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线束DFM

合集下载

苏州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

苏州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

苏州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
苏州汽车线束是一种用于连接汽车电子元件的电线束。

它由多条电线组成,并使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覆和保护。

电线束的设计和生产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安全、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成本等。

苏州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和规划。

在设计和规划阶段,工程师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制定出合适的线束方案。

线束方案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电线数量、尺寸、颜色、长度、连接件和绝缘材料等。

2. 切割和剥离电线。

在这个阶段,工人需要根据线束方案,使用自动电线剥皮机和切线机,对电线进行准确的切割和剥皮,以适配线束方案的要求。

3. 组装和连接。

在组装和连接阶段,工人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线束方案,将各个电线的端头连接起来,并进行绝缘处理,以确保线束的安全和可靠性。

4. 包覆和保护。

在包覆和保护阶段,工人需要使用绝缘材料,如PVC、尼龙布或聚氨酯等,对线束进行包覆和保护,以避免电线直接接触其他物体或受到外部环境的损坏。

5. 测试和检验。

在测试和检验阶段,工程师需要对线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检验,以确保线束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可以安全可靠地使用在汽车上。

以上是苏州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简述,通过严谨的生产工艺,苏州汽车线束可以确保高质量和可靠性,并在汽车电子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汽车电线束的检测与标准解析(QCT29106)

汽车电线束的检测与标准解析(QCT29106)

汽车电线束的检测与标准解析(QCT29106)汽车电线束的检测与标准解析(QC/T29106)汽车线束是连接汽车电子电器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的组件,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主要由铜制插接件(插头、插座)和塑料护套、电线等组成,插接件与电线压接后安装在塑料护套内,电线以线束捆扎、胶带包裹构成。

电线束在整车中的作用是将电气系统的电源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传递和交换,实现电气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汽车线束遍布汽车的各个角落,有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发动机线束、机舱线束,有在尘土飞扬、水、泥浸渍环境下工作的底盘线束,有跨接在门与车身之间长期反复伸缩的车门线束,有承载着大功率器件长期满负荷或过载工作的电力线束等,这些线束随着车辆在高温高湿的南方沿海、严寒的东北地区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同时经受着电气热负荷、机油汽油的浸蚀、颠簸振动等条件的洗礼。

所以要保证汽车线束的品质,必须从设计、选材、制造工艺、试验及装配等各个环节加以重视。

1 试验标准解析现行的汽车线束标准主要是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及各企业的企标,试验项目大概有:检验端子与导线或导线接点的压接品质、接点的防水性能、线束的耐高低温及湿热性能、耐盐雾性能及耐振动性能。

如果按照这些条款进行试验,我们会发现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如QC/T29106中第4.11、4.12条高低温及湿热试验,标准要求在不工作状态下贮存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的包扎是否松散、绝缘护套是否脱开、电线导通率是否为100%;再如第4.14条耐盐雾试验:电线束经48h中性盐雾试验后导通率应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还有振动试验,按QC/T413规定的耐振动性能来试验,但线束如何安放?标准中并未明确,而且振动后检验的内容主要也只是外观,无电性能方面的检验。

如上种种,经过多年的试验发现,这些试验项目不能完全验证线束及其辅材的材质、设计及工艺,不能完全达到试验验证的目的。

汽车线束发展趋势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

汽车线束发展趋势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

汽车线束发展趋势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线束也在不断演变和进步。

未来的汽车线束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电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

首先,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

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汽车线束在电动汽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传统的内燃机车辆线束主要用于供电、点火、照明和控制等功能,而电动汽车线束则需要支持更多的高压电和高功率传输。

电动汽车线束需要更高的电气性能和安全性,以支持电池管理系统、电动机控制系统、充电系统等功能的运行。

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也将逐渐应用于汽车线束技术中。

其次,智能化是汽车线束发展的另一大趋势。

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线束需要具备更多的智能化功能。

智能汽车线束需要能够支持车载感知系统、通讯系统、导航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等高度智能化的功能。

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将成为智能汽车线束的重要功能。

此外,智能线束还需要具备自适应功能,能够根据车辆的不同工作状态和需求,自动调整线束的工作参数。

最后,轻量化是汽车线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汽车对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轻量化已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共识。

汽车线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轻量化。

轻量化的汽车线束需要采用更轻、更薄、更柔软的材料,同时保证线束的安全性和电气性能。

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线束也可以实现模块化设计,将各种功能模块化,从而减少线束的散热和电磁干扰问题,提高汽车线束的效率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未来汽车线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电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

这将使得汽车线束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更智能的功能,并满足汽车对轻量化的要求。

同时,这也将推动汽车线束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汽车线束设计方案及线束用原材料

汽车线束设计方案及线束用原材料

汽车线束设计及线束用原材料2007-3-20 16:49:40 【文章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关闭原作者:谷孝卫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

笔者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

一、整车电路设计<一)电源分配设计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汽车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或30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

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或巧电)。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一般称为ACC电源)。

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

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

<二)线路保护设计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

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

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

DFM培训资料

DFM培训资料

如锻造、铸造、粉末冶金等,适用于制造不 规则形状的零件。
连接工艺
表面处理
如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用于将多个零 件组装成完整的机器。
如喷丸、抛光、电镀等,用于提高零件表面 质量和防腐能力。
制造过程与控制
工艺规划与设计
根据产品要求制定制造工艺,选择合适的 加工方法和设备,并进行工艺设计。
质量控制与检验
DFM的目标是在产品开发早期阶段预测和解决潜在的制造问 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降低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上 市时间。
DFM发展历程
DFM的概念和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CAM)技术的发展,DFM方法逐渐扩展到 其他制造业领域,如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
制定质量标准和检验计划,通过抽样检验 、全数检验等方式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计划与调度
根据市场需求、产能和资源情况制定生产 计划,合理安排生产顺序和生产进度。
成本控制与优化
通过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等方 式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现场管理与改进
设备维护与管理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保证设备正常 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dfm培训资料》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DFM介绍 • DFM基本原理 • DFM设计规范 • DFM材料选择 • DFM工艺与制造 • DFM质量检测与评估
01
DFM介绍
DFM定义
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是指面向制造的设计方 法,它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制造过程的需求和限制纳 入设计决策中,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 、交货期等因素。
目前,DFM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和生 产过程中。

汽车电器DFMEA-动力电缆

汽车电器DFMEA-动力电缆

路试搭载试 装
2 42
线束分段不合适、借用 线束不合适
线束装配校核报告
2 试装
2 28
配合端子胶帽方向错误
图纸上明确胶帽安装方 向
4
试装
线束直径过大、弯曲半 径不合适
3D数据校核
2 试装
与对接插件不适配/型号 错误
查阅产品图册对插件型 号进行确认
3
试装
未采用防水插件
插件型号指定
6 路试搭载
2 56 2 28 1 18 1 36
引起线路故
护套熔化
障,影响线束 7
的使用寿命
无法穿越过孔
无法按照装配 要求进行装配
7
线种错误(双绞线、屏 蔽线被普通电线替代)
对特殊信号线图纸进行 明确
6
台架实验路 试搭载
7 294
电磁干扰
仪表板线束增加搭铁点 2 整车EMC测试 9 126
短路
按照线束设计指导规范 进行线束布置及固定
1
路试搭载
7 70
5

路试搭载台 架测试
路试搭载台 架测试
9 270 9 225
线束被其他部件损坏
按照线束设计指导规范 进行线束布置及固定
6
路试搭载
2 72
编制人 编制日期 修订日期
措施执行后的结果
职责及目 标完成日 期
采取的 措施及 完成日 期
严 重 度 S
频 度 O
探 测 度 D
风险顺序数 RPN
整车电路 连接,给 各电器件 传输电能 和信号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
FMEA编号:
项目 功能
系统 子系统
部件 年型/车型

DFMEA_汽车线束线材

DFMEA_汽车线束线材

参考历史
8
记录,进 行耐温实

2
112

电 线
2.荷载电 加速被覆体
流不够
老化
8
导体截面积太 小
8
进行老化 实验
2
108
/

接 导
3.导体易 氧化
导电率差, 电线发热。
8
环境潮湿
6
进行盐雾 实验
3
144

4.断路
不导通
பைடு நூலகம்
8
电线内铜丝断 裂
2 进行电测
2
32
1.电线被 成型时外被
覆耐热度 熔化,产生漏 7
DFMEA设计缺陷模式和影响分
项目
核心 团队
设计责任 负责工程师 关键日期
FMEA 编号: FMEA 初始日期: 制作
项目/ 功能
潜在缺陷 模式
潜在缺陷影 响
严 重 性
潜在缺陷原因
发 生 预防的方 频法 率
可 侦 测 性
R P N
1.电线被 成型时外被
覆耐热度 熔化,产生漏 7
不够
电.
被覆材料耐热 度不够
导体进行
表面镀锡 8 1 3 处理
2 4
增加耐温 实验
增加老化 实验
增加盐雾 实验
选用耐热
200。C硅 7 2 2 胶线材
2 8
使用20AWG 导体
8
2
2
3 2
导体进行
表面镀锡 8 1 3 处理
2 4
计缺陷模式和影响分析
FMEA 编号:
FMEA 初始日期:
确认
修订日期 核准
行动的结果
现行的建 议措施

DFMEA-电气-EM线束

DFMEA-电气-EM线束

系统电器子系统线束零部件xxx过程责任:关键日期:核心小组:系统电器潜在车型/车辆类型:跨界SUV零部件xxx过程责任:车型/车辆类型:跨界SUV关键日期:核心小组:子系统线束零部件xxx过程责任:关键日期:核心小组:系统电器潜在车型/车辆类型:跨界SUV零部件xxx过程责任:关键日期:核心小组:系统电器潜在左前门线车型/车辆类型:跨界SUV零部件xxx过程责任:关键日期:核心小组:系统电器子系统线束潜在车型/车辆类型:跨界SUV零部件xxx过程责任:关键日期:核心小组:系统电器潜在车型/车辆类型:跨界SUV子系统线束零部件xxx过程责任:车型/车辆类型:跨界SUV关键日期:核心小组: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编制人:FMEA日期(编制):文件编号: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编制人:FMEA日期(编制):文件编号: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编制人:FMEA日期(编制):文件编号: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前门线束编制人:FMEA日期(编制):文件编号: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编制人:FMEA日期(编制):文件编号: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编制人:FMEA日期(编制):文件编号: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编制人:FMEA日期(编制):文件编号:(修订):共7页第1页(修订):共7页第2页附件6共7页3页(修订):0附件6共7页第4页(修订):0附件6共7页第5页(修订):0附件6共7页第6页(修订):0附件6共7页第7页(修订):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