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用
小学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意义,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
学生能够培养对学习的热爱和尊重师长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孔子年轻时有志于求学,不顾艰难险阻,毅然决定去洛阳向老子请教道德学问的故事。
课文通过孔子拜师的过程,展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品质。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孔子、拜师、老子、道德、谦虚、尊敬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意义。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孔子拜师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孔子和老子的人物介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故事情节。
5.3 理解课文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5.4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5 课堂小结第六章:作业设计6.1 作业内容学生需要回家后复习课文,熟读并背诵重点段落。
学生需要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2 作业要求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不漏题。
家长要负责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分析:1.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者分析: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自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1.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听说过孔子这个人吗?你们想了解他吗?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
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日夜兼程远近闻名传授佩服纳闷止境等候迎候拜访拜见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一)合作交流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出示句子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并理解孔子拜师
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讲解孔子拜师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拜师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
2.学习新知(15分钟)
教师出示标题《孔子拜师》写在黑板上,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测
这个故事可能是关于什么的。
然后讲述孔子拜师的故事,讲解拜师的意义。
3.阅读训练(20分钟)
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拜师的故事中,孔子是如何表现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师长的敬意的呢?
4.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主题:你认为孔子拜师的经历对他的成长有何影响?又对你有什么启示?
5.个人概括(10分钟)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拜师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的文章,字数不少于150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述孔子拜师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概括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时,通过写作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孔子拜师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1【教学内容】《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
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__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
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
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__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3、简介孔子的情况。
《孔子拜师》优秀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优秀教学设计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第五十二课时一、自读课文端起书自由朗读课文,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清文字障碍。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等děng品pǐn2、组词竞赛。
3、学字:重点指导: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看黑板,刚才在同学读书时老师发现有些词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日夜兼程佩服纳闷曲阜大家把这些词读准了,还要能写准这些词,我们赶快在本子上把这几个难词写一遍,写的时候做到姿势端正、书写正确。
6、查读书情况。
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读错的地方,给他们记着,读的好的地方我们向他学习。
三、交流名言1、书上的名言:⑴读一读。
⑴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3、小组推代表交流。
四、当堂训练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五十三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8篇小学语文教案篇一《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虚心求学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教师的故事。
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著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
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留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虚心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1、观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展表达。
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1、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说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纳合作学习的争论方式,争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争论为什么要拜师。
最终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缘由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
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寻有关孔子的资料。
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语文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熟悉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傲岸、严肃、局促担心、如果、沉着不迫、侍候、脾气、供给不周、架子十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对白鹅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对白鹅的宠爱之情。
培育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从“鹅”字入手,激发兴趣1、谈话沟通,出示丰子恺先生画的“白鹅”图。
2、指导写“鹅”字。
3、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状况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读给同位听。
2、检查难读的词语,如:“净角”一词,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提示“角”一字的不同读音。
从《孔子拜师》一课看有效教学

这 些词 语 串并 起 来 加 深 对课 文 内容 的 理解 。 同 时还 可 将 课 文 中很 多繁 杂 的句 子让 学生 简化 成 “ 四 字 词 语” ,如 “ 学 习 是 没 有 止境 的 ”可
为 “ 学 无 止境 ” , “ 不离 老 师 左 右 ”
可为 “ 不离 左 右 ”等 ,通 过 如 此训
我 教 我 星
从 《 孑 L 子拜师》 一课看有效教 学
文/ 深圳 市坪 山新 区坑 梓 中心 小 学 张 珂
一
首 不 知 名 的小 诗 中有 这 么 一
“ 子 ” 字 读 第 三 声 ,与 轻 声 读 法 不
同 会 造 成 歧 意 ,很 好 地 解 决 了 “ 子 ” 为 尊 称 的 问 题 i以 古 今 “ 名 字 ” 的 区别 ,把 “ 孔 子 ” 姓 、名 、 字 的 问 题 化 于 无形 ;再 以 “ 拜 何 人 为 师 ” 一 问 ,有效 地 解 决 了课 题 并 自然 转 入 课 文 内容 中 。对 课 文 大 意 的 理 解 上 ,以 问答 式 让 中下 层 生 逐 段 理 解 ,请 中 上 层 生 概 括 全 文 大 意 ,再 由师 教 生 方 式让 全班 掌 握 课 文 主 要 内容 。这 并 不起 眼 的一 招 看
4 0分 钟 , 要 有 所 舍 才 有 所 得 。 现 以 人 教版 第 五 册 《 孔 子 拜 师 》 一 课
概 括 能 力 定 会 上 一 个 层 次 。第 三 部
分 生 字 词 的教 学 主 要 掌 握 常 用 字 、 易 错 字 的字 型 结 构 书 写 练 习 ,并 对 生 词以联系上 下文方式进 行解 释 。 第 一 课 时 的 教 学 ,没 有 大 多 的花 架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孔子拜师》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们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贡献。
使学生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和敬仰传统文化和先贤。
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成长的渴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孔子拜师的原因和过程。
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贡献。
2.2 教学难点:孔子拜师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孔子拜师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讲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贡献。
3.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孔子拜师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影响,并进行分享。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材准备:准备相关的教材或资料,包括孔子拜师的故事和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内容。
4.2 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4.3 教学设备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孔子拜师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5.2 讲解:教师讲解孔子拜师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讲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贡献。
5.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孔子拜师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影响,并进行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6.2 学生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书面作业和小组讨论报告。
6.3 学生理解度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孔子拜师事件和孔子思想的的理解程度。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与孔子拜师和孔子思想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
老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 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 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 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
老子
“你是——”老人看见这位风尘仆 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 纳闷。
孔子
老子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 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 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 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兖州
商丘
烈日炎炎的夏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
凉风习习的秋天,孔子
。
大雨瓢泼而下,孔子
。
天蒙蒙亮,孔子 夜晚,天很黑,孔子
。 。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 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联系生活实际,我能 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孔子
老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
老子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
老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佩服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传授 品行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远近闻名) 了。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 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 ( 风餐露宿),终于( 风尘仆仆)地到了 洛阳。老子(毫无保留 )地把自己的知识 ( 传授 )给孔子。他们的( 品行 ) 令后人敬佩。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 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孔子
老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 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
学问毫无保留地这位老人大概就 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 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 就是老聃先生吧?”
定安一小王春玉
孔 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 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 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 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 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 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 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 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 祭孔活动。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我们快到课文里找一找吧!
闻仆纳闷授境 丘品尘止 迎等
传授 毫无保留 迎候 等候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知识渊博 远近闻名 拜见 拜访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 (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 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之外的洛阳 拜老子为师。一路上( ), ( ),终于走到了洛阳。老子 ( )地把自己的知识( )给 了孔子。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 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 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 “你是——”
孔子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请 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 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 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 “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 的。”
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有很大的 影响。有的国家和地区把孔子的 生日作为教师节。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他是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 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被当 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 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 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 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 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 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 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 阳。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 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 洛阳。
偃师
洛阳
郑州 开封
济宁 曲阜
兖州
商丘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 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 洛阳。
偃师
洛阳
郑州 开封
济宁 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