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古诗题

合集下载

甘肃省兰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含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含解析)

古诗文阅读甘肃省兰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岳阳楼记【注】(节选)范仲淹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邠州建学记(节选)范仲淹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

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

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

”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

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

明年夏,厥功⑤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橙,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

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

③署事;到而门上任。

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

⑥服膺:牢记在心中的5.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含答案)(课内期中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含答案)(课内期中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阅读《宿建德江》,完成后面的题目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都诗句,并说说这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70字左右)3.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5.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二.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后面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3诗歌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4.“黑云翻魔”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5.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6.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2分)7.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2分) 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9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答:10.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答:三.阅读诗句,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词牌名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C.说:通“悦”,高兴D.见:通“现”,出现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萧纲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①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15.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答案:(二)(9分)14.(3分)A15.(6分)①用白描手法写景。

麦子将熟之季,夜晚凉风习习,拂动帘幕,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文字朴素简练,画面清新明净。

②精于炼字。

“绕”字赋凉风以情态,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①》(宋)苏轼蚕欲老,麦半黄。

山前山后水浪浪②!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③在高堂!【注】①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钱俶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

②浪浪:形容雨声之响。

③白衣仙人:指观音菩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诗开篇从蚕和麦这两种农村典型的意象入手,简单的六个字勾勒出蚕快要吐丝了,需要勤饲桑叶;麦子也快要成熟了,需要及时地锄土的景象。

B. 第二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山前山后都被雨水笼盖着,也巧妙地扣住了题目。

C. 第三句紧承上句,因为雨水所以农夫和妇女都“辍耒”“废筐”,同时分别照应了“蚕欲老,麦欲黄”。

【古诗文阅读】于武陵《赠卖松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

【古诗文阅读】于武陵《赠卖松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

【古诗文阅读】于武陵《赠卖松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
阅读
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1)、颔联中的“寒涧树”即为“松树”。

“松树”在古诗中通常作为什么样的意象?试分析此诗中这一意象的内涵。

(4分)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4、(1)松树在古诗中通常作为傲雪斗寒、坚贞不屈的意象。

(1分)在此诗中内涵是:不合时宜的美好事物。

(2分)因为当时长安的富贵人家只看重妖艳的桃李,尽管松树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也不能被买主赏识,徒为“六街”染尘而已。

(1分)(2)、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

‚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

ƒ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

…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附译诗:你把松树送到市场上去卖,我赞赏你的好意。

你想把耐寒的松树,卖给京城里的富贵人家。

松树的细叶能够几经风雪,但松花淡淡的,不算美丽。

长安城里只看重桃李芬芳的艳色,可怜这些松树白白的染上六街的灰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2个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空旷辽远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与钱塘①登棹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輟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勍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湘;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呜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麥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颇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

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善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随涌起的壮观美景。

C.“凛然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觖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届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3含解析

届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3含解析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3)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中吕②]普天乐·江头秋行赵善庆①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

木叶空,山容瘦。

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

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释】①赵善庆:元代文学家②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至第四句为第一层,通过对眼前近景的描写,描绘出一幅江边田野秋景图。

B.第二层两句写远景,无边落木萧萧下,显露出山体的清癯之态和怪石的嶙峋之态。

C。

第三层的七、八两句转到人的仰视角度,沙鸟飞翔的景象,传递着潮涨潮落的信息。

D.最后一层以疏淡之笔将落日、飞雁等意象组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幅秋景图的描摹.2.有人认为,全曲措辞凝练,用字精奇,请试找出两个字并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薛昂夫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①面。

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①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用来作画。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使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风光如画。

B。

“逋仙”指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达了对二人的崇拜.C.“叩逋仙,访坡仙”两句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

D.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2。

请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曲中“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的异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周密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踏莎行·初春(清)徐灿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①已作天涯絮。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

碧云犹旧河山,月痕③休到深深处。

[注]①春魂:春日情怀。

本词作于明亡入清时。

②金衣:指黄莺。

③月痕:月影,月光。

12.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起句点明时令尚在早春时节,梨花还没有开放,百草刚刚发芽。

B.“晶帘”句写水晶帘寂然空垂,无人掀动,触发词人愁思渺渺。

C.“金衣”句明写莺声悦耳,暗写词人渴望挣脱牢笼、奔向自由。

D.全词借景生情,含蓄地抒发了兴亡之感,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13.填入下阕“碧云犹旧河山”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叠B.隐C.画D.藏14.前人评价此词“于念旧伤离之中,寄沧桑之叹”,请据此赏析下阕情景相融之妙。

(4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水调歌头宋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2.填入下片方框处的字,最恰当的是()(2分)A.狂B.香C.长D.快13.下列对作品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2分)A. 雄浑旷达B. 清新飘逸C. 清幽郁结D. 洗练自然14.这首词是怎样表达送别之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4分)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 分)送北征裴让之①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②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王昌龄骝马③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

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题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题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题1.(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荣更加优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⑵本诗最终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 2.(北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解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宠爱琅琊幽谷的山川秀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欣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终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奇妙意境却仍旧得以留存人间。

⑵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古诗题xx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题汇编1.(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 2.(北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⑵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在横线处填品原句。

(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⑶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

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⑷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3.(福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秋夜纪怀 [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眀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⑴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答:⑵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 4.(广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⑴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3分)⑵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5.(湖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⑴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4分)⑵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6.(湖南)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

鄴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虚:废墟。

⑴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 ⑵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6分)答: 7.(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

(4分)⑵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⑶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8.(山东)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⑴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⑵“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9.(四川) 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⑴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⑵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0.(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⑴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⑵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⑶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11.(新课标I)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⑴—⑵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吉木萨尔北) 。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乌鲁木齐。

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⑵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12.(新课标II)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⑴~⑵题。

(11分)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代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⑴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⑵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13.(浙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⑵题。

(7分)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

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⑴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 ⑴⑵⑵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分)14.(重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⑴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⑵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 :“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