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试研究

合集下载

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技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

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技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

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技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印染废水排放量大,是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如何更有效的处理印染废水并回收水资源,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实验采用超滤/纳滤的双膜集成工艺对印染废水二级生物法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比较了多种超滤膜作为预处理手段的效果,选用工业上应用广泛的两种纳滤膜,研究了压力、运行时间、温度、pH值对两种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超滤作为预处理手段,能去除90%浊度,部分COD,提高纳滤膜的抗污染性。

实验还考察了不同操作压力、时间、溶液pH值及温度对纳滤出水品质和通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纳滤膜的通量均随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并且在温度20-25℃和接近中性的pH值条件下都有较高的通量。

复合纳滤膜在耐温性能、一价和二价离子的区分程度、脱色效果以及膜的压密性能等方面要优于混合纤维素纳滤膜,但后者的抗污染性更好。

所选的两种纳滤膜对单一染料的截留都在98%以上,对实际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0%,对色度可有效截留至少90%,膜的渗透液基本可以达到工业回用的目的,对印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后对纳滤膜用清水进行低压水力冲洗,1#纳滤膜的通量恢复系数为82%,2#纳滤膜的通量恢复系数为91%,两张纳滤膜的通量都有很好的恢复。

同主题文章[1].王亚卿,李杰妹,赵仁兴. 多种超滤膜和纳滤膜在土霉素提取中的性能比较' [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01)[2].崔洪友. 膜分离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进展' [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6.(05)[3].唐淑娟,李然,刘桂英. 印染废水的脱色' [J]. 纺织科技进展.2005.(01)[4].梁雪梅,陆晓峰,王彬芳,许汝谟. 高分子纳滤膜的研究及进展' [J].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9.(01)[5].宋玉军,孙本惠.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J]. 化工新型材料. 1996.(04)[6].赵达玉,左勇. 超滤膜的污染与清洗保养' [J].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1.(02)[7].龙家杰,陆同庆. 印染废水治理中COD去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J]. 国外丝绸. 2002.(04)[8].宋玉军,孙本惠. 纳滤膜的应用' [J]. 化工新型材料. 1996.(03)[9].印染废水的常用脱色方法' [J]. 纺织信息周刊. 2005.(21)[10].周金盛,陈观文. 纳滤膜技术的研究进展' [J]. 膜科学与技术. 1999.(04)【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环境工程; 印染废水; 超滤; 纳滤; 资源化回用【作者相关信息搜索】: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张国亮;丛纬;。

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超滤膜和微滤膜是目前污(废)水处理领域中广泛应用的膜分离技术。

本文将探讨它们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超滤膜和微滤膜具有相似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分子筛选和物质分离的方式来去除污染物。

超滤膜孔径较小,一般在几个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的微生物、胶体和悬浮物等。

而微滤膜的孔径较大,一般在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可以去除较大的颗粒和胶体。

目前,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广泛。

首先,它们可以用于饮用水生产中的污染物去除。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中,往往需要采用多个步骤来去除有机物、微生物和胶体等,而膜分离技术可以将这些步骤合并,使净化过程更加高效和节能。

其次,超滤膜和微滤膜也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的治理。

一些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胶体,传统的沉淀和过滤方法效果有限,而膜分离技术则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离和浓缩,降低了处理成本。

然而,目前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膜的污染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难题。

由于膜面积较大且密封性好,容易积累污染物,导致膜通量下降和膜阻力增大。

其次,高成本也是限制其应用的因素之一。

膜材料和设备的制备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应用。

未来超滤膜和微滤膜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膜材料。

目前常用的膜材料主要有聚酯、聚醚砜和聚酰胺等,未来的研究将在膜的孔径、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其次,膜组件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改进膜的通量和膜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优化膜模块的流体力学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膜的分离效果。

此外,膜的污染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变膜表面的化学性质、加入抗菌剂和利用电化学方法等,减轻膜的污染问题。

总之,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滤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超滤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原 水 中悬 浮 颗 粒 的 尺 寸 分 布 . 从 而 增 强 了 对 超 滤 膜 不 能 去 除 的 小 颗 粒 和溶 解 性 污 染 物 的 去 除 作 用 . 混 凝 还 可 改 变 颗 粒 物
的 表 面 电性 . 使 滤 饼 层 不 会 紧 密 附 着 在 膜 表 面 采 用 混 凝 作 为 预 处 理 能 够 缓 解 膜 污 染 并 改 善 超 滤 膜 对 有 机 物 的 去 除 能 力 .混 凝 / 超 滤 膜 联 用 处 理 饮 用 水 是 目前 研 究 最 为 广 泛 的 技
1 . 2 投 加粉 末 活 性 炭 对 膜 通 量 、 膜 污 染 的影 响
膜 处 理 技 术 与 常 规 处 理 相 比 .出 水 有 很 好 的稳 定 性 . 占 地 面积小 . 自动 化 程 度 高 . 维护 成本低 . 加 上 近 年 膜 造 价 的 不
断 降低 以及强抗 污染膜材 的出现 . 膜 技术在微 污染水 源水领
域 正 得 到 日益 广 泛 的 应 用 超 滤 膜 几 乎 能 将 细 菌 、 病毒 、 两 虫 ( 隐孢子虫 和贾第鞭毛 虫 ) 、藻 类 以 及 水 生 生 物 等 全 部 去 除 ,
董 秉直 等[ 3 ] 采用粉 末活性 炭/ 超滤 膜处 理微 污染 原水 试 验表 明 : 投加 P A C能有效地 降低膜 过滤阻 力 . 提 高膜过 滤通
术之一 . 而 且逐 渐 得 到 了应 用 混 凝/ 超 滤 组 合 通 常有 2种 方
乔 铁 军 等 …采 用 活 性 炭 / 超 滤 组 合 工 艺 处 理 南 方 微 污 染 原 水 的研究表 明 : 组合 工艺 出水浊 度一 般为 0 . 0 1 — 0 . 0 3 N T U,
粒 径大 于 2 u n 的颗粒 数 低 于 1 r 0个 / mL ,对 C O D  ̄ , 、 U V 和

超滤-纳滤双膜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中试试验

超滤-纳滤双膜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中试试验

超滤-纳滤双膜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中试试验车淑娟;张彩云;薛涛;俞开昌【摘要】针对我国饮用水源污染问题和给水深度处理需求,开展了超滤-纳滤双膜工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超滤产水仅有浊度、色度和铁含量达标,CODMn、氯化物、硬度和氨氮不能达标;而纳滤产水水质检测结果全部达标.纳滤技术的产水水质安全性更有保障,因此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给水深度处理技术.%Aimed at the problem of drinking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demand of safer drinking water,a pilot-scale study of ultrafiltration-nanofiltration (UF-NF) process was carried out.As for the effluent of UF process,turbidity,chroma and iron concentration could meet the national drinking water standard,while CODMn,chloride,hardness and ammonia nitrogen could not achieve the standard.As for the NF process effluent,all the items could satisfy the standard.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the NF technology maybe safer in terms of water quality,thus will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饮用水;给水;超滤;纳滤;深度处理【作者】车淑娟;张彩云;薛涛;俞开昌【作者单位】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206;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206;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206;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我国饮用水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近年来新兴污染物不断被发现,传统混凝-沉淀-过滤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需要[1]。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讨

2 结 论
微污染水源水给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带来 了严重的挑战 的处理工艺 , 保证 饮 目前 , 在微 污染水源水 处理过程 中 , 使 用 的预处 理技术 主要 在实际工作 中,
有 吸附预处理技术 、化学氧化 预处理技术 和生物 氧化预处理技 用水 的安 全 性 。 术。 在这其 中, 对 于吸附预处理技术来说 , 其主要是利用吸附剂所 参 考 文 献 1 1 陈莉, 范跃华 . 微污染源 水的处理技术发展 与探讨 [ J ] . 重庆 环境 具备 的吸附特性来去 除微 污染水源水中的少量有机污染物 , 在这 『
个过程 中, 使 用 比较多 的吸附剂是活性 炭 、 沸石 、 粘土及硅 藻土 。 科学, 2 0 0 2 , 2 4 ( 6 ) : 6 7 — 7 0 . 而 目前该技术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剂难 以回收利用 , 这使得该 『 2 1 5 E * 1 ] 平, 薛春 阳, 郭迎庆 , 等. T i O 2 / P P填料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微
的 理论 参考 。
1微污 染水 源水 处 理技术 分 析
大分 子 , 难 降解 的有机物 得到降解 , 还可 以使得活性 炭更好 的发 挥其 吸附 I 生能 。 另外活性炭 中大量 生长 的微生物可以使得 活性炭
的处理效果进 一步得到提高 , 同时也通过分解活性炭 中得有机物 1 . 1微 污 染 水 源 水 传 统 工 艺 强 化处 理技 术 使得 活性炭 的寿命 得到延长。对于生物活性炭技术 来说 , 其主要 对 于原有 的饮用水 处理工艺 进行 改进 和强化是 目前 微污染 是通 过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 和活性炭上 的微生物 的生 物氧化作用 水源水处理 中经常使用 的手段 , 并且经改进和强化处理后 的微污 来实现微污染水源水有机物的去 除。与单独使用活性炭对 微污染 染水源水的水质较好 , 可以满足 国家饮用水标准 。 目前在微污染 水源水进行处 理相 比 ,生物活性炭技术具有处理出水副产物少 、 水源水处理 中常用 的强化和改进 传统工艺有 强化混凝技 术和强 运行 费用低 、 对有机物具有较好去 除效果 的优点 。但是 同时存在 化过滤技术 。 生物 活性炭价 格较 高 、 长期使用可能使水 的微生物指标难 以达 到 对于强化 混凝技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加 大混凝剂 、 助凝 剂等药 相关水质标 准的缺点。对于膜过滤深度处理技术来 说 , 目前使用 剂的投量 ,使药剂的投量处于过量 的状态 ,并将 p H调节到最佳 较多 的膜过滤技术主要有微滤 、 超滤 、 纳滤和反渗透四种技术 。 膜 p H, 从而使得传统混凝技术的去除效 果得 到增加 。但是该技术 目 过滤技术对 于细菌 、 色度 、 嗅味 、 消毒副产物 均具有较好 的去除效 前还存在着对一些特定 的污染物 和亲水有机 物去除效果不佳 , 且 果 , 且其具 有 占地较少 , 处理不 产生副产 物 , 出水水 质稳定 、 易 于 生产的副产物难 以确定 。而对 于强化过 滤技 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通 自动控制等优点 , 在微污染水 源水处理 中具有非 常广 阔的发展前 过设计新 型滤池 , 更换更加有 效 的滤料来 对滤池进 行改进 , 使得 景 , 但是其基建 和运行费用相对较 高。对 于光催化氧化深度处 理 原有难 以通过滤池进 行处理 的溶解性污染物得到去除。而对 于设 技术来 说 , 具有氧化性强 , 作用范围广 , 氧化 产物可以完全 矿化 的 计新型和更换滤料两个方 面来说 , 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多 的是对滤 优点 。 料进行 改进 , 并 且 已经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但是在滤 料的适用性 和过滤效果方面还是存 在着一些 问题 。 1 . 2微 污 染 水 源 水 预 处 理 技 术

超滤、纳滤、微滤、反渗透等技术在水处理的应用解析

超滤、纳滤、微滤、反渗透等技术在水处理的应用解析

超滤、纳滤、微滤、反渗透等技术在水处理的应用解析· 正· 文· 来· 啦·“膜”法水处理,目前市场上正火热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已经遍布整个水处理领域。

例如,其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超滤膜系统,由各种高分子材料构成,膜孔径小于0.01μm,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后,其所含悬浮物远远小于标准要求,且能够有效拦截99%的油成分。

而且,超滤膜采用表面活性剂和异戊醇混合清洗剂,在一定程序后膜通量能够恢复9成左右。

例如,膜技术在煤化工高盐废水处置中的应用。

利用膜技术处置煤化工高盐废水,具有经济可行性,尤其是利用膜集成工艺,“零液排放”也并非不可能。

对煤化工高盐废水的分盐、浓缩、结晶制盐和制酸碱可以利用纳滤膜分离的选择性,实现一二价盐的分离及高价盐溶液的浓缩;利用正渗透材料的亲水性,降低废水处理时的膜污染;利用碟管式反渗透通道宽、流程短和湍流的特点,得到质量分数不超过10%的浓缩液;利用双极膜装置将液体盐转化为酸碱。

例如,膜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置中的应用。

“加纯碱降钙+常规絮凝沉淀+多介质过滤(MMF)+超滤膜法(UF)+反渗透膜法(RO)”就是其中一种应用方式,处理水量大、出水水质稳定。

如工艺所展示的,加纯碱,加絮凝剂,加助凝剂,加酸,加氧化剂,加阻垢剂,并设置多介质过滤器,采用超滤膜和反渗透膜的叠加,达到效果。

例如,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置中的应用。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和危害就不多赘述了,其成分复杂是众所周知的,而且高盐、高蛋白、高有机质、高氨氮,甚至会随地域变化而变化。

传统处理方式基本上是生物处理+物化法+土地法的组合,不过新型膜处理技术,在微滤、纳滤、超滤、反渗透等工艺下能够进一步达到更高的出水标准。

微滤( MF) /超滤( UF) 可用来去除0. 002~0. 1μm 或0. 1~10μm 范围内的大分子有机物、胶体、SS 以及经沉淀后的重金属;纳滤对于去除二价、三价离子,Mn≥200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胶体、病毒等有不错的效果;反渗透是新型渗滤液处理工艺中更受欢迎的一种,几乎对所有的溶质都有很高的脱除率,且对垃圾渗滤液中COD 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98%、99%。

纳滤膜技术和微污染水的处理办法

纳滤膜技术和微污染水的处理办法

纳滤膜技术和微污染水的处理办法作者:周晓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摘要:人类健康会受到饮用水水源污染的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净水工作的重视程度。

常规水处理工艺在实际对微污染水进行处理时已经很难达到健康用水标准,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必须实现对纳滤膜技术的使用。

本文主要对纳滤膜技术和微污染水的处理办法进行探究,这对净水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污染水;纳滤;膜分离;水处理在经济的大力发展之下水污染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上升。

从国际角度来说,在实际对饮用水标准中的有机物含量进行管理时也越来越严格。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饮用水水源已经受到污染,这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我国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对供水以及水处理行业提出全新的问题与挑战。

一、纳滤膜分离技术纳滤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主要介于反渗透膜技术(RO)和超滤膜技术(UF)之间。

在反渗透膜衍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纳滤膜技术,相对于反渗透膜技术来说,纳滤膜技术在制作上具有更加细致的特征,纳滤膜的孔径也在反渗透膜与超滤膜之间,其孔径范围在纳米级的涵盖范围之内,荷负电是纳滤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主要介于反渗透膜技术(RO)和超滤膜技术(UF)之间。

在反渗透膜衍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纳滤膜技术,相对于反渗透膜技术来说,纳滤膜技术在制作上具有更加细致的特征,纳滤膜的孔径也在反渗透膜与超滤膜之间,其孔径范围在纳米级的涵盖范围之内,荷负电是纳滤膜表面不可缺少的物质先,但在电荷不同以及价数离子不同的情况下其电位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纳滤膜独特的性能主要是由其孔径以及表面特征决定,筛分以及溶解扩散并存可实现对纳滤膜分离机理的直观反应,需要注意的是电荷排斥效应也在上述范围涵盖之内,二价以及多价离子可在这一过程中被有效清除。

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分子量大于200的各类物质实现有效的去除必须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实现对纳滤膜技术的应用,单价离子以及分子量低于200的物质也是在此种情况下清除。

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1. 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微污染水源水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饮用水安全的关键因素。

微污染水源水指的是受到轻度污染,但仍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的水源,如含有微量有机物、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地表水、地下水等。

研究和发展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对于保障我国饮用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文章将介绍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及其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将重点分析当前国内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各类处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文章还将探讨新兴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如高级氧化技术、纳米技术、生物膜技术等。

本文还将对未来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1 微污染水源的定义与特征微污染水源是指水质中存在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但因为污染物种类繁多、毒性较大或难以降解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的水源。

这类水源通常包括经过初步处理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定义上,微污染水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般认为其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等指标低于常规污染水体,但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药物残留、激素等难以通过常规水处理工艺有效去除的污染物。

污染物种类多样:除了常规的有机物、无机物外,还包括内分泌干扰物、药物残留、个人护理产品等新兴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较低,难以通过传统的监测技术进行检测。

污染物毒性大:微污染水源中的某些污染物虽然浓度不高,但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和生态风险。

污染物难以降解:部分污染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难以通过自然降解或常规的物理化学方法去除。

影响范围广:微污染水源可能影响到饮用水安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多个方面,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果 。
关键 词
饮 用水
预 处理
超 滤 纳滤 水质 安 全
微 污 染
A p i l o t s t u d y f o r t he t r e a t me n t o f mi c r o - p o l l u t e d wa t e r b y u l t r af i l t r a t i O n— n a n 0 f i l t r a t i O n pr o c e s s Da n g Mi n ,Z h u Xu e wu ,Du Xi n g ,Qu Fa n g s h u 。 ,L i a n g He n g ,Li Gu i b a i
l a r g e p r o c e s s i n g d i f f i c u l t y t o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p r o c e s s .To e n s u r e t h e d r i n k i n g wa t e r q u a l i t y ,u l t r a — f i l t r a t i o n — n a n o il f t r a t i o n me mb r a n e t e c h n o l o g y wa s u s e d a n d t e s t e d i n t h i s p i l o t s t u d y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n a n o f i l t r a t i o n c o u l d ma i n t a i n a s t a b l e r e mo v a l o f 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i n d i f f e r e n t s e a s o n s ,
已成为水 行 业面 临 的重要难 题 。纳 滤膜 具有 分离 性 能好 , 出水 水 质 稳 定 , 可 同 时 去 除 多 种 污染 物 的 性 能, 已经 成为 国 内外 处 理 饮 用 水 有机 微 污染 技 术 的 热点 l _ 8 叫。 。 , 本试验将超 滤和纳滤技术 联用 , 对 以 上 问题 进行 探讨 。 1 试 验材 料 与方 法
wi t h C O D M ,UV2 5 4 a n d DO C i n t h e p r o d u c e d wa t e r a l wa y s b e l o w 0 . 7 mg / L,0 . 0 0 5 c m一 a n d 0 mg / L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p r o c e s s a n d u l t r a i f l t r a t i o n a l mo s t h a d n o a b i l i t y i n r e mo v i n g i n o r —
O 一B AC工 艺近 年来 陆续 应用 于我 国水 厂 , 取
得 了较好 效果 , 但 在该 工艺 运行 过程 中, 也 发现 了一
些 问题 , 如 出水 p H 大 幅降低 、 微 生 物泄 漏 和微 型水 生动 物过 度 孳 生 等 卜 , 成 为威 胁 水 质 安 全 的 潜 在
t y;M i c r o — p o l l u t e d
0 前 言
风险 。膜 技术在 国 内外 水 厂 应 用 步 伐加 快 , 已 经 成 为研究 和 应用 热 点 , 目前 超滤 技 术 已经 成 为 我 国水 厂 的第三 代 饮 用 水 净 化 工 艺 引, 由 于超 滤 对 溶 解 性有 机物 的去 除 效 果较 差 , 在水 源受 污 染 的条 件 下 常与其 他 工艺 进行 联用 。 我 国南方一 些 地 区为 亚热 带气 候 , 常 年 高 温 高
1 . 3 分 析项 目与 方法 浊度 : 美 国哈 希 2 1 0 0 N 型 浊 度 仪; UVz s :
T U1 9 0 1型紫 外分 光 光 度计 ; C OD M : 采 用 酸性 高锰 酸钾 法 ; 硝 酸盐 : 氟化 物 、 氯化物 、 钠离子 : 上 海 雷 磁 P X S 一2 7 0离 子 计 测 量 ; DO C: 德 国耶 拿 公 司 Mu l t i
2 . 1 对 有机 物去 除效 果
件( 海南 立 升) , 膜 材质 为合 金 P VC, 膜 丝 内径 为 1 . 0
mm, 外径 1 . 6 mm, 平 均 截 留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N/ C T OC分 析 仪 ; p H及温度: 赛 多利 斯 P B一1 O型
原 水 经 预沉 一混凝 一 沉淀 预 处 理后 , 再 经过 超 滤/ 纳 滤 双膜 过 滤 , 超 滤 和 纳 滤 工 艺 均 采用 P L C自 控 恒压 运行 , 且 各 阶段产 水处 均设 置取 水 口。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H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a r b i n 1 5 0 0 9 0, C h i n a )
国 家水体 污 染控 制 与治理 科技 重 大专 项 【 2 o 1 2 ( o 7 4 0 4 -0 0 3 ) 。
44 给水排水 V o i . 4 3 N o . 1 2 0 1 7
湿, 水 源水 质 主要存 在季 节性有 机 污染 , 水 中微 生物 数 量较 多 、 微 型水 生 动 物 孳 生 较 快 等 问 题 l I 7 3 。针 对 该 类水 源水 质特 征 , 开发适 宜 的处 理技术 , 统 筹考 虑 有 机 污染 和微生 物生 长 问题 , 保 障饮 用水 水 质安 全 ,
o n s , a n d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o f t h e wa t e r b y mo r e t h a n 9 0 9 / 6 .Th r o u g h t h r e e — d i me n s i o n a l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i m—
1 . 1 试验 材料
浊度 / N T U C ( ) D M n / m g / I
表 2 试 验 期 间水 质
p H
硬度 / mg / l U V 2 5 4 / c m 1
Na 十
/ m g / I
T D S
/ m g / l
3 4 . 9 ~7 O 3 . 7 4 ~7 . 7 9 7 . 2 4 ~7 . 7 5 3 7 5 ~5 6 7 2 3 3 . 5 ~2 8 9 . E 1 O 4 7 ~1 3 6 8
p H计 ; 电导率 : 梅 特勒 . 托 雷 多 便 携式 电导 率 仪 ; 三
维荧 光 : HI T ACHI F一7 0 0 0型荧 光分 析仪 。
2 结 果与讨 论
试 验流 程 如 图 1所 示 , 中 试 系 统 运 行 水 量 为
1 . 2 ~2 m。 / h , 超滤 膜采 用 中空纤 维 内压式 超滤 膜组
a g e a n a l y s i s ,n a n o il f t r a t i o n h a d g o o d c a p a b i l i t y i n r e mo v i n g a r o ma t i c p r o t e i n s ,f u l v i c — l i k e a c i d s , a n d s o l u b l e mi c r o b i a l p r o d u c t s( S M P) . Ke y wo r d s : Dr i n k i n g wa t e r ;P r e — t r e a t me n t ;Ul t r a f i l t r a t i o n;Na n o f i l t r a t i o n;W a t e r q u a l i t y s a f e —
F / m g / I
S 一 / mg / L
C 1 ~ / m g / I
T ( ) C / m g / I
5 ~7
藻类 / ? Y 个/ I
4 0 0  ̄8 0 0
1 . O 7 ~1 . 4 5 3 4 . 9 ~7 O 1 2 4 ~2 2 5 0 . O 9 ~O . 1 6 4
Ab s t r a c t :Th e wa t e r q u a l i t y of t h e Na n s i l a k e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a s mi c r o - p o l l u t e d ,wh i c h b r i n g s
g a n i c s a l t s a n d mo n o v a l e n t i o n s ,wh i l e n a n o f i l t r a t i o n c o u l d r e mo v e i n o r g a n i c s a l t s ,mo n o v a l e n t i —
( I . C S C E C AE C O M C o n s u l t a n t s C o . , Lt d . , L a n z h o u 7 3 0 0 0 1, C h i n a; 2 . S c h o o l o f Mu n i c i p a l
摘要
南四湖 水呈现微 污染 的水质 特点 , 给 常规 工 艺带 来较 大 的处 理 难度 , 为保 障饮 用 水水 质 ,
采 用超 滤 一纳 滤双膜 工 艺进行 中试 研 究 。结果表 明 : 纳滤 膜在 不 同季节 时 对有 机 物保 持稳 定的 去 除 能力, 出水 中 C 0D M 、 UV2 I 4 、 D OC含 量 均低 于 0 . 7 mg / L、 0 . 0 0 5 c m~ 、 0 ag r / L; 常规和 超 滤工 艺对 水 中无机 盐及单 价 离子几 乎 没有去 除 能力 , 纳滤 膜可 将 水 中的无 机 盐 、 单 价 离子 和 电导 率去 除 9 O 以 上; 通 过 三维 荧光 分析 , 纳 滤膜对 芳香 族蛋 白质 、 类 富里 酸和 类溶 解 性微 生 物代 谢 产物 有很 好 的去 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