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课程介绍

合集下载

第0章-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教程-陈纯锴-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0章-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教程-陈纯锴-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
(3)数字信号处理的片上系统(SOC, System on a Chip)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一个复杂数字信号处理系 统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SOC 包含有数字和模拟电路、模 拟和数字转换电路、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 器等。与传统集成电路不同的是,嵌入式软件的设计也被集 成到SOC设计流程中,SOC设计以组装为基础,采用自上至下 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中大量重复使用自行设计或第三方拥有 知识产权的 IP(Intelligent Property) 模块。 SOC 要考虑如 何合理划分软件和硬件所实现的系统功能以及如何实现软硬 件间的信息传递。 SOC 是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一个新型实现 方法。
数 字 滤 波 器 设 计
数字滤波器结构(直接型、级联型、并联型、格型) IIR滤波器设计(脉冲不变法、双线性变换法) FIR滤波器设计(窗口法、频率取样法、优化法) 卡尔曼滤波器设计、维纳滤波器设计 自适应滤波器设计 数字滤波器软硬件实现及有限字长效应 研究生课程
图1-1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结构
2.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
第3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4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 第5章 数字滤波器基本结构及状态变量分析法 第6章 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第7章 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本课程的特点
1. 数学工具多 微积分,概率统计,随机过程,高等代数, 数值分析,积分变换,复变函数等。 2. 要求基础强 网络理论、信号与系统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3. 与其它学科密切相连 与最优控制、通信理论、故障诊断、计算机、 微电子技术不可分,又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神 经网络等新兴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一。
信号 抽样 与采 集
时域采样定理 频域采样定理 Z变换

第0章 绪论

第0章 绪论

0.2 测试技术的工程应用 3、产品质量测量 、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
在汽车、机床等设备,电机、发动机等零部件出厂时, 在汽车、机床等设备,电机、发动机等零部件出厂时, 必须对其性能质量进行测量和出厂检验。 必须对其性能质量进行测量和出厂检验。
பைடு நூலகம்
汽车扭距测量 图示为汽车出厂检验原理框图, 图示为汽车出厂检验原理框图,测量参数 包括润滑油温度、冷却水温度、 包括润滑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燃油压力 及发动机转速等。通过对抽样汽车的测试, 及发动机转速等。通过对抽样汽车的测试, 工程师可以了解产品质量。 工程师可以了解产品质量。 机床加工精度测量
在家电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设计中, 在家电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设计中,人们大量的应用 了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 了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
全自动洗衣机中的传感器: 全自动洗衣机中的传感器: 衣物重量传感器, 衣物重量传感器,衣质传 感器,水温传感器, 感器,水温传感器,水质 传感器, 传感器,透光率光传感器 (洗净度 液位传感器,电 洗净度) 洗净度 液位传感器, 阻传感器(衣物烘干检测 衣物烘干检测)。 阻传感器 衣物烘干检测 。
/china
2、振动/噪声传感器 、振动 噪声传感器
丹麦B&K(振动测量、声学测量领域最富盛名) (振动测量、声学测量领域最富盛名) 丹麦
/
0.4主要测试仪器生产厂商 主要测试仪器生产厂商 3、测量分析仪器 、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
绪论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
0.2 测试技术的工程应用
在工程领域,科学实验、产品开发、 在工程领域,科学实验、产品开发、生产监 质量控制等,都离不开测试技术。 督、质量控制等,都离不开测试技术。测试技术 应用涉及到航天、机械、电力、 应用涉及到航天、机械、电力、石化和海洋运输 等每一个工程领域。 等每一个工程领域。

第0章 绪论

第0章 绪论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高级语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 பைடு நூலகம்isual FoxPro的知识结构图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面向过程程序设计
数据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语句
数据库基础知识
4. Visual FoxPro课程的学习目标
(1)掌握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基本理论。
(2)掌握VF的基本命令和基本函数 。 (3)掌握数据表的建立和操作。 (4)掌握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 (5)能够开发小型的数据库系统。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
VisualFoxPro数据库设计
主讲: 曾静 E-mail:netok@
绪 论
PREFACE
1. 为什么学习Visual FoxPro数据库设计
Visual FoxPro是你与计算机沟通的工具!
2. Visual FoxPro在知识结构中的位置
计算机文化知识是高校所有专业的知识体系构成不可或缺 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文化知识有可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高级语言和计算机应用三个层次。
5.本课程考核方式:
结构化评分,由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 绩构成,期末从题库随机抽题闭卷考试。 总成绩=期末成绩*70%+实验成绩*20%+作业 and出勤*10%。
48学时=24理论+24实验
6.主要参考资料:
1.刘益和等.VF 程序设计基础.成都:四川科学技 术出版社,2012. 2.杨克昌等.趣味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集锦. 北 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3.孙承爱等.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与项目 实训(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杨冬青等译.数据库系统概念(原书第6版).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邱丽华等译.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原书第3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随机过程 研究生 课程介绍

随机过程 研究生 课程介绍
随机过程
第0章 课程介绍及课时安排 授课人:刘玉婷 ytliu@ 理学院数学系
提纲
教材及参考书目 主要内容 考试安排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随机过程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王军 王 娟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应用随机过程》 林元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应用随机过程》柳金甫 李学伟 中国铁道出版 社
第4章 Poisson过程
第6课:3.5 + 4.1 第7课:4.1
复习:第15课 答疑:第16课 – 机械楼N201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 10%
每章之后留习题若干,下次课上交 作业纸作答(不返回) ( )
期末考试 90%
闭卷 仅考所学内容
主要学习内容
第2章 概率空间
第1课:2.1 + 2.2 第2课:2.3 第3课:2.4 arkov链
第9课:5.1 + 5.2 第10课:5.2 第11课:5.3 第12课:5.3 第13课:5.4 第14课:5.5
第3章 随机过程
第4课:3.1 + 3.2 +3.3 第5课:3.4 + 3.6

第0章绪论

第0章绪论
第0章 机械设计概论
§0-1 机械的组成
顾名思义,本课程研究对象为:机械 机械——人造的用来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多件实物 的组合体。 任何机械都经历了:简单复杂的发展过程。 起重机的发展历程: 斜面 杠杆 起重轱辘 滑轮组 手动(电动)葫芦 现代起重机 (包括:龙门吊、鹤式吊、汽车吊、卷 扬机、叉车、电梯-电脑控制)。
0 — 4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一、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 零件的工作能力是指在一定的运动、载荷 和环境情况下,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不发 生失效的安全工作限度。
失效: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机械零件失去了正常工作能力。
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断裂:零件在拉、弯、扭载荷作用下 ,当 [ ] 或 [ ]
§0-2 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课程性质: 技术基础课 作用: 承前启后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同学们在今后的工 作岗位上将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通用或专用机 械,因此必须掌握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特点:是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 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工实习等理论知识 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 打下基础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可以培养同 学们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装备的能力,为 今后操作、维护、管理、革新武器装备创造条件。
塑性材料:
2、变应力下的极限应力
在变应力下长时间工作的零件,其极限应力取 决于材料的疲劳断裂,它会在远低于强度极限的应 力下,突然断裂而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这时的应力 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
三、许用应力何安全系数
[ ]
limS
f p 0.85f 或 f p 1.15f
耐磨性准则 验算压强 验算速度 可靠性准则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用电阻R表示。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模型
汽车供电电路模型
图中,US 为汽车上的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R1 为发 电机的内阻,E为蓄电池,R2 为蓄电池内阻,RL 是汽车上的 等效负载电阻,它包括各种车用电气设备的等效电阻。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模型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基本物理量
注意 1.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取。 2.当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压值为正值 当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电压值为负值
3. 在未标明参考方向时,电压值的正负没有意义。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基本物理量
电动势 描述了电源中外力做功的能力,大小等于外力在电源内 部克服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
电路分析中,基本物理量有电流、电压、电动势和电功率。 一、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电流就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 电流强度(电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即 i q (安[培],A) t
交流电流用小写字母i表示,直流电流用大写字母I表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基本物理量
• 通过实验验证来巩固所学理论, 训练实验技能,并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验证与探索相结合。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章
教学目标
基本概念
基本定律 应用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
第一节 电路模型 第二节 电路基本物理量 第三节 基尔霍夫定律 第四节 电路元件 第五节 电路的工作状态

日语课程大纲

日语课程大纲

日语课程大纲课程大纲第一章: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日语课程的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日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交流技巧,使其能够在日语环境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为日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程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听力练习、口语对话、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同时,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评估方式考核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小组活动、考试和作业。

课堂参与和小组活动占总评成绩的30%,考试和作业占70%。

通过教师的评估,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课程内容本章将详细介绍课程的各个单元和具体内容。

2.1 初级日语本单元主要介绍日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常用句型。

学生将学会日语的基本发音和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写作。

2.2 中级日语本单元主要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并扩大日语的词汇量。

学生将学习更复杂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能够参与更高级的日常对话和写作,同时也能够理解一定的日语文章和新闻报道。

2.3 高级日语本单元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将学习更多的日语表达方式和常用成语,能够进行复杂的口语对话和写作。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日本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日语。

第三章:教学资源本章将介绍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

3.1 多媒体资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录音、视频和互动课件等。

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日语的发音、语法和语言运用。

3.2 参考书目本课程的参考书目包括教材、练习册和词典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参考书,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补充阅读和练习。

第四章:教学进度安排本章将列出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和每节课的具体内容。

4.1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三个学期,每学期15周,每周2节课,共计90个教学小时。

七年级科学第0章走近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科学第0章走近科学知识点汇总

走近科学是七年级科学课程的第0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定义、科学方法和科学的价值。

以下是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1.科学的定义科学是通过实证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科学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还包括了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2.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一种有条理的步骤和方法。

通常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沟通和交流等步骤。

3.科学的价值科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和规律。

科学也为人类提供了改善生活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4.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观察是通过对现象的直接或间接观察来收集信息。

实验是通过设定变量并对其进行控制来测试假设,并收集数据来支持或证伪假设。

5.变量在科学研究中,变量是指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

变量可以分为独立变量和因变量。

独立变量是研究者控制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由独立变量引起的变化。

6.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科学实验中,收集和分析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数据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收集。

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而定量数据是可被量化或测量的。

7.假设和推论科学研究往往会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或证伪假设。

通过推论可以从已知的事实或数据中得出结论。

8.科学与伦理科学研究不仅仅需要遵循科学方法,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

研究者应该尊重参与研究的个体的权益,并保护他们的隐私。

这些是七年级科学《走近科学》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的定义、科学方法和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h
第3章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2h
§3.1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原则与内容 §3.2 地下空间开发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3.3 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
第4章 城市地下街设计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5.5 §5.6 城市地下街的涵义、发展及规划原则 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城市地下街的建筑设计 城市地下街的建筑空间艺术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居世界首位
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 了空前发展的时期,截止到2006年上半 年,中国大陆已有地铁的城市有6个: 北京 113km 天津 7.4km 上海 123km 广州 36.6 km 深圳 21.8km 南京 16.9km 线路总长 318km 在建设或获准建设地铁的城市有武汉、 成都、沈阳、杭州、重庆、哈尔滨等8 个城市17条线路,线路总长360km。
“城地规划”课程为什么要学习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使城市规模持续 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市区或组团式卫星城得到发 展,已形成一系列城市群。20世纪生态失衡、资源耗竭、环 境污染等城市综合症相伴而生,出现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 生态恶化、住房奇缺等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现象。
•城市中心区实行立体化 再开发,形成城市四维化 发展。 •立体化再开发扩大城市 空间容量,提高城市集约 度,消除人车混行拥挤现 象,城市交通变得通畅, 人居空间变得开阔,地面 环境绿化变得优美宜人。 •四维发展:城市周围平 面、高空、地下。
● 济南泉城广场: ● 珠海拱北口岸广场地下
40,000 m2
空间:地下总建筑面积 150,000 m2,地下三层。
● 大连:不夜城 (150,000 m2),
奥林匹克公园(40,000 m2 )
● 西安钟鼓楼广场:
50,000 总建筑面积超过300万m2
深 圳 深圳罗湖口岸及火车站地区:该综合体地下 地上各三层。 深圳华强北地下商业街:以疏通人流为主, 兼顾商业和旅游观光的地下商业通道。设计 停车泊位1000个。地下人行系统在三个十字 路口处分别向东西方向的道路下方延伸,扩 展为三个大厅。地下商业面积3.2万m2。
南 京 结合地铁1、2号线新街口换乘站建设, 形成地下空间网络,总建筑面积超过了40 万m2,基本形成了地下城。
其他地下空间建筑
地下贮库 地下人防建筑* 快速地下公路网 城市地下空间综合体 地下步行交通系统* 城市地下公共设施规划*
9h
第10章 城市地下防灾系统
§10.1 §10.2 §10.3 §10.4 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 地下空间的火灾防护 城市地下建筑其它灾害的防护
2h
第11章 地下建筑防水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数量快速增长, 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 世界先进前列,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青岛、无 锡等建立了地铁和城际铁路、人防工事、地下商场和 地下停车场、高层建筑地下室、市政管线廊道、地下 排洪沟等。
9
中国地铁现状
中国已有地铁城市地铁 1.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 2. 香港地铁自1979年起提供市区列车服务。 3. 天津地铁始建于1970年,是内地第二个建地铁的城市。 4. 上海轨道交通于1995年4月10日运营,是内地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海轨 道交通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5. 南京地铁2005年9月运营,南京成为内地第6个、世界上第136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6. 广州地铁于1997年6月28日开通。 7. 台北捷运于1996年通车。 8. 深圳地铁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通车。是京、港、津、沪、穗及台北 后第七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9. 成都地铁于200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 10. 武汉地铁于2004年9月建成轻轨1号线。佛山的广佛地铁2010年全线通车。 在建未通车的城市: 长沙地铁于2010年开工。南昌地铁于1999年启动。苏州地铁1997年开工。西安地铁 2006年开工。哈尔滨地铁始建于2008年。大连地铁于2009年7月25日开工。 福州、东莞、沈阳、徐州、青岛、郑州。
11
上海静安寺广场:是地铁二号线静安寺站出入口, 是由下沉广场、地下商场、露天剧场、喷水池、伤 残人电梯亭和静安公园延伸绿地等组成的综合体, 用地面积8412m2 ,商场建筑面积8200 m2,下沉广场 面积2800m2,集交通、商业一体的综合体。 上海南站地下综合体:地面有火车南站,地下有三 条地铁线车站,总开发面积90000m2 ,开发深度达 15m。较好地解决了铁路、地铁和公交的换乘。 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地处文化、旅游和商业中心, 结合地铁1、2号线换乘站形成了建筑面积50000m2, 包括2座地铁车站、2座地下商场、1座地下停车场 和1座地下变电站的大型地下综合体。
6h
第7章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
2h
§7.1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类型与发展、规划 §7.2 单体地下民用建筑 §7.3 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实例
第8章
城市地下市政管线设施规划与实施
2h
§8.1 市政管线的分类和布置原则 §8.2 市政管线的施工敷设及管理 §8.3 市政管线的综合布置
第9章
§9.1 §9.2 §9.3 §9.4 §9.5 §9.6
◆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城建筑面积60万m2

上海世博园区地下城建筑面积将达到40万m2,主体部分在浦东。
3.隧道建设举世瞩目
为了扩大城区,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解决城 市交通拥挤,降低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相继修建 了许多隧道。这其中既有穿越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 快速路下穿隧道,也有多山城市中的穿山隧道。中 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隧道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
图 例 大型规模 中型规模 初具规模
7
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许多 城市结合地铁建设、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建设了规模巨大、 功能综合、体系完整的地下综合体,如:北京中关村、奥运中 心区,上海世博园区、火车南站、五角场,广州珠江新城,杭 州钱江新城波浪文化城等,这些项目规模都在10万m2 以上, 开发层数3-4层,集交通、市政、商业于一体,内部环境优越, 地上地下协调一致。
国内部分城市地下空间规模与规划预测量
城市
规划范围 (km2)
现有开发量 (万m2)
统计年份 (年)
规模预测量 (万m2)
规划年限
北京
上海
1085
600
3000
1600
2006
2006
9000
——
2004-2020
——
南京
深圳 青岛 无锡
258
2000 250 1662
280
1900 200 200
10
2.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 北京: ■ 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建筑面 积50万m2, ■ 北京王府井地区:在1.65km2 的范围内,地下可利用建筑60万 m2, ■ 北京金融街中心区:金融街地 下交通体系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 地下交通系统,该工程总建筑面 积约30000 m2。
§11.1 地下建筑地下水防治原则 §11.2 土层中的地下建筑防水 §11.3 岩层中的地下建筑防水
2h
•现代城市的地下铁道、管线共同沟、地下商业街、地下车库、 地下变电站、能源贮藏仓库以及城市防灾设施(如人防工程、 雨水贮留库)等都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形式。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年代”。瑞典、挪威、加 拿大、芬兰、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 域已达到相当规模的技术水平。
2h
第5章 地下停车场
概述 地下停车场规划 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地下停车场设计 地下停车场防火 地下停车场附属设施的布置*
6h
第6章 城市地下铁道
§6.1 §6.2 §6.3 §6.4 §6.5 §6.6 地下铁道的特点及发展 地下铁道线路网的规划设计 地下铁道隧道及区间设备段 地下铁道车站设计 地下铁道车站建筑设计 地铁车站附属用房
主要内容
第1章 绪论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2.5
2h
地下空间的涵义及开发的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趋势 城市地下空间的分类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理论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 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原则 地下空间生理与心理学 地下空间开发的几个技术问题 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理论与技术
重点: 掌握城市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和各类主要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考试方式: 着重考核学生对“城市地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设计技 能的掌握情况,试题覆盖课堂教学强调的内容,包括课堂补充内容。 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为主,参考课堂考勤情况。
参考书目: 1 耿永常. 城市地下空间建筑.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6 (教材) 2 童林旭主编. 地下建筑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3 王文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6 4 陈志龙著.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10
2005
2005 2004 2005
730
—— 2544 1500
2002-2010
—— 2004-2020 2006-2020
•这样大规模的新型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的工 程技术人员和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研究人员。 •国家的需要,市场的需要,人的生存需要, 就是我们学习新课程的动力。 •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生存需要,推动国家发 展,就是我们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中国地铁人才之困》:全国无地铁专业, 职院委培,职工培训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