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和声教程 课件第十六章 离调
初级和声教程 课件第五章 原位一,四,五级三和弦的连接

▪ 由于有了下属和弦的参与,下属经过属进行到主,原来V-I 的正格进行扩充为IV-V-I,称为复式正格进行,使和声基本语汇 更为丰富。这不仅使音响变得丰富,还因为不稳定性的增长 以及不稳定过程的延续而加强对主和弦的支持与呼唤。
▪ 复式正格进行运用实例: 例5-3 贝多芬《钢琴变奏曲》 例5-4 格林卡《万尼亚咏叹调》前奏 例5-5 威尔第《每逢节日到来》 例5-6 尚德义《七月的草原》
(一)一、四、五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
▪ 在大小调和弦中,四级、五级三和弦分别与一级三和弦构成 根音的四、五度关系,是调性的两个支点,共同维护主三和 弦的中心地位。
▪ 功能和声理论(知识扩充)认为:一、四、五级和弦是主、 下属、属三个功能组的代表,也被称为正三和弦。它们之间 的进行构成大小调和声的基本语汇。
▪ 四、五度关系和弦进行与二度关系进行比较
返回目录
(二)一、四、五级三和弦的组合形式
▪ I、IV、V三个和弦的连接,存在着六类不同的组合: (1) IV-I-V (2) V-I-IV (3) IV-V-I (4) I-IV-V (5) V-IV-I (知识扩充) (6) I-V-IV
▪ 以上六类组合,从结束和弦的角度看,可以分为收拢性(3、 5)和开放性(1、2、4、6)两大类;从和弦功能角度看, 可以分为正格进行(1、3、4)与变格进行(2、5、6)两大 类。
返回目录
(三)一、四、五级三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
▪ 由于四、五级和弦没有共同音无法用和声连接法,所以要 特别注意两者连接的声部进行问题。
▪ 要避免两者连接时出现四部同向,否则就容易出现平行五、 八度的不良进行。应该使和弦根音二度上行,上方三个声 部与低音呈反向进行,平稳进行到后面和弦的邻音。
初级和声教程 课件第十二章 经过音,辅助音

(2)避免辅助音造成的平行五八度。
▪ 经过音、辅助音和声分析实例: 例12-11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284
返回目录
(三)习作示范
训练课题:一个声部中经过音辅助音的应用 ▪ 首先确定和弦外音、和弦:
▪ 完整的四部和声写作方案:
返回目录
(四)怎样划分和声语汇
▪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识别和声材料的障碍一步步扫清, 现在可以进入和声分析训练课题了。当前和声分析主要以 第一层次的分析为主,即和声材料的分析。
察,确定那些尚有疑问的因素。
最后:准确标记和声语汇。
和声分析、和弦标记的原则:
▪ 同一个和弦的延续不论是长音还是重复,只要不涉及明显 的句读划分,都算做一个和弦,只标记一次。
▪ 和弦的低音位置,应该取节拍位置较为明显、重要的最低 的低音作为标记和弦的依据。
返回目录
(五)全分解织体 2
不重复旋律:适合气息悠长、感情细腻的音乐表现。 ▪ 首先是旋律分析,确定和弦材料,方案如下:
者汉语表明其类别。例如:经过音用“过”或者英文P.标记。
2.四部和声中的经过音
▪ 四声部写作中,一个声部的经过音往往运用于旋律声部。 所以经过音的运用首先是旋律分析问题。只有将旋律中的 外音(包括经过音)正确地分离出来,才能观察出旋律音 的和声内涵,进而做出合理的和弦选择。
▪ 有时候也要考虑和声序进逻辑的问题,两者在实践中是个 统一的过程。旋律音所处的节拍位置也是外音判定的重要 依据。
学习重点:分析中正确识别、标记经过音、辅助音,
四部和声中正确处理外音参与的声部进行。
本章细目
外音概述 (一)经过音 (二)辅助音 (三)习作示范 (四)怎样划分和声语汇 (五)全分解式织体 2
和声 教程 变音体系

和声变音体系一、离调(一)、定义:在调性的发展过程中,为表达(乐思、情感、形象)的需要,将调式中除了主和弦以外任意大小三和弦作为临时主和弦,这一临时主和弦同时被它的属功能和下属功能的和弦支持,形成临时进入某一新调的现象称之为离调。
具有副调意义,而支持它的属功能的和下属功能的和弦称之为副属和弦和副下属和弦。
重属和弦:属和弦的副属和弦。
重下属和弦:下属和弦的下属和弦。
副重属和弦:副调的重属和弦,将重属和弦的强调作用拓展到其他各级临时主和弦。
(副属和副下属和弦是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离调是音乐进行中调与调的关系;离调依靠副属和弦完成,副属和弦是离调的外在形式。
)(二)、结构与标记:副属和弦包括了Ⅴ级、Ⅶ级、Ⅲ级和弦。
(常用的副属和弦有属七和弦与Ⅶ级七和弦的形式。
)副属和弦:⑴、Ⅴ7/Ⅴ(大小七和弦,具有唯一性)⑵、Ⅶ7/Ⅴ(大调:减小七和弦小调:减减七和弦)副下属和弦:⑴、Ⅳ/Ⅴ(大调:大三和弦小调:小三和弦)⑵、Ⅱ7/Ⅴ(大调:小小七和弦小调:减小七和弦)(三)、预备与解决:1、预备⑴、下属和声Ⅱ、Ⅱ7、Ⅳ、Ⅳ7到任何副属和弦都用Ⅳ的根音(Ⅱ、Ⅱ7的三音)作半音进行到副属和弦的的导音(升Ⅳ);⑵、由于终止的下属和弦典型的是将Ⅳ的根音放在低音部,所以这种半音进行也主要出现在低音部;⑶、如果下属和声重复了根音,为避免对斜Ⅳ在一个声部中做半音进行的同时,另一个重复该音的声部作全音下行(减减七—Ⅶ7/Ⅴ)或半音下行(减小七—Ⅶ7/Ⅴ);⑷、重属和弦也经常直接用在Ⅰ、Ⅵ之后。
2、解决:⑴、Ⅴ7/Ⅴ—K46—Ⅴ、Ⅶ7/Ⅴ—K46—Ⅴ①升Ⅳ按自己的倾向性解决,小二度上行;②共同音保持在大调中放在K46之前的Ⅶ7/Ⅴ(以及第一转位Ⅶ56/Ⅴ)中的降Ⅲ级(Ⅶ7/Ⅴ的七音)经常记作倾向于Ⅲ级的升Ⅱ。
⑵、Ⅴ7/Ⅴ—Ⅴ、Ⅶ7/Ⅴ—Ⅴ①Ⅴ7/Ⅴ—Ⅴ按Ⅴ7—Ⅰ倾向性解决;②Ⅶ7/Ⅴ—Ⅴ按Ⅶ7—Ⅰ倾向性解决。
⑶、Ⅴ7/Ⅴ、Ⅶ7/Ⅴ解决到Ⅴ7 、Ⅶ7 、Ⅴ9①重属和弦的导音(升Ⅳ)下行半音到Ⅴ7的七音Ⅶ7的五音,倾向性相反的进行;②和弦的七音作正常的级进下行;③共同音保持。
初级和声教程 课件第三章 原位一,五级三和弦的连接

模式。
本章细目
(一)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二)一、五级三和弦的性质 (三)一、五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 (四)一、五级三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 (五)键盘和声模式1
(一)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单个的孤立和弦不足以构成音乐,只有和弦序进、和 声的运动才能赋予音响以音乐的生命。和声的运动是依靠 和弦之间连接来完成的,在学习和弦连接之前必须先了解 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例3-11 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
下面这首曲子,和声进行是F大调的I-V,音乐停留在不稳定 的D和弦上,好像提出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预示着后面的丰 富音乐内容。
例3-12 贝多芬 《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2.V-I的进行
和声由不稳定进行到稳定,具有结构上的收拢作用,多用 于乐思或者乐段的收束部分,以加强音乐的收束感。
这两个和弦的连接,会因为前后顺序的不同而使和声 进行获得不同的音乐语气。
1.I-V的进行
和声由稳定进行到不稳定,具有结构上的开放性,适宜 用在结构内部,有推动音乐发展的功效。
下例四小节的乐句,仅仅使用了I、V两个和弦的连接。前 两小节是I-V的进行,使音乐停留在不稳定的属和声上,音乐具 有疑问的语气;而后面的V-I的进行使音乐由不稳定进行到稳定。 前后好像一问一答,使音乐富有语气感。
1. C大调、a小调正格模式和声连接法练习
2. C大调、a小调正格模式旋律连接法练习
返回目录
小结
▪ 本章主要学习了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一、五级三 和弦的连接。要求重点掌握一、五级三和弦连接的 两种方法。
▪ 一、五级三和弦的键盘和声模式,要求在钢琴上熟 练弹奏。
用。一级和弦音级标记为I(i),功能标记为T(t)。
基本乐理_转调与过度交替

常见的转调方法:变宫为角 清角为宫
9
变宫为角:将原调的变宫音当作新调的角音,转入属宫音 系统各调(调号多一个升号或少一个降号)。 举例:《走西口》 《莲花灵子》
10
走西口:
11
清角为宫:将原调的清角音当作新调的宫音,转入下属宫 系统各调(调号多一个降号或少一个升号)。 举例:《山区运粮队》 《大青山》
由主调临时转换到副调在副调上既不作巩固又不作停留只是短暂的过渡性质的并且很快又回到主调称之为离调又称临时转调或暂转调
基本乐理
1
同宫系统调式交替: 含义:又称同音列调式交替,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种常见 的调式交替,它是同宫系统各调式在旋律中交替出 现而形成。
特征:两调宫音相同,调式主音各异。
形式:交替终止:整个音乐好像是某种单一调式,在音乐 接近终止时突然交替到另一个调式上。 过渡交替:明显出现过渡音调的交替形式。
5
顿河的哥萨克旋律:
6
非近关系的转调:除近关系转调外,其它一切远关系或较 远关系的转调,均为非近关系的转调。 在非近关系转调中,以同主音关系转调 较为常见。
7
索尔维格之歌:
8
中国民族调式的转调:在我国民间音乐中,以近关系转调 为常见。 民族调式的近关系转调:指宫音从一个音高移到另一个音高 (改变调号),即犯了调,也叫“移 宫犯调”。
12
山区运粮队:
13
牧歌:
14
3、离调: • 含义:由主调临时转换到副调,在副调上既不作巩固,又 不作停留,只是短暂的、过渡性质的,并且很快又 回到主调,称之为离调,又称临时转调或暂转调。
•
举例:《游击队歌》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贺绿汀:《游击队歌》
初级和声教程 课件第十五章 六级,三级和弦

例15-11 李斯特 《基督》
四声部中的三级和弦:
▪ 四部和声中三级和弦的应用要注意第一转位的解决问题: 三级五六和弦又有加六度音属和弦的称谓(V+6),应该按 照属和弦处理。
▪ 三级和弦应用补充(知识扩充)返来自目录(三)伴奏曲例分析2
例15-3是一首不重复旋律的半分解织体伴奏。作为一首 完整的歌曲钢琴伴奏,两方面值得注意:
▪ 首先是前奏:该伴奏的前奏采用的是不重复旋律的半分解织 体,简洁明了。有利于突出音乐的节奏特点,最后两小节节 奏有所变化,一方面给前奏一个简短的收束,另一方面为歌 唱部分的进入铺垫。能否自然地导入歌唱,是衡量前奏好坏 的起码标准,在编配中应该予以重视。
▪ 学会分析完整的伴奏曲例,分别从前奏、曲式结构、尾声、 织体对比因素等方面分析,通过借鉴模仿提高自己的编配能 力。
▪ 其次是对比因素:第二段开始于11小节,旋律出现新材料, 所以伴奏也相应出现对比因素。第二段后半部分是再现部分, 伴奏也相应地做重复处理。
返回目录
小结
▪ 本章主要学习了六级、三级和弦的运用。重点掌握六级和弦 在阻碍终止、阻碍进行中的应用;三级和弦代替属和弦或者 主和弦的应用,并注意声部进行。
▪ 扩充的复式正格进行:V-VI-IV(II)-V(VII)-I
▪ 扩充的正格进行:V-VI-V(VII)-I
▪ 扩充的变格进行:V-VI-IV(II)-I
▪ 阻碍进行中六级和弦常用六和弦形式,有附加六度音主和 弦之称(I+6)。
▪ 阻碍进行扩充正格终止运用实例。 例 15-3 古诺《小夜曲》
(2)六级和弦可以置于下属和弦(特别是二级)之前, 根音关系类似于V-I的基本语汇,称为“仿正格进行”。 II-V的进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例15-4 肖邦《圆舞曲》
初级和声教程 课件第六章 为旋律配和声

通过综合调整后的方案:第一个和弦用密集排列;第二个和 弦(属和弦)用混合排列,重复五音,与前后和弦的连接取 旋律连接法,可获得次中音声部的平稳下行,以后的和声结 构便改为开放排列。
返回目录
(三)键盘和声模式移调
1.首调唱名法
不论调号多少,大调音阶一级音一律唱do,小调的一级音 一律唱la,关键在于确定首调do、la的位置,这种唱法便于即 兴伴奏的转调。尽管在各种音体系中do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但是不应该将“do”与主音的概念混为一谈。 “do”是首调唱 名 体系中的一个音高称谓,也可视其为同一体系其他唱名的坐 标;而主音则具有调式中心的意义。主音一定是调式音阶的 一级音,而“do”则不一定是。
4.填写内声部
平稳流畅是内声部进行的基本原则,跳进过多会自我突出, 喧宾夺主。
保证和弦的重复与省略音正确,合理排列,注意音域适当, 避免一切不良声部进行(平行五、八度,声部交叉,声部超越, 四部同向等)。
返回目录
(二)习作示范
训练课题: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指定的旋律:
1.旋律分析
C大调,单乐句的完整乐段。旋律简洁,和声节奏适宜与旋 律同步。
2.和弦选择
第一步:确立倒数两小节终止和声,可以配I(IV)-V-I;开 始处可以配I或者IV,但是一开始就明确调式主和弦为更 好的选择。
第二步:确立那些只有一种选择的旋律音的和声:在现 在所学和声材料范围内,所有的D音只能配V。
第三步:为剩下的有两种可能的C音选配和弦,也就是第四 小节的C,可有两种选择。C之前的和弦已确定为I,所以这 里用IV较好,避免了和声切分,与其后的V、I构成复式正 格进行的典型语汇。
第六章 为旋律配和声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
初级和声教程 课件第十四章 延留音,倚音,先现音

返回目录
小结
▪ 本章主要学习了三种和弦外音的运用,要求掌 握这三种和弦外音的判定依据,在和声分析中 能正确识别、标记,在四部和声中正确处理由 此带来的声部进行问题。
▪ 结合前面所学习的伴奏织体,尝试为一首歌曲 编配完整的钢琴伴奏。
(一)延留音 (二)倚音 (三)先现音 (四)习作示范 (五)伴奏曲例分析1
(一)延留音
1.延留音的特征以及使用条件
▪ 在相对强位上,由前一个和弦延留下来并获得解决的和弦外 音叫做延留音。
▪ 延留音可以造成旋律节奏的切分,有利于不同声部之间的区 分,是对位化和声写作的有效手段。
▪ 延留音以“留”字或者英文S.作为标记。
▪ 倚音用“倚”或者英文字母A.作为标记。
▪ 倚音的运用实例:
例14-8 柴科夫斯基 《第四交响曲》
四部和声写作中需注意的倚音问题 (1)与倚音相邻的声部不宜出现与倚音解决音相同的音或
者八度音。
(2)避免倚音掩盖平行五、八度。
(3)同一音级上的自然音与变化音不在同一声部出现叫做“对 斜”,在四部和声写作中是禁止的,由倚音造成的对斜关系 是允许的。
2.四部和声写作应注意的延留音使用问题
(1)延留音解决前,相邻声部不宜出现与解决音同度或者八 度的音,也就是说延留音的解决音最好不要提前出现。
(2)避免延留音掩盖平行五、八度。
▪ 延留音一般不改变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法。
返回目录
(二)倚音
1.倚音的特征以及使用条件
▪ 无准备地出现在强位上并获得级进解决的和弦外音叫做倚音。
延留音的构成有三个阶段: (1)预备:一般以前一个和弦的某个音在同一个声部作为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识别作品中的离调现
象,并正确标记离调和弦;通过伴奏曲例分 析3学习前奏与歌唱部分织体的变化。
学习重点:正确识别离调现象中的临时主和弦、离调副
属、副下属和弦;前奏与歌唱部分织体的变 化。
本章细目
(一)离调的一般构成 (二)副属和弦 (三)重属和弦 (四)副下属和弦 (五)伴奏曲例分析3
返回目录
(四)副下属和弦
▪ 副下属和弦:离调半音和弦为临时主和弦的下属类和弦
的称为副下属和弦。 ▪ 副下属和弦的运用不如副属和弦那样广泛,常见形式为重
下属和弦,即下属的下属。主要特点是在大调中运用降低 半音的七级音,习惯于用三和弦形式。小调的重下属是自 然小调的七级大三和弦降低三音的形式。副下属和弦的标 记方法与副属相同。
▪ 特 征:重属和弦都含有调式#IV音,也就是V 音的导 音。重属和弦对于临时主和弦的支持,一方面强调了调内 属和弦的地位,另一方重属和弦可以看作是下属和弦的变 化(#3 II),也是下属功能的扩展。 常见的形式有:重属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以及重属导 三和弦、导七和弦等。还有上述和弦的变和弦,称为重属 变和弦。
▪ 离调的音级标记法,采用在两个音级符号之间加斜杠“/” 的形式。其右面的数字符号代表临时主和弦以及其在原 调的位置,左面的符号表示离调半音和弦在临时调性中 的级位与功能属性。
返回目录
(二)副属和弦
▪ 副属和弦:离调半音和弦是临时主和弦的属类和弦称为副属 和弦。副属和弦可以是临时主和弦的属三和弦、属七和弦、 属九和弦或者导三、导七和弦。它们与临时主和弦的连接完 全同于属、导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
▪ 从和声语汇的角度来看,副属和弦的离调运用是正格进行模 式的扩大运用。
▪ 副属和弦运用实例: 例16-3 克列门蒂 《小奏鸣曲》 例16-4 莫扎特 《钢琴奏鸣曲》K.280 例16-5 巴赫 《众赞歌371首》之9 例16-6 莫扎特 《钢琴奏鸣曲》K.332
返回目录
(三)重属和弦
▪ 重属和弦:属和弦的副属和弦叫做重属和弦,这是离调中 运用最为广泛的离调和弦。
▪ 下例向二级和弦的离调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 例16-14 舒曼 《诗人之恋》
▪ 离调作为和弦调功能的内部扩展,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调 式中心,所以,分析中出现这种情况时,一般无需将它们作 为一个独立的语汇划出来。
▪ 半终止中的离调(知识扩充)
பைடு நூலகம்返回目录
(五)伴奏曲例分析3
▪ 曲式结构:有再现的两段曲式。 ▪ 织体类型:总体上是不重复旋律的半分解织体,第5、6小节
▪ 以下是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中可以作为临时主和 弦的和弦。
▪ 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副属类和弦、副下属类和弦必 须具有临时调性的鲜明特征,也就是至少包含一个仅属 于临时调性的、用临时升降号标记的调性特征音,同时 必须与临时主和弦合理连接,按照临时调性的逻辑组成 和声语汇。
▪ 离调半音:由离调所产生的临时变化音称为离调半音, 含有离调半音的副属和弦或者副下属和弦称为离调半音 和弦,由离调产生的半音体系称为离调半音体系。
(一)离调的一般构成
▪ 离调的定义:一个调内,主三和弦以外的某个和弦,由 于获得了其本身的属类或者下属类和弦的支持,具有了 临时主和弦的意义叫做离调。这是调性内部扩张的一种 发展手段。
▪ 临时的主和弦称为副主和弦,支持它的调外系和弦称为 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
▪ 一般的离调结构中,临时主和弦必须是协和的三和弦。这个 临时主和弦虽然在副属或者副下属和弦的支持下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但它仍然隶属于原调,其独立性是相对的、微弱的。
(解决)到属三和弦。 ▪ 重属和弦还可以跳过属三和弦直接进行到主和弦或者下属
和弦。 ▪ 重属七和弦还可以进行到属七和弦,再解决到主和弦,甚
至可以连用互为属主关系的七和弦,形成属七连锁。
▪ 重属和弦运用实例: 例16-8 博农奇尼 《多么幸福能赞美你》 例16-9 格林卡 《北方的星》
▪ 例16-10是重属类和弦的独立运用形式,第二小节重属导三 四和弦之后,通过还原四级、六级音,与第三小节的二级三 四和弦平稳连接。这样的用法在浪漫主义时期以来的文献中 经常可以见到。 例16-10 肖邦 《圆舞曲》Op.69 No.2
▪ 与一般的属类和弦一样,大、小调中的重属和弦在结构上具 有相当的一致性,只是在重属九和弦、重属导七和弦上有所 差别:大调重属九是大小七大九和弦,小调是大小七小九和 弦;大调的重属导七是减小七和弦,小调是减七和弦。
▪ 重属的标记与离调相同。
重属和弦的进行或者解决: ▪ 重属和弦最常见的用法就是置于属和弦之前,直接进行
▪ 副下属和弦运用实例: ▪ 例16-12的重下属和弦用于乐段的半终止处,属于副下属
变格终止。此例不同于前几例的地方是副主和弦(IV)位于 离调半音和弦之前,构成开放性离调。 例16-12 巴赫 《众赞歌371首》之3
副下属和弦有时也同副属和弦搭配,形成复式结构的离 调和声组。 例16-13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454
为两段式的织体对比部分,钢琴伴奏引进柱立式对比因素。 ▪ 和弦材料:只运用了主和属两个和弦,说明简单的和弦材料
也可以编写出优秀的伴奏。
返回目录
小结
▪ 本章主要学习了离调和弦的运用,要正确识别 音乐中的离调现象,并正确标记其离调和弦的 类别。
▪ 结合具体作品的伴奏,学会整体构思一首歌曲 的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