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测试卷(一)A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测试卷(一)A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测试卷(一)A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测试卷(一)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一填。 (共8题;共16分)

1. (6分) (2019一下·枣庄期中) 找规律填一填、画一画。

(1) 60、65、________、75、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分)(2015·陕西) 把 2015 名学生排成一排,按 1,2,3,4,5,6,7,6,5,4,3,2,1,1,2,3,4,5,6,7,6,5,4,3,2,1…循环报数,则第201名学生所报的数是________.

3. (1分) (2019六上·嘉兴期末) 观察下图,按此规律,第十幅图下面的数应该是________。

4. (2分)摆一个需要4根小棒,摆需要7根小棒,摆需要10根小棒…,像这样摆n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_根小棒,当n=20时,需要________根小棒.

5. (1分) (2012·广州) 把化成循环小数是0.428571428571……,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________。

6. (2分)把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规律拼成长方形;

①用6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________厘米;

②用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________厘米.

7. (2分)不计算,找规律写得数.

①99×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99999×99999=________

②11×11=121

1111×111=12321

1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________

8. (1分)小游戏.

把123、124、125三个数分别写在A、B、C三个圆圈里,然后按下面的游戏规则修改这三个数.

第一步:把B中的数改成A、B中两个数的和;

第二步:把C中的数改成B中(已改过)的数与C中两个数的和;

第三步:把A中的数改成C中(已改过)的数与A中两个数的和;再回到第一步,循环做下去.如果在某一步做完后,A、B、C中的3个数都变成了奇数,则停止运算.为了尽可能多算几步,124应填在哪个小圆圈内?________

二、选一选。 (共5题;共10分)

9. (2分)体育课上同学们从头开始报数,1、2、3、4、1、2、……最后一个同学喊“3”,请你算一算,这

个班可能共有()个同学。

A . 40

B . 63

C . 62

10. (2分)3×7=21,33×67=2211,333×667=222111,那么3333×6667=()

A . 222111

B . 22221111

C . 2221111

11. (2分)你知道龟免赛跑的故事吗?乌龟与兔子赛跑,开始兔子跑得快,于是兔子便骄傲起来,在途中睡着了,最终乌龟比兔子先到了终点。选一选,下面()图表示了这个故事。

A .

B .

C .

12. (2分)(2012·佛山)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现将正方形ABCD沿水平方向翻滚15次,那么图中点A翻滚后所在的位置与A点开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cm.

A . 15

B . 16

C . 30

13. (2分)要使4aa5这个四位数是9的倍数,则a可以是()

A . 1

B . 3

C . 6

D . 9

三、算一算。 (共3题;共25分)

14. (5分)(2020·长沙) 直接写出得数。

400+600= + = 4.8÷6= 5-4.5= 32×

= 0÷0.99= 2.5×3=÷ =

15. (15分) (2019五下·福田期末) 递等式计算,能简算要简算.

(1)

(2)﹣()

(3)

16. (5分)计算.

四、看图计算。 (共1题;共6分)

17. (6分) (2018二下·云南月考) 找规律,画一画,填一填。

(1)

(2) ________

五、先找规律,再计算。 (共1题;共1分)

18. (1分)已知:3×4=12,3.3×3.4=11.22,3.33×3.34=11.1222

那么:3.3333×3.3334=________

六、解决问题。 (共4题;共25分)

19. (5分)找规律,画一画,填一填。

20. (5分) (2019三上·聊城期中) 有一堆围棋子,按三黑两白的规律往下排,第25个棋子是什么颜色?

这25个棋子中有几个黑子?几个白子?

21. (10分)找规律填数。

(1)

(2)

22. (5分) (2019六下·竞赛) 方方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沿铁路边步行,一列长252米的货车从对面而来,

从他身边通过用了12秒钟,求列车的速度?

参考答案一、填一填。 (共8题;共16分)

答案:1-1、

答案:1-2、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

二、选一选。 (共5题;共10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三、算一算。 (共3题;共25分)

答案:14-1、

考点:

答案:15-1、答案:15-2、

答案:15-3、考点:

解析:

答案:16-1、

考点:

解析:

四、看图计算。 (共1题;共6分)

答案:17-1、

答案:17-2、

考点:

解析:

五、先找规律,再计算。 (共1题;共1分)答案:18-1、

考点:

解析:

六、解决问题。 (共4题;共25分)

答案:19-1、

考点:

解析:

答案:20-1、

考点:

解析:

答案:21-1、

答案:21-2、

考点:

解析:

答案:22-1、

考点:

解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页例1和例2及第108页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借助相关图形的操作与剪拼等情境,实现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3. 通过数与形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重点难点: 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

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找规律。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板书:数与形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出示课件: (1)提问: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 1+3=()2 1+3+5=()2 生: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图一:1 图二:1+3 图三:1+3+5 生:右边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1=(1)2 1+3=(2)2 1+3+5=(3)2 (2)尝试练习。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金平县第二小学廖能付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第106页例题3。 教学目标: 1.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对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能从多样化的方案中,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实现方法最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直观引入。观看田忌赛马的动画。 二、探究新知: 1.回想刚才的故事,师口述:第一次的比赛中,田忌同等级的马都比齐王的马差一些,故此三场全输。那他第二次比赛是怎么获胜的呢? 出示表格,学生按表格的提示一起回答表格应填内容,教师

猜一猜:孙膑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 2.填表。师:假设齐王的马出场顺序不变。(电脑出示:田忌1—上—中—下等马)田忌2—第一场还是上等马,第二、三场还可以怎样出?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呢? 小结:田忌可以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也就是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3.观察第一竖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场田忌有可能胜吗?既然是必输无疑,派什么马上场好?保留下什么马? 师:此为“避实就虚,保存实力,攻其要害”的策略。在我们熟悉的三国故事中,曹操就是运用了“避实就虚,攻其要害”的策略,拿下徐州城,打败齐备的。 三、拓展延伸: 1.四(1)班和四(5)班举行跳绳团体赛,两队队员复赛成绩如下。决赛中,如果四(5)班队员先出场,四(1)班如何对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共六套)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单元测试试卷(一) 一、我会填。(每题4分,共24分) 1.用下面三张卡片能摆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2.用下面三张卡片能摆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3.用下面四张卡片能摆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4.用下面的三个数字任选2个求积,有( )种可能。 5.明明选一套衣服,共有( )种选法。 6.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 )次电话。 二、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给每组中的两个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 )种涂色方法。(9分) 三、有3个数2、5、7,任意选取其中2个数求差,得数有几种可能?(8分) 四、3名同学站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站法?(8分)

五、下面有3本书,送给小方、小丽、小军各一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12分) 六、有三个图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排一排。(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有5个不同的玩具放在两个箱子里。(每题10分,共20分) 1.笑笑想取出其中的一个,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文文想从每个箱子里各取一个,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八、用下面的人民币可以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币值?(9分)

答案 一、1.6 2.4 3.12 4.3 5.6 6.3 二、12 涂色略。 三、3种。[点拨]7-2=5,7-5=2,5-2=3。 四、6种。 五、6种。 六、6种。排法略。 七、1.5种。 2.6种。 八、7种。[点拨]分别是1角,2角,5角,3角,6角,7角,8角。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单元测试试卷(二) 一、填一填。(每题4分,共24分) 1. 2.从下面3种水果中任意选出两种做水果拼盘,一共有( )种选法。 3.每次上衣穿1件,裤子穿1条,一共有( )种穿法。 4.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照相,有( )种不同排法。

数学广角——搭配单元测试题 ()

数学广角——搭配(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24分) 1、书架上有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各一本,如果从中任取两本,一共有() 种不同的选法。 2、丽丽的口袋里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各一枚,从中任意取出两枚,可以 组成()种不同的钱数。 3、四位好朋友过春节时互相打电话问候,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他们一共要通话 ()次。 4、书店里有《聪聪历险记》、《科学家的故事》、《大自然的奥秘》和《恐龙之谜》 四本书,可我只想买两本,有()种不同的买法。 5、用1、4 、7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6、有苹果、梨和香蕉各一个,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一个,有()种不同的 分法。 7、用4、5、0、0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8、小刚、小明、小勇、小强和小宇5个人比赛掰手腕,每两人掰一次,一共要 掰()次。 9、数一数,共有()条线段。 A B C D E 10、小蓉有3件上衣,3条裙子,她可以有()种不同的穿法。 二、选择题。(15分) 1、3个小朋友站成一列,其中小丽不能站在最前面,这样的站法一共有()

种。 ① 2 ② 4 ③ 6 2、兰兰有2件上衣、2条裤子和一条连衣裙,她一共有()种不同的穿法。 ① 4 ② 5 ③ 6 3、有5元、20元、50元的纸币各一张,一共可以组成()不同的币值。 ① 5 ②6 ③7 4、三个好朋友聚会,坐在三张凳子上,一共有()种排座方法。 ① 3 ② 6 ③9 5、学校有4位数学老师,如果给三年级的2个班分配不同的数学老师,有() 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① 6 ②9 ③12 三、画一画,填一填。(15分) 1、用红、黄、蓝3种颜色的彩笔给下面3朵花涂上不同的颜色,有()种涂 法。(6分) 2、下图中一共能连()条线段,并画出所有线段。(9分) ●● ●●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八单元数与形单元目标 教材分析: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例2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因此,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一道特殊的分数加法的计算,让学生体会进一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形”沟通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及理解“无限接近1”。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8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了解数与形之间密切的联系,知道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等活动,加深对数与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再现杨辉三角形、三阶幻方及古今中外数学家等史料,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 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三年级有108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65人,带水果的有63人,每人至少带一种,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19 B. 20 C. 21 D. 22 2.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人. A. 10 B. 15 C. 20 3.三(1)班每人至少订一种课外读物,订《漫画大王》的有25人,订《快乐作文》的有29人,有14人两种刊物都订。三(1)班共有()人。 A. 40 B. 54 C. 68 4.三(2)班同学们订报纸,订语文报纸的有30人,订数学报纸的有26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订报纸的一共有()人。 A. 56 B. 48 C. 40 5.有101个同学带着矿泉水和水果去春游,每人至少带矿泉水或水果中的一种。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48 B. 95 C. 7 6.301班有35人,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兴趣组。参加“五子棋”组的有23人,参加“航模”组的有18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人。 A. 41 B. 6 C. 35 7.学校乐队招收了43名新学员,他们或者会拉小提琴,或者会弹电子琴,或者两种乐器都会演奏。据统计,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那么,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名。 A. 7 B. 4 C. 3 8.同学们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况如图,()的说法是正确的。 A. 摘火龙果的有32人 B. 一共有112人摘水果 C. 只摘蜜橘的有60人 D. 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 9.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练习题及解析

数学广角-数与形 填空 1.观察下面的点阵图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个点。 考查目的:数与形结合的规律;通过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答案:30。 解析:第(1)个图有1+2+3=6个点;第(2)个图有2+3+4=9个点;第(3)个图有3+4+5=12个点……第个图就有个点。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求解。 2.先画出第五个图形并填空。再想一想:后面的第10个方框里有()个点;第51个方框里有()个点。

考查目的: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答案:;1+4×4;37;201。 解析:分析图形;可得出第个图中共有个点;则第10个图共有1+4×(10-1)=37个点;第51个图共有1+4×(51-1)=201个点。 3.按下面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10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考查目的:根据已知图形的排列特点及数量关系;推理得出一般的结论进行解答。 答案:21;51;。 解析:摆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5×1+1;摆2个六边形需要11根小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六边形需要16根小棒;可以写作5×3+1……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即摆个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4.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人(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这个规律;填写下表:

考查目的:分析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列出代数式。 答案:10;。 解析:一张方桌坐4人;每多一张方桌就多2个人;那么有4张方桌时就多坐了6人;总人数为4+6=10。如果是张方桌;则所坐人数是 。 5.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认真观察图形;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 ; ; ; 。

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案

数学广角数和形的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数学广角--数和形》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和形(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p10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 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 历猜想和 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 能力。 3.情感和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感受数学 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 规律进行 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观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1+3+5+7= 1+3+5+7+9+11+13= 1+3+5+7+9+11+13+15+17=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 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和形的联系。 师:说一说,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想一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 师:议一议,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和计算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7幅图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9 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学具,引导学生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 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 ①1+3+5+7+9+11+13=( )2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课题:田忌赛马不简单授课人:柳迪 学校:中关村一小 日期:2010年9月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例4的教学内容----探讨田忌赛马中的数学问题。在这之前,人教版已经学过搭配和排列的有关知识,而且对可能性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主要是通过“田忌赛马”的实例,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对排列知识的巩固应用, 人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初步接触了有关可能性大小的知识,一些有关排列的知识,北师大版教材在三年级学生已经了搭配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救问题中的运用。本课则以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的教学素材,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田忌赛马”是一个经典的应用“运筹”的故事,80%的学生对这一故事应经有了了解,但仅仅是听过这个故事,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而本课就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故事,体会对策论方法和运筹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说明: 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教材选择列表整理因为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我将表格作为教学过程中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 我的思考: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算术与图形的转化 1.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3.在研究例题的数形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介绍有关数学史。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老师不要加以限制。 1课时 算术与图形的转换 教材第107~111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投影出示。 计算下面的算式 1+2+3+4+5+6+7+6+5+4+3+2+1=?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图形与算式一一对应起来,找出图形和算式存在的相互关系。 1=( )21+3=( )21+3+5=( )2 (2)老师:先填一下算式括号。 1=(1)21+3=(2)21+3+5=(4)2 提问①: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 提问②: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提问③: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是图形构成小正方形的个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练习题及解析(经典)

数学广角-数与形 一.填空 1.观察下面的点阵图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个点。 答案:30。解析:第(1)个图有1+2+3=6个点,第(2)个图有2+3+4=9个点,第(3)个图有3+4+5=12个点……第个图就有个点。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求解。 2.先画出第五个图形并填空。再想一想:后面的第10个方框里有()个点,第51个方框里有()个点。 答案:,1+4×4;37,201。解析:分析图形,可得出第个图中共有 个点,则第10个图共有1+4×(10-1)=37个点,第51个图共有1+4×(51-1)=201个点。3.按下面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10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答案:21;51;。解析:摆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5×1+1;摆2个六边形需要11根小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六边形需要16根小棒,可以写作5×3+1……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即摆个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4.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人(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这个规律,填写下表: 答案:10;。解析:一张方桌坐4人,每多一张方桌就多2个人,那么有4张方桌时就多坐了6人,总人数为4+6=10。如果是张方桌,则所坐人数是 。 5.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认真观察图形,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 。 答案:16,4;5;。解析: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确可以把一个点看作边长是1的正方形,并由此类比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结果。对于的解答,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结果归纳出“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这一结论即可。 二、选择 1.观察下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有()。 A.82个 B.154个 C.83个 D.121个 答案:D解析:分别数出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图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总结出白色三角形的增长规律,以此推算出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9+27+81=121。 2.有一个从袋子中摸球的游戏,小红根据游戏规则,做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树形图,则此次摸球的游戏规则是()。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问题导入。 1 ?课件出示问题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数与形”。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 ?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 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 “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 ?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若干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2 ?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是描述小兰的,因为她回家路上用了5分钟;图3是描述爸爸的) 3 ?揭示课题。 借助图形不但能帮我们直观了解小兰离家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 课件出示例题。 师:一起来看看这些图,图中图1到图2有什么变化?图2到图3又有什么变化? (图1到图2增加了3个,图2到图3增加了5个) 1 1+3 1+3+5 动动脑,尝试一下还能用什么算式来描述图中正方形的个数 (1=1 2X2=4 3X3=9) 现在,我们把不同的算式综合起来 1二(1 )2 1 + 3=( 1+3+5=( 在这里"形"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4"会是什么样子?同桌两人合作,依照黑板上算式,一人说等号左边部分怎么写,一个说等号右边部分怎么写?可以在草稿上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案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案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课本第116页例题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对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例4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对策论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各自采取什么对策才能够战胜对手。“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能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用了什么样的策略赢得齐王呢?刚才有些同学说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还有些同学课前查找了相关的资料,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或者读一读你查找的资料。 (听同学讲故事:这是战国时期的故事。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这时孙膑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啊。”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于是,田忌又和齐王再一次赛马。同样的三匹马,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与形之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握好数形结合的度,就可以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引进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抽象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之和与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入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若干张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健身中心,用了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用了5分钟跑步回到家中,而爸爸用了15分钟走回家中。上面几幅图中,哪幅图可以用来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之间的关系?哪幅图可以用来描述爸爸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之间的关系?哪幅图可以用来描述小兰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之间的关系? 2.学生讨论、回答。 (图2可以用来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之间的关系,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可以用来描述小兰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之间的关系,因为她用了5分钟跑步回到家中;图3可以用来描述爸爸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之间的关系,因为他用了15分钟走回家中)

数学广角——数与形

本讲主线 1、等差数列的数形结合。 2、几个特殊的数列。 知识要点屋 1、等差数列, ⑴求和:()2=+?÷和首项末项项数 =?和中间项项数 ⑵()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课前小练习】(★) (1)数列3711L ,,,, 第18项是 。 (2)数列4914L ,,,, 其中254是这个数列的第 项。 (3)数列4812160,L ,,,,这个数列共有 项。 【例1】(★★) 已知数列16111621146L ,,,,,,,问: ⑴这个数列中第20个数是多少? ⑵81是这个数列的第几个数? ⑶这个数列一共有几项? ⑷将数列中所有的数加起来,和是多少? 【例2】(★★) 7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7,其中最大的奇数是几呢?

【拓展】(★★) 8个连续的自然数,它们的和是164,其中最小的数是多少? 一、探究新知 ( )13+= ( )135++= ( )1357+++= ( )135791113151719+++++++++= 二、常见数列求和 ⑴123n ++++=K ⑵1231011109321+++++++++++=K K ⑶()135791113151719+++++++++= 【例3】(★★)运用计算规律算一算。 ⑴ ()135791113++++++=

⑵( )1357959++++++=K ⑶()135797531++++++++= 三、常用计算公式 ⑴ ()()22a b a b a b -=+- ⑵ ()2 222a b a b ab +=++ 【例4】(★★★)计算 ⑴22121119- ⑵10109988772211?-?+?-?++?-?L 【巩固】(★★☆) ()20078.58.5 1.5 1.5101600.3??-?-?÷÷-?? 【例5】(★★★)计算 111111248163264+++++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有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服装厂制作一批新款女式短裙,下图是制作短裙的数量和所用布料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用660米布料可以制作()条这样的短裙。 A. 500 B. 400 C. 550 D. 600 2.下面各图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根据前三个图形表面积的排列规律,第五个图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 20 B. 22 C. 24 3.找规律填空3、5、8、10、13、( )、18、20. A. 14 B. 15 C. 16 D. 17 4.图是一辆面包车和一辆货车的运行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出发时货车在面包车前50千米处 B. 经过2小时货车追上面包车 C. 货车平均速度为37.5千米/小时 D. 面包车平均速度为12.5千米/小时5.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骑车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米)与时间t(分)的图像,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6.小强与小亮参加100米赛跑,比赛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强跑得快 B. 小亮跑得快 C. 小强、小亮同时到达终点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甲、乙、丙住同一个单元,甲家在一楼,乙家在三楼,丙住五楼。昨天下午,甲先到乙家,等乙扫完地后,他们去找丙;刚上五楼就遇到抱着篮球的丙,于是三人立即一起下楼去玩。下面( )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甲的活动。

《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

《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中的例1。 一、说教材 《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安排2课时。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有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还有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 二、说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修订,从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全部数学大体上就是围绕这两个概念的提炼、演变、发展而逐步展开的。 三、说教学目标 《数与形》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 因此,我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图形直观的解释算式中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所以将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与技能: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合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相对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结合本节课的目标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五、说学情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练习A卷

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练习 (共7题;共42分) 1. (2分) (四上·嘉兴期末) 观察下面四幅图。 (1)按此规律继续画下去,第(5)幅图中有________个O。 (2)按此规律继续画下去,第(27)幅图中有________个O。 (3)按此规律继续画下去,小明画的图中有1002个O,他画的是第________幅图。 2. (1分) (2018六上·盐田期末) 要反映一年来猪肉每月平均价格变化情况绘制________统计图比较好。要反映鱼塘中各种鱼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应绘制________统计图。 3. (10分)一筐梨,卖出30%后,连筐重20千克,卖出去50%后,连筐重16千克,这筐梨原有多少千克? 4. (2分)六年级一班有40名学生,选举班长的得票数为:小何20票,小赵10票,小邓6票,小李4票。下面三幅图中,()图准确地表示了这一结果。 A .

B . C . 5. (7分)小刚、小红、小丽、小明四个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可能通多少次话? 6. (15分)(2020·官渡) 绿色出行是相对环保的出行方式,通过碳减排和碳中和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交通可持续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但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引起了能源的消耗和空气的污染.并且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第一大污染源.实验中学为了解全校学生的交通方式,责成该校七年级(1班)的4位同学对该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按“骑自行车”、“乘公交车”、“步行”、“乘私家车”、“其他方式”设置选项.要求被调查的所有学生从中选一项,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1和扇形统计图2。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的人数共________人,扇形中步行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 (2)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若该校共有学生3000人,则全校步行的学生大约有多少人? (4)骑自行车出行的人数比其他方式出行的人数多________%。 7. (5分)四年级同学排成5个方阵进行团体操表演,每个方阵排成6行,每行6人。最外圈的同学穿蓝色运动服,其余同学穿黄色运动服。一共要准备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数与形”。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若干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2.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是描述小兰的,因为她回家路上用了5分钟;图3是描述爸爸的) 3.揭示课题。 借助图形不但能帮我们直观了解小兰离家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看图,把算式补充完整。 1=( )21+3=( )21+3+5=( )2 (2)看图与算式,总结发现。 ①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有什么关系? ②汇报发现。 发现一:算式左边的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发现二: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

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练习(I)卷

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练习 (共7题;共42分) 1. (2分)用小棒按照如下方式摆图形。 (1)摆1个六边形需要________根小棒,摆2个需要________根小棒,摆3个需要________根小棒。 (2)摆n个六边形需要________根小棒。当n=15时,共有________根小棒。 2. (1分)表示自己一学期数学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________式________统计图比较合适。 3. (10分) (2020六上·醴陵期末) 妈妈下载一个电脑程序,已经下载了全部的60%,这时电脑显示还要6分钟才能下载成功,妈妈下载这个电脑程序一共要用多长时间? 4. (2分)要反映树林里各种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 A . 条形 B . 扇形 C . 折线 5. (7分) (2019三下·青原期末) 小华、小光、小红、小军在儿童节互相问候,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几次电话?如果互相赠一张贺卡,需要几张贺卡? 6. (15分) (2019六上·长沙期末) 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某小学对六年级240名学生上学方式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是: 独自步行上学:84人乘公交车上学:36人

骑自行车上学:60人电动车送上学:48人 私家车送上学:12人 (1)算出需要的数据,将下面的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列式计算:骑电动车送上学和开私家车送上学的人数,共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 (3)列式计算:步行上学的人数比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7. (5分)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填出空格里缺少的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07数学广角——数与形。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3、让学生在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细心验证、灵活运用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算式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PPT课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未知。 认真观看屏幕上的这几幅图。这些图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有将数与图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直观、最美妙的效果。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这样的话,投影出示,生齐读。 现在,我们就在带着华老先生的这句名言,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形世界。 (板书课题:数与形)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