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望岳》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2.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和“不觉晓”的含义。

四、诵读题:1. 请诵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并简要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2. 春晓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选择题:1.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2. 水调歌头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2. “春眠”指的是春天温暖的气候使人容易入睡,“不觉晓”则是指在春天的早晨,由于睡得太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四、诵读题:1. 诵读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描述: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国家破败,但自然景色依旧美丽。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这些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文学作品,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经典诵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及答案一、根据要求填空。

1.每当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在人们欢度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时,你会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表达思乡之情。

这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每当枫叶红了,你会吟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3.中国的神州六号飞上了天,我会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如果你的同学只知道玩,你会对他说:“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来叫他珍惜时间。

5.你的邻居下岗了,你会吟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来安慰他。

6.你的爸爸看到你写的字比他写的漂亮,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7.如果你的同学不认真学习,怕动脑筋,你会对他说:“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8.每当自己学习取得进步时,你会吟诵(sòng):“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9.你的爸爸去学习打电脑,你会对他说:“有志者事竟成”你还会说:“苍天不负有心人”还可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你看见一个大朋友在欺负小朋友,你会对他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你还可以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看到了青翠挺拔的竹子,我就想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来赞美美它的品格。

二、古诗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去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3.默写《夜书所见》:肃肃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 默写《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默写《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参考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参考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参照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参照答案
一、依据要求填空
1、独在他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泊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今人胜先人
4、若使年光虚度过 .到老空留懊悔心。

5、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6、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后起之秀而胜于蓝 .
7、身怕不动 .脑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 .脑越用越灵。

8、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或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
9、三天捕鱼 .两天晒网。

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或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自己或熟
能生巧 .业精于勤。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有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锤百炼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寒风。

三、默写古诗(略)
四、依据要求写成语
见课本练习一至练习八
五、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见课本练习一至练习八
以上内容仅供参照
1 / 1。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司图空。

3、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4、自羲浓,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三皇是指、和。

5、,。

五霸强,七雄出。

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近乡情更怯,。

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自朝诗人的《》。

9、东汉之后,、、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

10、“唐高祖,起义师。

”中的唐高祖是指。

11、,。

至孝平,王莽篡。

12、“,。

,称三王。

”其中的三王是指、、。

13、,国号商。

六百载。

14、,。

为南朝,都金陵。

15、北元魏,分东西。

,。

16、辽与金,。

,宋犹存。

17、,。

四百年,终于献。

18、嬴秦氏,始兼并。

,。

19、周武王,始诛纣。

,。

20、王朝的每一代帝王都把王位直接传给儿子1、昔去雪如花,。

雪如花指花似雪指。

2、此地别燕丹,。

昔时人已没,。

这是一首著名的3、山中相送罢,,这首诗的题目是4、至元兴,。

有宋世,。

并中国,5、明太祖,。

传建文,。

迁北京6、读史者,。

通古今,。

口而诵,朝于斯,。

朝指,夕指。

7、,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学且勤。

8、牧竖持蓑笠,。

9、牧童见客拜,。

昼日驱牛归,10、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的作者是11、披蒲编,。

彼无书,。

12、如囊萤,。

家虽贫,。

13、如负薪,如挂角。

,。

14、苏老泉,二十七。

,。

15、彼既成,。

尔小生,。

告诉我们应该16、莹八岁,。

泌七岁,。

17、彼颖悟,人称奇。

,。

18、我们应该学习孙敬和苏秦的和19、《牧童》的作者是代的诗人。

20、北宋文学家,二十七岁才开始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选择题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上册)唐诗宋词100首、弟子规必背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上册)唐诗宋词100首、弟子规必背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上册)唐诗宋词100首、弟子规必背目录(三年级上学期)一.古诗选读1.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3. 望天门山……………………………………………(唐)李白4.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宋)苏轼5.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宋)苏轼6.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7. 江南春…………………………………………………(唐)杜牧8. 庚申正月游齐安………………………………………(宋)王安石9. 鸟鸣涧…………………………………………………(唐)王维10. 墨梅…………………………………………………(元)王冕11. 早梅…………………………………………………(唐)张谓12. 雪梅…………………………………………………(宋)卢梅坡13. 菊花…………………………………………………(唐)元稹14. 画菊…………………………………………………(宋)郑思肖15. 海棠…………………………………………………(宋)苏轼16. 赏牡丹………………………………………………(唐)刘禹锡17. 咏兰…………………………………………………(明)余同麓18.乡思……………………………………………………(宋)李觏二.《弟子规》选读19. 总叙20. 入则孝21. 出则悌22. 谨1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1.萧萧:风声。

2.动:打动。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挑:捉。

5.促织:俗称蟋蟀,又名蛐蛐。

6.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2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3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课后作业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二、比一比,组词语。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晨读对韵》麻 韵(ɑ)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ɡuān)花,白鹭(lù)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支五支花。

歌 韵(e)萍对藻,菊对荷,黄豆对青稞(kē)。

桃枝对柳叶,放鹤(hè)对观鹅。

小夜曲,大风歌,潋滟(liàn yàn)对嵯峨(cuó é)。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遮。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支 韵(-i)庭对院,井对池,落絮(xù)对游丝。

飞禽(qín)对走兽,骏(jùn)马对雄狮。

三国志,七步诗,错落对参差(cēn c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侧身天地更(ɡènɡ)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行对止,善对慈(cí),本性对天资(zī)。

粗心对大胆,益(yì)友对良师。

孙行(xínɡ)者,祖冲之,鲁迅对徐迟。

笔扫龙蛇字,胸藏(cánɡ)锦(jǐn)绣词。

偏多热血(xuè)偏多骨,不悔真情不悔痴(chī)。

齐 韵(i)河对海,涧(jiàn)对溪(xī),远近对高低。

奇珍对异(yì)宝,琥珀(hǔ pò)对琉璃(liú li)。

桃灼灼(zhuó),柳依依(yī),龙眼对马蹄(tí)。

掬(jū)水月在手,拈(niān)花香满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来对往,密对稀(xī),来日对往昔(xī)。

眼明对手快,心旷(kuànɡ)对神怡(yí)。

千里马,五更鸡,暮蔼(mù ɑǐ)对晨曦(chén xī)。

高谈惊左右,博(bó)学贯(ɡuàn)中西。

天上月悬(xuán)千古镜,池中星照一盘棋(q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会想:严武走了,他以后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照顾自己了;今日一别,不知今后是否还能遇上像严武这样对自己知遇至深的官员,等等。)
我是小诗人
原来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都有它们固定的位置。我能把《饯别王十一南游》的颈联“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颔联“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送回它自己的家。
问题导学:
1、“相留畏晓钟”说诗人与朋友在相互挽留,害怕听见敲响天亮的钟声。诗人在害怕什么呢?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诗人害怕与久别重逢的朋友又要再次的分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终南山》
发现大观园:
1、我发现诗人用“近天都”、“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出了终南山的特点。(高大、壮观、雄伟的特点)
(它使为雨所苦的万物得以滋荣繁茂,获得温暖与阳光.)
2、读完这首诗后,你认为诗人李商隐有着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积极乐观)
《蝉》
发现大观园:
1、我发现从描写蝉的“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
怨之深,恨之重
2、同学们,诗人由蝉因此联想到了自己,他想借助于蝉表达什么呢?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吧。(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
练一练:《春宿左省》
发现大观园:
2、我发现原来诗人“不寝”是有原因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你是诗人,你会这样吗?
(不寝的原因是:因为明晨上朝有重要的事情上奏)
我是小诗人:忽逢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正发花。
“青鸟仙桃”
第四课
《晚晴》
问题导学: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间重晚晴”这一句中,“晚晴”为什么值得珍重吗?
我是小诗人
下面这首送别诗有一个字看不清楚,请你先读读诗,再看看它压的是什么韵,想一想,选哪个字才是最合适的呢?
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回、还、归)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第十二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下面对诗句“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第十三课
学一学
当诗人看到春天伴着新年的太阳来到的时候,不禁感叹时光似水。此时,作者虽然身在北固山,可是心却飞回到了家乡。你从哪两句诗中能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呢?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试一试
3、小朋友们,你能根据诗文,将诗句的平仄符号补充完整吗?仔细观察自己画的平仄,在诗的上下两联里,作者遵守了律诗的“对”的规则吗?
《早秋》
发现大观园:
2、“淮南一叶下”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思,诗人在此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藏有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我是小诗人:
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红叶、落叶、花开)
第二课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发现大观园
1、读完本首诗,我仿佛看见了车马徐徐前行,暮鸟飞回巢中,听到了溪水潺潺流向前方。
2、作者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
第九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诗中的“衰草”、“寒云”让我们感受到了离别时的那种悲凉心情,还有哪些描写让你有这种感受呢?赶快到诗中去找一找,并把它们圈出来吧。(暮雪)
2、“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你觉得此时此刻,诗人会有哪些“心事”呢?(略)
我是小诗人
我能根据根据律诗“起”与“合”的作用,正确分辨起联与合联,并把它送回相应的位置。
①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唐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眼前壮阔的景象不禁让诗人想起了自己命运坎坷报国无门,国家前途令人堪忧。
我是小诗人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第七课
问题导学
1、略
2、如果你是王维,看着积香寺的景色,心中感觉山中如此清幽,那回荡的钟声衬出古寺的遥远,心灵是如此平静。
发现大观园
1、作者登上吴公台是在秋天。世事变化,可吴公台给诗人留下的印象是: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我是小诗人:A、冬自夜结束,年后白又长。B、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选择:B
第三课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问题导学:
1、同学们,“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这两句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有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些呢?在“新岁独思家”这句里,你能体会到诗人在向我们诉说自己内心的什么感受吗?(没有,诉说自己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感受)
发现大观园
1、诗中的景物:草径荒园鸟池树月门桥石云
2、读完了诗,我知道了诗人还来此处的原因: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六课
问题导学
作者觉得此处“自可留”原因是: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
诗中寄托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发现大观园
1、读完本首诗,我知道了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
2、读完此诗,我感受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的诗句:惆怅南朝事,长江独古今。
我是小诗人
青山郭外斜。还来就菊花。
第八课
问题导学
1、万象更新,他乡的美景给作者留下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美景的独特印象。
2、但作者在春光满地是不能归乡,心情无限惆怅,更添伤感。
诵读小擂台
本首诗韵脚字:闲、还、山、关
发现大观园
1、诗人用“离离、枯荣、烧不尽、吹又生、远芳、晴翠”,写出了古原草生机勃勃的特点。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人把萋萋芳草写得饱含惜别深情,是想表达什么呢?
(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我是小诗人
我能根据所给出的对子,把诗句补充完整。
“青”对“碧”;“户”对“家”。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唐】韩愈
A、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雁)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
C、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落叶、雁、北风)
我是小诗人: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第十六课
学一学
作者对故乡恋恋不舍,觉得水都是那么多情,不远万里漂送着行舟。其实,在作者眼中心中,故乡的一切都充满了情感,你能试一试吗?
仍怜故乡 ,万里送行舟。(学生能够填上的表示事物的词,还要注意填上的字是仄声字)
A、诗句写的是友人装备精良,英姿飒爽的形象。
B、诗句写的是诗人自己装备精良,英姿飒爽的形象。
C、诗句写的是诗人年轻时所向往的形象。
2、“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是诗人设想友人长年驻守边疆,必然会产生无穷的思乡愁绪。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爱护。
发现大观园
1、在这首送别诗中,朋友将去之地是安西。从诗句“心事一杯中”中,我发现送别时,诗人与朋友正在饮酒,从心事、离魂、惆怅等词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而诗句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则让我体会到诗人在鼓励朋友放下个人惆怅之情,振作为国立功。
中华经典古诗词三年级词卷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课:
《野望》
问题导学:
1、同学们,诗人与这些过往的人群“相顾无相识”,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吗?
(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孤独无依寂寞。)
2、当诗人看到这层林浸染秋色,人们牧马放羊,如此悠然自得。你猜一猜诗人他在向往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向往那种恬静、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
B、“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让我感觉到严武离去后,诗人突然觉得很孤单,没有了依靠;“寂寞”和“残”又让我觉得,诗人心里很惆怅、很凄凉。(√)
2、如果你是杜甫,当你送走了多年来一直帮助你,并让你过上安定日子的好朋友时,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不舍、凄楚、惆怅之类。)当你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州上,相思愁白苹。
第十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1、“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重”和“迟”写出了船帆和鸟的羽毛被雨沾湿显得重而行动迟缓的特点,从这一描写中,我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惆怅迷茫的心情。
2、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韦应物,老师就是那个要在暮雨中离去的李胄,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呢?(依依不舍之类的话都可以。)
2、小朋友们,通过一单元的学习,你们不但认识了“我”——律诗的“对”,而且我们还成为了好朋友。试一试,你能写出“我”的下联吗?加油!(注: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第十七课参考答案
学一学:
塞下曲六首(选一)
1、同学们,边塞生活条件如此艰苦、恶劣,但将士们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中感受到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保卫国家,奋勇杀敌的雄心壮志)
试一试
诵读小擂台
3、填一填。你能将下面的平仄填写完整吗?你是最棒的!











五言律诗中“对”的形式还有我哦,咱们到其它单元的古诗中找找吧!











发现大观园:
1、诗人站在山岭上,看到了哪些景物使他心生愁苦呢?你能在诗中圈出来吗?(略)
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诗句中诗人用“陇头梅”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那么下面的这几句诗中,诗人又是借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