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划分与政策研究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相关政策规范(第二章)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相关政策规范日期:2023年4月第二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相关政策规范目录《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范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2)考点1:国土空间规范总体框架 (2)考点2: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 (3)考点3: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监管 (3)《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4)考点1: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 (4)考点2:做好过渡期内现有空间规划的衔接协同 (4)考点3: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审查的要点 (4)考点4:改进规划报批审查方式 (5)考点5:做好近期相关工作 (5)《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5)考点1: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5)考点2: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 (6)考点3: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开发保护格局 (6)考点4: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调与规划传导 (6)考点5: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和社会协调 (6)考点6: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论证和审批 (7)考点7:主体功能分区类型 (7)考点8:主体功能分区要求 (7)考点9: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8)考点10: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建议 (8)《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9)考点1: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层次 (9)考点2: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区县指引 (9)《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范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1)国家、省、市县编制国土空间总图规划,各地结合实际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范。
2)相关专项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安排,是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
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相关专项规划要相互协同,并与详细规划做好衔接。
各地可因地制宜,将市县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也可以几个乡镇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
3.在市县及以下编制详细规划。
对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认识和思考邢丽聪201004031085化工试点10-1班【摘要】新时期,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有了新的突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实现了区域发展政策上的一大创新,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当前,必须强化“三种意识”,做好“三项工作”,来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意义,认识,思考【正文】我国区域发展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区域自身发展能力的双重约束,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缓解资源缓解承载力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当前有必要对“主体功能区”这一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1.主体功能区的内涵主体功能区是为了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空间单元的开发潜力,按照国土空间整体功能最大化和各空间单元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国土空间按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空间划分而形成的藉以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的特定空间单元。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这四类主体功能区。
其作用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并可作为国家区域调控的地域单元。
主体功能区是由主体功能区划得来的。
划分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空间均衡的重大战略部署。
2.主体功能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发展政策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补充和完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思路,同传统的区域发展战略比较而言,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具有自己独特的两大优势。
第一,区域定位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确。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使对区域的定位更加清晰和客观。
它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划分的,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并针对不同的区域给以不同的定位,在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确定了区域的主体功能是社会、经济、生态的一体化,这样就大大有利于区域因地制宜地发展。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

专题:“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Optimization in 15th Five-Year Plan引用格式:祁帆, 邱思齐, 赵成双苹, 等.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4): 714-72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19002.Qi F, Qiu S Q, Zhao C S P, et al. Improve policy system of main functional zones in 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4): 714-72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19002. (in Chinese)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祁帆1邱思齐2赵成双苹1陈江龙3*邵思宇1刘邦瑞41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2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4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合肥230601摘要文章围绕如何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详细剖析了现行主体功能区政策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下,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系统化、差别化、协同化、激励化的总体思路,从加强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分类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工具、强化政策综合统筹、健全政策实施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政策,国土空间治理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19002CSTR32128.14.CASbulletin.2024031900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主体功能区建设引入土地发展权的运作机制研究

关键词 : 主体功能 区; 土地发展权 ; 发展 当量 ; 区域协调
中图分类号 :3 3 1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 5 ( 0 2 0 —o 3 —0 10 - 0 1 2 1 ) 1 0 9 6 -7
一
、
引言
(D ) T R 等弹性开发方式。所谓发展权转移 , 是指开 发受限区域 的权利人将发展权由市场出售给适宜开 发的区域 , 从而弥补土地潜在开发价值损失 , 永久保 存高价值 土地 , 促进 城市精明增长… 1。因此 ,D TR 是一种激励性规划 (netezn g , I n v oi ) 构成分 区规 c i n
收稿 日期 :0 1 1—0 2 1— 0 l
具体路径和方案是什么?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 目 基于可转让配额 的新增 建设用地 控制指标 区际配置模 式研 究》 7730 ) 《 (07 12 阶段性
成果。
作者简介 : 杜茎深 , 浙江大学土地 管理 系博 士研 究生( 男, 杭州 30 2 ) 10 9 。
功能 区的基本 思路 , 1 2 0年底正式颁发《 0 全国主体 功能区规划》 。主体功能区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 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 、 重点 、 限制途管制和开发强度调控 , 它试 图规范空间开发 秩序 , 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和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 具有
杜 茎 深 靳 相 木
摘
要: 主体功能 区的划分藉 由差异化土地用途管制和开发强度调控 , 目的是规 范空 间开发秩序 , 优化 空间开发结
构和提 升空间利用效 率。但是 , 我 国, 在 主体功能 区建设在 实施过程 中有 加剧 区域 发展 的“中心一 边缘” 非均衡 倾 向。为解决 此问题 , 可引入土地发展权 区际交易 , 从交 易主体、 区际交易范围、 区际交易与管制规 则、 资金结 算与使 用 监管 等角度建 立发展权 区际交易的运作机制 , 从而对于形成主体 功能 区建设 的 导向机制 , 促进 区域 协调 , 提高土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因此,我国关于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基本上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角度出发。
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和转变,也是“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首先应该对一些事关主体功能区划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给予深入研究和探讨。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1.国土部分覆盖的原则区划从理论上讲是一个全国土覆盖的概念,主体功能区划从长远看也应该实现国土的全覆盖。
国外的标准区域,如美国的经济区域(EA)、欧盟的NUTS,主要是为区域统计和监管提供基本信息,因而是国土全覆盖的。
但是,问题地区的确定,如膨胀区、萧条区、落后区的划分,主要是为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服务,往往是国土部分覆盖的。
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尚未健全,政府的财力、管理能力和手段有限,现阶段的主体功能区划可以考虑按照国土部分覆盖的原则进行。
也就是说,确定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标准后,只有符合标准的区域划入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他区域目前并不进入,待以后时机成熟调整标准后逐步划入四类主体功能区内。
这样划分的目的就是使得最重要、最典型的区域而不是所有区域都纳入主体功能区划体系,有利于政府根据现阶段能力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可行的分类政策,确保主体功能区划的实效。
同时,也可以回答“四类主体功能区不能概括所有类型地区、四类主体功能区之外再加上一类潜力开发地区或者保留开发地区”等等的观点和争论。
2.适度突破行政区的原则我国地区经济是一个以行政区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分割在短时期内很难消除。
目前的行政区划是综合考虑历史沿革、民族宗教、文化习俗等因素逐步形成的,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烙印,有些地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涉及到利益分配、权利调整、民族宗教等敏感性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及时调整。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产业政策研究

将国土空间分 为优 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 禁
止开 发 四类 主 体 功 能 区。作 为推 进 形 成 主体 功 能 区的 重要政 策 之 一 ,产 业政 策 的制 定 、 实 施 和 调 整 , 必须 立足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实 际,遵 循 市 场 经 济 和 产 业 发 展规律 ,按 照构 建 主体 功 能 区的 要 求 , 积极 推 进 理 论 和 实践创 新 ,形 成 科 学 、系 统 、可 操 作 的产 业 政 策 体 系 ,促 进 主体 功 能 区产 业错 位 、协调 、可持 续发 展 。
关 键 词 :主 体 功 能 区 产 业政 策
一
】 一 Leabharlann 维普资讯 一、
推 进形 成 主体 功 能 区对产 业政 策 的原 则 要 求
( )发挥 比较 优 势 一
推进 形 成 主体 功 能 区的产 业政 策应 从 四大 主体 功 能 区 的产 业发展 基 础 、潜力 出发 ,分 析 各 自的 比较优 势 、 比较
罚政策 的配套 、执行 产 业政 策 专 门机 构 的配 套 等 ,并 与财 税政策 、投 资政 策 、土 地政 策 、环境 政 策 、绩 效评 价标 准
相 配合 ,共 同形 成 主体 功 能 区的政 策体 系 。 ( 四) 坚持 市场 导 向
在 市场 经 济 条 件 下 ,产 业 政 策 必 须 以 市场 机 制 为 基
维普资讯
DRC
DEVELOP ENT M RES EARCH C ENTER OF TH E S TA TE C OU NCI P L. RC
国务 院发展 研 究 中心
调查 研 究 报 告
内部资料 20 0 7年 9月 3 0日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福建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漫长的海岸线。
近岸海域不仅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近岸海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进行修编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近岸海域的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的自然条件、生态特征、使用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并为每个区域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目标和管理措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区划在一些方面逐渐显现出与现实情况的不适应。
一方面,福建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新兴的海洋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迅速崛起,对海域的使用需求和环境质量要求发生了变化。
原有的区划可能无法充分满足这些新产业的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原有的区划在生态保护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海洋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再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福建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例如,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赤潮等问题日益突出,原有的区划在应对这些新的环境问题上可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时,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深入调研和评估福建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
包括水质、海洋生物多样性、底质状况等方面,了解海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面临的压力。
其次,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各类海洋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对海域环境的需求,确保区划既能满足经济发展,又能有效保护环境。
同时,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海域管理经验和区划方法。
学习其他地区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域功能区划方面的成功案例,结合福建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省的区划模式。
在具体的修编过程中,需要明确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标准和依据。
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作者简介 :杨瑞霞( 90一) 女 , 17 , 河南栾川县人 , 副研究员 , 在读
博士 , 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E m i yx9 9 v . ( — a ) r19 @ i l p
出大量的空间数据和表单数据 , 包括 由 自然要素和经济
过 程 中生 成 的大 量 “ 间 ” 据 , 及 通 过 对 基 础 数 据 中 数 以 和“ 间” 中 数据 加工 、 算 形 成 的 区划 与 规 划 结 果 数 据 , 计 省级 主体 功 能 区 划 分 的关 键 技 术 和 核 心 问 题 是 对 空 间
东部 、 中部 、 西部和东北地 区选 择部分典型省 区开展省
级层 面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 和方法等研究 的要求 , 并明 确提出以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等作 为技术支撑体系。
省级主体功能区 区域划分 是对省域 国土空间的划 分, 指标体系和划分对象 具有显著 的空 间特性 , 需要依
问题 , 为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和主体功能 区规划提供数
1 引 言
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批准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赖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空间和统计分析模型 以及 复杂的数据计算完成主体功能区划分 , 因而建立 主体功 能区规划支持系统显得 十分必要。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首次明确提 出, 根据资源环 “
境 承载 能力 、 有 开 发 密 度 和发 展 潜 力 , 筹 考 虑 未来 现 统 我 国人 口分 布 、 经济 布 局 、 国土 利 用 和 城镇 化格 局 , 国 将 发 4类 主体 功 能 区 , 照 主体 功 能 定 位 调 整 和完 善 区域 按
开发结构。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依据资 源环境 承载能 各主体功能区 , ” 在此基础上进行省级 主体 功能 区规划。 力、 现有开发密度 和发展潜 力, 统筹考虑生态功 能和经 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 中, 需要采集 、 处理 、 分析并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