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1例报告
帕金森病例分享

PD旳诊疗:
帕金森综合征+不存在排除原则+至少2条 支持原则+没有警示征象
临床确诊旳PD
有明确病因可寻,如感染 、中毒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了类似于帕金森病旳 临床体现,
这 些疾病所伴发旳帕金森症状,常以强直,少动为主, 静止性震颤极少见,基本以双侧起病,对左旋多巴治 疗不敏感。
分期(H-Y分期)
(PSP,CBD) 发病3年后仍局限于下肢旳帕金森样症状。(VP)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诱导旳帕金森综合征,其剂量和时程与药物性帕金森
综合征相一致。(药源性PD) 尽管病情为中档严重程度,但患者对高剂量(>600mg/d)左旋多巴治疗缺乏明显旳治疗应
答。 存在明确旳皮质符合感觉丧失,以及存在明确旳肢体观念运动性失用或进行性失语。(CBD) 分子神经影像学检验突触前多巴胺能系统功能正常。 存在明确可造成帕金森综合征或疑似与患者症状有关旳其他疾病,或基于全方面诊疗评估,
既往史 个人史
否定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 否定食物药物过敏史,否定“肝炎”、 “肺结核”等传染病史。
无特殊。
家族史
否定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验
›T:36.2 ℃ ›R:20次/分 ›P:72次/分 ›Bp:127/72mmhg ›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神经专科查体
›神志清楚,面具脸,帕金森异样姿势,反应力 稍差,颈肌肌力增高,右侧肢体肌力5-级,右 上肢肌张力较高,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腱反射 (+),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左上肢体肌张力 稍高,左下肢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检验正常 ,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Hoehn-Yahr分期
0 期 =无症状 1 期 =单侧受累
平均病程
帕金森PPT

定期巡视病房
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必要时给予帮助 保持的面清洁干燥,做好防滑工作。
安全配臵的建立:如扶手、护栏、轮椅、
专人陪护
避免跌倒、外伤
告知本病需长期或终身服药治疗
了解常用药品的用法、服药注意事项、疗
效及不良反应
早期:指导患者维持和增加业余爱好,坚
持适当运动锻炼,注意保持身体和各关节 的活动强度和最大活动范围,独立完成日 常生活 中期:有计划有目的地锻炼:面部,手部 等锻炼 晚期:采取舒适体位,被动活动关节,避 免并发症的发生
3.其他:经颅超声:发现大多数患者黑质回声增
强。
静 止
运
性
震
动
迟 缓
颤
齿 轮 样 肌 强 直
姿 势 反 射 障 碍
必备诊断:1.存在以上至少2个主征,但至少包括前两项之一。 2.运动减少 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又称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上是指具有帕金森病的基本表现,但是病因、 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有所不同的一组锥体外系病 变。表现类似帕金森病,尚有突出的锥体束征、 小脑萎缩、认知损害等,程度重,病变广,对左 旋多巴治疗反应不佳。主要包括多系统萎缩、进 行性核上性麻痹。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多由药物(利血平、甲氧 氯普胺片)、感染、中毒、脑卒中、外伤等明确 病因所致。
1.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 2.对运动迟缓、肌强直,震颤都有效。 3.根据病情渐增剂量至疗效满意 4.餐前一小时或餐后一个半小时
5.闭角型青光眼及精神病患者禁用。
常用:麦角类:溴隐亭 非麦角类(常用):普拉克索 1、早期:可延缓多巴胺替代药物的使用 2、中、晚期:改善症状;并减少替代药物的用 量
帕金森病例七则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病例学习讨论文稿
睡眠后帕金森病症状能显著改善。这种有parkin基因突变 的帕金森病患者比散发帕金森病患者进展慢,但容易发生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因此这些患者应尽可能推迟服用 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才是合理的药物,普 拉克索对于伴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效果较好。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病例学习讨论文稿
可能的病因包括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合并AD或者 额颞叶痴呆。PD合并痴呆的患者容易出现多巴胺能药物 的副作用包括困倦、幻觉和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应尽可能 简化其药物治疗方案。对合并痴呆的患者不宜服用多巴胺 受体激动剂。复方多巴控释片对这类患者要优于标准片因 为可以延迟吸收峰。司立吉林可加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帕金森病例七则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病例学习讨论文稿
帕金森病例一:小写症
年龄:50 性别:男
策略:一年前出现右手静止性震颤,小写症,轻度右肩疼 痛和步态缓慢。查体显示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和右侧半身运 动迟缓,诊断为帕金森病,H-Y分期为1期。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病例学习讨论文稿
帕金森病例三:缺乏平衡
年龄:75 性别:男
症状:病史3年,步态缓慢伴不稳感。查体牵拉试验后缺 乏恢复平衡的能力,H-Y分期为3期。
策略:防止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十分必要,因为老年患者发 生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和障碍功能都很严重。对于70岁以上 患者应选择左旋多巴制剂而不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量。左 旋多巴类药物比受体激动剂对姿势不稳的疗效更好。
帕金森病案例分享

治疗方案
• 1.建立帕金森病患者随访登记表
治疗方案
• 2.教育患者记录个人帕金森日记
• 包括吃药时间、症状好转时间、症状再发时间、症状加重 时间、个人的症状变化感觉(越详细越好) • 帕金森日记照片
入院前治疗
6AM
美多芭 泰舒达
8AM
1 1
10AM
1PM
1 1
3PM
5PM
7PM
1 1
9PM
Definition
查体
内科查体未见异常。 精神科专科查体:MMSE评分:25分。(轻度) 神经系统检查:卧位血压125/80mmHg,立位血压 120/76mmHg,面部表情呆板,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好,无 眼震,伸舌居中,前倾前屈步态、步速慢、双上肢无摆臂,
转身慢,颈僵硬,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上下肢肌张力
增高,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较显著,轴性肌张力轻度增高, 后拉试验无法配合,病理征(-),感觉检查正常,共济运动 正常,Kernig征(-)。
PD诊断标准
临床确诊PD 需要具备 诊断为很可能PD 需要具备 1. 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
1. 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
2. 至少两条支d flags)
2. 如果出现警示征象需要通过支持 性标准来抵消:
• 1 条警示征象,必须至少1条支 持性标准 • 2 条警示征象,必须至少2条支 持性标准 注:该分类下不允许出现超过2条 警示征象
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铜蓝蛋白ena全套rfcrpasoesr感染项目筛查大小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警示征象10条支持标准绝对排除标准明确的小脑异常比如小脑性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或者小脑性眼动异常持续凝视诱发的眼震巨大的方波急跳超节律扫视向下的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或者选择性的向下的垂直性扫视减慢在发病的前5年内诊断为很可能的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或原发性进行性失语发病超过3年仍局限在下肢的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且剂量和时间过程与药物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一致postumarbetal
帕金森病的案例

帕金森病的案例
(原创版)
目录
1.帕金森病的简介
2.帕金森病的症状
3.帕金森病的病因
4.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5.帕金森病的预防措施
正文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运动系统。
该疾病以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的名字命名,他
于 1817 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手脚颤抖、肌肉僵硬、运动缓慢以及平衡障碍。
这些症状会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以及脑部多巴胺神经元的减少有关。
多巴胺神经元是负责调节肌肉运动的神经元,其数量的减少导致了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
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替代疗法、抗胆碱能药物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目前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地延缓病情的进展。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均衡饮食以及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也有助于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运动系统的神经性退行性疾病。
了解其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爱患者,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
助。
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
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
帕金森病起病隐袭,发展缓慢,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出现孰先孰后因人而异,首发症状震颤最多(60%~70%),其次为步行障碍(12%),肌强直(10%)和运动迟缓(10%),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字型进展(65%~70%);25%~30%的病例可自一侧下肢开始,两侧下肢同时开始极少见,不少病例疾病晚期症状仍存在左右差异。
但不论如何治疗,慢性进展性病程,数年后多数患者需要帮助是其固有的临床特点。
根据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及对多巴胺药物的正性反应,一般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但是,对于某些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病例在早期确难以认识,而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对后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这也是目前临床学界研究的重点,对于大部分患者和临床医师来说,很难肯定和判定帕金森病的发病日期,首发症状,以及确定动作缓慢,震颤症状出现的时间。
目前倾向于将症状分为临床前期症状和临床期症状两个阶段。
1.临床前期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患肢关节处无缘由的麻木,刺痛,蚁行感和烧灼感,以腕,踝处为主,开始多为间歇性或游走性,后期表现为固定性,这种异常可一直持续下去,但与运动障碍不成平行关系。
(2)不宁肢与易疲惫:除主观感觉异常外,约1/2患者在早期曾体验过患肢难以描述的酸、胀、麻木或疼痛等不适感,而且这种不适感多在劳累后的休息时发生或明显,经敲,捶打后可缓解,酷像不宁腿综合征的表现,另则,部分患者的患肢易出现疲劳感,特别是上肢的腕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和膝关节,当劳累后这些部位可出现难以发现的轻微震颤,对这些症状开始时服用一般镇痛药可有效,数月后则无作用,此时服用多巴药物后可出现明显疗效。
一例脑梗塞合并帕金森患者的个案分享PPT

患者于2年前出现右手颤抖、僵硬症 状,逐渐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 断为帕金森病,开始服用美多芭药物 治疗。
患者目前主要症状为右侧肢体僵硬、 颤抖,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02
脑梗塞与帕金森病概述
脑梗塞定义与症状
定义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 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 起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复发
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有助于预防脑梗塞和帕金 森病的复发。
04
治疗进展与效果评估
治疗进展情况
药物治疗
心理支持
患者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 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等, 以控制脑梗塞和帕金森症状。
患者接受心理支持,帮助其应对疾病 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康复治疗
患者开始接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 法、职业疗法和言语疗法等,以促进 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症状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经检查确 诊为脑梗塞。随后出现肢体僵硬、动作缓慢等帕金森症状 。
护理与康复
患者在康复期间接受了全面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 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患 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对类似病例的启示
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 基础疾病,降低脑梗塞等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进一步探讨脑梗塞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针对脑梗塞合并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青年型帕金森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青年型帕金森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杨宇宏;袁宝玉;张志珺【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43)007【总页数】3页(P439-441)【关键词】青年型帕金森病;Parkin基因;PLA2G6基因【作者】杨宇宏;袁宝玉;张志珺【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09;东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09;东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50岁以前发病称为早发性帕金森病(early-onset Parkinsonism,EOP),分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21岁前起病)和青年型帕金森病(21岁至 50岁间起病,young-onset Parkinson disease, YOPD)[1]。
现报告1例Parkin和PLA2G6基因联合突变的YOPD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1 发病情况患者,女,32岁,心理科医生。
因“渐起情绪差、眠差、运动迟缓2年余”于2017年1月3日入院。
患者于2014年5月因家庭矛盾出现情绪差,兴趣缺乏,入睡困难,有自弃想法,自服“百忧解、思诺思”等药物,情绪及夜眠稍改善。
后患者渐出现运动迟缓,右下肢行走时拖曳,骑车时自觉调整方向困难致向右偏斜。
2014年12月患者行走不稳加重,起床、转身等动作启动迟缓,四肢僵硬,双上肢静止时不自主抖动,右上肢为重,表情减少。
伴便秘,多汗,口干,无嗅觉减退。
既往史(-)。
个人史:2015年1月新房装修后直接入住,大学期间大量饮用咖啡(偶达7包/d)。
家族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1.2 体格检查内科系统(-)。
关期神经系统:神志清,精神可,高级认知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
1例报告
发表时间:
2016-08-04T14:46:24.5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5期 作者: 赵京燕1 杨尾莲2 沈芳华2
[导读] 患者女性李某,67岁,主因“进行性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萎无力、构音吞咽不利5年余”,于2014年9月入院。
赵京燕
1 杨尾莲2 沈芳华2
(1河北省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 河北石家庄 050091)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231-02
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较少见,国内首先由杨任民[1](1980)报道,此后国外文献也有先关记载[2-4]。主要临床特点是
既有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异常等帕金森综合症表现,又有肌肉萎缩、肌无力、延髓麻痹、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等运动神经元病症
状,肌电图提示有广泛前角细胞损害,因而诊断相当困难,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现报道
1例如下。
患者女性李某,67岁,主因“进行性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萎无力、构音吞咽不利5年余”,于2014年9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4月无明显
诱因出现右手指无力,右手握力及灵活性差,书写困难,无肢体麻木疼痛,偶有右手指震颤症状,未在意。随后右手无力症状缓慢发展,
手指精细动作差,右上肢抬举费力,遂就诊于宁波市第三医院,考虑为
“帕金森综合症”,给予“美多芭”治疗,症状未缓解。右上肢抬举活动
逐渐费力,左上肢也缓慢出现活动费力,但生活尚能自理,行走步态未见明显变化,肢体震颤症状也不是很明显,于
2013年2月开始出现
双下肢僵硬无力,行走费力,易跌倒,为保持身体平衡,行走时上身前倾,小步态不明显,颈背也有僵直感,构音不清,吞咽缓慢,偶有
饮水呛咳,双上肢不能平举,肢体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减少,曾于
2009年至2013年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
同仁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自诉查头颅核磁未见明显异常,均诊断为
“帕金森综合症”,给予“美多芭”或中药等治
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病情仍在缓慢发展,吞咽进食呛咳次数增多,张口困难,构音不清,咳嗽无力,双眼睑不自主痉挛闭合,颈部力
弱,双手骨间肌萎缩,手精细动作差,行动缓慢,不能独立行走,于
2014年9月来我院。门诊查肌电图示“广泛性神经源性异常”,头颅核磁
示
“双侧额顶叶多发缺血灶”,门诊以“运动神经元病”收住院。现主症:面具脸,肢体行动缓慢,间有强哭强笑,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
缓慢,张口困难,咳嗽无力,底气不足,尚无胸闷气短,喉中少量粘痰,颈部力量弱伴有僵直感,双上肢不能平举上抬,双手骨间肌萎
缩,手握力弱,精细动作差,下肢僵硬抽筋不适,需拄拐杖行走,为保持身体平衡,行走时上身前倾,小步态及肢体震颤症状不明显,肌
跳不明显,无头晕不适,食欲可,有口苦不适,入睡困难,小便困难,尿意明显时才能排出少量尿液,大便干燥困难,约
4天一次。家族中
无类似患者。内科系统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
:构音不清,记忆力计算力正常。嗅视觉正常,眼球各方向运动灵活,对光反射灵敏,咬
肌力差,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面部感觉正常,额纹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听力正常,咽反射减弱,软腭抬举乏力,伸舌居中,舌体
活动慢,舌肌轻度萎缩,伴纤颤。颈软无力,双手骨间肌萎缩,双上肢肌力
2级,双下肢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稍高,双侧肱二、三头肌腱
反射(
+++),双侧膝腱反射(+++),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指鼻稳、准,跟膝胫运动正常,双手轮替运动
差,昂伯征阴性,步态宽,姿势反射慢。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血沉、肾功能、肝功能、血管炎组合及风湿组合大致正常。
讨论:本例为一老年女性患者,62岁发病,病程5年,进行性发展,先出现面具脸,肢体行动缓慢、强直等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再出
现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和双手骨间肌萎缩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并伴有构音吞咽不利的延髓麻痹症状,肌电
图累及延髓、颈髓、胸髓等多个部位,而且病情缓慢加重,符合世界神经病学联盟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的诊断标准[5],本患者入院诊断为
“
运动神经元病”,考虑是ALS出现运动神经元病之外的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笼统称为ALS叠加综合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认为帕金
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重叠现象,其有一些相似的临床特征:①起病年龄比单独的运动神经元病晚
10岁左右
[6]
;②帕金森综合征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主,但亦可以姿势不稳、向后跌倒等症状为早期表现[4];③帕金森综合征可以出现在运动
神经元病症状之前、之后或同时,而且通常对左旋多巴替代治疗反应差
[7];④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较明显,肌跳、肌萎缩、腱反射亢进均常
见,而且病程与单独运动神经元病类似,大部分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本患者起病年龄62岁,肌强直、运动迟缓的帕金森综合征出现在运动神经元病症状之前,对左旋多巴疗效差,大部分临床特点与文献
报道的一致,但患者肌跳、肌萎无力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并不明显,仅肌电图提示相关神经受损指标,故临床上容易漏诊运动神经元
病的诊断。
关于本病的治疗因西医疗效不佳,相关报道甚少,我科室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痿症”“虚劳”范畴,提出从奇经论治,并结合五脏分证,三
焦分治的新的理论体系,辨为奇经亏损,元气虚弱,升降乖戾证,治疗以调补奇经、扶元起萎、升清降浊为治疗原则,给予参赭降气散、
地木柔筋散、芪龙益气散及中药汤剂口服,配合针刺、骶疗、吞咽障碍治疗仪等综合措施。通过
25天的中医综合治疗,患者部分症状有所
改善,大小便较前通畅,睡眠好转,颈部发紧感减轻,头沉症状略有改善,双上肢抬举幅度较前增加,双手灵活性有改善,吞咽进食呛咳
次数减少,构音略显清晰,肢体动作较前略灵活,下肢僵硬减轻。
【参考文献】
[1]杨任民等.家族性帕金森综合征-肌萎缩侧束硬化联合病征(附3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0,6(6):365-367.
[2]QureshiAI,W ilmotG,Dihenia B,et a.l Motor neuron disease with parkinsonism[J].ArchNeuro,l 1996,53(10):987-991.
[3]KlosKJ,JosephsKA,Parisi JE,et a.l Alpha-synuclein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wo cases of co-occurring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otor neuron disease[J].Mov Disord,2005,20(11):1515-1520.
[4]Desai J,SwashM.Extrapyramidal involvement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backward falls and retropulsion[J].J N eu rol Neu-
rosurg Psychiatry,1999,67(2):214-216.
[5]BrooksBR,MillerRG,SwashM,et a.l ElEscorial revisited: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J].Amyotroph Lateral Scler Other Motor Neuron Disord,2000,1(5):293-299.
[6]周凤琴,马丽丽.运动神经元病3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0):92-93.
[7]Zoccolella S,PalaganoG,FraddosioA,et a.l ALS-plus:5 cases of concomitant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d
parkinsonism[J].NeurolSc,i 2002,23(S2):S123-S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