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

合集下载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配备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配备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目录一、总则二、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二)学校规模(三)校园规划设计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1.建设用地2.体育用地3.绿化用地(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校舍建筑组成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办公用房3.生活用房(二)校舍建筑面积(三)校舍用房面积(四)校舍建筑标准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4.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四)图书资料配备(五)办公及生活设备六、师资配备标准七、公用经费标准附件:1. 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2. 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3. 山东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4. 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5. 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6. 山东省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7. 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办学条件的标准。

《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举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教育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

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目录一、总则二、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二)学校规模(三)校园规划设计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1.建设用地2.体育用地3.绿化用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校舍建筑组成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办公用房3.生活用房(二)校舍建筑面积(三)校舍用房面积(四)校舍建筑标准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4.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四)图书资料配备(五)办公及生活设备六、师资配备标准七、公用经费标准附件:1.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2.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3.山东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4.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5.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6.山东省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7.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办学条件的标准。

《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举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教育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

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13-《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小学(2006)14号

13-《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小学(2006)14号

山东省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试行)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二○○六年六月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教育装备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山东省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

一、指导方针:1、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3、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4、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5、突出环保,注重安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各级各类小学。

三、本标准含8个实验室(功能室)及一园一站的装备标准,它们分别是:科学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综合电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及生物园、小气象站。

四、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方案应便于分步建设;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设备。

五、技术依据:1、按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个班的生源配置为45人。

为了广泛适应各地实验室建设的不同需求,本标准将实验室建设分为两类。

其中“二类”要求是学校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一类”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提出的较高要求,其数据指标为教学要求的下限。

2、学校实验室及各功能室的内部设施与布局等均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的要求,结合山东省实际作了部分调整。

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

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

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目录编制说明 6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使用面积和间数指标表 7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设置分类表 8实验室环境要求 9一、科学实验室 10二、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 12三、机器人制作实验室┈┈┈┈┄┄┄┄┄┄┄┄┄┄┄┄┄┄┄┄14四、语言实验室 15五、音乐室 15六、舞蹈室 16七、美术室 17八、综合电教室 18九、综合实践活动室 19十、生物园 20十一、小气象站 20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教育装备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山东省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

一、指导方针:1、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3、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4、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5、突出环保,注重安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各级各类小学。

三、本标准含8个实验室(功能室)及一园一站的装备标准,它们分别是:科学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综合电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及生物园、小气象站。

四、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方案应便于分步建设;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设备。

五、技术依据:1、按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个班的生源配置为45人。

为了广泛适应各地实验室建设的不同需求,本标准将实验室建设分为两类。

其中“二类”要求是学校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一类”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提出的较高要求,其数据指标为教学要求的下限。

2、学校实验室及各功能室的内部设施与布局等均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的要求,结合山东省实际作了部分调整。

山东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标准

山东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目录一、总则二、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二)学校规模(三)校园规划设计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1.建设用地2.体育用地3.绿化用地(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校舍建筑组成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办公用房3.生活用房(二)校舍建筑面积(三)校舍用房面积(四)校舍建筑标准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4.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四)图书资料配备(五)办公及生活设备六、师资配备标准七、公用经费标准附件:1. 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2. 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3. 山东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4. 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5. 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6. 山东省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7. 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办学条件的标准。

《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举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教育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

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标准

山东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目录一、总则二、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二)学校规模(三)校园规划设计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1.建设用地2.体育用地3.绿化用地(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校舍建筑组成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办公用房3.生活用房(二)校舍建筑面积(三)校舍用房面积(四)校舍建筑标准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4.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四)图书资料配备(五)办公及生活设备六、师资配备标准七、公用经费标准附件:1. 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2. 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3. 山东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4. 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5. 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6. 山东省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7. 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办学条件的标准。

《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举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教育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

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小学科学实验室配置标准

小学科学实验室配置标准

小学科学实验室配置标准科学实验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安全,小学科学实验室的配置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实验室的配置标准,以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实验室空间要求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空间要求主要包括实验室面积、天花板高度、通风设备等。

1.实验室面积:实验室面积应根据学生人数确定,每个学生至少需要1平方米的空间。

同时,实验室内应设置足够的工作区和行走通道,以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移动。

2.天花板高度:实验室的天花板高度应不低于2.5米,以确保实验器材的储存和安全操作。

3.通风设备:实验室内应配置适当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积聚。

实验器材与设备1.基础器材:实验室应配备基础的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试管、烧杯、容量瓶、天平等。

这些器材可以满足小学各年级不同实验的要求。

2.安全设备:实验室内必须配备安全设备,包括灭火器、安全洗眼器、防护面罩、耐酸碱手套等。

这些设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安全。

3.特殊实验设备:根据不同年级和科学课程的要求,实验室还应配置一些特殊实验设备,例如电源供应器、示波器、电子元件等。

实验室布局与储存1.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内应有明确的实验区、储存区和教师指导区。

实验区要保持整洁、宽敞,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储存区应设置专门的实验器材柜和试剂柜,禁止学生随意进入和取用。

2.实验器材储存:实验室的器材储存应分类存放,每种器材都应有专门的储存盒或架子。

同时,实验器材的摆放应注意防止磕碰和湿气侵蚀。

3.安全标识:实验室内应设置安全标识,包括实验操作提示、实验品存放标签、应急逃生指示等。

这些标识能够提醒学生和教师注意安全操作和应急逃生。

实验教师与管理1.实验教师:实验室应有专职的实验教师或实验技术员,具备相关的科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

实验教师负责实验器材的维护、实验教具的准备以及实验操作的指导。

2.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器材借用和归还、实验室清洁和消毒、实验教具使用和保养等。

山东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标准

山东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标准

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目录一、总则二、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二)学校规模(三)校园规划设计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1.建设用地2.体育用地3.绿化用地(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一)校舍建筑组成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办公用房3.生活用房(二)校舍建筑面积(三)校舍用房面积(四)校舍建筑标准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1.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2.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4.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四)图书资料配备(五)办公及生活设备六、师资配备标准七、公用经费标准附件:1. 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2。

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3. 山东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4. 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5。

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6. 山东省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7。

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小学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办学条件的标准。

《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举办全日制普通小学教育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

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日期:2009-7-13 16:51:48]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字体:大中小]目录编制说明6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使用面积和间数指标表7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设置分类表8实验室环境要求9一、科学实验室10二、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12三、机器人制作实验室┈┈┈┈┄┄┄┄┄┄┄┄┄┄┄┄┄┄┄┄14四、语言实验室15五、音乐室15六、舞蹈室16七、美术室17八、综合电教室18九、综合实践活动室19十、生物园20十一、小气象站20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教育装备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山东省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

一、指导方针:1、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3、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4、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5、突出环保,注重安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各级各类小学。

三、本标准含8个实验室(功能室)及一园一站的装备标准,它们分别是:科学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综合电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及生物园、小气象站。

四、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方案应便于分步建设;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设备。

五、技术依据:1、按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个班的生源配置为45人。

为了广泛适应各地实验室建设的不同需求,本标准将实验室建设分为两类。

其中“二类”要求是学校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一类”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提出的较高要求,其数据指标为教学要求的下限。

2、学校实验室及各功能室的内部设施与布局等均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的要求,结合山东省实际作了部分调整。

3、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标准:按照国家最新颁发的Ⅰ类标准进行配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级小学可按Ⅱ类标准配备),学生分组实验按二人一组数量配备,演示实验仪器和分组实验仪器4个平行班配备一套。

对易出故障的演示仪器应增加一套备用;学生分组实验仪器也应多配两组,以备随时添用。

4、信息技术教育:按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 0]33号)、《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16号)及校园网络系统建设标准等文件规定执行。

六、设备目录中带()为选配。

七、图书馆(室)的建设及图书配备标准: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执行,本标准未另行制定。

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使用面积和间数指标表单位:㎡说明:平行班多的学校,实验室和功能室数量可适当增加。

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设置分类表说明:1、市、县(区)一级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按第一类要求设置。

2、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心小学按第二类要求设置。

实验室环境要求1、采光:应保证实验室(楼)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

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

生物实验至少有一个向阳的窗户,存放生物标本的仪器室最好北向布置。

2、照明:①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

②教师演示台及学生实验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 500 Lx,书写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500 Lx,书写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实验室台上若设局部照明,前排灯不应对后排学生视线产生直接眩光。

③实验室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平均照度的要求。

灯具悬挂高度距实验台面不应低于1700mm,不得用裸灯。

3、遮光:窗户宜安装窗帘。

做光学实验室用的实验室应设避光通用帘。

4、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或排气扇强制排风,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

5、噪声: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65分贝。

6、温度:室内温度以16℃-28℃为宜,宜设空调、吊扇及采暖设施。

7、供电指标:执行教育部《实验室设备电源》标准。

8、供水:供水水压不低于2×105Pa。

9、安全: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

10、环保: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应符合相关标准中的限量值。

一、科学实验室科学(3~6年级)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利用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科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科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重视对科学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科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科学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一)科学实验室的装备要求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

它包含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仪器准备室(含实验员办公室)等配套设施。

各室功能如下表: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75㎡/间。

②水源:设置给排水系统。

教师演示台设置给排水;学生部分有两种方式:一种设置在学生实验桌(台)、一种设置在教室周边,三类标准可采用第二种方式。

③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①第一排实验台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0。

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9500 mm。

②实验室一侧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洗眼器)、急救箱,急救箱中的药品应注意及时更换。

3、装备目录(二)科学探究室装备要求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96㎡/间。

②水源:设水槽若干。

③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备目录(三)科学仪器准备室(含实验员室)装备要求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40m 2 /间②宜设计一处水源,置于准备台侧或室角,室内有控制水源总开关。

③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①仪器准备室宜与相应实验室毗邻设置,以方便教学和实验研究。

②仪器准备室地面应铺设防潮砖。

3、设备目录二、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计算机室为信息技术教学和计算机应用和训练的场所,含计算机室、计算机辅房、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

(一)功能和要求(二)装备要求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96㎡/间。

②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16-28℃为宜,应安装空调。

③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①计算机室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宜专线供电,地板防静电,并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②计算机室单独接地电阻≤4 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 Ω。

③计算机室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层和顶层。

④学生计算机台若采用纵向排列,列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1300mm;若采用传统的横向排列,桌间距离不小于600mm。

⑤所有计算机联网,并与互联网相连。

3、设备目录(三)计算机辅房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70㎡/间。

②换气:自然通风或安装空调,控制环境温度,使稳压电源正常工作。

2、设计要求计算机辅房宜紧靠计算机室,师生进入计算机室之前在此更衣、换鞋。

应设置衣架、鞋柜,同时可兼作配电房,放置稳压器,灭火器材等,为方便监控,可用铝合金玻璃门窗与计算机室间隔。

(四)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1、环境要求①面积和个数:设1间,使用面积30㎡。

②照明: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室内无阳光直射,宜安装窗帘。

③温度:室内温度以16-28℃为宜,应安装空调。

④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2、设备目录三、机器人制作实验室1、环境要求:①单独一室,面积不小于30m 2②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室内无阳光直射,安装窗帘,室内亮度可调整③隔音效果要好,或受外界噪声影响小2、设备要求:四、语言实验室(一)功能为学校提供语言教学与训练的设备和场地。

(二)装备要求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70㎡/间。

②温度:室内温度以16-28℃为宜,应安装空调。

③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语言实验室宜设计在相对远离运动场、音乐室、街道等声源较大的场所。

3、设备目录五、音乐室(一)功能要求音乐室是音乐学科中进行声乐、器乐的学习和欣赏,实践和彩排的场所。

学校可根据不同阶段教学要求的不同,在功能上有所侧重。

它包含音乐室、音乐器材室等配套设施。

功能如下表:(二)装备要求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70㎡/间。

②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①音乐室应设在离其他教室较远的地方,与舞蹈室、音乐器材室自成一区,以方便教学和活动。

②音乐室的设计应兼顾教学和排练的功能要求。

座位可设计成阶梯式或活动积木式(能组合成合唱或器乐演奏平台)。

③宜做音效、吸音处理。

3、设备目录注:设音乐器材室,柜适量。

(三)音乐器材室1、环境要求:使用面积70㎡/间。

室内保持通风干燥。

2、配备若干仪器柜,放置音乐器材。

3、器材配备: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按教育部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进行配备。

六、舞蹈室(一)功能要求舞蹈室是音乐学科中进行舞蹈、形体训练的学习和欣赏、实践及排练的场所。

(二)装备要求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70㎡/间。

②照明:地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 300 Lx,教室宜设计成吸顶灯,宜安装窗帘。

③温度:室内温度以16-28℃为宜,宜安装空调和采暖设施,不得用吊扇。

④安全: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

2、设计要求①舞蹈室应设在离其他教室较远的地方,与音乐室、音乐器材室自成一区,以方便教学和活动。

②舞蹈室的设计应兼顾教学和排练的功能要求,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包括镜座)的通长照身镜。

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800㎜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

③宜做音效、吸音处理;地面设计应适合学生舞蹈3、设备目录七、美术室(含书法室)(一)功能要求美术室是学生进行绘画、书法练习、工艺制作等实践活动的场所。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在功能上有所侧重。

(二)装备要求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70㎡/间。

②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①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②宜采用高显色性光源。

③教室两侧墙壁1.5米以下宜贴瓷砖处理,便于学生涂画和擦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