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九一八纪念馆参观心得

九一八纪念馆参观心得

九一八纪念馆参观心得摘要:一、引言二、九一八纪念馆简介三、参观感受四、历史教训与现实意义五、结论正文: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有责任了解和铭记我国的历史。

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有幸参观了九一八纪念馆,深刻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悲壮与沉痛。

此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九一八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这座纪念馆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教育后人。

展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和资料,生动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英勇事迹。

参观过程中,我深感历史的沉重。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侵略中国东北的目的而制造的一起政治军事事件。

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制造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然而,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人民并未屈服。

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奋起抵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教训。

我们要时刻警惕外部势力的侵略和渗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决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

此次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九一八事变虽然已经过去八十多年,但历史的警钟依然长鸣。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总之,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屈不挠、英勇抵抗外敌的民族精神。

这段历史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增强国家实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今年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前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作为参与者之一,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次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启迪。

以下是我对这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一、参观经历我们到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时,首先被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所吸引。

博物馆外墙上巨大的“九一八”字样,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的残酷岁月中。

进入博物馆内,我们看到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当时满洲事变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全过程。

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二、深刻感悟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和战争的毁灭力量。

那些展示的图片和实物,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同时,历史告诉我们要警惕战争的危害,珍惜国家的安宁和稳定。

三、心灵震撼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灵震撼。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感受到了那些曾经受到侵略和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牺牲。

他们为了自由和民族尊严,不顾个人安危勇敢抵抗,甚至献出了生命。

这种英勇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四、启示与反思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我深刻认识到了国家的安危与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只有珍爱和平,才能保障我们的美好生活。

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应该怀着报国报民的热忱,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参观让我们铭记历史,警醒未来,珍爱和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愿和平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国家永远繁荣昌盛!。

九一八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近日,我参加了一次前往九一八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

通过参观馆内的展览和听取导游的讲解,我对九一八事变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在九一八纪念馆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和个人感悟。

二、背景介绍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制造的满洲事变,成为了中日两国关系中的重要节点。

九一八纪念馆作为对这一事件的纪念和教育,致力于向大众传达事变的历史背景、影响以及相关的反侵略救亡斗争。

九一八纪念馆自1991年建立以来,已经成为许多研究者和游客学习和了解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场所。

三、实践活动在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期间,我首先被馆内的布局和设计所吸引。

纪念馆内的展览区分为多个主题区,通过地图、图片、文字和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了满洲事变前后的历史背景,以及那段时期中国人民的抵抗与反侵略斗争。

首先,我进入了“历史背景”区,这里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

在这里,我了解到清朝的衰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列强入侵中国等一系列事件,这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我来到了“满洲事变始末”区。

在这里,通过一幅幅展示满洲事变的图片和相关的历史资料,我了解到日本军队如何以“袭击路轨”为幌子,实际控制了整个满洲地区。

这次事变让我深切感受到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酷和中国人民的痛苦。

最为震撼的还是“抗战与民族解放”区。

这里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真实物件陈列,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时的艰难与顽强。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的觉醒,也催生了全面抗战的爆发。

四、个人感悟通过这次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我对九一八事变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九一八事变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件,它启示我们要珍惜和平、弘扬国家尊严,也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首先,九一八事变告诉我们,任何强国都有可能采取侵略行为。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家,曾经面临过许多列强入侵的苦难。

九一八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尊敬的领导:我在xx大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沈阳参观九一八纪念馆。

我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这次实践活动的整体安排和我的所见所闻。

一、背景介绍九一八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为了纪念1931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九一八事变而建立的。

馆内展示了大量历史文物和图片,通过真实的事实和细致的陈述,全面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

二、实践活动安排1. 了解背景知识在参观之前,我们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影响进行了深入了解。

了解其时代背景、日军入侵的策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纪念馆的展示内容。

2. 参观纪念馆我们按照指定的路线参观了九一八纪念馆。

从入口处开始,馆内的展示依次展现了事变发生前及发生后的历史沿革。

通过珍贵的图片、实物展示和文字描述,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年事件的残酷性和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

3. 观看纪录片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观看了一部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详细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抵抗和牺牲。

通过观看纪录片,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和国人的民族精神。

三、所见所闻1. 沉重的历史氛围九一八纪念馆散发着一种肃穆的氛围,仿佛把人们拉回到那个残酷的历史时期。

在陈列馆内,展示了日军的独吞和屠杀,让人深感痛心和无奈。

观看那些残忍的图片和文物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

2.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九一八纪念馆给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

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和图片,纪念馆向人们展示了历史真相,警示我们珍惜和平,呼吁国人始终保持历史记忆,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忘国耻。

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切地认识到了九一八事变对于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巨大影响。

九一八纪念馆用生动的陈列和呈现方式,以及详细的介绍和解说,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补充,更是对我们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一次熏陶。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背景介绍: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座重要历史纪念馆,致力于记录和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作为一支高中生团队参观并撰写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报告,以下是我们的观察和体会。

第一部分:博物馆概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而建立的,始建于1981年。

博物馆以陈列展示九一八事变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物为主要内容,展览面积达5000平方米。

博物馆分为多个区域,包括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发生过程、影响以及抗战历程等。

在博物馆中,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第二部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由日本军队制造的一系列暴行,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于中国东北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通过博物馆中的历史展示,我们了解到事变发生前,日本在华经济、军事势力的迅速扩张,以及国内政治腐败等因素,都成为了事变发生的导火索。

第三部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过程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过程极为残忍和悲惨。

日军在事变中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虐杀、洗劫、焚烧等,对中国人民和文化的破坏是不可挽回的。

事变发生后,中国各界对于日本的侵略举行了坚决的抗争,但由于中国各方面力量的不统一,日本侵略在短时间内得以继续进行。

第四部分:九一八事变的社会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事变使得北平、南京等一些大城市沦陷,中国东北完全失去控制。

其次,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培养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抗战精神。

最重要的是,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标志性事件。

第五部分:个人体会与感悟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日本侵略对中国造成的深重伤害。

同时,也让我对于爱国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所传递的历史信息,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决心。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座重要历史纪念馆,致力于展示和研究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入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抗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这之前,日本已经在中国东北地区扩张势力,并逐渐掌控了中国东北铁路。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升级。

这一事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分为多个区域,通过图片、文物、模型等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化和抗争精神。

首先,通过展览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了解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本侵略者通过掠夺和压迫,使得中国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积极抵抗的场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侵略者的不满和抗争意志。

其次,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还展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历程。

通过展览中的图片和实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进行的英勇抗争,他们组织起来,使用各种武器和战术与侵略者进行斗争。

这一段历史让我深感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沦陷,给中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九一八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一事件使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暴露无遗,引起了全球对侵略行为的警惕。

五、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意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建立和展览对于传承历史记忆、弘扬抗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场馆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影响,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的参观感受、所获知识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反思。

二、参观感受1. 建筑与陈列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在沈阳城区,占地面积宽广,建筑气势恢宏。

大门前挂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金字招牌,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主题陈列,从地下一层一直展示至地上四层,内容丰富、一脉相承。

2. 展览内容博物馆内分为多个专题展厅,展示了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历史背景、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以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等。

各个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既直观又生动。

我深入参观了每一个展厅,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3. 参观体验参观过程中,博物馆的引导员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解说和讲解,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每个展品的背后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此外,馆内的布局和温馨的氛围也使我感到非常舒适和愉快。

三、所获知识1. 九一八事变的起因与经过通过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我了解到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为了扩大在东北地区的势力,制造了皇姑屯火车站的炸弹爆炸事件,随后日军趁机侵占了沈阳。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全面开始,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 日本侵略行径的残暴性质博物馆展览中详细展示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残暴行径,包括对平民的屠杀、掠夺、奴役、强迫“慰安妇”制度等。

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创伤,也加深了我对和平的珍惜和对历史的警惕。

3.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与英勇抵抗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也了解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抵抗和坚决斗争。

展览中展示了中国军民的英雄事迹和抗日武装的组织情况,使我对那个时期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有了更深的理解。

参观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实践报告

参观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实践报告

参观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实践报告第一篇:参观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实践报告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沈阳九一八博物纪念馆参观社会实践报告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选题的目的我从小最喜欢、最崇拜的人就是毛主席,喜欢他的志存高远、崇拜他的指点江山。

我曾经立志要做一个有勇有谋,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是因为中国越来越发达,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因而生活在幸福安定生活环境中的我也越发的享受这份安逸,忘记了奋斗、忘记了荣辱。

近年来,我国与周边的一些国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和争议,特别是钓鱼岛争端问题尤为严峻,我国的领土主权及国家神圣严重受到了侵犯,这让我深切的感到了愤怒。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新一代的良好青年,我有义务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鉴于我现在的迷茫飘忽,我选择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和几个同学一起到九一八博物纪念馆进行参观。

一方面可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和继承我国的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培养和激发出中华民族儿女的爱国情怀。

2、实践的意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

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

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地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次社会实践主要是去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去参观和学习,通过对那一段历史的回顾体会和感悟在抗战过程中广大中华儿女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让我们深知自己肩上担当的民富国强的重担,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足当下、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行建党九十载风雨路弘扬科大六十年钢铁魂--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研究生院
材冶2010.班
顾宪宇
践行建党九十载风雨路弘扬科大六十年钢铁魂--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研究生院专业:钢铁冶金年级:2010级
姓名:顾宪宇学号:102080602119
实践地点: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实践时间:2011年7月5日
实践目的:以唯物史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建党九十周年为绳索,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故地考察等为基本形式,深化认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趋势,深入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转眼,已经是建党90周年大庆。

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风雨同舟,90年艰苦奋斗,90年奋发图强。

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中国,一个用智慧与理想构造的国家。

中国,一个在责任与担当下成长起来的国家。

他终于走上了富强民主之路。

今日的光辉无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奋斗。

为了庆祝我党的90岁的生日,也为了更好的,更深切的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让我们一起见证建党九十年来的风雨历程,我院特此在7月5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运动,参观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此激发学生与祖国建设的热情,增强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进入纪念馆之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残历碑”,。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八十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

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

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纪念碑又称“残历碑”。

是一座巨型石雕,外形为翻开的台历状。

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
11米,两边对称。

在残历碑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七日”等字。

残历碑的左面刻有:“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左面巨大的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如同千万个不死之魂在呐喊,讲述着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充满血泪的生活和不断奋起抗争的历史,在陈列馆附近还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馆内一共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展示了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其侵略矛头直指中国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

通过雕塑“流亡恨”、“柳条湖事件沙盘演示”、“蒋张会晤”、“沦陷后的沈阳西城门”等展示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为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

通过雕塑“矿工血泪”、“沈阳宪兵原址地基复原场景”、“河坎子'集团部落'立体沙盘”、“平顶山遗骨”、“731部队人体解剖和细菌实验”等展示了我国东北同胞在日寇血腥殖民统治下遭受的那段屈辱惨痛的血泪史,和日寇在我东北犯下惨绝人寰、万恶不赦罪行的罪恶史。

第四部分为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通过雕塑“白山魂”、“痛歼邵本良部”、“'露营歌'大型场景”、“狱中的赵一曼”、“'火烧日军飞机场'影视合成箱”、“抗日场景”等表现了中国人民打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将军在诗中写道:“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设计人员根据
史料制作了雪后的大片白桦林,重现了抗日战士围绕篝火团团而坐的露营场景。

第五部分为日本扩大侵华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介绍了从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期间,我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先后发生的“上海保卫战”、“长城抗战”、“哈尔滨保卫战”等。

第六部分为全国抗战爆发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

展示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罪大恶极的战争罪犯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受到了正义的审判,8年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程。

第七部分为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盼和平。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97年9月6日,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时,曾在此碑下写下了“以和为贵”的和平誓言。

中日两国政府及人民经常互相往来,加深友谊。

展示中告诫人们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日两国人民要以史为鉴,热爱和平,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划下发动的。

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

走进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国运”二字。

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做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党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
耻一去不复返?历史事件告诉我们,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

80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

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

我们要清醒地砍刀,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成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面对现在,倍感发展之迫切,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猜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得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古往今来,我们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等等。

“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而,这个道理,似乎没有“直奔主题”,没有“坐落”到目的上,忧患是为了图强,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增强大起来。

这是个大醒,大幸。

但是,解释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

因此,面对80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盛世不怠,奋发图强。

”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