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两首

合集下载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人们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新的长 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明确]: 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 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 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 决策,一往无前。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这首歌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手法表现主题,你能做点分析吗?
(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 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对偶,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 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 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 字,再次突出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1、歌词《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因为红军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理想,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3、结合全诗,说说“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 炊 断粮”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象(略),作用:渲染自然环境恶劣、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饥寒交迫、严重的生存危机。
过雪山草地
---长征组歌
雪皑皑(á i,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野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高原寒, 炊(烧火煮熟食物)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斗争和考验)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tǎn,毯子)泥毡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 营驻扎。扎,驻扎。)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在川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 堵,放弃北渡。 2月18日东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 娄山关、遵义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 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人。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后遇敌南北夹击,再次西进。 3月16日西渡赤水 川南古蔺。 3月21日东渡赤水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 乌江,将几十万敌军甩在江北。 后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 明,巧渡金沙,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 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过雪山草地
听《过雪山草地》 歌曲,说说你的想 法。
感知歌词内容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
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 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 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 泉。
议议歌词的艺术手法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
怕难。”用 手法突出了红军敢 夸张 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 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 下,)“低头”、“迎”把雪山 拟人 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 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品一品 你认为歌曲中哪些词语 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的可敬可爱, 写出红军的豪迈气概; 把“草地沼泽”说成“草毯泥 毡”,突出红军“不怕难”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课文选取的两首诗歌 涉及了四渡赤水和过雪山 草地两个具体事件,你还 能说出一两个体现红军战 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事 件吗?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
“毯”、 “毡”用 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 比喻 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 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 越坚。” 用 充分表现了红军饥 对偶 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 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 怕难”的精神。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我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状况的窘迫。诗句描绘的情境是:雪山挡道,荒无人烟,高原奇寒,风雪交加,部队断粮断炊,战士们以野菜充饥,艰难地行走在长征路上。这为下文描写部队战胜困难作铺垫,衬托了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以及战斗的精神。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山路难行;天气炎热,突出了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时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严酷。意在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以突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3) 重难点词语学一学【用兵如神】用兵神机莫测,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弃甲】丢弃武器装备。
用兵如神
调虎离山
弃甲
3.整体感知
读课文,试着填一填。《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 )的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 ),赞扬了毛主席( )。《过雪山草地》描写红军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 )和( )。
一、初读感知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这首诗描写了红军将士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红军四渡赤水,摆脱敌人围追堵截
找一找,《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经历的艰苦环境,找出相应句子?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四》2)“横断山,路难行。”《四》3)“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过》

二、长征组歌

二、长征组歌

二、《长征组歌》二首萧华备课教师李淑艺学习目标:1.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2.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四渡赤水出奇兵一、导入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课文注释)。

(多媒体出示)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二、背景资料: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体现毛泽东精湛的军事艺术。

二 《长征组歌》两首

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整体感知
1.你能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吗? 红军过草地 4 行),描写__________ 第一部分(第1—___ 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第__ 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 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揭示了 红军官兵力量的源泉 。 ______
2.体会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整体感知
艰难和军民 第一部分( 1-5行):写红军行军的____ 鱼水深情 。 的__________ 第二部分(6-17行 ):写红军四渡赤水中的战绩,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赞扬_________________ 。(分两层) 第一层( 6-9行 ):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 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 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 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3.体会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 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长征组歌》完成于1965年。长征时被 称为“红小鬼”的萧华,选取了12个最 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以意境深刻而又通俗简练的语 言,写出了由12段诗融合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 难》。同年,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 唐坷、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由著名指挥 家唐江指挥,在北京首演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 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背景资讯
文学资讯
《长征组歌》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这部大 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 式,融合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 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 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 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2.《长征组歌》两首

2.《长征组歌》两首

二《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四渡赤水的知识和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

(重点)3.体会诗歌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的战役,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萧华,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黔.(qián)境重.(chóng)飞渡重.(zhòng)兵3.理解词义。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明确:《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歌词内容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第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情况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第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的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重点字词
熟悉字音字形 渴(kě ) 重(zhòng )兵 重(chóng )飞渡 皑(ái) 黔(qián) 炊(chuī ) 炼(liàn )
毡(zhān)
跨越障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压( yā )黔(qián )境
· · 2、多音字辨析

tǎn 草毯(
(chóng)重新
·

(zhòng)重兵 ( hè )喝彩 3、你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力量雄厚的军队。 重兵: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 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 hē )喝水

听听朗读、组歌
1、你能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吗?
[思路明晰]: 可以从中心句与其它句子内容上的联系、 它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它在表达中心意思方面的 作用以及这首歌词与《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主旨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四渡赤水出奇兵》 重在讲指挥作战者超人的政治、军事头脑,故题目 用“出奇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是正确的指挥保 证了四渡赤水的胜利,
所以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 如神”。
重读《四渡赤水》,自主 回答以下问题:
一、红军在四渡赤水时,遇到了哪 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据 此,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 二、试概括红军四渡赤水过程中进 行了哪些具体战斗(adv+v+n) 三、用自己的话评价红军队伍及其 领导者。
2、你能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吗?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 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明确]: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 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 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申时度势,正确 决策,一往无前。(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 谈,也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长征组歌》两首解析

﹡《长征组歌》两首解析

品析语言
1.试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⑴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 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 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出了红军 “不怕难”的精神。 ⑵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 严重。
红军战士的英勇 民众的热情支持
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 奇 威逼贵阳 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
原因
毛 主 席 用 兵 真 如 神
天如火
水似银 敌重兵 压黔境 乌江天险
水到渠成 画龙点睛
赏析语句:
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 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
·
··
··
· ·
2.歌词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出例子,并 谈谈其表达作用。 ⑴“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⑵“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
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 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 怕难”的钢铁意志。
到的极大困难,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
生存危机的严重。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 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2.为什么“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体会中心 句含义。
点明红军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过了千锤百炼的
考验,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战士为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一写
通过对长征的了解和学 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人 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是一次新的长征,你对这 句话又是如何理解?课外写 一篇心得笔记。
“压”:写敌军来势汹汹;
“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 前后对比鲜明;
“出”“飞”“临”“逼”“赶”“ 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 席用兵真如神”。

第七曲 到吴起镇 (齐唱与二部唱)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第八曲 祝 捷 (领唱与合唱)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尽。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 胜利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

第五曲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

第六曲 过雪山草地 (男高音领唱与合唱)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第二曲 突破封锁线 (二部合唱与轮唱)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第三曲 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1、告别 2、突破封锁线 3、遵义会议放光辉 4、四渡赤水出奇兵 5、飞渡大渡河 6、过雪山草地 7、到吴起镇 8、祝捷 9、报喜 10、大会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准备北渡长江,在川 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 放弃北渡。 2月18日东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娄 山关、遵义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 个团,俘三千人。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 北夹击,再次西进。 3月16日西渡赤水 川南古蔺 3月21日东渡赤水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 将几十万敌军甩在江北 结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 巧渡金沙,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 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迎”字,把雪山拟人化, 写出红军的可亲可爱,写出红 军的豪迈气概; 把“草地沼泽”说成“草 毯泥毡”突出红军“不怕难”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一曲 告别 (混声合唱)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第九曲 报喜 (领唱与合唱)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 英勇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 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 全军痛斥张国焘,欢呼北上并肩行。 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

第十曲 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尽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作者简介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 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 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 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 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 中央委员。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解放 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 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四渡赤水
想一想
反复轻声读诗歌,比谁四分钟后 能回答: 1、前后两句“路难行”分别写长 征 中遇到的什么困难?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中心句是哪一 句?为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动词用得 好?为什么?
《过雪山草地》
想一想
反复读诗歌,比谁三分钟后 能回答: 1、你认为这首诗的中心句 是哪一句?为什么? 2、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 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四曲 四渡赤水出奇兵 (领唱与合唱)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