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诵读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 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 之,星又次之。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五官争功
十
口与鼻争高下。
揠苗助长
月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有何功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
居上我?”
宋·辛弃疾
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三年级上册《课外经典诵读背诵篇目》
勤学
偶成
秋词
宋·汪洙
宋·朱熹
唐·刘禹锡
学向勤中得,
少年易老学难成,
自古逢秋悲寂寥,
萤窗万卷书。
一寸光阴不可轻。
我言秋日胜春朝。
三冬今足用,
未觉池பைடு நூலகம்春草梦,
晴空一鹤排云上,
九
谁笑腹空虚。
阶前梧叶已秋声。
便引诗情到碧霄。
月
秋雨夜眠
读书
礼记(节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 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 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 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 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唐·白居易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三年级上学期古诗经典诵读20首与小美文10篇

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②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③晞:晒干。
④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⑤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⑥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⑦焜黄:枯黄。
⑧华:同“花”。
⑨徒:徒然,白白地。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千万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2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幽:幽静。
②篁:竹林。
③复:又,再。
④长啸:撮口出声对啸。
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3 赠外孙〔宋〕王安石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注释①凤凰雏: 指幼小的凤凰。
这里用来比喻作者的外孙。
雏,指幼小的,多指鸟类。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②眉目分明:即眉清目明,写外孙的美貌可爱。
③画不如:画上的人儿也比不上他。
④五车:形容书之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学富五车”即源于此。
译文小外孙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凤凰一样,眉目清秀得比画上的还好看。
年纪小的时候就顺着他的脾气吧,喜欢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年纪大些的时候就该让他读书了。
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曲子,套数由同一宫词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这首《天净沙》是小令。
②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上册)唐诗宋词100首、弟子规必背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上册)唐诗宋词100首、弟子规必背目录(三年级上学期)一.古诗选读1.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3. 望天门山……………………………………………(唐)李白4.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宋)苏轼5.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宋)苏轼6.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7. 江南春…………………………………………………(唐)杜牧8. 庚申正月游齐安………………………………………(宋)王安石9. 鸟鸣涧…………………………………………………(唐)王维10. 墨梅…………………………………………………(元)王冕11. 早梅…………………………………………………(唐)张谓12. 雪梅…………………………………………………(宋)卢梅坡13. 菊花…………………………………………………(唐)元稹14. 画菊…………………………………………………(宋)郑思肖15. 海棠…………………………………………………(宋)苏轼16. 赏牡丹………………………………………………(唐)刘禹锡17. 咏兰…………………………………………………(明)余同麓18.乡思……………………………………………………(宋)李觏二.《弟子规》选读19. 总叙20. 入则孝21. 出则悌22. 谨1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1.萧萧:风声。
2.动:打动。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挑:捉。
5.促织:俗称蟋蟀,又名蛐蛐。
6.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年级上经典诵读内容

三年级上经典诵读内容第一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
第二周智慧是勤劳的结晶,成就是劳动的化身。
——卡莱尔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孔雀开屏时,犹如一把碧纱宫扇,尾羽上那些眼斑反射着光彩,好像无数面小镜子。
第三周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四时田园杂兴》(选二)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圆圆的月亮就像一面大镜子挂在黑黑的天空中,远处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
第四周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些诚实守信的事。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
第五周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第六周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
——孙中山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要问我最喜欢的花,那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比如傲立风雪的梅花,洁白无瑕的荷花,还有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但最美丽的要数银桂了。
第七周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巴尔扎克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晨读对韵》麻 韵(ɑ)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ɡuān)花,白鹭(lù)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支五支花。
歌 韵(e)萍对藻,菊对荷,黄豆对青稞(kē)。
桃枝对柳叶,放鹤(hè)对观鹅。
小夜曲,大风歌,潋滟(liàn yàn)对嵯峨(cuó é)。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遮。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支 韵(-i)庭对院,井对池,落絮(xù)对游丝。
飞禽(qín)对走兽,骏(jùn)马对雄狮。
三国志,七步诗,错落对参差(cēn c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侧身天地更(ɡènɡ)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行对止,善对慈(cí),本性对天资(zī)。
粗心对大胆,益(yì)友对良师。
孙行(xínɡ)者,祖冲之,鲁迅对徐迟。
笔扫龙蛇字,胸藏(cánɡ)锦(jǐn)绣词。
偏多热血(xuè)偏多骨,不悔真情不悔痴(chī)。
齐 韵(i)河对海,涧(jiàn)对溪(xī),远近对高低。
奇珍对异(yì)宝,琥珀(hǔ pò)对琉璃(liú li)。
桃灼灼(zhuó),柳依依(yī),龙眼对马蹄(tí)。
掬(jū)水月在手,拈(niān)花香满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来对往,密对稀(xī),来日对往昔(xī)。
眼明对手快,心旷(kuànɡ)对神怡(yí)。
千里马,五更鸡,暮蔼(mù ɑǐ)对晨曦(chén xī)。
高谈惊左右,博(bó)学贯(ɡuàn)中西。
天上月悬(xuán)千古镜,池中星照一盘棋(qí)。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诗文诵读内容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诗文诵读内容(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4)望天门山[唐]李白(5)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6)凉州词[唐]王翰(7)早发白帝城[唐]李白(8)望洞庭[唐]刘禹锡(9)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10) 过华清宫【唐】杜牧(11) 从军行【唐】王昌龄(12) 游山西村(13)《弟子规》述说,总叙(14)入则孝(一)(15)入则孝(二)(16)入则孝(三)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经典诗文诵读内容(1)咏柳[唐]贺知章(2)春日[宋]朱熹(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4)乐游原[唐]李商隐(5)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6)别董大[唐]高适(7)浪淘沙[唐]刘禹锡(8)塞下曲[唐]卢纶(9)夏日绝句[宋] 李清(10)过零丁洋【宋】文天祥(11)《弟子规》出则悌(一)(12)《弟子规》出则悌(二)(13)《弟子规》勤(一)(14)《弟子规》勤(二)(15)《弟子规》勤(三)(16)《弟子规》信(一)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垂钓:就是钓鱼。
纶:是钓丝。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作者简介】:胡令能:贞元、元和间人。
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
其诗传世仅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1﹞梧﹝2﹞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3﹞知有儿童挑﹝4﹞促织﹝5﹞,夜深篱落﹝6﹞一灯明。
【注释】(1)萧萧:风声。
(2)梧:梧桐树。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三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及警句篇目

三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及警句篇目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绝句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逾:更多。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译文: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1.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清明【北宋】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6.调张籍【唐】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9.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3.清溪行【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7.春日【南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8.湖上【南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2.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25.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9.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3.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4.过百家渡四绝句(其二)【南宋】杨万里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37.游园不值【南宋】陆游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北宋】孔平仲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46.山舍偶题【北宋】李九龄门掩松萝一径深,偶携藜杖出前林。
谁知尽日看山坐,万古兴亡总在心。
47.宿洞霄宫【北宋】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唐王勃
者】: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
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译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江边绿草如茵,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如幻,不免引人遐思。
“六朝如梦鸟空啼”:佳木葱茏,草长莺飞,处处显出了自然界的生机。
人在欢快婉转的鸟啼声中,追想起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都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瞻仰凭吊的历史遗迹。
“无情最是台城柳”:最无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
“依旧烟笼十里堤”:(繁茂的杨柳)依然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边随风飘曳,依旧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让人想起当年繁荣昌盛的局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品注释
1•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2.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
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⑷
3.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
很远。
苍:青色。
4.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5.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作品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易水送别
作者:唐骆宾王
此地别八、、丹, 壮士发冲冠
昔
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
释】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注释】
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江雪》
作者: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评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
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啼:叫。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
当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译文:辽阔的江南,至U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庙宇,遗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词句注释
⑴汉江:
⑵岭汉水。
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
唐代常作罪臣
的流放地。
书:信。
⑶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白话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5]
《赤壁》
(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译文编辑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 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 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 无限了。
这首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 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 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 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 功。
杜牧
将磨洗认前朝 雀春深锁二乔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苴一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苴一
/、 '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二
竹林外三两枝桃花巳悄然开放,最先察觉到春江的水暖肯定是鸭子蒌蒿遍地,芗笋也开始抽芽。
此时河豚也正是逆流而上游回大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