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合集下载

细菌性痢疾 病情说明指导书

细菌性痢疾 病情说明指导书

细菌性痢疾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细菌性痢疾概述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由于志贺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故可反复感染。

英文名称:bacillary dysentery其它名称:菌痢相关中医疾病:痢疾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传染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肠常见症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主要病因:因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感染引起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细菌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X 线检查重要提醒:细菌性痢疾具有传染性,且部分患者病情危急,甚至出现败血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

1、急性细菌性痢疾根据毒血症及肠道症状轻重,可以分为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重型和中毒性菌痢。

2、慢性细菌性痢疾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医生者,即为慢性菌痢。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点三、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病因总述:细菌性痢疾主要是因志贺菌感染引起。

志贺菌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疲劳、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可能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基本病因: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荚膜及鞭毛,多数有菌毛,属兼性厌氧菌。

1、抗原结构根据生化反应和 O 抗原的不同,可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群,包括痢疾志贺菌(A 群)、福氏志贺菌(B 群)、鲍氏志贺菌(C 群)、宋内志贺菌(D 群)。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的分型急性菌痢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①普通型。

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里急"是指肚子里面的内急,一阵一阵的肠痉挛既疼痛又想大便."后重"是指大便刺激肛门时产生的便意.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便了,因为基本上都拉完了.即使拉出来也只是水样便或极少量的伴有脓血样的大便.但是病人一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老觉得想拉,就一直在厕所不敢出来。

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为“里急后重”。

病人可以自诉下坠感,想便时蹲后又无便感或排的很少。

里急后重是痢疾病人非常典型的一个症状,也是菌痢特有的症状。

)。

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

一般病程10~14天。

②轻型。

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粘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病程3~6天。

③重型。

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④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休克型(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口唇及肢端青紫,皮肤呈花斑状,血压降低,少尿、无尿,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脑水肿型(颅压增高,血压升高,嗜睡,反复呕吐、惊厥,面色苍白,继而昏迷,呼吸衰竭)及混合型(是以上两型的综合表现,最为严重)。

由于中毒型的肠道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

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

细菌性痢疾及护理PPT课件

细菌性痢疾及护理PPT课件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 因腹泻而丢失的水分和电 解质,必要时可给予口服 补液盐或静脉补液治疗。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 理策略
感染性休克防范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休克的早 期征兆。
补充血容量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晶体液、胶体液 等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的血压和 心输出量。
协助生活护理
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饮食照料、卫生清洁等,以 减轻患者负担。
监督药物治疗
家属应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向 医生反馈。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 展望
本次疫情应对经验总结
1 2 3
及时隔离与治疗
对患者进行及时隔离,有效阻断了疾病的传播。 同时,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大大提高了治 愈率。
饮食卫生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品 被污染。
疫苗接种
接种细菌性痢疾疫苗,提高人 群免疫力。
健康教育
普及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提 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03 细菌性痢疾护理 原则
隔离消毒制度执行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细菌性痢疾患者采取严格的消化道 隔离措施,包括对患者排泄物、呕吐 物、剩余食物等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细菌性痢疾及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4-07
目录
• 细菌性痢疾概述 • 细菌性痢疾治疗方法 • 细菌性痢疾护理原则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工作 •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01 细菌性痢疾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 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 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细菌性痢疾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细菌性痢疾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及脑病。

此病常年散发,在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

1.菌痢病人和带菌者都是本病的传染源。

2.此病通过消化道传播,痢疾杆菌可通过食物、水、生活接触和媒介苍蝇等进入人体。

3.人群普遍易感。

菌痢的预防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同时做好传染源管理和保护易感人群综合性措施。

1.首先应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理饮食及消灭苍蝇)。

2.不吃不卫生的生冷饮食、不洁瓜果、腐败变质食物和未经处理的剩饭菜。

3.饭前便后要洗手,尤其是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严格执行工作前认真洗手的制度。

其次要及时发现、隔离和彻底治疗病人,疗程结束后应经2~3次大便培养,阴性者才可出院或解除隔离。

4.病人的排泄物和用品应消毒处理。

对疫源地,无论是病房还是家庭都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

5.饮食业、食堂、托儿所等地方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做体格检查和粪便培养3次阴性后(每次相隔1个月)才能恢复原工作。

海南大学医院宣霍乱防治知识1.什么是霍乱?霍乱是由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

2.霍乱的传染源是什么?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

3.感染霍乱后有哪些症状?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腹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

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4.什么人容易感染霍乱?人群普遍易感,胃酸缺乏者尤其易感。

5.霍乱的潜伏期和传染期多少?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通常2~3天。

粪便阳性期间有传染性,通常至恢复后几天。

偶有携带者传染期持续数月。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

痢疾杆菌分为四个菌群:甲群(志贺痢疾杆菌)、乙群(福氏痢疾杆菌)、丙群(鲍氏痢疾杆菌)和丁群(宋氏痢疾杆菌)。

四菌群可产生内毒素,甲群也可产生外毒素。

四种痢疾杆菌可引起普通痢疾和中毒性痢疾。

目前,我国痢疾病原体主要是福氏痢疾杆菌,宋氏和鲍氏痢疾杆菌有增多趋势。

腹泻是通过粪便的-口腔感染,也就是说,吃痢疾患者和细菌粪便污染食物会得痢疾。

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因此是痢疾的主要感染源。

健康的细菌患者外表健康,但他们的粪便中含有痢疾杆菌,因此细菌患者传播痢疾的作用不容忽视,是一个更危险的感染源。

患者和细菌患者的粪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污染食物、水果、水源、玩具和周围环境,苍蝇在传播痢疾杆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夏秋天气炎热,苍蝇繁殖快,密度高,喜欢呆在不洁净的地方,苍蝇脚上有很多头发,头发上可以附着大量的痢疾杆菌。

因此,苍蝇是痢疾杆菌的自愿搬运工,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

因此,痢疾在夏季和秋季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如果孩子吃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果,玩受污染的玩具,饭前洗手不好,或者孩子有吮吸手指的习惯,痢疾的可能性很大。

人群通常很容易感染痢疾1。

~3岁的孩子更容易患痢疾,尤其是营养不良和体弱多病的孩子。

患有痢疾的儿童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保持时间不长,菌群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一年内可多次患痢疾。

1.病因(1)病原体:痢疾杆菌是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

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分为A、B、C、D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痢疾杆菌和宋内痢疾杆菌。

各种志贺菌死亡后释放内毒素。

(2)感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3)传播方式:消化道传播。

(4)易感人群:人群普通易感,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易反复感染。

(5)流行特征:细菌性痢疾全年散发,夏秋常见。

2.发病机制痢疾杆菌进入胃,容易被胃酸杀死,未杀死的细菌到达肠道,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然后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继续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毒血症。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题库一、单选题1、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血液传播D.母婴传播正确答案:B.消化道传播2、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是:A.志贺菌B.大肠杆菌C.沙门菌D.变形杆菌正确答案:A.志贺菌3、细菌性痢疾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发热、腹痛、腹泻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C.恶心、呕吐、腹泻D.腹泻、恶心、呕吐正确答案: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4、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A.增强免疫力B.预防接种C.控制传染源D.切断传播途径正确答案:D.切断传播途径二、多选题1、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可以有:A.发热B.腹痛C.腹泻D.里急后重E.恶心、呕吐正确答案:A. B. C. D2、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A.全年均可发病B.夏秋季节高发C.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D.人群普遍易感E.儿童发病率高正确答案:B. C. D3、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包括:A.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B.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C.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传播E.提高人群免疫力,进行预防接种正确答案:A. B. C. D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群体。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患上细菌性痢疾的风险较高。

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等。

该病在儿童中的症状往往比成人更为严重,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针对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和病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调理脾胃、清热解毒、利湿止痢。

以下是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的主要步骤:望闻问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询问病史和切脉等方法,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

细菌性痢疾 (1)

细菌性痢疾 (1)

一.病原学
1.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菌 2.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痢疾杆菌分为: 4群40个血清型 痢疾志贺菌:毒力强 福氏志贺菌:多见 鲍氏志贺菌:国内少见 宋内志贺菌:多见 3.中国流行的痢疾杆菌优势株: 福氏和宋内志贺菌
4.产生毒素 ◆内毒素: 引起全身毒血症状见于各型痢疾杆菌 ◆外毒素(由痢疾志贺菌产生称志贺毒素: 神经毒、细胞毒、肠毒素) 严重临床表现 志贺氏菌产生内毒素及外毒素 5.抵抗力较强 : 瓜果、蔬菜等存活1-3周,但对消毒剂敏感.
(三)慢性菌痢 1.药物使用原则: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疗程足:10-14天 ◆联合 ◆2-3个疗程 ◆大便培养3次阴性方可停药
2.局部用药:
◆ 0.5%黄连素 ◆ 5%大蒜素液 ◆抗菌素 ◆小量强的松(增加其渗透作用) 保留灌肠 10-14天一疗程
3.增强机体抵抗力 ◆生活规律 ◆适当锻炼 ◆避免过劳与紧张 ◆进食营养丰富食物 ◆少渣无刺激食物
中毒性痢疾 ◆多发于儿童,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惊厥、 休克或/和昏迷起病,而腹泻的症状可缺如 ◆需依据肛拭或灌肠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培养而 确诊。 ◆患儿的出血点和瘀斑应考虑为中毒性痢疾的 休克引起的DIC, ◆中毒性痢疾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病理改 变是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因此其 脑膜刺激征常为(—)。脑脊液检查可正常。
(2)慢性期:
◆肠粘膜水肿与肠壁增厚 ◆溃疡不断形成与修复
◆引起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 ◆并可导致肠腔狭窄
(3)中毒型菌痢: ◆突出病变为:
全身多脏器的微血管痉挛及/或通透性增加 大脑及脑干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及点状坏死;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上腺皮质出血及 萎缩:见于部分病例 结肠局部病变很轻,仅有充血水肿,很少有溃 疡形成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的分型急性菌痢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①普通型。

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里急"是指肚子里面的内急,一阵一阵的肠痉挛既疼痛又想大便."后重"是指大便刺激肛门时产生的便意.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便了,因为基本上都拉完了.即使拉出来也只是水样便或极少量的伴有脓血样的大便.但是病人一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老觉得想拉,就一直在厕所不敢出来。

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为“里急后重”。

病人可以自诉下坠感,想便时蹲后又无便感或排的很少。

里急后重是痢疾病人非常典型的一个症状,也是菌痢特有的症状。

)。

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

一般病程10~14天。

②轻型。

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粘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和急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病程3~6天。

③重型。

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④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和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休克型(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口唇及肢端青紫,皮肤呈花斑状,血压降低,少尿、无尿,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脑水肿型(颅压增高,血压升高,嗜睡,反复呕吐、惊厥,面色苍白,继而昏迷,呼吸衰竭)及混合型(是以上两型的综合表现,最为严重)。

由于中毒型的肠道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

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1.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本病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但常年皆可见散发病人。

细菌侵入人体肠道后,可引起大肠粘膜充血、水肿并形成溃疡和出血。

2.病人的主要临床征状是什么?
乙状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变化。

大部分人感染后经过1-2天的潜伏期可出现急性腹泻,发热,腹痛,粘液便和脓血便。

病人常有里急后重感觉,在急性期可从粪便分离出痢疾志贺氏杆菌。

里急后重指下腹部不适很想排出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它是痢疾的主要症状之一。

3.什么是中毒型痢疾?
细菌性痢疾感染后一般发病很急,轻型病人体温正常或稍高,腹痛、腹泻均较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粘便,常需实验室检查确诊。

大部分普通型的病人可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

阵发性腹痛和腹
泻,患者每天排便lO-20次,呈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显著。

少部分人特别是儿童对痢疾杆菌的内毒素特别敏感,感染后内毒素很快被吸入血流,病人可突发高热、精神萎糜、嗜睡或烦燥不安,接着有反复惊厥、神志昏迷等中毒症状。

在夏秋季节对疑似中毒型痢疾病人要送医院诊治,不可延误。

4. 细菌性痢疾是如何感染的?
痢疾病人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水、手、苍蝇而经口传染,潜伏期大约为1-2天。

5. 如何诊断细菌性痢疾感染?
人感染痢疾杆菌后,可出现腹泻,腹疼,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取病人粪便可分离出感染的病原菌,一般的细菌实验室都可作细菌培养。

但有一部分人感染痢疾杆菌后,并不发病,可是他们体内携带这些病原,可通过粪便或人与人的接触去感染别人,这种人在医学上称为健康带菌者,他们有同样的危险性。

6. 日常生活中那些因素易造成感染和传播?
(1)生活接触, 接触了患者或带菌者的粪,食具及其它。

(2)经食物传播,食物可通过污染的手,水,蝇受到污染,然后经口感染。

(3)经水传播,痢疾杆菌在水中具有一定存活力,水源被污染导致传播。

(4)蝇传播,苍蝇来去于粪便和食物之间,对于没有良好的排泻物处理设施的地方,苍蝇的传播同样重要。

7. 细菌性痢疾如何治疗?
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很好,国内外资料均显示,志贺菌属对多种抗菌素耐药。

由于各地临床用药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也不完全相同。

目前我省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敏感药物有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和妥布霉素等。

曾经敏感性较高的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敏感性仅达到50%左右。

9. 细菌性痢疾感染后的护理?
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多饮开水,饮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藕粉、稀粥、面条等。

牛奶不宜多喝,以免增加腹胀,切忌过早的给予有刺激性或多渣滓食物。

有呕吐、失水、高热者,需给予静脉补液,也可给予患者口服补液盐。

慢性菌痢患者尤需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免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