象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

3、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即艺术品)。

4、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

33.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

5-281答:(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首先,艺术品不能是自然物,而必须是人工制品。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第一个区别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艺术品是人的高级活动——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人工制品中的高级部分。

这是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第二个重要区别。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艺术品与其他非艺术的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依凭抽象思维来认识世界,作出理论形态的概括,而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并以此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34.简述感性形象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7-360答:(1)美育是主体通过不断的审美体验,水滴石穿般地浸润了人的内心,慢慢地塑造着人的个性,仿佛如清风拂过人的心田。

美育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

(2)感性形态的审美价值所给人的感官享受中,包含着与人的生理同构的节奏和韵律。

(3)在艺术作品中,感性形象正是情感的载体。

艺术家们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情感时,常宣之于咏歌等艺术形式。

(4)美育以形象为基础,是审美对象在形式上与情感相契合,在本质上是情感的体验,是最终实现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的协调活动。

(5)美育的过程是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而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6)感性形态乃是艺术家与欣赏者沟通的中介。

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则通过感性意象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j欣赏者所受到的感化,正是在这共鸣中产生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35.李商隐《无题》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请以此诗为例,说明审美理解的多义性特点。

4-246答:(1)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