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经典阅读古诗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必背全部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必背全部1.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句诗出自杜牧的《山行》呀!意思就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呢!你看,就像我们看到特别漂亮的东西就走不动道了一样,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枫叶,也忍不住停下来欣赏呢!比如我们去公园看到特别美的花,不也会停下来多看几眼嘛!2.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是苏轼《赠刘景文》里的诗句哦!说的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哎呀,这就好像比赛中有的人已经不行了,但有的人还在坚持,特别顽强呢!就像我们跑步,有的同学跑不动了,可还有同学在努力向前冲呀!3.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可是杜牧的又一句好诗呀,在《山行》里呢!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哇塞,这多神奇呀,就好像我们爬山的时候,突然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几座小房子,是不是会很惊喜呀!比如我们去郊外玩,不也可能会有这样的意外发现嘛!4.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在《夜书所见》里这么写的呢!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深夜里篱笆旁有一盏亮着的灯。
哎呀呀,这让我想起我们晚上打着手电筒在外面找好玩的东西的时候呀!就像我们有时候晚上去抓萤火虫一样呢!5.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的《望天门山》里有这句呀!说的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这多壮观呀,就好像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什么东西给劈开了一样。
就像我们看到很厉害的大力士能把很厚的木板劈开一样震撼呢!6.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也是李白那首诗里的呢!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驶来。
哇,这画面感太强了吧,就好像我们在江边看到对面的山和远处开来的船一样。
比如我们去海边玩,不也能看到船从远处过来嘛!7.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国学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三年级上学期必读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上学期必读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上学期的必读必背古诗词,可以包括以下几首经典之作:
1.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9.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0.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学习诗人的表达技巧,并鼓励学生背诵和朗诵这些诗词,以加深记忆和理解。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国学常识及阅读书目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三年级上册必背国学常识一、课本日积月累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4.人心齐,泰山移。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9.爱人若爱起身。
——《墨子》1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1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二、日积月累拓展关于道理:1.做事如山,做人如水。
2.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关于合作:3.团结就是力量。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关于如何待人:5.人心换人心。
6.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三、国学名篇拓展(一)国学名句(10句)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学然后知不足。
5.百闻不如一见。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作者】:唐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衡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晨读对韵》麻 韵(ɑ)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ɡuān)花,白鹭(lù)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支五支花。
歌 韵(e)萍对藻,菊对荷,黄豆对青稞(kē)。
桃枝对柳叶,放鹤(hè)对观鹅。
小夜曲,大风歌,潋滟(liàn yàn)对嵯峨(cuó é)。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遮。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支 韵(-i)庭对院,井对池,落絮(xù)对游丝。
飞禽(qín)对走兽,骏(jùn)马对雄狮。
三国志,七步诗,错落对参差(cēn c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侧身天地更(ɡènɡ)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行对止,善对慈(cí),本性对天资(zī)。
粗心对大胆,益(yì)友对良师。
孙行(xínɡ)者,祖冲之,鲁迅对徐迟。
笔扫龙蛇字,胸藏(cánɡ)锦(jǐn)绣词。
偏多热血(xuè)偏多骨,不悔真情不悔痴(chī)。
齐 韵(i)河对海,涧(jiàn)对溪(xī),远近对高低。
奇珍对异(yì)宝,琥珀(hǔ pò)对琉璃(liú li)。
桃灼灼(zhuó),柳依依(yī),龙眼对马蹄(tí)。
掬(jū)水月在手,拈(niān)花香满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来对往,密对稀(xī),来日对往昔(xī)。
眼明对手快,心旷(kuànɡ)对神怡(yí)。
千里马,五更鸡,暮蔼(mù ɑǐ)对晨曦(chén xī)。
高谈惊左右,博(bó)学贯(ɡuàn)中西。
天上月悬(xuán)千古镜,池中星照一盘棋(qí)。
三年级15首诗上册必背古诗

三年级15首诗上册必背古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解析:你看啊,秋天到了,那梧桐树叶“萧萧”地响,就好像把寒冷的声音给送过来了。
江上吹着秋风呢,这风一吹啊,在外的人就特别容易想家,这就是“动客情”啦。
诗人猜啊,肯定是有小孩子在那里捉蟋蟀呢,为啥这么猜呢?因为夜深了,篱笆那儿还有一盏灯亮着呢。
这诗啊,前面写景,后面写自己的想象,把那种思乡之情表达得挺巧妙的。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王维一个人在外地,那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孤孤单单的。
平常就想家,一到过节的时候啊,就更加思念亲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简直太经典了,大家都能感同身受。
他远远地想着兄弟们在重阳节这天都登高去了,都在身上插着茱萸,突然就发现少了自己一个人呢。
这诗把那种对亲人的思念写得很直白,又很感人。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析:李白写的景色那可太壮观了。
天门山就好像从中间断开了一样,长江水啊,就从这个断开的地方汹涌地流过来。
那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呢,还打着回旋呢。
两岸的青山啊,就像在互相比赛谁先出来迎接客人似的。
最后啊,远远地看到一片孤帆从太阳那边过来了,就像一幅超级有气势的山水画。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你看西湖啊,晴天的时候,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特别好看,这就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下雨的时候呢,远处的山啊,迷迷糊糊的,像是在云雾里,这“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色也很奇妙呢。
苏轼特别厉害,他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是淡雅的妆扮还是浓艳的妆扮,都很合适。
这就说明西湖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独特的美。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解析:有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学钓鱼呢,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莓苔的地方,旁边的草把他的身子都遮住了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中九日】明·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年代:唐作者: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论诗绝句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辛弃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凉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菊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原文译文对照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山中留客
作者:张旭(唐)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泊秦淮
作者: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客中作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前出塞九首其六
作者:杜甫(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