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滴定返滴定法文档(精选.)
滴定分析方法概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滴定分析方法概述酸碱滴定法利用酸碱反应进行滴定的一种方法。
可直接测定酸碱物质的含量或间接地测定其它物质的含量,利用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值的变化用指示剂指示化学计量点或(滴定终点),由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标准酸(碱)溶液的体积或浓度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配位滴定法(络合滴定分析)是利用形成配合物的反应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主要是以EDTA 为滴定剂的配位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利用EDTA 标准溶液直接测定被测离子,若有干扰滴定前应加以掩蔽或分离除去。
(2) 返滴定法:返滴定法(又称回滴法)是在适当酸度的试液中,加过量的已知浓度的EDTA 标准溶液,使之与被测金属离子充分反应完全,然后再用另一种金属离子的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由两种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被测离子的含量。
这种滴定方式主要用于滴定反应速度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符合计量关系的标准滴定溶液后,反应常常不能立即完成的情况。
例如,Al3+离子与EDTA(一种配位剂)溶液反应速度慢,不能直接滴定,可采用返滴定法(3) 置换滴定法:①置换出金属离子②利用间接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③置换EDTA 置换滴定法是先加入适当的试剂与待测组分定量反应,生成另一种可滴定的物质,再利用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产物,然后由滴定剂的消耗量,反应生成的物质与待测组分等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4)连续滴定利用酸(碱)效应,控制不同的酸(碱)度,可用EDTA 分别滴定等测离子。
例如测定水质中的钙、镁含量。
(5)间接滴定有些金属和非金属离子不与EDTA 配合或生成的配合物不稳定可用此法。
某些待测组分不能直接与滴定剂反应,但可通过其它的化学反应,间接测定其含量。
例如,溶液中Ca2+几乎不发生氧化还原的反应,但利用它与C2O42-作用形成CaC2O4 沉淀,过滤洗净后,加入H2SO4 使其溶解,用。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可编辑ppt
14
返滴定法测定Al3+
2) 络合完全后,调节溶液pH至5~6 (此时AlY稳定,也不会重新水解 析出多核络合物),加入二甲酚橙, 即可顺利地用Zn 2+标准溶液进行返 滴定。
可编辑ppt
15
主要的反应
• 反滴定法测铝的主要反应:
Al3+ + Y4-(过量) = AlY-
(Al3+络合完全,无色)
7.6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可编辑ppt
1
络合滴定的方式
1. 直接滴定 2. 间接滴定 3. 返滴定 4. 置换滴定
可编辑ppt
2
1、直接滴定法及应用
• 直接滴定法是络合滴定中的基本方法。 • 这种方法是将试样处理成溶液后,调节
至所需要的酸度,加入必要的其他试剂 和指示剂,直接用EDTA滴定。
直接滴定:如Zn2+、Pb2+、Cu2+、 Mg2+、 Fe3+等离子。
4
直接滴定的例子
• 例如:试样中铅离子的测定。 • 可先在酸性试液中加入酒石酸盐,将
Pb2+络合,再调节溶液的pH为10左右, 然后进行滴定,这样就防止了Pb2+的水 解,在这里酒石酸盐是辅助络合剂。 • 金属离子的水解沉淀反应是容易防止的。 滴定时溶液酸度的控制可采用下列方法:
可编辑ppt
5
溶液酸度的控制方法
可编辑ppt
13
返滴定法测定Al3+
• 为避免发生上述问题,可采用返滴定。 • 具体的操作是: 1) 先加入一定量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
在pH≈3.5时,煮沸溶液(由于此时酸 度较大 pH<4,故不致于形成多核氢 氧 基 络 合 物 ; 又 因 EDTA 过 量 较 多 , 故能使Al3+与EDTA络合完全)。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缓冲溶液指示剂滴定原理

若按该比例配制缓冲溶液,其缓冲容量太小,没有 应用价值,因此只能考虑改换络合剂。若选HEDTA 为络合剂,lgK (CaX) =8.0 pH=7.5时lgax(H) = 2.3
[X`] lg 6.0 8.0 2.3 0.3 [CaX]
[X`] 2 :1 [CaX]
配制HEDTA与Ca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并调节 PH为7.5即可。
M
+
In
=
MIn
红色(络合态)
蓝色(游离态)
MIn + Y = MY + In
终点时: 红色 蓝色 注意:以上举例是金属离子无色情况,如果金属离子有 颜色,则溶液颜色是混合颜色
3.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P189 ① 显色络合物(MIn)与指示剂(In)的颜色应有明显差 别。金属指示剂多是有机酸,颜色随pH而变化。因此必须 控制合适的pH范围。 ② 显色络合物(MIn)的稳定性要适当 a KMIN > KMY KMY 得不到滴定终点, 终点拖后。 终点提前。
NB VB VM
主要内容:
提问:络合滴定是不是可以看成广义的酸碱反应 Y H6Y、MY解离可得到Y,因此可以将Y看成弱碱。 M在水中可以和OH -络合,可以将M看成强酸。因此络合滴 定可以看成广义的弱碱滴定强酸,注意酸碱滴定中没有这一 种情况。
㈠ 络合滴定曲线的绘制
Y→M 相当于
弱碱A →强酸H+
lg K MIn lg In(H)
说明:ep时[MIn]=[In`];[MIn] 10 显示[MIn]颜色;
[In`]
[MIn] 10 显示[In]颜色,络合滴定变色范围计算并不多。 [In`]
② 如M有副反应
3-6络合滴定方式与应用

反应定量转换出 Ni2+ ,在 pH=10 的氨性缓冲溶液,以紫
脲酸铵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置换出来的Ni2+。
四、间接滴定法
有些金属离子 ( 如 Li+ 、 Na+ 、 K+ 、 Rb+ 、 Cs+ 、 W6+ 、 Ta5+ 等 ) 和一些非金属离子 ( 如 SO42- 、 PO43- 等 ) ,由于不能和 EDTA 络 合或与 EDTA 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不便于络合滴定,这时 可采用间接滴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注意:间接滴定法手续繁杂,引入误差的机会也较多。因 此不是理想的测定方法。
例如Al3+的测定: (1) Al3+与EDTA的反应速率缓慢。
(2) 对指示剂二甲酚橙等有封闭作用。
(3) 当酸度不高时,易水解。 所以,Al3+的测定必须采用返滴定法: (1)首先调节试液pH≈3.5,防止水解。 (2)加入一定量且过量的EDTA并加热至沸,加快反应速率。
(3)待反应完全后调节试液的pH为5~6。
当待测金属离子与EDTA间反应符合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 的要求时,可用EDTA直接滴定待测离子,如用EDTA滴定 Cu2+、Ca2+等,此法迅速、简便、误差小。
采用直接滴定法,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被测组分与EDTA的络合速度快,
且满足logcMKMY’≥6的要求; 2.在选用的滴定条件下,必须有变色敏锐的指示剂,且不 受共存离子的影响而发生“封闭”作用;
例如:测定锡青铜中的锡
先在试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使四价锡及试样中共存的铅、
钙、锌等离子与 EDTA 络合。再用锌离子溶液返滴定过量的 EDTA。 然后加入氟化铵,此时发生如下反应,并定量置换出EDTA。 SnY + 6F- = SnF62- + Y4-
返滴定法的原理

返滴定法的原理
返滴定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通过反应溶液中的一种物
质与滴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确定溶液中该物质的含量。
返滴定法的原理主要基于滴定反应的终点检测和计算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返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在返滴定法中,首先需要将待测溶
液与一种滴定试剂进行反应,形成终点产物。
然后,用另一种化学试剂对终点产物进行滴定,直至反应终点。
通过滴定试剂的用量,可以计算出原始溶液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在返滴定法中,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对终点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指示剂可以
根据颜色变化或其他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指示滴定反应的终点。
常见的指示剂包括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绿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可以准确地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返滴定法的原理还涉及到滴定反应的计算原理。
在滴定反应中,滴定试
剂的用量和待测溶液中物质的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通过计算滴定试剂的用量和待测物质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到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滴定试剂的浓度、滴定终点的体积等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返滴定法的原理主要包括滴定反应的终点检测和计算原理。
通过选
择合适的指示剂和准确计算滴定试剂的用量,可以实现对待测溶液中物质含量的准确测定。
返滴定法在化学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测定酸碱度、金属离子含量等多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
络合滴定法

1)()(-+=N Y H Y Y ααα1)()(-+=OH M L M M ααα第六章络合滴定法一、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1、EDTA 的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δα/1)(=H Y (查表)共存离子效应系数][1)(N K NY N Y -=α2、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辅助配位效应系数M n n L M L L L δβββα1][......][][1221)(=++++=羟基配位效应系数n n L M OH OH OH ][....][][1221)(βββα++++=3、条件稳定常数YM MY MY K K ααlg lg lg 'lg --=二、终点误差1、Ringbom 公式:%100')1010(⨯-=∆-∆MYsp PM PM K c Et 2、准确滴定条件:0.6'lg ≥MY M K c (终点误差小于0.1%)3、分别滴定条件:0.5)'lg(≥∆cK 4、影响突跃的因素:K MY 决定突跃上限▕↗,c M 决定突跃下限▕↗。
三、酸效应曲线1、酸度控制:滴定酸度上限金属水解,下限为准确滴定条件。
四、金属指示剂1、金属指示剂的要求:MInMY K K '100'=2、指示剂的封闭: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不能被滴定置换。
解决方法①加入掩蔽剂(干扰离子封闭)②反滴定法(被测离子封闭)3、指示剂的僵化:终点时变色缓慢,出现终点拖长的情况。
产生原因主要是MIn 形成胶体或沉淀,消除方法①加入有机溶剂(乙醇)②加热③用力振摇。
五、分别滴定1、控制酸度分别滴定:先判断KMY 最大的金属离子与其相邻离子有无干扰,若无干扰这直接确定其滴定pH 范围,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即可,若有干扰,则需采用掩蔽和解弊或分离后在测定。
2、利用掩蔽剂进行分布滴定:当5lg lg ≤-NY N MY M K c K c 时思路时降低N 的浓度使上式差值大于5。
络合滴定方案

络合滴定方案络合滴定是一种常用于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基于络合反应的原理,利用络合剂与被测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来确定被测物的含量。
络合滴定方案是指进行络合滴定时所需的实验步骤、试剂配制和操作要点等内容。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配制所需的试剂溶液,并将其标定浓度。
2. 称取适量的被测物样品,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溶剂中,使其完全溶解,并获取相应的溶液。
3. 加入合适的指示剂:根据滴定反应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指示剂。
指示剂能与滴定反应中的络合物形成显色反应,从而指示滴定终点。
4. 开始滴定:将已配制好的滴定剂溶液滴入被测物溶液中,每次滴定一滴,并同时轻轻摇晃容器。
5. 注视滴定终点:观察指示剂的变化,当指示剂颜色改变或出现其他明显的指示时,表示滴定已达到终点。
6. 记录用滴定剂的体积:记录在滴定终点前使用的滴定剂的体积,以及滴定终点时的滴定剂体积。
二、试剂配制和操作要点1. 维持恒定pH值条件:在某些络合滴定中,为了保证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调节溶液的pH值,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可以通过加入缓冲溶液来控制pH值。
2. 使用标定溶液: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需要使用已知浓度且经过标定的溶液。
标定方法可以通过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实验手段进行。
3. 控制反应温度:在络合滴定中,反应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
因此,在进行滴定时需要注意控制反应的温度。
4. 防止空气氧化:某些滴定反应中,被测物容易受到空气中氧气的氧化影响,导致滴定结果偏大。
因此,在进行滴定时需要采取措施防止空气氧化,如使用氮气保护。
5. 温控搅拌:为保证反应充分进行,需要在滴定过程中进行温和的搅拌。
三、常见的络合滴定反应及指示剂选择1. EDTA滴定:用于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如铁离子、钙离子等。
常用的指示剂是紫薇素。
2. 溴酸钾滴定:用于测定亚硫酸盐的含量。
常用的指示剂是淀粉溶液。
3. 硝酸汞(II)滴定:用于测定氯离子的含量。
络合滴定法——精选推荐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是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从路易斯酸碱理论来说,络合反应也是路斯酸碱反应,所以络合滴定与酸碱滴定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时可对照比较,但络合滴定中也有自身的特点,内容更复杂。
络合反应在分析化学中应用广泛,有关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重要的内容之一。
6.1 络合滴定分析中常用的络合剂和络合平衡 6.1.1 常用的络合剂络合反应中常用的络合剂很多,如测定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剂、掩蔽剂、指示剂和金属缓冲溶液等等。
络合剂的分类方式也很多,按络合剂中的键合原子分类,可分为:(1)氧配位螯合剂:如磺基水扬酸、酒石酸、柠檬酸、乙酰丙酮等;2.氮配位络合剂:如氨、乙二胺、联吡啶、邻二氮菲等;(3)氧、氮配位络合剂:8-羟基喹啉、氨三乙酸及EDTA 氨羧络合剂等;(4)硫配位螯合剂:如铜试剂、2-巯基苯并噻唑等。
1. 氨羧络合剂络合滴定中重要的滴定剂是具有-N(CH 2COOH)2基团氨羧络合剂,常见的氨羧络合剂见下表。
2. 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1) 乙二胺四乙酸结构:(ethylenediaminetetreacetic acid )简称EDTA ,具有结构如图所示。
一个分子中含有二个-N(CH 2CO OH)2基团,与金属离子结合时有六个配位原子,可形成五个五元螯合环,具有很强的络合性能,是常用的络合滴定剂和掩蔽剂。
(2) EDTA 性质:EDTA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EDTA 的二钠盐溶解度较大,EDTA 是六元酸,可用H 6Y 2+表示,有六级离解常数。
各级解离常数与对应的质子化常数如后。
,,,++++=Y H H Y H 5269.0a H69.02Y 6H Y 5H H a 101,10)()()(11====-+++K K c c c K Y H H Y H 45+=++6.1a H56.1Y 5H Y 4H H a 101,10)()()(22====-++K K c c c K -++=Y H H Y H 340.2H40.2Y 4(H )Y 3(H )(H a 10 ,10)3===--+K c c cK,,,各组分的分布分数如上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 镍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沉淀分离-EDTA 络合-ZnCl 2返滴定法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钛镍形状记忆合金中镍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钛镍形状记忆合金中镍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50.00% ~ 60.00%。
2 方法摘要
试料以硫酸硝酸混酸溶解,用柠檬酸络合钛及其它元素,在pH9~10用丁二酮肟沉淀镍使其与干扰元素分离,沉淀用热盐酸溶解,在pH6定量加入EDTA 溶液,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Cl 2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 硫酸(ρ约1.84g/mL)。
3.2 硝酸(ρ约1.40g/mL)。
3.3 氨水(ρ约0.90g/mL)。
3.4 盐酸(1+1)。
3.5 柠檬酸溶液(100g/L)。
3.6 丁二酮肟乙醇溶液(10g/L):溶解5g 丁二酮肟于500mL 乙醇中, 储存于棕色瓶中。
3.7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 10H 14N 2O 8Na 2·2H 2O ,EDTA)溶液,c (EDTA)约0.05mol/L :称取18.6gEDTA ,溶于约500mL 热水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8 二甲酚橙指示剂:称取1g 二甲酚橙与100g 氯化钾混合研磨均匀。
3.9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称取200g 无水乙酸钠(CH 3COONa 溶于1000mL 水中加入12.4mL 冰乙酸, pH=6.0 。
将溶液转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
3.10 镍标准溶液:称取2.0000g 纯镍[w (Ni)>99.99%]于200mL 烧杯中,加入20mL 水,15mL 硝酸(3.2),低温加热至完全分解,冷却,将溶液转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1mL 含2.00mg 镍。
3.11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
3.11.1配制
称取13.63g 氯化锌溶解于500mL 水中,加入1mL 盐酸(3.4) ,加水至5000mL ,混匀。
3.11.2标定
移取10.00mLEDTA 溶液(3.7)于250mL 烧杯中,加入约70mL 水10mL 缓冲溶液(3.9),少量二甲酚橙指示剂, 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3.11)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终点。
取3 份标定,标定所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3.11)体积的极差不超过0.10mL ,取其平均值。
1V K 10
式中:
K ——氯化锌消耗体积对EDTA 体积换算系数;
V 1——氯化锌消耗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10——标定时移取的EDTA 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移取25.00mL 镍标准溶液(3.12)于250mL 烧杯中,用少量水吹洗杯壁,加入25.00mLEDTA 标准滴定溶液(3.7),加入一小片刚果红试纸,用氨水(3.3)调节至试纸刚变为红色,再用盐酸(3.4)调节至试纸刚变为蓝色,加入10mL 缓冲溶液(3.9),少量二甲酚橙指示剂, 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3.10)滴定至溶液由黄绿色变为紫红色终点。
取 3 份标定,标定所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3.10)体积的极差不超过0.10mL ,取其平均值。
2
50T K 25V =⨯- 式中:
T —— 氯化锌标准溶液对锌的滴定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K ——氯化锌消耗体积对EDTA 体积换算系数;
V 2——氯化锌消耗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50——标定时移取的镍标准溶液(3.12)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25——标定时移取的EDTA 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4 试样
厚度不大于1mm 的碎屑。
5 分析步骤
5.1 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5.2 试料
称取0.10g 试样,精确至0.0001g 。
5.3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5.4 测定
5.4.1将试料(5.2)置于400mL 烧杯中,加入20mL 水,5mL 硝酸(3.2) ,10mL 硫酸(3.1),加热至试料溶解完全,继续加热至冒硫酸烟,冷却。
加入50mL 水煮沸溶解盐类,加入10mL 柠檬酸溶液(3.5),补加水至体积为150mL ,边搅拌边加入50mL 氨水,继续搅拌下加入40mL 丁二酮肟乙醇溶液(3.6),生成红色丁二酮肟镍红色沉淀。
5.4.2 在80℃水浴中保温1h ,用快速滤纸过滤,以水洗涤烧杯3次,洗涤沉淀7~8次。
沉淀用60mL 热盐酸(3.4)分6次将沉淀溶解至原烧杯中。
加热蒸发至溶液体积为3~5mL ,取下,冷却。
5.4.3用水吹洗烧杯壁,加入25.00m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3.7),加入一小片刚果红试纸,用氨水(3.3)调节至试纸刚变为蓝色,再用盐酸(3.4)调节至试纸刚变为红色。
加入10mL 缓冲溶液(3.9),少量二甲酚橙指示剂, 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3.10)滴定至溶液由黄绿色变为紫红色终点。
氯化锌消耗体积为V 3
6 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镍的质量分数w Ni ,以%表示:
3Ni 0
(25)100T K V w m ⨯⨯-=⨯
式中:
w Ni——镍的质量分数;
T ——氯化锌标准溶液对锌的滴定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K ——氯化锌消耗体积对EDTA体积换算系数;
V3——氯化锌消耗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5——滴定时移取的EDTA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所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7 精密度
7.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
重复性限(r)按表5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1 重复性限
7.2 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
再现性限(R)按表6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2 再现性限
8质量保证与控制
应用国家级标准样品或行业级标准样品(当前两者没有时,也可用控制标样替代),每周或每两周校核一次本分析方法标准的有效性。
当过程失控时,应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校核。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