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学案26(1)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26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

2.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五首诗词的作者及其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全三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

”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

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26 诗词五首(出示课件2)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4)三、学习诗词饮酒(其五)(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学生查阅本诗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6)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都很有名。

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7)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

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

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

第26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1.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饮酒》(其五)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和“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

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

因他官职卑微,所以未被囚禁。

至德二载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有“诗鬼”之称,世称李长吉、李昌谷等。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学 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学 案

1.(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古诗文默写。

祖国的大好河山,总令人心生赞叹,又给人某种遐思。

看到富春江上奇山幽谷,吴均发出“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心生归隐林泉的愿望,大概想像陶渊明一样,过着“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悠然闲适的生活吧。

同样写塞上风光,在王维笔下“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苍茫辽阔的画面,给人雄奇壮丽的感觉;而李贺“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中,号角连天,厮杀惨烈的场面中透着豪迈与悲壮。

烈马秋风塞外,杏花春雨江南。

祖国的壮丽山河,惹起多少文人的情思。

【答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鸢、戾、篱、落、满、燕脂、凝”等字词容易写错。

2.(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古诗文默写。

(1)渡远荆门外,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2)____________。

风休住,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4)山水怡情。

吴均泛舟富春江的时候,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无拘无束、轻松惬意的心境;欧阳修在绿水逶迤的西湖上也用“_________,_________”(《采桑子》)表达他沉醉眼前美景,不觉船行的美好心境。

第26课《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雁门太守行》导学案学校: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授课教师:张丽娜学习目标:1.我知道作者及本诗背景。

2.我会诵读诗歌,我能理解诗意,我能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3.我能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1.理解诗意(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难点)。

一、导入新课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本诗作者为代诗人,字,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等,与、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2.背景介绍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

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也不能制止。

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

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3.划分节奏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检查背诵5.默写诗句二、自主学习、读懂诗意1.根据课下注释,读懂诗意。

(2分钟)2.每组一位同学展示,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压”字好在哪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角声”“夜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战争?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2.分析“凝”的妙处。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为什么要“半卷红旗”?3.“临易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黄金台”“玉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四、主题探究这首诗描绘了,歌颂了,也表达了诗人。

五、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志气还很旺盛的的诗句是:2、《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寒夜浓霜,夜袭敌阵的诗句是: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5、对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第26课《渔家傲》教案+解读

第26课《渔家傲》教案+解读
-例如:分析“燕山雪花大如席”中的夸张手法,以及它如何突出渔家傲的豪迈。
(3)辛弃疾的爱国情怀:通过词作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讲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所表达的家国责任感和忠诚。
2.教学难点
(1)词的节奏与韵律: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词的节奏和韵律,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
-例如:指导学生如何朗读《渔家傲》,感受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意象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体会其内涵。
-例如:解释“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意象,如何传达孤独与坚毅。
(3)诗词创作:学生可能对古诗词创作感到陌生和困难,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方法。
-例如:给出创作提示,如选择一个主题,运用所学意象和手法,尝试创作一首《渔家傲》。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感悟我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从意象、手法等方面赏析《渔家傲》,提高审美能力,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创新意识。
4.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渔家傲》,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报国之志、忧国忧民之情。
5.赏析与创作:学会赏析《渔家傲》,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尝试以《渔家傲》为词牌,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分析《渔家傲》,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基本知识:《渔家傲》的词牌、词律、词韵等,这部分是学生掌握诗词的基础,教师需重点讲解并举例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优秀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优秀学案

第26课 三峡编制人:赵世祎 审核人:王学刚 使用时间:2012年11月班级: 姓名: 编号: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多义词。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赏析文章优美简洁的语言。

3.了解、热爱祖国壮丽的河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郦道元(466或472~527 年),字善长,范阳涿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袭父爵。

曾任尚书主客郎,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

因得罪权贵,迁陇西,为率雍州刺史萧宝夤(y ín )杀害。

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然其内容简略,又多谬误。

道元博采众说,充分利用当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并历尽艰辛,亲身实地考察,补充和修订了《水经》之不足,写成了《水经注》一书。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地理著作,而且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

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图解课文山 两岸连山重岩叠嶂(正面描写)雄壮美势 隐天蔽日 不见曦日(侧面烘托) 夏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水大)奔放美 三 水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流急) 峡 江 春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俯视)清幽美水 冬 绝巘怪柏 悬泉瀑布(仰视) 秋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萧瑟)凄婉美季 高猿长啸 渔者悲歌(凄凉)学习过程一、基础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略无阙.处( ) 沿溯.( )阻绝 不见曦.月( ) 夏水襄.陵( ) 素湍.绿潭( ) 属.引( )凄异 飞漱.( )其间 乘奔御.( )风 2.词语积累(1)不见曦.月 曦: ( ) (2)沿溯.阻绝 溯: ( ) (3)不以疾.也 疾: ( ) (4)飞漱..其间 飞漱:( ) (5)属引..凄异 属引:( ) (6)略无阙.出 阙: ( ) (7)虽.乘奔御风 虽: ( ) (8)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 ) (9)或.王命急宣 或: ( ) (10)素.湍绿潭: 素: ( ) 3.翻译句子。

四年级26课古诗二首导学案

四年级26课古诗二首导学案

《26、古诗二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第一首《塞下曲》。

2、背诵本诗,理解诗中所蕴涵的深意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难点: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1、朗读古诗,整体体会《塞下曲》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说一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加点字的作用及意思。

3、说一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

闯关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

卢()棱()户()凌()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林暗.草惊风()A、隐藏不露的B、阴暗C、昏暗无光2、将军夜引.弓()A、拉开弓B、引来,招来C、拿来做凭据,证据或理由三、默写古诗《塞下曲》塞下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第二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背诵本诗,理解诗中所蕴涵的深意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难点: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1、朗读古诗,整体体会《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诗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说一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诗的意思。

3、说一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诗的意思。

闯关练习:二、比一比,再组词。

哀()僵()衷()疆()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尚.思为国戍轮台()A、重视B、仍然C、风尚2、僵.卧孤村不自哀()A、仰面向后倒下B、直挺挺,不灵活C、双方相持不下,两种意见不能调和三、默写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26课《卖油翁》学案

第26课《卖油翁》学案

第26课《卖油翁》学案学习导航、反复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3、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明晓道理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自矜()家圃()睨之()忿然()杓()酌油()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自矜()释担()睨之()颔之()忿然()轻吾射()但手熟尔()()杓()沥()遣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尔安敢轻吾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查找资料:①唐宋八大家②欧阳修5、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一、激活思维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尚书工部侍郎,一位是平凡无奇的卖油老翁,当这二人相遇时,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二、活动任务、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揣摩人物,明晓道理。

三、精彩活动之旅活动一:读书达人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语速适中。

步骤:齐读;小组评价课前朗读情况;自由诵读。

活动二:翻译高手要求:翻译准确、简洁,语句通顺连贯。

步骤:各组代表翻译指定语句(一人标注重点词语、解词,一人翻译句子,其余组员检查是否正确);各组选派代表给其他小组纠错;老师罗列重点词语,共同解释,齐读。

活动三:故事大王要求:生动——依据原文,绘声绘色。

步骤:脱离注释尝试复述;添加细节给故事润色。

活动四:最佳演员、评论员要求:揣摩人物心理、性格,真实生动地再现故事。

步骤:小组代表表演故事(版本:原生态版、续写版、网络版,版本小组自选;组员评价,在文中找出语句作依据并分析;小结: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①陈尧咨的态度如何?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②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是什么?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③你对文中的两个人有何看法?活动五:小小思想家1、学了本文,你明白了哪些道理?2、拓展:在生活或学习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请以“谦虚”为主题写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6翻译学案目标 1.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2.学习如何在翻译中重点落实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3.注意审题答题规范,尤其加强审题的得分点意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直译为主,就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意译为辅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这些需要意译的地方一般是使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方。

如:①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这里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

这里的“缙绅”采用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这里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

“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翻译中的得分点有: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虚词)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三、要做到文从字顺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有些同学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

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

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

译后的语句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如不通顺流畅,则要润色修改。

演练体悟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申甫)入到嵩山,又遇到了原来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请求他那方法,做老师侍奉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上海卷)尧咨(指陈尧咨)讽转运使(官员)出公(指欧阳晔,欧阳公是尊称),不使居府中。

译文:陈尧咨讽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课标全国卷)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译文: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大船借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到城墙垛口上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7·江苏卷)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文:世世代代的农夫,父亲为朋友而死,儿子为国君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译文:吟诵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译文: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却)担任侍奉东宫的职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关键词语的翻译翻译下列语段,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

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如何?”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王曰:“善。

”(刘向《说苑》)(1)将奈其士众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骇舆,则君子(指乘车人)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语助词,无义)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王制篇》)(1)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特殊句式的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语句并指出其中含有的特殊句式。

墨子曰:“乐(音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

”君子以为不然。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荀子·乐论》)(1)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1)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

子文召廷理而责之,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之刑也,吾将死。

”廷理惧,遂刑其族人。

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

”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