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蛋白的高表达related to肿瘤

合集下载

《2024年核糖体蛋白RPS14泛癌分析及对肝癌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范文

《2024年核糖体蛋白RPS14泛癌分析及对肝癌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范文

《核糖体蛋白RPS14泛癌分析及对肝癌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

其中,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解析是寻找癌症治疗策略的关键所在。

核糖体蛋白RPS14(Ribosomal Protein S1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部分,其与多种癌症的关系正逐渐受到科学研究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核糖体蛋白RPS14在泛癌中的分析及其对肝癌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二、核糖体蛋白RPS14的泛癌分析1. RPS14的基本属性与功能核糖体蛋白RPS14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PS14的表达和调控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至关重要。

2. RPS14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显示,RPS14在多种癌症中表达异常,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等。

通过对多种癌症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RPS14的表达水平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 RPS14与癌症的关系研究表明,RPS14的异常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从而加速癌症的发展。

此外,RPS14还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使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降低。

三、RPS14对肝癌细胞功能的影响1. RPS14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调控在肝癌细胞中,RPS14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受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

通过对肝癌细胞株的分析,我们发现RPS14的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2. RPS14对肝癌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RPS14的过表达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抑制其表达则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这表明RPS14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RNA干扰、蛋白质印迹等方法,对RPS14在肝癌细胞中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RPS14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转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肿瘤是指由于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失控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蛋白质表达是指细胞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基因编码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功能分子,它们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蛋白质表达异常与多个关键过程相关。

首先,蛋白质可以参与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

例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质如p53和Rb蛋白质在癌症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相关。

此外,转录因子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也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

其次,蛋白质的异常表达还与肿瘤的侵袭和迁移相关,相关蛋白质如增殖和转移相关蛋白质-1(EMMPRIN)可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因此,蛋白质表达异常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 蛋白质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为了深入了解蛋白质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科学家们开展了很多研究,并揭示了一些蛋白质表达调控机制。

其中包括转录调控、翻译调控和蛋白质降解等。

转录调控是指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来控制蛋白质表达水平。

转录因子是参与这一过程的关键蛋白质,它们能够结合到基因启动子区域,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研究发现,许多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转录因子MYC在多种癌症中常常被过度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翻译调控是指通过调控翻译过程中的转座因子和启动子结合因子等分子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研究发现,蛋白质合成启动子mTOR在多种肿瘤中过度活化,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蛋白质降解是细胞调控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它主要通过泛素和蛋白酶体等分子来参与,异常的蛋白质降解会导致蛋白质的累积和异常表达。

研究发现,在某些肿瘤中,蛋白质降解的通路异常活化,从而导致一些抑癌蛋白质的异常降解和肿瘤相关蛋白质的异常积累。

3.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治疗研究由于蛋白质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利用蛋白质表达调控的方法来治疗肿瘤。

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与肿瘤的关系

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与肿瘤的关系
维普资讯
生 理 科 学 进 展 20 0 7年 第 3 8卷 第 4期
核 糖体 蛋 白基 因表 达 与肿 瘤 的 关 系
王 辉 刘伟 利
( 新乡 医学 院医学检验 系 , 河南新乡 4 30 ) 5 0 3
摘要 核糖体蛋 白是组成核糖体 的主要成分, 在细胞 内蛋 白质生物合成 中发挥 重要作用。近来人 们发现, 核糖体具有参 与 D A修复、 N 细胞发育调控和细胞分化等核 等肿 瘤组 织 中一些核 糖体 蛋 白基 因高表 达 , 食 通过 对肿 瘤组 织 中核 糖体 蛋 白基 因 高表达 的深入研 究, 可以进一步 阐明肿瘤发生、 发展 的机制, 了解核糖体蛋 白基 因高表达在恶性肿 瘤 中的作 用 , 肿瘤 的基 因诊 断和 基 因治疗 开辟 一个 新 的研 究领域 。 为 关键词 核 糖体 蛋 白; 瘤 ; 因表达 肿 基
存在 正 常黏膜 组织 、 瘤息 肉及 结 肠 癌组 织 的标 本 腺
上, 检测 到息 肉组 织 与结肠 癌组织 中的 R S N P 3mR A
S 3具有 专 一 的 作用 于非 嘌 呤 或非 嘧 啶位 点 的 核 酸
内切酶活性 , 参与 D A的修复; N 许多核糖体蛋 白参
与 了细胞 发育 的调 控 , 如 : 黑腹果 蝇 中 ,P 2基 例 在 RS 因突变 引起卵 子发 育停滞 ; P6基因 突变 引起 黑 色 RS 素 瘤形成 、 巴腺 增 生和不 正 常的血 细胞 分化 ; 淋 在大 肠杆 菌 中 , P 1 L 4参 与 D A 的复制 ; P 1 RS 和 1 N R S0参
黏膜 组织 的 2倍 。说 明在 结直 肠 癌 中, P 3mR A R S N
白质 ) 核糖 体蛋 白是 后 期生 物 进 化 的产 物 , 们 用 , 它 于 促进 蛋 白质 的 合成 。按照 这 个 学 说 , 糖 体 蛋 白 核 很 可能是 从 已存 在 的 蛋 白质 中选 出来 的 , 且保 留 并 了其它 的功 能 , 这种 功能 是 独 立 于 它们 的蛋 白质 生 物 合成 功能之 外 的 , 以 叫核 糖 体 外 功能 J 所 。在 有 些 肿瘤组 织 中 , 人们 发 现 一 些核 糖 体 蛋 白基 因 表 达

SATB1在消化系统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SATB1在消化系统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SATB1在消化系统癌症中的研究进展SATB1,全称为特异性结合核糖体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

近年来,研究发现SATB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下面三个方面对SATB1在消化系统癌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SATB1在肝癌、胃癌以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SATB1作为消化系统癌症预后指标、SATB1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研究进展。

一、SATB1在肝癌、胃癌以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SATB1在消化系统癌症中的表达与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 SATB1过度表达在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中均已被证实。

SATB1通过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同时SATB1还通过调节线粒体代谢等多种生物学靶标(如Upc2, ATP5O和BCL2L1)消除了癌细胞的损伤在代谢上的限制,从而增加了细胞的生存能力。

二、SATB1作为消化系统癌症预后指标SATB1已经被证明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研究发现,SATB1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在结直肠癌中,SATB1的过度表达与肠癌患者的早期恶性转化、侵袭性以及预后有关;在肝癌中,SATB1过度表达与癌症患者的肿瘤节点数量、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三、SATB1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SATB1作为潜在治疗靶点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者发现,SATB1与某些药物(如二硫化铂和靶向AKR1C1的miR-326)联合可以显著促进癌细胞凋亡和降低其生长和扩散能力。

这启示了针对SATB1的治疗策略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抗癌治疗选项。

总之, SATB1在消化系统癌症中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同时也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

随着对消化系统癌症发生、发展和预后的理解的不断深入,SATB1作为消化系统癌症的一个新的研究重点将有望在治疗消化系统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核糖体蛋白L11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核糖体蛋白L11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核糖体蛋白L11及其功能研究进展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分子复合物,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基础机制。

核糖体的蛋白质组分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一些核糖体蛋白被认为在生物体内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其中,核糖体蛋白L1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糖体蛋白,在细胞生长和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核糖体蛋白L11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一、核糖体蛋白L11的基本特征核糖体蛋白L11是一种垂直于核糖体上的大约4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23kDa。

该蛋白具有极强的保守性,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都得到广泛存在。

L11蛋白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L11蛋白还在细胞中发挥了其他的重要生物学功能。

二、L11蛋白的功能和调控L11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核糖体的功能,包括参与RNA的选择性识别、RNA的翻译、核糖体的组装和细胞分裂等过程。

此外,L11蛋白还参与了基因表达、DNA损伤修复、apoptosis和细菌毒性等生物学过程。

不同生物体系中L11蛋白的表达受到了复杂的调控。

在人类细胞中,L11蛋白的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L11′s上调与HDAC1信号途径引起肺癌细胞凋亡、TGF-β抑制剂enhances L11′ s表达,增加代谢功能和细胞凋亡。

此外,某些微生物通过改变L11蛋白的表达水平来调节其致病性。

三、L11蛋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L11蛋白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前的研究表明,L11蛋白的下调能够降低多种肿瘤细胞的发生和发展。

更近期的研究发现,L11蛋白在抗生素发展和生物医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当前,L11蛋白在作为抗菌药物的靶点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四、L11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L11蛋白的表达与某些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该蛋白在癌症、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等多个疾病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将L11蛋白作为治疗疾病的新靶点,具有开发创新、居于临床前沿的前途。

核糖体蛋白16高表达于前列腺癌并促进肿瘤进展

核糖体蛋白16高表达于前列腺癌并促进肿瘤进展

核糖体蛋白16高表达于前列腺癌并促进肿瘤进展潘玉龙;齐隽;周亮;张彤彤;李强【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ibosomal protein 16 (RPS16) on tumori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prostatecancer.Methods·Westem blotting (WB)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ifferences of RPS16 levels in 25 cases of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33 prostate hyperplasia,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RPS16 levels in 48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42 benign tissu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PS16 level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patients was analyzed.The RPS16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was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into DU145 and LNCaP cells by liposome method,including RPS16-siRNA1,RPS16-siRNA2 and RPS16-siRNA3.Random disturbance RPS16-siRNANC was used as negative control,cells without transfection were blank control.The efficiency of RNA interference was detected by WB 48-72 h after transfection.RPS16-siRNA with highest efficiency was chosen for subsequent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flow cytometry (FCM) and transwell assay in order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RPS 16 on cell proliferation,cell cycle and invasion ability of DU 145 and LNCaP cells.Results·WB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RPS 16 protein in the tissues of prostate canc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enign group (P=0.008).IHC results showed RPS 16 protei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umor tissues than benign tissues (P=0.009).RPS16 expression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metastasis,bu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with clinical stage (P=0.044) and pathological grade of the tumor(P=0.004).RPS 16 siRNA can not onl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RPS16 protein in DU145 and LNCaP cells,but also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the cancer cells,so that the cell cycle arrested in G2/M phase.Conclusi on·The high expression of RPS 16 protein could enhance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ve ability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16 (ribosomal protein 16,RPS16)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Western blotting (WB)方法检测RPS16蛋白在25例前列腺癌组织和33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RPS16蛋白在48例各期前列腺癌组织和42例良性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RPS16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应用脂质体法将合成的RPS16小干扰RNA (siRNA)瞬时转染前列腺癌DU145及LNCaP细胞,实验组分为RPS 16-siRNA1、RPS16-siRNA2和RPS16-siRNA3,随机干扰RPS 16-siRNA-NC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为空白对照组.转染后48~72 h进行WB检测判断RNA干扰效率.选择干扰最佳的实验组行后续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判断干扰RPS16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DU145及LNCaP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WB证实RPS16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对应的良性组织(P=0.008);IHC检测发现RPS16蛋白在前列腺癌和良性组织中染色强度差异明显(P=0.009).RPS16蛋白表达和患者年龄、是否转移无相关性,与肿瘤临床分期(P=0.044)、病理分级(P=0.004)显著相关.RPS16-siRNA不仅能显著降低前列腺癌DU145及LNCaP细胞RPS16蛋白水平,并且能明显抑制其细胞增殖和侵袭;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结论·RPS16蛋白表达上调能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6页(P394-399)【关键词】核糖体蛋白16;前列腺癌;RNA干扰;侵袭;增殖【作者】潘玉龙;齐隽;周亮;张彤彤;李强【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成都6100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92;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成都610031;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成都610031;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25核糖体(ribosome)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细胞器,由核糖体RNA和核糖体蛋白质组成。

核糖体蛋白质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

核糖体蛋白质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

核糖体蛋白质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核糖体蛋白质是所有生物体中都存在的基本蛋白质分子,它是细胞中负责合成蛋白质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在细胞中,核糖体蛋白质具有多种作用,从调控基因表达到传递生物信息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介绍核糖体蛋白质核糖体蛋白质(RP)是细胞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分子之一,它存在于细胞质中,并通过核糖体RNA(rRNA)来形成核糖体。

在核糖体中,核糖体蛋白质和rRNA之间相互作用,以促进蛋白质合成。

例如,细菌中的核糖体是由一个50S极和一个30S极组成的,其中50S极由23种核糖体蛋白质组成,30S极则由16S rRNA和21种核糖体蛋白质组成。

二、核糖体蛋白质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DNA编码的信使RNA (mRNA) 负责将DNA上的信息传递到细胞中的核糖体。

核糖体基于指导 mRNA 中信息的核苷酸序列,将氨基酸从tRNA中逐一连接成多肽链。

在这个过程中,核糖体蛋白质起到了维持核糖体结构、识别mRNA和调节tRNA的作用。

而不同的核糖体蛋白质在蛋白质合成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S7是核糖体的一个小亚基,负责形成 mRNA 和 rRNA 之间的稳定连接,S12则与 mRNAs 结合,控制择优起始位点的形成,L4负责参与 tRNA 的结构和位置的调节。

三、核糖体蛋白质在调节基因表达中的作用除了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作用外,核糖体蛋白质还可以影响基因表达。

一些核糖体蛋白质可以调节细胞内部的基因转录和翻译,从而控制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和发育。

例如,RPS8是核糖体的一个小亚基,它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提示RPS8可能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核糖体的异常发生也可以导致一些遗传病的发生,例如几种罕见疾病——糖基异构酶 IIIa 缺陷症和多囊肾病。

四、结论总之,核糖体蛋白质是细胞代谢和生命力存在的基础,它在细胞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维持核糖体结构、调节蛋白质合成、控制基因表达等多个方面,而且还与许多疾病发生紧密联系。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蛋白质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蛋白质是生物体内至关重要的分子,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着各种功能,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信号传递等生理过程。

肿瘤转移是一种癌症进展的重要表现,它导致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组织或器官,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蛋白质表达异常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蛋白质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展开论述。

一、蛋白质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基本机制1.1 蛋白质异常表达促进肿瘤转移蛋白质异常表达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肿瘤细胞表达的许多蛋白质,在正常细胞中并不表达或表达量较低,这些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往往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例如,研究发现转录因子Snail在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能够抑制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促进肿瘤转移的发生。

1.2 蛋白质异常修饰影响肿瘤转移蛋白质的异常修饰也是导致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蛋白质修饰包括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和转录调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

以磷酸化为例,磷酸化酪氨酸蛋白酶Src在肿瘤细胞中过度活化,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蛋白质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2.1 上皮-间质转化 (EMT) 的蛋白质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是肿瘤细胞从上皮样转化为间质样的过程,其中许多蛋白质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

EMT过程中,上皮细胞的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下调,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间质的成分和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使得肿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多个蛋白质如Snail、Slug、Twist等在EMT过程中被过度表达,通过抑制上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改变细胞骨架结构等机制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2 细胞外基质 (ECM) 的蛋白质调控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外的一种复杂结构,由多种蛋白质如纤维蛋白、胶原蛋白等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糖体蛋白的高表达 related to 肿瘤
07102125 夏梦菲
Ribosome
• 无细胞膜 • 由rRNA和蛋白质组

• 单核糖体有二个亚基, 大亚基和小亚基。
• 转录mRNA,参与蛋 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定 位
Proteins of Ribosome
• 核糖体相关蛋白质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ribosome;简称PAR)
与有功能的核糖体亚
基疏松缔合,对核糖
体循环发挥调节作用
的蛋白质,如起始因 子(IF或eIF)和延长 因子(EF)等
• 核糖体蛋白质 (realribosomalprot eins)
与rRNA或核糖体亚 基紧密连接,需高浓 度盐和强解离剂(如 3mol/LLiCl或 4mol/L尿素)才能将 其分离
realribosomalproteins
• 肿瘤细胞中RB失活突变通常伴随着p53突变,两 种突变对于pol I活性在肿瘤发生中也许具有协同 作用。
肿瘤细胞系或者癌症细胞中, p70S6K的活性增加
• p70S6K为核糖体40S小亚基蛋白S6的激酶, 是细胞生长、增殖的关键性调节因子,主 要促进蛋白质的翻译,受磷脂酰肌醇3激酶 ( P I3K)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TOR) 信号途径的调节,p70S6K磷酸化可通过促 使40S核糖体蛋白S6磷酸化而启动翻译
基因表达增高与细胞增殖活动缺少明显的相关 性,推测这些基因表达增高可能与细胞转化有 关
(人RPL5与Mdm2和P53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与5S RNA结合,此与正常细 胞的恶性转化有关;人类RPS14与L17参与自体翻译调控,分别抑制其 基因转录及自身mRNA 的翻译。)
Why
核糖体蛋白的高表达
related to 肿瘤
• 由于核糖体蛋白受翻译及翻译后水平调控,核糖 体蛋白表达改变可以协调mRNA 和核糖体的内部 联系,在有更多核糖体的细胞中翻译速度加快, 推测可能与其改变翻译的完整性有关,导致肿瘤 的发生。
• RPS3a诱导转化能力依赖其抑制细胞的程序性死 亡的作用,所以, RPS3a过表达可能引起抗凋亡 蛋白的上调,推测RPS3a过表达时发挥的抗凋亡 作用为核糖体外功能。
p53突变可能有助于 核糖体蛋白基因的激活
• P53:肿瘤抑制子p53可以通过直接干扰一种蛋白 质复合物(这种蛋白质复合物为rRNA启动子的转 录起始所必需)的装配来抑制pol I转录。
• 在共转染分析中野生型p53能够抑制pol I转录活 性;而与野生型相比p53裸细胞pol I转录活性提 高。
发展前景
• 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患 者中RPS3a可以调控癌细胞对 化疗药物的反应,他们发现 RPS3a通过控制细胞周期来促 进生长和维持肿瘤表现型,因 此,调控RPS3a水平可能是治 疗AML一种有效的化疗方法
• 治疗靶点
Gardner2Thope 等 用RPP2 反义核苷酸转染PaCa22、 BxPC23和M IA细胞系,结果反义RPP2技术能降低癌细 胞生成,RPP2是人类恶性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Kim等在 对肝癌的研究中,发现cDNA (HG23T1 )在肝癌中过表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再通过RT2PCR技术,发现它与基因编码的RPL36a基因完 全匹配,而RPL36a在85% ( 34 /40)的肝癌中过表达,, RPL36a过表达可导致集落形成增多和细胞增殖,反义 cDNA 可以有效逆转这种变化。因此RPL36a可能是肝癌 治疗中的另一靶点。
• 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 • 通过促进核糖体RNA折叠而使之处于最利
于其执行翻译功能的构象状态,而提高蛋 白质生物合成的效率和准确度 • 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在生物体的 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核糖体外功能
• 独立于蛋白质生物合成功能之外的功能 • 核糖体蛋白具有核糖体以外的生物学功能 • 在有些肿瘤组织中,人们发现一些核糖体蛋白
核糖体蛋白L18过表达 通过对PKR的抑制
引起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 核糖体蛋白L18 是双链RNA 激活蛋白激酶 ( PKR)抑制剂,因为PKR的激活状态可以通过 磷酸化或磷酸化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因子 22 来抑制蛋白的合成,因此PKR的活性上调 似乎可以抑制细胞过度生长,而核糖体蛋 白L18过表达通过对PKR的抑制引起结肠癌 细胞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