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重难点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教案-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分析化学》教案-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沈阳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课时安排:1 学时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一节)课时安排:1 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分析化学学科及其在各领域的重要作用、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对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析过程及步骤有初步的概念;并明确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方法。

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

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过程及步骤。

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2.教学难点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向学生推荐参考书及期刊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及其在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药学等领域的作用。

(二)分析化学的产生、发展和当前活跃领域。

(三)分析方法的分类1.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2.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3.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四)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包括方法认证等)、结果计算和表达。

(五)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及要求。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准确度和精密度1.准确度与误差⑴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⑵相对误差绝对误差δ与真值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⑶真值与标准值2.精密度与偏差⑴偏差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

⑵平均偏差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

⑶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d 与测量平均值x 的比值称为相对偏差。

⑷标准偏差⑸相对标准偏差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精密度高并不说明准确度也高,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教学难点:(1)溶液的浓度计算;(2)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实验操作法:演示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PPT课件:展示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分析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新课内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实验操作: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定量分析化学的重点和难点

定量分析化学的重点和难点

.
解 在 计 算 时 要 按 小 数 点 后 最 少的 数 作 尾数 如 上 式 中

1
.
正 确 理 解 准 确 度 村精 密 度 的 含 义 掌
。 , , ,
1 2
,
.
% 小数 点后 只一位 计 算

,
,
握 准 确 度 和 精 密度 的表 示方 法 误差 绝 对误
差 相 对 误 差 正 误差 和 负 误差 ; 偏 差 绝 对 偏 差 和 相对 偏 差 平 均 偏 差 标 准 差 等
:
值是多
.
+
N
几N
a
0 H = N
:
a
N O 3+
H 20

。:
:
洲= l
l
p
H =
8
.
0 则
H 一 6
.
,
P O
7
.
H =
l d一 8
.
0= 6
,
0
,

a h
翎O
。 ,

若 以等体 积 与
中和 故 溶 液
p
0 的 溶液 混 合 后
0

全部
若十 下典

~
1
.
200一 63
,
.
x
0
.
9000 义 25 10 0 0
.
00
p H
值为
o
U l
0 1
2

l
6
.
0
.
Im l lm
p
一 /L
50
则是 二 位 有 效 数 字 而 不 是 四 位

分析化学教案(药学、制药)

分析化学教案(药学、制药)

第1节课(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任务、作用、分类;明确分析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明确学习的参考资料、考核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任务和作用;基本内容;发展趋势;学习方法;三、重点、难点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的不同分类方法;分析化学的任务;明确ppm 、ppb 、ppt 的意义;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程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提问式教学方法教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在讲授时以板书的形式完成讲解内容。

五、时间分配 六、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结构分析 2.分析化学的作用国民经济 科学研究医药卫生学校教育3.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分类:根据测定原理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根据样品量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根据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分为: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和痕量组分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物理分析;物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4.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提高分析速度;发展遥测分析;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建立新的微区分析方法和不损坏试样的分析方法;基础理论和使用基础研究;5.学习和考核方法实验 10内容时间分配(min ) 任务和作用 30 基本内容 35 发展趋势10 学习方法15 总计 90作业、期中测试 10期末测试 806.参考书目教材:《分析化学》李发美主编,第五版,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目:《分析化学》华东化工学院编,第五版,2004年《分析化学》华中师范学院编,2000年《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编,2003年第2节课(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偶然误差和正态分布)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讲解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能够掌握化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重点:化学中的难点知识点。

教学难点:如何解决化学中的难点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化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实验或例子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点难点讲解:逐一讲解化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如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等。

3.梳理思路:让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记录重点知识点,并带着问题思考。

4.解答疑问:与学生互动,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化学中的难点知识点。

5.实践应用:通过实验或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对化学中的难点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化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和兴趣。

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疑难

高中化学疑难

高中化学疑难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许多高中生认为比较困难的学科之一。

尤其是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使得学生们感到头疼不已。

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首先,化学中的化学方程式往往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

化学方程式通常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等要素。

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书写或者理解方程式的过程中出现混淆的情况,导致答题错误或者理解偏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是多多练习,培养对于方程式的敏感性,逐步提高掌握的水平。

其次,在学习化学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时,也常常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周期表中的元素种类繁多,学生们需要掌握各种元素的性质、特点以及相互关系。

此外,元素周期律的排列顺序和规律性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针对这些难点,建议同学们通过制作复习卡片、背诵元素周期表等方法,加深对元素和周期律的印象,提高记忆和理解水平。

另外,化学中的化学键和化学键的类型也是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键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学生们需要通过实例练习,分析各种类型键的共同点和区别,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

此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也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们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时,需要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理解反应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通过实验实践和思维拓展,可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在学习高中化学时,化学实验也是一大难点。

化学实验要求学生们耐心细致地操作,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同学们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保证操作规范和安全,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包括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以及化学实验等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同学们可以逐步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化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分析化学重点

分析化学重点

分析化学重点————————————————————————————————作者: ————————————————————————————————日期:1.基本概念及术语ﻫ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ﻫ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ﻫ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ﻫ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ﻫ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 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ﻫ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ﻫ2.重点和难点ﻫ(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分析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分析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酸碱缓冲溶液
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授课对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
所用教材: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 高教出版社,2011。
章节:第六章第四节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背景
学生已学习酸碱质子理论、各种不同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为酸碱
缓冲溶液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打下基础。
节内容难度中等偏上。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络合滴定的相关知识,掌握水硬度概念、分类、测定原理和
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水硬度的测定这一实际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文献中相关科研问题的理论基础,同时自行设计一
些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科研兴趣。
(3)素质目标
以水硬度测定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自我表达能力。
(4)思政目标
通过水硬度这一重要水质监测指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社
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五、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时间
安排
师生活动
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2)学生特点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环境水工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化学基础,可以较好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对缓冲溶液如何应用至实际实验及科研的能力尚有欠
缺,需要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加强。
另外, 当代的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思维活跃,能力多元, 为创造形式丰富
的科普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三、教学内容分析(重点和难点)
调查人体内缓冲体系
课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教学计划
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6学时)
教学重点:误差与偏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取舍。

教学难点: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

第三章:滴定分析(2学时)
教学重点:标准溶液和基准物、定量分析结果表示。

教学难点:浓度与定量分析结果表示及换算。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8学时)
教学重点:各种类型酸碱溶液的质子平衡式,一元弱酸(碱)体系计算氢离子浓度的公式,会用最简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滴定曲线的意义和指示剂的选择及能否准确滴定和分步滴定的判断。

教学难点:各种类型溶液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6学时)
教学重点:络合平衡及副反应的影响、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计算、滴定原理和准确滴定条件并会选择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应用、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方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

副反应的判断及其相关计算,条件稳定常数计算以及准确滴定条件的判断和应用,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以及简单分析方案的设计。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4学时)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结果计算,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KMnO4法、K2Cr2O7法、碘量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难点:能斯特公式、条件电位和氧化还原平衡常数,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4学时)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和溶度积,沉淀形成条件和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几种沉淀滴定法(摩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等)的区别、指示剂、反应条件及作用范围。

教学难点:副反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换算因数计算。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4学时)
教学重点:朗伯-比尔定律,显色反应与测量条件选择。

教学难点: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显色反应与测量条件选择。

第十三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2学时)教学重点:液-液萃取分离法基本原理,离子交换分离法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沉淀分离法,液液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

第十四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学时)
教学重点:分析化学中各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分析测定前试样的预处理,分析结果的评价。

教学难点:分析测定前试样的预处理及分解方法。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平时成绩不少于3次,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