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

合集下载

谈汉诗松尾芭蕉俳句的影响

谈汉诗松尾芭蕉俳句的影响

松尾芭蕉与李 白
日本 文学 史 上 ,和 歌 的 形 式 和 汉 诗 的 内蕴 相 结合 ,产 生 了俳 谐 。 作 为 俳 谐 艺 术 性 格 的奠 基 人 而 知 名 的 松 尾 芭 蕉 , 中 国 诗 文 和 渊 源 很 深 。松 尾 芭 蕉 十 分 崇 拜 诗 仙 李 白 , 早 期他 取 的 俳 号— — 如 桃青 ( 宝 3 ; 元 17 年) 就是用以表示尊崇唐朝诗仙李 白。 延 年 西 65 , 前 者 指 的 是 未 成 熟 的桃 子 或青 色 桃 子 , 后者 则 为 白色 李 子 。 且 而 芭 蕉 的 人 生 经 历 与 李 白有 很 多相 像 之 处 , 一 生 远 离 尘 世 , 是 他 但 他人生之初 , 同李 白一 样 也 曾几 度 欲 跻 身 仕 宦 之 途 , 未 能 如 愿 均 以偿 。 失意 使他 在 心 理 上 、 生 观 上 与 现 实 社 会 形 成 强 烈 的 反差 , 人 由于 厌 倦 了社 会 , 无奈 才 选 择 了隐 居 山 川 , 到 处 漫游 , 仿 李 白 效 “ 马 多清 狂 ” 生 活 。 样 , 尾 芭 蕉 一 生 也 多 次 外 出旅 行 , 览 裘 的 同 松 游 祖 国 的 山川 , 创 作 出著 名 的游 记 《 0细 路 》 这 篇 游 记 深 受 日 并 奥 。 本 后 代 子 孙 的喜 爱 , 称 之 为 不 朽 的名 著 。芭 蕉 在 《 0细 道》 被 奥 开 头 : 月 日 c百 代 0遇 客 【 『 £ 二b(、 差 行 年 屯又 旅 人 智 。浮 生 c萝 0若 。 是套 用 了李 白 的 “ 夜 宴 诸 从 弟 桃 李 园序 ”中 的 i j就 春 语 句 : 天 地 者 万 物 之 逆 旅 , 阴者 百代 之 过 客 , 浮 世 若 梦 。 人 夫 光 而 “ 生是行旅 , 旅就是人生 ” 《 州小道》 根本思想 。 行 即 奥 的 芭 蕉 的 许 多俳 句 的创 作 也深 受 李 白思 想 的 影 响 。如 : 李 白有 “ 忍 子 规 鸟 , 声 向我 啼 ” 谁 连 。 松 尾 芭 蕉 有 『 差 才 扎 窑 芒 b 与 世 闲 古 岛J 爱 ) : 。 二 人 都 是 心 中 充满 抑 郁 之 情 ,又 不 于 寂 寞 ,于 是 便 寄 意 于 物 , 子 规 鸟成 了精 神 世 界 的 外 化 。 使 李 白有 “ 施 越 溪 女 , 自苎 萝 山” 西 出 。 松尾芭蕉有 f 象渴 串雨 【 施 把 0花j 像泻蒙蒙雨, = 。 淋打

《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八:松尾芭蕉1

《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八:松尾芭蕉1

《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八:松尾芭蕉1 日本文学之八:松尾芭蕉1松尾芭蕉(1644-1694 年),本名初房,初号桃青,后改号芭蕉,又名钓月轩、泊船等,伊贺国上野人。

他父亲原是一个下级武士,后来从农村到城市以教书为生。

芭蕉十几岁时到一个大武士家里做侍童,他侍奉的小主人特别喜爱" 俳谐连歌" ,并师从当时著名的俳谐宗师北村季吟,因为芭蕉是小主人的伴童,也就得到了学习俳谐的机会。

经过学习,他的日文、汉文的文学修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他23岁时,小主人突然病死,这给芭蕉以很大打击;再加上其它原因,他决定放弃将来取得武士资格的打算,离开了大武士家。

几年后他的俳谐创作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并且他取得了俳谐师的资格。

早期创作曾受贞门派、谈林派俳谐影响。

芭蕉一生喜欢清幽,他居住在远离江户闹市的郊外深川,并结庐隐居(芭蕉庵),过着简朴困顿的生活。

从41岁起直到他逝世的10年,他大半是在徒步旅行中度过的。

途中访山寻水,遍历名胜,也接触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形成他自己的" 蕉风" 俳句。

经过几次大旅行之后,他的身体衰弱,后来还是在旅行途中病逝于大阪。

他一生著有《芭蕉俳谐七部集》,大多是每一次旅行之后把途中创作的俳句结集而出的。

有《冬日》、《春日》、《瓢》、《猿蓑》、《炭包》等等。

《冬日》(1684年)是芭蕉俳句创作的转折点,标志着蕉风俳句的建立。

芭蕉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使俳句成为日本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他之前,俳句一般称为" 发句" ,是" 俳谐连歌" 的首句。

也就是说发句是作为俳谐连歌的一部分来欣赏的,由于" 俳谐连歌" 具有即兴、滑稽、游戏的特点," 发句"也有一定的文字游戏的特点。

虽然在芭蕉之前" 发句" 已经从连歌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诗歌形式存在,全诗有17个音节(分成" 初5"、" 中7"、" 下5"),但是仍然没有根除连歌的模式。

日本俳谐的发展历程

日本俳谐的发展历程

日本俳谐的发展历程日本俳谐,是日本文化中独特而受人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

俳谐起源于17世纪初的日本江户时代,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

下面将介绍日本俳谐的发展历程。

起初,俳谐是由一位被誉为俳圣的松尾芭蕉所创建的。

松尾芭蕉是一位旅行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描写。

芭蕉认为,对于作品的创作应该关注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物,通过简短的诗句来表达真实和自然的美。

他的观点引发了后来的许多俳谐作家的兴趣和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在俳谐上发表作品。

他们将俳谐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包括俳句和俳文两种不同的体裁。

俳句是由3句5-7-5音节构成的短诗,俳文则是作者用散文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受。

这两种形式都注重表达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描画。

在18世纪中叶,俳谐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此时的俳谐作家不仅在日本国内享有盛誉,还受到了国外的关注和赞赏。

许多知名的俳谐作家,如与谷是谷先生、松尾幕子等,在这一时期产生。

19世纪见证了俳谐的一次革新。

此时,许多作家对传统的俳谐形式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俳谐形式,被称为“新俳谐”。

新俳谐强调创新和个性,作家将更多的情感和幽默融入作品中,使其更加活跃和有趣。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20世纪的俳谐面临着新的挑战。

俳谐作家加强了对社会现象和科技发展的观察,并将其融入作品中。

现代俳谐以其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当代问题的思考而闻名,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至今,日本俳谐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和写作者。

许多作家将俳谐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方式,并在其中寻找灵感和表达情感。

同时,俳谐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和文化交流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总而言之,日本俳谐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从松尾芭蕉的创造到现代的创新。

它既表达了日本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又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作为一种受人喜爱的文学形式,俳谐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欢乐和启示。

松尾芭蕉俳句选

松尾芭蕉俳句选

松尾芭蕉俳句选松尾芭蕉(日文假名まつおばしょう,英文Matsuo Bashō,生于寛永21年(1644年),卒于元禄7年10月12日(1694年11月28日)),是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俳谐师的署名。

他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时代,芭蕉以作为俳谐连歌(由一组诗人创作的半喜剧链接诗)诗人而著称。

(在19世纪,连歌的开始一节(称为和歌)发展成独立的诗体,称为俳谐。

明治时代的诗人正冈子规首先称其为俳句)。

虽然松尾是这位日本诗圣的本姓,但一般均以芭蕉直接称呼他而不用姓氏,如芭蕉翁。

松尾芭蕉出生于宽永(寛永)21年(西元1644年),幼名金作(金作; Kinsaku),后又以宗房(宗房; むねふさ; Munefusa; 寛文7年; 西元1667年)为名。

在他一生曾用了许多笔名。

如早期取的俳号(俳号; pseudonym)桃青(桃青; とうせい; Tosei; 延宝3年; 西元1675年),用以表示尊崇唐朝诗仙李白。

前者指的是未成熟的桃子或青色桃子,而后者则为白色李子。

由于其弟子李下(りか; Lika)于延宝(延宝)9年(西元1681年)送了一株芭蕉树给他并种在他当时隐居后来并因此命名为芭蕉庵的庭园内[1]。

不久后,他在天和(天和)2年(西元1682年)开始使用芭蕉(芭蕉; はせを; bashō)为俳号。

意指气候太冷以致无法生出果实,此外他有意使用这个笔名唤回诗作无用的想法,或企图影响诗无用论。

松尾芭蕉的许多笔名很少以罗马拼音(Romanization)翻译,除了日本式拼音Matuo Basyou外,还有以罗马拼音对应的Matuwo Baseu拼法用来作英文生平介绍时使用。

他出生于伊贺的上野,靠近京都,现在的三重县上野市。

他是低级武士的儿子,一开始是当地领主藤堂良忠的侍童,藤堂良忠只比他大两岁。

他们都喜欢写俳句,松尾芭蕉第一次出名是在1662年。

在1664年在京都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俳谐诗集。

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有一句有名的俳句“古池や蛙飛びこむ水の音”。

显然,声音是这句的主角。

但是,若认为这声音是“扑通”、“哗啦”的话就太普通了。

同时,如果联想到一副画着正要跳入水中青蛙的画,青蛙周围还画有一圈一圈的波纹,那也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由于我们的感官受到日常生活的污染,抱着这样污染过的感官来看这句俳的话,情况就会变得很滑稽。

要我说,完全不必想象古池和青蛙。

仅仅用听觉去感受就足够了。

青蛙跃入水中的声音,那瞬间的余韵,追随着那微弱的难以捕捉的声音时,听觉就会陷入到那无限的静寂中。

我认为,“古池”一词是为了表现这无限的静寂所必不可少的。

芭蕉用这敏锐的听觉,还创造出了“万籁闲寂,蝉鸣渗入岩石”一句。

能把蝉鸣听成可以“渗入”的绝对不是一般的听觉。

当然,句中的蝉是油蝉或蟪蛄一类的蝉吧。

要是在夏季的山林中听到这样的蝉鸣,那当然不能说是“静寂”的。

但是,耳朵在受到了这样激烈的冲击后,最终会变得像耳鸣一样麻木,不知不觉地就陷入了深深地静寂之中。

但是一旦意识到这份静寂,我们就又能听到蝉鸣了。

如果我们对意识到蝉鸣与否所带来的远近之感有深刻的体会,就能够被“渗入岩石”这一句所征服。

凡庸的听觉听不出这样的远近之变,但是芭蕉却把它化虚为实,将它描写为蝉鸣渗入岩石时,由闹入静的回响。

我们可以从这些俳句一窥芭蕉对声音的感受。

而爱好芭蕉俳句的我们通过芭蕉的感受,与芭蕉以前古代日本的听觉感受连结。

这可以说是一种能够陷入单纯一种声音的听觉,或是能够从闲寂中听出紧张感的听觉。

这与现在受到近代音乐的影响、适应于欧洲音乐的听觉和爱好打击乐那刺激的声响而偏东洋的听觉所不同,是明显有着自己独特感知的听觉。

像这样的感知,举个梵钟的例子就能明白。

像日本一样山地众多的国家里,钟声往往被笼罩在雾霭中,缓慢盘旋着被深深地吸入无限的空间之中。

而僧人抓准钟声刚好消逝的时机,再次击打梵钟。

如此,创造出极其悠缓的节奏。

相较于钟鸣,反而其余韵更能体现其中旨趣。

此外,我一位通晓欧洲事情的朋友说,欧洲的钟和日本的钟有很大的不同。

松尾芭蕉俳句意境美的研究

松尾芭蕉俳句意境美的研究

46松尾芭蕉俳句意境美的研究李昕睿 边冬梅 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天也醉樱花云脚也蹒跚(天も花にええる雲の乱れ足)”这首如此美妙的俳句感动我心。

尝试探索这首诗的出处原来是出自大师松尾芭蕉的俳句。

大师作为杰出的俳句诗人被日本人所喜爱。

其作品的美充满大师的人生,而且闪耀着熠熠光辉。

大师常年旅居在外接触田野生活,能够品味到人生之美。

因此通过松尾芭蕉的作品不仅能够品味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历练,同时还能鉴赏日本传统美,说到其作品的魅力,在于其简洁优美而又充满优雅的文体,这一点自不必说,而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享受日本传统美的创作风格。

因此在大师的俳句里面总是洋溢着真诚之美、无常之美、侘寂之美。

一旦读到大师的作品就好像踏入了被日本传统美包围的世界里。

大师的俳句之美在对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学产生影响的同时让我也沉浸在这种美当中。

关键词:松尾芭蕉;俳句;意境美一、松尾芭蕉及其俳句松尾芭蕉是日本俳句的先驱,是日本俳句的代表者。

作为日本江户时代的杰出俳句诗人,创造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俳句。

他的俳句在江户时代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俳句的创作生涯就像是闪耀着的星光一样璀璨,照亮了日本俳句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在他的部分作品中充满了美的意境。

同时因为他经常出游,体验了世界万物的变化无常,因此精炼了无常之美,在大师的俳句中不仅总是拥有无常之美,他反复地感叹生活中的试炼后,又加入了应该再次回归世俗的主张。

他也认为在融入自然生活的过程中,可以品味到人生的美好。

所以,正因为亲自拜访自然,慢慢地品味自然的风光,所以在他的俳句中渗透到了美的意境。

同时,大师的俳句在日本的文学史上还是独树一帜的。

为了创作美丽的俳句,精心钻研,以美丽的文体进行广泛的传播,不仅会通过短的俳句来向人传达美的意境,也会影响其他的俳句诗人。

他的俳句的意境美总是洋溢着深刻的象征情绪。

松尾芭蕉的俳句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流派。

俳句伟绩被世人瞩目。

他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即使是短小的语句也能表现出悠远的意境。

松尾芭蕉文学中的庄子哲学

松尾芭蕉文学中的庄子哲学

松尾芭蕉文学中的庄子哲学
庄子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体系,主张自然、无为、虚无、自由等理念。

在松尾芭蕉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与庄子哲学相关的元素。

首先,松尾芭蕉追求自然和简约,追求自身与世界的一体化。

庄子哲学中的“自然”观念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自然的状态,而不是人为地干涉和追求功利。

松尾芭蕉的作品中,常常描绘大自然的景色,他欣赏花草树木、山水日月,力求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其次,松尾芭蕉倡导的无为思想与庄子的思想相通。

庄子认为,人不应该过度追求功利和名利,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宁静、自由和舒适。

松尾芭蕉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对物质追求的淡漠态度,他强调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生命的无常,来达到一种人生的无为境地。

此外,松尾芭蕉的作品中也体现了一种对虚无的追求。

庄子哲学中强调人生本无目的无意义,追求虚无的境地。

松尾芭蕉的俳句作品常常描绘一些看似无意义的日常景象,通过这种虚无的描绘方式,来反映人生和世界的本真面貌。

总的来说,松尾芭蕉文学中的庄子哲学体现在他对自然、无为和虚无的追求上。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体验自然和人的一体感;通过追求无为的境地,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通过谋求虚无的境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芭蕉 俳句

芭蕉 俳句
为某人折冥福
泪滴发烫声, 埋火将消冷。 译者注:某人可能指岐阜的落梧。描写他终日挨着火钵追悼死去的人,泪水不断滴落炭 灰埋下的炭火上。这里可以从泪水发烫声,推想到落泪人的悲愁。手法十分形象和生动。
乘此扫除日, 木工修理自家棚。 译者注:江户时代定于二月三日为迎新年的大扫除日。 日光 好辉煌,浓淡绿叶映日光。 江户
草庵辞旧主,从此居中多倩影。
千住 春将归,鸟啼鱼落泪。
福岛(信夫) 田间倩人影,犹如陆奥信夫衣,我心已缭乱。
笠岛 欲往笠岛行,无奈五月梅雨泥泞道。
小松 彤彤夕日虽无情,凉爽又秋风。
敦贺 月清清,照亮海边银一片,游行多艰辛。
新叶如滴翠, 我欲将叶持手中, 拂拭尊师泪。
风雨苦旅中, 纵成白骨心无悔, 野风透心凉。
往日兵燹之地, 今朝绿草如茵。
炎炎赤日当头照, 萧瑟秋风席地梳。
奈良秋菊溢香馨, 古佛满堂寺庙深。
古池冷落一片寂, 忽闻青蛙跳水声。
昔日雄关今不见, 秋风掠过竹桑田。
芒鞋斗笠, 春夏秋冬又一年。
飘游旅次病中人, 频梦徘徊荒野林。
雪朝之鸟 寻常鸟可憎 喜见雪朝来。
蝉 蝉声鸣不已 安有死亡时。
银河 怒海涌银河 流来佐渡岛。
《赏花》 桃花丛中见早樱, 内山花多娇, 外人哪知晓。
树下肉丝,菜汤上, 飘落樱花瓣。 京都看花天, 群集九万九千。 《草庵》 花云缥缈, 钟声来自上野,还是浅草? 年年樱瓣白飞, 花屑作化肥。 菜花开满园,麻雀赏花颜。
秋近心相连,四席半。
《明石夜泊》 夏月夜,章鱼壶中虚幻梦。 《佐也山中》 命也如是,只有草笠下,稍得些凉意。 蝴蝶为白罌粟花,撕下翅膀作纪念。 小虫漂流一叶舟,何时靠岸头。 拿起扫帚要扫雪,忘却扫雪。 旅中正卧病,梦绕荒野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尾芭蕉(1644~1694)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俳人,生于伊贺国上野(今三重县西北部上野盆地的上野市)一个农民家庭,也有人说其是武士家庭。

其实芭蕉的母亲据说是爱媛县宇和岛市人,父亲是伊贺人,身份是乡士(平时是农民,战乱时可以升级为武士),所以两者均说得通。

芭蕉本名松尾藤七郎、松尾宗房,别号桃青等,后改芭蕉,通称忠右卫门。

1694年10月12日卒于大阪。

在俳句的世界里,松尾芭蕉是无与伦比的一代宗师。

他经过苦心钻研,将俳句从俳谐的诙谐导向真诚,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被世人誉为“芭蕉风格”。

而显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就是如下这首俳句:“古池塘,蛙儿轻跳入,水声响。

”这首俳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感,又巧妙地将恒定的存在与瞬间的动作结合起来,从而暗示了无止境的事物与此时此刻的事物的并存这一人生的哲理。

近代杰出作家芥川龙之介盛赞芭蕉是《万叶集》以后的“最大诗人”。

至今,他仍然被日本人民奉为“俳圣”。

1987年2月26日,日本邮政为纪念松尾芭蕉的一次长途旅行并撰写的纪行文《奥の细道》300周年,开始发行古典文学系列邮票《奥の细道》(《おくのほそ道》)。

《奥の细道》邮票及邮票中的俳句原文与中文翻译
《奥の细道》邮票第1集,1987年2月26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行春や鳥啼魚の目は泪匆匆春将归,鸟啼鱼落泪。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あらたふと青葉若葉の日の光初夏谒日光,新叶嫩叶沐艳阳,日光真辉煌!
《奥の细道》邮票第2集,1987年6月23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野を横鸟幸むけよはと-さす骑马过原野,杜鹃一声亮。

告诉牵马人,马转鸟飞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田一枚植て立去る柳かな独立柳树下,忽见农夫插完秧,离地正回家。

《奥の细道》邮票第3集,1987年8月25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世の人の見付ぬ花や軒の栗此花世人不屑顾,檐下偏植栗子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早苗とる手もとやむかししのぶ摺少女拔秧苗,动作多灵巧。

不禁思往昔,染布搓忍草。

《奥の细道》邮票第4集,1988年1月23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あやめ艸足に结ん草鞋の诸藏青鞋带似菖蒲,系于双脚登旅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夏草や兵共が夢の跡夏天草凄凉,功名昨日古战场,一枕梦黄粱。

《奥の细道》邮票第5集,1988年3月26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まゆほき第にてし红粉の花娇妍红粉花开盛,犹忆佳人刷眉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閑さや岩にしみ入蝉の声山色幽静透禅院,细听蝉声沁岑岩。

《奥の细道》邮票第6集,1988年5月30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さみだれをあつめて早し最上川齐集五月雨,奔腾最上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雲の峯幾つ崩て月の山云雾罩峰颠,几度缠绕几度散,明月照月山。

《奥の细道》邮票第7集,1988年8月23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象潟や雨に西施がねぶの花象泻绰约姿,雨里合欢花带愁,婀娜似西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荒海や佐渡によこたう天河大海翻狂澜,银河横卧佐渡天。

《奥の细道》邮票第8集,1988年11月11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わせの香や分入右は有磯海清香扑鼻来,早稻田里散步行,右边有叽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あかあかと日は難面も秋の風烈日仍炎炎,秋风感凉意。

《奥の细道》邮票第9集,1989年2月13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石山の石より白し秋の風寺中石山白,秋风更比山石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月清し遊行のもてる砂の上天清皓月光,游行运来白沙上,朗照似繁霜。

《奥の细道》邮票第10集,1989年5月12日发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さびしさやすまにかちたる浜の秋秋寂数须磨,种滨凄楚何堪忍,更比须磨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蛤のふたみに別行秋ぞ蛤蜊壳离肉,此时分别去二见,秋日行迟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