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形势下企业实施_减员增效_举措的思考_张志强
大型生产企业减员增效问题研究

大型生产企业减员增效问题研究作者:蔡琦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5年第22期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11-000-01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大型生产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创造利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尤其是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型生产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更需要在“细节决定成败”的指挥棒下,从管理层面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现劳动生产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笔者在义煤公司这类大型能源生产加工企业就职多年,结合实践经验以企业减员增效为例,借本文表述自身观点。
关键词生产企业减员增效利弊分析一、宏观经济形势及大型生产企业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市场化运作速度的加快,突显出了我国长期积存的劳动力供求矛盾。
上世纪末,国有企业便开始出现了大批职工下岗现象。
如何在稳妥推进改革、提高企业工效的同时,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再就业,成为企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减员增效、下岗再就业”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严峻的宏观就业形势查看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规划司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预期,未来几年内,我国国有企业每年仍然会有大量职工下岗,下岗与再就业的矛盾会更加尖锐。
作为大型生产企业而言,由于大多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一些具体工作还没有真正得到深入彻底的改革,经营压力在进一步加大,由于市场营销工作越来越难,很可能会出现大批裁员的现象。
(二)经营环境总体尚好,但局部问题有恶化趋势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大型生产企业当前在减员增效工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下岗职工人数增幅过大;问题高度集中并有局部恶化的趋势;大型生产企业的就业环境仍在进一步恶化。
这些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制约着企业和谐稳定环境的打造。
二、减员增效及其政策环境分析(一)减员增效工作实施仍存在很多矛盾随着体制改革走向深入,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必然提出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人工成本的要求;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步入缓增期,社会生产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降低;此外,优胜劣态的市场法则、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必然激化社会就业矛盾,企业必然要为之付出分流劳动用工的沉痛代价。
现形势下企业实施_减员增效_举措的思考_张志强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udies Institute 管理研究院P.47摘要:针对一些企业进行的“减员增效”类型的人事制度举措,本文结合实际,对减员能否增加效益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深化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内容,提出了减员增效的战略(长远)思考。
关键词:企业 减员增效 措施 思考由于自2011年以来,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式倍受考验与挑战,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钢铁行业)出现了30多年首次且大面积的亏损的局面。
为此,个别企业为扭转不利局势,实行内部挖潜改革,进行了“减员增效”类型的人事制度举措,将精简下的人员实行待岗、内退等待遇;人员缩减了五分之一。
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已形成一个体系,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全球经济滑入低谷,受此影响下,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内经济增长减缓,且持续低迷,特别是在钢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在此情况下,企业为扭转不利局面,从企业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即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科技进步、挖潜人力资源,改变传统体制。
所以减员增效作为企业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改革措施,被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管理者采纳、接受,也成为了深化人力资源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效率的前提。
一、减员能否增加效益所谓减员增效,就是要减少目前在岗人员数量,以求增加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
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尽可能用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生产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追求利益为中心,企业用工数量与生产规模一致,才能现形势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举措的思考张志强 安钢集团永通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续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保险及福利费用支出等,预测整个人力资源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在今后人力资源费用支出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4.推行由上而下的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制度。
减员增效实施方案范文

减员增效实施方案范文一、前言。
咱公司就像一艘大船,有时候船上人太多,船跑得就没那么轻快了。
为了让咱这大船乘风破浪,又快又稳地驶向财富的彼岸,咱们得搞个减员增效的计划。
这可不是要为难谁,而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在一个更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环境里赚钱养家,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二、现状分析。
1. 人员结构臃肿。
咱公司现在就像个大家庭,人丁兴旺是好事,但有些部门就像住了太多人的小房间,挤得慌。
有些岗位上的人员数量超出了实际工作需求,就像五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大家都觉得累,还干不出漂亮活儿。
2. 工作效率低下。
人多嘴杂事儿也杂,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任务,经过层层传递和多人经手,就变得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大家在一些不必要的协调和沟通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就像一群蚂蚁在原地打转,没往粮食堆那边使劲儿。
3. 成本居高不下。
人多了,工资、福利、办公设备这些成本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
每个月看着那一大笔支出,老板的脸都绿了,就像辛辛苦苦种的庄稼,还没丰收呢,就被蝗虫吃了一大半。
三、目标设定。
1. 短期目标(1 3个月)初步确定要精简的人员名单,这个名单可不是随便乱点鸳鸯谱,而是经过仔细评估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和人员能力得出的。
让留下来的员工清楚知道自己的新职责,就像给每个士兵重新划分了阵地,让大家知道自己要守好哪块儿地儿。
在这期间,成本要开始有下降的趋势,哪怕只是一点点,就像减肥的人先看到秤上的数字动了一下,那也是个好兆头。
2. 中期目标(3 6个月)完成人员精简的调整,就像给大船卸去多余的货物,让船身轻盈起来。
工作流程要明显简化,就像给复杂的迷宫去掉那些弯弯绕绕的死胡同,大家能更直接地奔向目标。
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要提高至少[X]%,这就好比汽车从原来的龟速开始提速了,能明显感觉到变化。
3. 长期目标(6 12个月)实现公司的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大幅下降,达到同行业的合理水平,就像咱的花费终于和收入成正比了,不再是只出不进的冤大头。
公司的业绩要有显著提升,就像火箭发射一样,蹭蹭往上升,让竞争对手只能望着咱们的背影流口水。
对减员增效的思考

对减员增效的思考减少富余人员,挖掘提高劳动效率的内在潜力,实现企业人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是近年来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对于企业走出困境,求得生存与发展,实现腾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做好减员增效呢一、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减员增效是用人机制的改革,既涉及到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又涉及到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用人和就业者应树立起市场化观念。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企业和国外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都是市场竞争的主体,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如果不能尽快使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形成不计成本、不讲投入产出的用人观念和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就业观念尽快得到转变,向市场化接轨,那么人员多、人工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的现状将使企业在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处于劣势。
二、其次是要显化富余人员显化富余人员最科学、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严格定岗定员。
无论是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还是现代的人力资源开发,定岗定员都是基础。
今后,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还要积极探索以效定人、以产定人、以销定人、以成本定人等先进的定员方法,使定员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再次是要合理内部分配国有企业现行的内部分配水平,与社会劳动力市场价位相比存在明显的反差,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造成一方面人才在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有人想方设法要进来。
现行的内部分配制度对建立能进能出用人机制的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
内部分配这个瓶颈不突破,减员的阻力、队伍结构调整的阻力将越来越大。
如果这个思维定势不能得到根本转变,分配制度改革不能加快进度配套实施,实现能进能出只能是一个梦想。
四、最后逐步向自觉减员机制的方向前行市场经济中,作为竞争的主体,企业的经营宗旨是追求效益最大化。
为实现这个宗旨,企业必须转换并建立一整套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自觉减员机制就是其中之一。
从现状看,当前的重点是通过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人员结构的大幅度调整。
公司减员增效方案

公司减员增效方案1. 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许多公司面临着减员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挑战。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有效的减员增效方案,帮助公司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
2. 背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公司可能需要削减人力资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成本压力。
然而,减员并不仅仅意味着裁员或解雇员工,还包括优化组织架构、改善流程和提高员工的生产力。
3. 减员增效方案3.1 精简组织架构一个精简的组织架构可以减少冗余的管理层级和职能岗位,降低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以下是减员增效方案中的一些建议:•移除中间管理层,实现平坦、灵活的组织结构,确保决策的快速执行;•重新评估各部门和职能岗位的工作内容,以消除重复和无效的工作任务;•根据员工的技能和能力,对职能岗位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3.2 优化流程和技术支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引入合适的技术支持,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协同平台,优化任务分配和沟通流程,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引入自动化工具和系统,降低人工操作环节,提高数据处理和信息流转的准确性和效率;•提供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以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技术工具。
3.3 管理员工福利和绩效考评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减少员工流失率,在减员过程中,公司应特别关注员工福利和绩效考评。
以下是一些建议:•重新评估员工福利计划,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优化福利内容和发放方式;•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鼓励并奖励表现优异的员工,增加工作动力和归属感。
4. 实施和评估在实施减员增效方案之前,公司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
在实施过程中,公司还应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及时调整方案。
5. 风险和挑战减员增效方案可能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如员工不满、流失率的增加等。
公司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并解决挑战,如加强内部沟通、提供福利激励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
焦化厂减人增效工作总结

焦化厂减人增效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焦化行业的发展,我国焦化厂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
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其中,减少人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焦化厂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焦化厂减人增效工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在减人增效的过程中,我们焦化厂加强了对生产流程的管理,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我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实现了减人增效的目标。
二、技术改造,提高产能。
我们焦化厂进行了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改造,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产能,从
而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技术改造,我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培训员工,提高素质。
我们焦化厂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使员工能够更好
地适应生产的需要,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培训员工,我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了员工的流失率。
四、优化管理,提高效益。
我们焦化厂优化了管理体制,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
的效益。
通过优化管理,我们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实现了减人增效的目标。
总之,焦化厂减人增效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厂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XX公司减员增效方案

减员增效方案一.目的精干员工队伍,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加盟和打造优秀员工团队;二.适用范围主管及以下岗位员工;三.操作原则1.减员增效,即在工作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精减员工人数;2.增效增资,即将减少人员的年薪的30%于次月平均分配给同岗位在职人员增资,以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3.增资部分以绩效工资形式体现,此部分绩效工资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薪资异动;4.减员奖励,即将减少人员的年薪(基本工资基数+绩效工资绩数)的20%于次月用于部门操作团队奖励,具体分配方案由一级部门负责人决定;5.如减员后因公司发展需再增加编制,须严格按减员后确定的工作效率(劳动定额)进行审核,低于劳动定额的原则上不予增编,特殊情况须增编的,之前因减员产生的绩效工资在职同岗位人员再重新平均分配。
四.操作方式1.组织岗位工作量盘点,各部门负责人组织项目组人员根据月岗位工作总量和月人均工时确定岗位编制,岗位编制=岗位月度工作总量÷月人均工时(8小时/天,26天/月,208小时/月),超出编制的实施减员增效;2.本次减员为自然减员,即新编制外的员工离职不再招聘补员,逐步实现减员增效,非一次性强制裁员;3.编制确定后,根据岗位与业务量、服务人数的关联性(具体岗位见附件3粗体岗位),倒推岗位劳动定额,即劳动定额=业务数据总量÷核定编制,以此作为此类岗位未来增编需求提报和审核的主要依据;五.归口管理1.成立编制梳理项目组,负责岗位工作量核算和部门编制申报审核;2.黎总任组长,王青任副组长,成员各一级部门负责人。
六.操作流程及完成时间节点1.2018年4月16日前人力资源部组织完成项目宣导和相关事项操作培训;2.2018年4月28日前部门以岗位为单位完成《工作量核算表》填写(岗位名称相同但工作内容不同的,请以不同岗位提交,如行政专员等),盘点岗位月度工作总量(项目工作按操作周期平摊至月度),经一级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根据月度人均工时完成《部门编制申报表》(详见附件2)填写提报编制梳理项目组审核(文件请提报至王青处);3.2018年5月10日前编制梳理项目组完成审核并汇总至《公司人员编制表》(详见附件3)报黎总审批;4.2018年5月12日前黎总完成《公司人员编制表》审批并反馈至人力资源部;七.附则本方案由人力资源部拟定,常务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八.相关附件1.附件1:《工作量核算表》2.附件2:《部门编制申报表》3.附件3:《公司人员编制表》。
关于实施减员增效工作的意见

汉邦轮司(2003)第03号关于实施减员增效工作的意见根据徐工轮胎公司首届职代会第二次联席会议通过的《关于实施新一轮减员增效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优化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减少企业冗员,经研究决定在公司范围内实施新一轮减员增效工作,具体意见如下:一、公司处室与各生产车间管、辅、服岗位,重新进行定员定岗,岗位能撤的撤、能并则并、能兼则兼,合并的辅、服岗位不再增岗增人,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层次人力结构。
二、根据生产经营运行情况,在开工不足时,各生产车间应合并生产组织,以生产定额为基础,实施“轮岗”“歇岗”作业制度和“值班”作业制度,节省人工成本。
三、取消“待岗”、“下岗”制度,缩小离岗休息范围。
对撤岗、并岗和精减下来的人员,原则上由原所在车间、处室内部消化解决。
对不愿上岗的员工,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实行协商解除合同。
对违反“劳动法”及公司制度的,予以清除。
符合离岗休息条件的,办理相关手续。
四、相关待遇规定:1、缩小离岗休息范围。
各单位因岗位撤岗合并,不愿重组上岗或重组不成功的,距法定退休年龄3年之内,原则上可实施离岗休息,生活费260元/月,各种社会保险由企业代缴。
各单位因岗位撤岗合并,不愿重组上岗或重组不成功的,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之内及三十年以上工龄者,公司为其缴纳“三金”。
妥善给予一定生活费。
其他条件的一律停止办理离岗休息。
2、实行“轮岗”、“歇岗”作业的员工,未满一个月的,以实际工作天数按经济责任制考核方案考核发放,但应不低于徐州市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
超过一个月的,停发月度工资,当月按徐州市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发放。
3、符合并愿意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按公司(2003)44号文规定执行。
4、实行“值班制”的岗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五、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徐放挂帅,公司副总经理杨枫负责组织实施,小组成员由闵杰、王晓平、欧莹组成。
各生产车间、管理处室由一把手负责,按此意见实施减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udies Institute 管理研究院P.47摘要:针对一些企业进行的“减员增效”类型的人事制度举措,本文结合实际,对减员能否增加效益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深化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内容,提出了减员增效的战略(长远)思考。
关键词:企业 减员增效 措施 思考由于自2011年以来,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式倍受考验与挑战,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钢铁行业)出现了30多年首次且大面积的亏损的局面。
为此,个别企业为扭转不利局势,实行内部挖潜改革,进行了“减员增效”类型的人事制度举措,将精简下的人员实行待岗、内退等待遇;人员缩减了五分之一。
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已形成一个体系,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全球经济滑入低谷,受此影响下,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内经济增长减缓,且持续低迷,特别是在钢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在此情况下,企业为扭转不利局面,从企业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即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科技进步、挖潜人力资源,改变传统体制。
所以减员增效作为企业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改革措施,被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管理者采纳、接受,也成为了深化人力资源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效率的前提。
一、减员能否增加效益所谓减员增效,就是要减少目前在岗人员数量,以求增加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
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尽可能用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生产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追求利益为中心,企业用工数量与生产规模一致,才能现形势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举措的思考张志强 安钢集团永通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续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保险及福利费用支出等,预测整个人力资源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在今后人力资源费用支出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4.推行由上而下的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制度。
为了能增强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预见性,避免或减少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对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有效监管。
首先,必须建立由人力资源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与考评四位一体的管理制度。
其次,应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企业总体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由企业领导层提出人力资源费用总预算。
再次,由于人力资源费用贯穿整个企业部门,应将预算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对本部门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和离职费用进行基础测算,提高预算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5.建立人力资源费用控制制度。
建立人力资源费用控制制度以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费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
首先,人力资源费用的事前控制是在企业中建立一套成本预警系统,通过费用预测和决策来确定目标成本,然后指定工资费用限额。
企业内的各个部门按照该计划组织生产,实现人力资源费用的有效控制。
其次,人力资源费用的事中控制是指在人力资源费用形成的过程中,要及时、持续地将控制标准与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比较。
当发生偏差时要预测发展的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把差异控制在被允许的范围之内。
最后,人力资源费用的事后控制是指生产发生之后将实际人力资源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对以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6.建立人力资源费用考核制度。
进行费用执行情况的分析和反馈,并依此评价和追究责任,就要建立人力资源费用考核制度。
首先,规定好考核标准与执行程序,包括考核的指标、目标尺度的唯一解释方法、人力资源费用在核算时是否划分资产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采用的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标准以及与人力资源挂钩的业绩报告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
其次,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业绩与考核间的惩罚关系要做出明确规定,让员工及管理者了解业绩的好坏与奖惩关系,促使考核系统长期运行。
参考文献[1]《新编预算会计》编写组.新编预算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5-36[2]娄玲玲.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战略研究.贵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9[3]赵凤敏.关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120-124.[4]董志强.人员管理的经济方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3-90[5]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36-143Studies Institute 管理研究院P.48达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
所以说一个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高就意味着该企业人均产出率高、运行效率高且运行成本低,就会产生效益,在同行业竞争中将具备明显优势。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改革对象,采取相关的措施,从精简机构、精减人员到付诸实施,达到增效的目的。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又因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机构臃肿、各种资源配置落后、不合理,吃“大锅饭”的思想在职工中普遍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提高。
而现在,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市场中将进行激烈的竞争,而在竞争中遵循的是胜者生存、劣者淘汰的市场规律。
所以在减员增效的实际操作中,一般来说减掉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素质低下、不能适应工作者,或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者,或长期存有“吃东家、住西家”思想的不安现状者、在工作中起反作用的人员。
把这部分人员精减下来,将势必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职工的工作激情,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使员工队伍结构趋于合理,使企业人工总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所以说,减员增效的举措应当是减掉冗员、减掉“害群之马”、减掉包袱,企业方能轻装上阵,企业效益才可能提高,这样的减员才能增加效益。
二、深化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内容1.企业管理者应当从思想上统一认识。
减员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减员增效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减员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取精简下来人员的工资效益,而是要在企业实施劳动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用工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使员工增加工作热情,改变员工旧的工作习惯、思想,激起员工的拼搏进取的思想、教育职工达到与时俱进的思想。
2.明确减员目的,保证留优汰劣。
在减员工作中明确减员目的,是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础,是以公平公开为前提,让认真工作、积极负责、有贡献的人员留下来,把消极怠工、“撞钟、混天”式的人员减下去。
就是说勿要减掉了劳动生产率高于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员工,勿要减掉了劳动生产率高于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员工。
若是在企业中无法以劳动生产率衡量的企业员工中,勿要减掉了对企业贡献大的员工。
3.要考虑全面,避免负面效应。
在减员工作进行后企业员工总人数将会随之减少,但由于减员后因为种种原因又有所增员,而所增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又更加低下、或平均于减员前的员工,将会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这将会使企业的发展经营出现倒退,使产出降低、效益降低、竞争力降低,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企业减掉了人才、减掉了精英,减掉了不应该减掉的人,或者说是由于之前的考虑不全面而“下药过猛”造成的负面效应,这是特别应该引以为注意的。
三、减员增效的战略(长远)思考作为企业,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的初衷都不希望本企业有下岗人员、待岗人员,但是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企业在市场中竞争,而市场如战场,商业战场上的竞争是无情的,残酷的,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当反向思考,提高到“以人为本,不减员也能增效”的思想认识,形成战略思考。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企业里,人比资金更重要,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最重要的资源。
管理者应当为自己保留“不减员也能增效”的选择权、“不减员也能增效”的思想意识。
这种选择权、思想认识是一种对管理层提出更富有挑战性的务实的选择,是对管理层管理水平的一种考验,也是一种创新的选择,更是一种长远的、战略思考的选择。
具体三点。
1.综合提高员工素质。
综合提高员工素质,能够最大化发挥员工的潜能、智慧,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促使员工做出最大的贡献,企业也因此生效;以此同时,社会的整体效益也会提高。
企业因为员工素质的提高而进步,社会因为企业的进步而发展,员工也因此成为受益者,这符合员工、企业、社会的共同利益,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2.综合提高员工素质的具体内容。
就是着重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重点是技能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重视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修养的企业,是一个健康向上的企业,是有竞争力、有发展力、有巨大潜力的企业,是能留住人才、有朝气、有活力、有凝聚力的企业,反之,这个企业则是人才流失、竞争力下降、人心唤散、凝聚力下降的企业,会在经济市场激烈竞争中将不战而败。
3.狠抓教育、培训和人才管理,科学配置各项资源。
企业管理者还应认真展开这样的思考:企业里的员工很多,其中人才是否很多?是人才少了?还是没有用好人才呢?是否有如“涧底松,此求彼有两不知”的情形呢?所以说,在市场经济建设日益发达、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管理者应当坚持不懈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培训和人才管理,提高科学配置各项资源,作为科学管理企业、造福企业、造福社会的长远事业来抓,才符合当前形势下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特征。
参考文献[1]加强城市下岗民兵管理的几点思考[J].国防,2005(6)[2]潘前进.2012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