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边塞诗有哪些

合集下载

边塞诗

边塞诗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
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
②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 闹的景象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了作 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③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 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心理。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塞诗鉴赏
走近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李益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其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形成了一个流派, 即所谓的“边塞诗派”。广义地说,与边塞 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视作边塞诗。
1、初唐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盛唐诗: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老将形象。 •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
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 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楼兰与强大的西汉以及匈奴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为求 生存,楼兰经常首鼠两端,朝秦暮楚。

专题03《使至塞上》知识梳理(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专题03《使至塞上》知识梳理(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使至塞上》知识梳理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作者作品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二、写作背景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三、重点字词:属(shǔ)蓬(péng)萧关(xiāo)侯骑(jì)燕然(yān)四、词语解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3)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4)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5)长河:即黄河。

(6)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7)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8)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9)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五、译文:(我)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浩瀚沙漠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到萧关时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六、作品鉴赏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王维的边塞之行及其边塞诗

王维的边塞之行及其边塞诗

王维的边塞之行及其边塞诗王维的边塞之行及其边塞诗王辉斌(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 )摘要王维一生曾两次出塞赴边,第一次是因遭受朝廷的打击而被贬凉州,第二次为奉命出使偷林郡,其时间均在唐玄宗开元年间。

王维现存的40 首边塞诗,大致可分为亲历边塞诗、送别边塞诗、虚拟边塞诗三类,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独具。

王维的边塞诗对时人与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盛唐边塞诗派的形成与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时期,边塞诗的创作,以诗人之众多,名作之如林,而成为当时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王维,即创作了不少边塞诗名作,如《使至塞上》、《从军行》、《陇头吟》等,令人遗憾的是,王维现存的边塞诗为整40 首,其数量虽然较高适的20余首明显为多,但却始终不曾引起边塞诗研究者或文学史家们的重视,而己行世的多种王维研究著作,对于王维边塞诗的涉笔也甚微。

在单篇论文方面,以“王维边塞诗”为题进行研究者,不仅数量极为有限,而且所言多只停留在思想内容这一层面上。

这种研究状况的存在,对于王维其人其作的全面研究,显然是不利的。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王维的边塞诗作一较为全面的观照,并兼对王维两次边塞之行的历史真实略作考辨。

一、遭受打击与奉命出使研究王维的边塞诗,首先得对王维边塞之行的历史真实进行考察,因为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于王维的边塞之行,传统的说法认为,王维一生曾两次出塞赴边,第一次的时间是在开元二十五年秋至二十六年夏间,第二次的时间为天宝四载,前者的事由为“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后者则为“受制出使”。

持此说者,有陈铁民《王维集校注》所附之《王维年谱》(以下简称“陈《谱》”)等。

对于王维的第一次边塞之行也即“赴河西节度使幕”者,研究者尚有另一种认识,即认为王维的此行,乃是受朝廷打击的结果所致。

王维诗四首

王维诗四首

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 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 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 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 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最后,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首句寄情于景,三四句拟人。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 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 起?(王实甫)
参考答案: 都是写愁的高手.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
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 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 了船,王实甫则将愁装到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 且意境均完整.
送别诗中常见的时间意象: 傍晚
山中送别 王维
送灵澈 刘长卿
山中相送罢
苍苍竹林寺
日暮掩柴扉
杳杳钟声晚
春草明年绿
荷笠带斜阳
王孙归不归
青山独归远
送别诗中常见的时间意象: 月夜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若见天涯思故人 浣溪石上窥明月
——李白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愁情幽愤的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边塞诗思想感情分类

边塞诗思想感情分类

边塞诗的风格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等
有的豪放旷达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李贺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 军 行》 王昌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 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 舞。” 高适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答案:⑴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 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 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⑵点出边境的荒凉,征战时间之久,暗 示战争的激烈,敌军的凶残。第三句的 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国壮志没有 磨损反而更加坚定。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 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

出塞作赏析

出塞作赏析

出塞作赏析第1篇:出塞作赏析【年代】:唐【作者】:王维——《出塞作》【内容】: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赏析】: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

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

“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

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张之势。

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適《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猎。

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番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夜渡辽。

”这两句,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出塞》赏析师:诗歌的解释不过是后人根据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古人的注释以及一些相关资料推测出来的。

别人能做好的事,相信同学们也能行。

这节课同学们就根据《出塞》的注释、*图和咱们四年来学习古诗的知识经验大胆去猜一猜,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现在,我们就来弄清楚诗的意思。

(学生听后表现积极踊跃)生:塞指边塞。

生:出塞就是去守卫边关。

生:秦是秦朝;汉是汉朝。

生:关指边关。

师:那你们认为秦时明月汉时关连起应该怎样翻译?(许多同学皱起了眉头,看来有点难度)有点难吗?那就多读几遍,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王维的边塞诗大全王维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

王维的边塞诗大全王维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

王维的边塞诗大全王维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唐代诗人王维以绝妙的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但是他的边塞诗也别有特色。

在许多边塞诗中,诗人对人物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精心的刻画,创造出一批典型的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

一、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唐朝是一个重功名尚边功的时代,初唐杨炯曾感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朝以科举入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自开国以来,边患频繁,朝廷十分看重有能力的边将,于是去边疆参军立功成了少年们建功立业的捷径。

在王维的边塞诗《少年行四首》中,可以看到这些游侠少年们从市井走向边塞,意气风发,建立功业。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游侠,仗义疏财,意气相倾,他们出身市井,带有市井之人的豪爽不羁,却又没有市井之人的粗野鄙俗,像高楼边上的垂柳,透出侠士的飘逸雅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不担忧边庭辛苦,不惧怕战死沙场,他所想的是为国献身,流芳百世,这种昂扬斗志谁也比不上,体现盛唐时期特有的豪情壮志。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侠少们豪气纵横,武艺高强,驰骋疆场,大显身手。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侠少们凯旋回朝皇帝,皇帝论功行赏,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保卫国家的理想。

诗人用组诗的形式,用积极浪漫主义的形式,勾勒出游侠少年从军边塞,意气风发,最后实现建功立业,表现少年人的豪情壮志,这是王维少年时所写的诗歌,甚至可以说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在时代精神的呼唤下,诗人踌躇满志,渴望像诗中的少年一样去驰骋沙场,封侯入相。

二、英武豪迈的将军形象英武豪迈的将军形象,是王维边塞诗中出现最多的一类,不论是当朝还是前代的将军,诗人总是用一种赞颂的甚至崇拜的笔调去描写,这也是年轻的王维心中理想的英雄形象。

在诗中,常常出现汉代的将军,霍去病、卫青等人是诗人笔下常赞颂出现的人物,“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光明宫。

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与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与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与翻译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与翻译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

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

1.单车:单车独行。

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侦察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

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的边塞诗有哪些
王维的边塞诗有哪些
1、《凉州郊外游望》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2、《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3、《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4、《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5、《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王维的边塞诗有哪些
6、《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7、《凉州赛神》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8、《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主颈,归来献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