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德育案例
小学音乐德育优秀课例 《小乌鸦爱妈妈》

莱阳市吕格庄中心初级中学小学部王坤坤教材分析: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是小学音乐第五册中第8课的教学内容之一。
这首歌曲采用叙事性手法,记叙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
我们人类孝敬长辈、赡养老人,常怀感恩之心,也是“反哺”的典型表现。
这是维系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纽带。
歌曲融音乐、文学、思品、社会等学科为一体。
因此,本课除了音乐自身的学科特色外,思想性、情感性是这课的最大特点。
它给孩子们一种启示: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是付出和奉献。
教育学生懂得爱、学会爱。
《小乌鸦爱妈妈》歌曲单乐段四乐句,六声宫调式。
旋律多采用同音进行和三度、四度跳跃音程,并呈逐句下行,节奏由密到疏。
三段歌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1、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提高感受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以情代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
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呀?生:想!师:那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播放课件:《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旋律】师:这首曲子好听吗?生:好听!师:说起这首歌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1、播放多媒体课件(小乌鸦飞来飞去为妈妈捉虫吃,并亲自喂给妈妈吃的影片,背景音乐为歌曲伴奏。
)“在那片美丽的大树林里,住着许多小鸟,其中有一群乌鸦,就是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它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乌鸦妈妈每天不辞辛苦地出去捕虫来喂养小乌鸦,小乌鸦们一天天长大了。
乌鸦妈妈便带领小乌鸦学习飞翔,学习捕虫等生活本领。
可是,时间也一天天过去了,乌鸦妈妈终于老了,她再也飞不动了,心里非常难过,小乌鸦们知道后,非常着急,想着妈妈以前是怎样辛苦地喂养我们,现在是我们报答的时候了。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雨花石》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雨花石背后的红色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体会雨花石的象征意义,学会珍惜和传承革命精神。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了解歌曲背后的红色故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感受雨花石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雨花石》这首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生准备:学习歌曲《雨花石》,了解歌曲的基本旋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雨花石》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雨花石》,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雨花石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珍惜和传承革命精神。
4. 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雨花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雨花石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传承革命精神。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以及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否到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欣赏其他红色歌曲:教师推荐一些其他红色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国情怀。
2. 参观红色景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景点,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雨花石》这首歌曲,讲述歌曲背后的红色故事。
2. 学会一首新的红色歌曲,下节课向同学分享。
八、课程评价:1. 学生演唱《雨花石》的熟练程度。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第一篇: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花香沁芳菲,雨露润心田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案例徐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科,不但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一种特殊手段。
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在音乐课堂中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是音乐在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育人方式。
音乐教学中的每项教学内容可以说都包含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是在这里我没有空洞的言谈,没有抽象、呆板的说教,更没有生搬硬套的约束,而是在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
《我爱米兰》是小学二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中的欣赏歌曲,这是一首充满朝气的校园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练、淳朴,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
这一课的学习正值教师节前夕,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育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契机,在课堂中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充分聆听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同时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感谢老师。
教学中,学生通过初步整体欣赏歌曲《我爱米兰》,虽然感受到歌曲欢快的情绪,但同时他们也有很多的疑问。
“米兰”是什么样子的花?什么是“争春”、什么叫“朴素有明朗”。
于是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继续欣赏歌曲,是通过欣赏米兰花图片认识“米兰”。
并告诉学生:很多花都是在春天开放,争奇斗艳,而米兰呢,却是在夏秋才开花,它的花不是象牡丹、菊花那么显眼好看,而是小小的,象米粒大,但是它开花时清香四溢。
虽然没很多人赞扬米兰,但是它仍旧悄悄开放,装扮着大自然这个大花园!通过我的讲解学生知道米兰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了。
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案例(5篇)

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案例(5篇)案例一:激发学生音乐兴趣背景: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我们设计了有趣的音乐游戏,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实施措施:1. 利用音乐节奏游戏,如“抓手指”,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 通过歌曲接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3. 设置音乐竞猜活动,让学生在猜测中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成效:1. 学生参与度高,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2. 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了音乐知识,提高了音乐素养。
案例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背景: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实施措施: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解析。
2.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来感受音乐的美。
3. 组织音乐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成效:1. 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2. 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案例三: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背景: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我们着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实施措施:1. 教授基本的声乐技巧,如呼吸、发音等。
2. 通过合唱、独唱等形式,让学生实践音乐表现。
3. 设置音乐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成效:1.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得到提升。
2. 学生更加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
案例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背景: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实施措施:1. 提供音乐创作工具,如简易作曲软件。
2.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3. 组织音乐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成效:1. 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得到激发。
2. 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音乐作品。
案例五:融合多元文化,拓展学生音乐视野背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我们致力于融合多元文化,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实施措施:1. 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特色,如民谣、爵士等。
2. 通过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的音乐魅力。
3. 组织国际音乐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雨花石》,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雨花石》,理解歌曲背景及含义,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雨花石》,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革命精神。
2. 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高难度的旋律及节奏。
2. 对歌曲背景及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响设备。
3. 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雨花石》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
2. 聆听:教师播放歌曲《雨花石》,学生闭目聆听,感受歌曲的美感。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及节奏。
4. 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背后的故事,加深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雨花石》所传递的爱国情怀。
7. 拓展:教师推荐相关歌曲,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红色歌曲,传承革命精神。
8. 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雨花石》,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及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家长反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雨花石》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歌曲背后故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表达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红色歌曲演唱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
2.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
3. 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革命精神。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雨花石》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高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2. 对歌曲背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雨花石》的曲谱、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雨花石》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雨花石》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雨花石》,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歌曲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高品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雨花石》的故事,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雨花石》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品德修养的一部分。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聆听《雨花石》,分享对歌曲的感悟,增进家校联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雨花石》的接受程度和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八、评价与反馈: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心得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雨花石》背后的真实故事。
2. 开展《雨花石》主题的音乐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传承革命精神。
音乐教学德育案例

音乐教学德育案例案例:音乐教学德育案例案例名称:合作奏乐案例描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奏乐活动。
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同时加强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案例步骤:1. 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乐器。
2. 教师讲解乐曲和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演奏乐曲,为了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参与到乐曲演奏中。
4. 教师鼓励学生彼此协作,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行组织和安排乐曲演奏中的部分。
5. 学生进行乐曲的练习和排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演奏技巧。
6. 学生小组进行乐曲演奏表演,并向班级全体同学展示。
7.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演奏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并提供进一步指导和建议。
案例目标:通过合作奏乐活动,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通过互相合作完成乐曲演奏,加深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通过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提高乐曲表演水平。
3.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奏技巧,通过不断练习和排练,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通过自行组织和安排乐曲中的部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5.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表演,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案例效果评估方法:1. 学生乐曲演奏表演的整体效果:通过观察学生乐曲演奏表演的整体效果,评估学生的合作水平和技巧表现。
2. 学生个人表现评估: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技巧评估和进步点评,鼓励他们在音乐表演中的个人突出表现。
3. 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自我改进的措施。
案例效果评估结果:1.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间的合作氛围更加融洽,互相支持和帮助。
2. 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展现出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和音乐才华,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引言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追求音乐艺术的技能和知识,德育渗透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两个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案例一:团结合作的乐园在一堂小学一年级音乐课中,老师选择了一首轻快欢快的合唱歌曲《我们是一家人》。
这首歌曲强调了团结合作和友爱互助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们互相合作,分组排练,帮助彼此克服困难。
学生们积极参与,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唱歌的过程,他们不仅掌握了音乐技巧,还体验到了团结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种团队意识的培养,不仅在音乐课堂中发挥作用,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研究中有积极的影响。
案例二:友善尊重的旋律在另一堂小学五年级音乐课中,老师安排学生们演唱一首充满友善尊重主题的歌曲《我的好朋友》。
在讲解歌词的含义时,老师特别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中互相尊重和理解。
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学生们在情感上感受到友善和尊重的力量,并学会了用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同时,老师通过讨论和分析歌词,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友善和尊重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结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歌曲和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团队合作、友善尊重等德育素养。
同时,注重情感体验和反思思考的教学方式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
这样的教学案例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内涵,也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德育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音乐德育案例
蒙晓涛
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
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
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
例如:在教唱《劳动最光荣》歌曲时,让同学们观看多媒体画面的演示,看看动物是怎样劳动的,如:鸟儿是怎样劳动的蜜蜂是怎样劳动的观察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劳动的用小品来演示妈妈劳动的情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家务的劳动场面),我应该怎样做呢让学
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快乐,教育孩子劳动最光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们,而不是说教式的,同学们既受到了教育又玩得开心。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感知思想内涵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认为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
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
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把美育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美妙的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歌曲中获得思想教育。
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
例如:欣赏课《红旗飘飘》,为什么是我的骄傲、自豪?让学生讨论,老师最后把国旗的意义讲给同学们听,激发同学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
才是:诚信、团结、合作、能力,愿我们大家为培养具有优良素质人才的道路,探索前进。
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