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含理解性默写及其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含理解性默写及其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1.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题解】: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

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

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3.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巩固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巩固训练(含答案)

巩固训练一、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1.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 杜甫《月夜忆舍弟》 )2.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9.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 温庭筠《商山早行》 )10.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庭筠《商山早行》 )二、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诗人以景物来寓写前途坎坷难料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3.《商山早行》中运用意象叠加表现早行之早的诗句是“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4.《月夜忆舍弟》中,诗人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句子是“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5.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通过时间的对比表现出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的句子是“三年谪官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古代诗歌阅读( 一 )阅读《月夜忆舍弟》,回答问题。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渴望社会安定。

( 二 )阅读《长沙过贾谊宅》,回答问题。

1.本诗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详细解析】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与A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体裁相同;B项,古体诗;C项歌行体诗;D项,宋词。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首联虚实结合,“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中,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颔联“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以乐景写哀情,属于反衬手法。颈联“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寓情于景,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抓住一种手法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根据题意,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托物言志、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侧面烘托、忽然宕开、对比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是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二是抒发情感含蓄,委婉,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C.颈联描绘出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的景象,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与首联呼应,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据此,“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的理解是错误的。
(4)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蜜蜂飞出了蜡质的蜂房/去征收田野的贡奉”的句式结构。内容要与例句构成并列,且要注意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富有诗意,饶有诗味。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九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安军①文天祥梅花南北②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北行途经南安军大庾岭时所作。

南安军:地名,今江西大余。

②南北:相传大庾岭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

③采薇: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

1.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你读过的《过零丁洋》,说说“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天祥的《南安军①》一词,完成小题。

梅花南北路②,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

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

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1.选出下列对本词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写梅花在风雨中摇曳,雨水濡湿了押着兵败后被擒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

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3.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

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

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

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

4.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九上课外古诗词练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1.默写:——————————,——————————--——————————,——————————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

(3分)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3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长沙过贾谊宅①唐刘长卿默写:——————————,——————————--——————————,——————————[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

②栖迟:淹留。

③楚客:指贾谊。

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4.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

推测一下,本诗的“悲”“崖”和在古代是押韵的。

(1分)15.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16.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分)18.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分)19.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4分)(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1题。

(4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韩愈默写:‘——————————,——————————--——————————,——————————【注释】①左迁:贬官。

唐宪宗元和14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

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

蓝关:现在陕西蓝田东南。

人教版语文 九下课外古诗词理解默写 答案 中考考点

人教版语文 九下课外古诗词理解默写    答案 中考考点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理解默写(一)《从军行》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3、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二)《月下独酌》1、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两句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4、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月下独酌》中诗人借酒抒情的诗句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三)《羌村(其三)》1、《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时局动荡,“满目萧然的句子是“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句中体现出来。

2、《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3、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莫辞酒味薄,,兵戈既未息,。

”请为父老歌,。

,四座泪纵横。

(四)《登楼》1、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呤。

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呤1.《登楼》中表明心系国运,情牵社稷的诗句是: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2.《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不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精品课件 ppt 【中考链接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精品课件 ppt 【中考链接含答案】

1.这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怀古诗。“山雨欲来风满楼”,已经成为千 古名句,常常用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和迹象,也预示着重大事件的发生。 暗喻了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局势。
2.颈联是写“兴废之愁”。“鸟下”对“蝉鸣”,本身很一般,可是 由它们引起的两段王朝往事,就相当精彩了。“绿芜”对“黄叶”, 一片葱绿,一片萧瑟,本身就暗示了季节的流转;而“秦苑”对“汉 宫”,曾经辉煌,如今早已变成一片废墟,则更加点明了世事的沧桑。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 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 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颔联, 运用比喻、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 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 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 方流尽一样。 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 思的悲苦与无奈。 尾联希望有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 情。
3.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的是相聚的不易,第二个指别后的难过,写出 爱情的艰难。 B、东风无力百花残,寓情于景,既是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也是自己 的凄凉感伤心境的抒写。 C、云鬓改摹写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虽别,却近在咫尺,传递消息的机会多 得很。
1. “_______________”一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 的名句。“_______________”二字指秦汉故都咸阳。(4分)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飞花令”是一种传统文字游戏:若甲说的诗句第一字带有“风”(如“风 掣红旗冻不翻”),乙说的诗句第二字就要带“风”(如“长风破浪会有 时”),依此类推。请照此要求在空格处填上教材中学过的七言诗句: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②明月何时照我还→③今夜月明人尽望→④峨眉山月半轮 秋→⑤_____________→⑥霜叶红于二月花→⑦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一《观刈麦》
1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

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xx绅《悯农》
6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月夜》
1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xx阑干南斗斜。

2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xx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
虫声新透绿窗纱。

7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xx早行》
1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晨起动征xx,客行悲故乡。

2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诗中描绘诗人刚xx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4诗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
因思xx,凫雁满回塘。

四《卜算子•咏梅》
1词中描绘xx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词中写出xx悲惨遭遇的词句是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3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是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4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xx如故。

5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xx如故。

6古诗词中有大量受人欢迎的有关“花”的名句,请写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五《破阵子》
1词中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
xx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词句是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3词中表现xx女心情的词句是
笑从双脸生。

4词中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意境相似的词句是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六《浣溪沙》
1词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词句是
簌簌衣巾落枣花
2词中以由南到北的空间转换从宏观上描绘乡村繁忙、热闹景象的句子是村南村北响缲车
3词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xxxx黄瓜
4词中写行人悠然而行,任意而走,给读者一个意外惊喜的句子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5本词中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七《醉花阴》
1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的句子是
薄雾浓云愁xx,瑞脑消金兽。

2词中写词人思念丈夫却又不得团聚,自己独处,寂寞冷清的句子是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词中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词中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的句子是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除本词外,请再写出两句表达思念之苦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悠哉,辗转反侧《诗经•蒹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3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年少万兜鍪,坐断xx战未休。

九《xx•xxxx》
1xx点明xx之地的语句是
xx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xx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3曲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的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只见草xx,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4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十《xx天子•咏喇叭》
1曲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2曲中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的语句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曲中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的句子是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