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3.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 说明文的分析和理解5.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三、教学过程:1. 引导: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说明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如引言、主体、结论等,并给出实例进行分析。
3.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说明文,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抓住关键词、理解图表等。
4. 分析:让学生分析所读说明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写作:布置一道说明文写作题目,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适当的事例、组织结构等。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来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提交的说明文作文来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说明文文章。
2. 说明文写作题目: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写作题目。
3. 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PPT等,用于展示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说明文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说明文,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讨论结果。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写作技巧。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说明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 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实践:1. 说明文写作练习:布置一道说明文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说明文的定义探讨说明文的目的和作用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如事实性、逻辑性、条理性等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题和关键信息细读重点段落,理解论据和论证过程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互动和思维碰撞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说明文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的PPT2. 说明文实例:准备几篇不同主题的说明文供分析使用3. 问题清单:准备一系列针对说明文阅读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3. 实例分析:分析给出的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说明文阅读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分享观点的能力。
3. 阅读练习:收集学生的阅读练习作业,评估他们对说明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七、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说明文进行深入研究,制作PPT并在班级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家庭作业1. 阅读指定的一篇说明文,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2. 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说明文,进行深入阅读,准备课堂分享。
十、课程资源1. 说明文阅读教材和指导书,提供系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二、学会阅读一般的说明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内容:复习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
一、指明本课的教学内容:复习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
二、用问答式复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本册课文中有哪几个单元哪些课文是说明文?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B、事理第一单元1-5课,第三单元10-14课,第五单元19-21课。
3、阅读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几个方面?A、指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B、理清说明的顺序,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三、复习阅读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的方法。
1、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
什么是事物的特点?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2、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隆冬话竹》、《活板》、《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很广、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C、《隆冬话竹》:竹子:外形典雅、气质刚劲。
D、《活板》:活板印刷:活。
E、《宇宙里有些什么》:宇宙: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3、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以《活板》、《动物尾巴的功能》、《隆冬话竹》为例说明。
A、题目:《活板》:活。
B、首段:《动物尾巴的功能》:动物的尾巴形状万千,妙用无穷。
C、关键词句:《隆冬话竹》:外形典雅,气质刚劲。
4、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第12—17段(P169—170)的主要内容。
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宇宙)+特征(无穷无尽)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说明文。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和模拟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解题思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说明文文章,了解文章内容,自主总结说明文的特点。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事实性、客观性、逻辑性等。
b) 教授说明文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猜读等。
c)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如引言、、结尾等,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说明文。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中考说明文阅读模拟题,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6. 总结提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和技巧。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常见说明文写作手法和技巧的讲解。
2.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说明文中的概念、定义、特点、作用的解读方法。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说明文例子,引发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手法和技巧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说明文文章,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 课堂讲解:a) 讲解常见的说明文写作手法和技巧,如比较、分类、举例、引用等。
b)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等。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进行实际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 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4. 说明文实例分析5. 练习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 回顾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a. 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文的定义,强调说明文的目的和功能。
b. 讨论说明文的特点,如事实性、逻辑性、简洁性等。
2. 复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a. 回顾说明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b.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材料等。
3. 学习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a. 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原因、举例等。
b. 教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逻辑关系和论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和复习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通过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内容1. 说明文阅读的策略2. 说明文中的概念解释3. 说明文中的举例与证据4. 说明文的结论与意义5. 综合练习与讨论七、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阅读的策略a. 讲解如何快速捕捉说明文的主题和结构。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定稿版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课型: 复习课复习目标:1 . 明确中考考点2 . 梳理考查知识点3 . 回归课本, 学以致用 , 学以致慧说明文主要考点: 1.提取文中信息, 概括文章内容。
2.把握说明对象, 概括其特征。
3.辨别说明方法, 分析其作用。
4.品味说明语言, 探究说明顺序。
5.分析生活现象, 解决现实问题。
一导入(中考形势分析)说明文的阅读,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 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 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 并有扩大的趋势。
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 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 训练表达能力, 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 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二基本知识点回顾(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 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 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
二是抽象事理, 说明的目的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 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 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 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随堂练习一:黄金的延展性和可锻性很高, 一个直径为3毫米的黄金球, 可压成0.6平方米的金箔。
这种薄得透明的金箔既可治疗皮肤溃疡病。
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烧伤和烫伤。
黄金的熔点高达1065℃。
消防人员面革上涂上一层极薄的金箔, 就能防止面部受到高温的伤, 而且不会妨碍视线。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说明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尾声3. 说明文的常用表达方式:描述、解释、举例、比较、引用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明性、条理性5.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选材、组织、表达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尾声,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3. 分析说明文的常用表达方式:描述、解释、举例、比较、引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明性、条理性,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在阅读中的运用。
5. 总结说明文的写作技巧:选材、组织、表达,并进行案例分析。
四、课堂练习:1. 阅读一篇说明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选取一个说明文主题,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编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两篇说明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写在作业本上。
3. 结合所学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说明文作品。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和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4. 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说明文的特征。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章解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实施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分析、评价说明文。
4. 运用写作指导法,为学生提供说明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七、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说明文供学生阅读。
2. 说明文写作模板:提供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模板,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二、学会阅读一般的说明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复习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
一、指明本课的教学内容:
复习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
二、用问答式复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本册课文中有哪几个单元哪些课文是说明文?
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
B、事理
第一单元1—5课,第三单元10—14课,第五单元19—21课。
3、阅读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B、理清说明的顺序,
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
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三、复习阅读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的方法。
1、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
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2、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隆冬话竹》、《活板》、《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很广、大小不
一、形式多样。
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C、《隆冬话竹》:竹子:外形典雅、气质刚劲。
D、《活板》:活板印刷:活。
E、《宇宙里有些什么》:宇宙: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3、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以《活板》、《动物尾巴的功能》、《隆冬话竹》为例说明。
A、题目:《活板》:活。
B、首段:《动物尾巴的功能》:动物的尾巴形状万千,妙用无穷。
C、关键词句:《隆冬话竹》:外形典雅,气质刚劲。
4、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第12—17段(P169—170)的主要内容。
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宇宙)+特征(无穷无尽)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如:《向沙漠进军》第五段(P100)的说明中心。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
5、我们学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今。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向沙漠进军》第4、6段;
分—总:《宇宙里有些什么》第3—6段;
总—分—总:《中国石拱桥》第5段赵州桥,《核舟记》全文,《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全文。
B、先主要后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
C、先原因后结果:《中国石拱桥》第9段。
D、由现象到本质:《什么是生态平衡》。
E、由性能到功用:《隆冬话竹》。
F、由一般到特殊:《隆冬话竹》第9段竹子的种类。
G、由整体到局部:《中国石拱桥》第6段卢沟桥。
注意: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6、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⑴把握该段(篇)说明的中心和重点,分析思路。
⑵概括要全面,要抓住重点,语言要简洁,格式为:说明了什么。
⑶划分标准要统一,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
如,总分总结构分三层,总分、分总结构为两层。
四、课外练习。
第二课时
内容:复习说明方法,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及学到的方法,指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复习说明方法,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二、复习说明方法。
1、本册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⑴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如银河系的定义169页、生态平衡的定
义122页)
⑵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课文举了赵州桥、卢沟桥,《隆冬话竹》第二段,为了说明竹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作者举了许多巧妙地提到了竹的成语,《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4—7段。
)
⑶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中第3—5段大、小、中恒星,《向沙漠进军》中第4段游击战、阵地战,《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二段分类。
)
⑷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虹)《向沙漠进军》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把风沙的比作沙漠逞强施威的武器,把水当作征服沙漠的武器。
《宇宙里有些什么》第2、9、12段。
⑸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宇宙里有些什么》密度小: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5、6段。
⑹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竹子的种类95页,赵州桥、卢沟桥的长度、宽度,恒星的表面温度。
⑺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中国石拱桥》中引用张嘉贞、张族的话,《隆冬话竹》引用苏轼、李白的诗句。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⑸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⑹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⑺引言论:引用,标记是引号。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如打比方:形象生动;列数字:准确;举例子、作比较:通俗、具体;引言论:印证;分类别;条理清楚。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三、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如课文104页第二、三题,172页第三题。
2、方法:⑴修饰、限制性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不能删去,该词说明了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
⑵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茫无涯际)。
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如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
四、说明文的阅读探究能力。
说明文的阅读探究主要是对信息的处理。
1、数据分析:《祖国的大豆》运用数据分别说明了什么?
2、图表阅读:
⑴看清图表;
⑵从图上找规律;
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五、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