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心起搏点分析

合集下载

蛙心起搏实验的原理

蛙心起搏实验的原理

蛙心起搏实验的原理蛙心起搏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学实验,用于研究心脏起搏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该实验通过刺激、记录和分析蛙心的心率和心律来研究心脏的起搏机制。

蛙心是一种典型的无脊椎动物心脏,它中心有一个可以发放电冲动的区域,称为起搏点。

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起搏点会自发地发放电冲动,然后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导到心房和心室,驱动心脏收缩和舒张,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蛙心起搏实验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动物准备:首先需要捕捉或购买健康的青蛙,将其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水中以保持其生理状态。

然后将蛙固定在实验台上,稳固地固定其四肢,以确保在实验过程中蛙不会移动。

2. 蛙心取材:使用无菌操作技术从蛙胸腔中取出心脏。

需要使用消毒的手术工具,确保取样过程的无菌。

3. 蛙心外温养:将取出的蛙心迅速转移到生理盐水或专用的缓冲液中,以维持其正常的动力学性质。

这个过程常称为蛙心外温养,目的是迅速使心脏适应新环境,以保持其正常的振荡和收缩功能。

4. 心率记录:将外温养好的蛙心放置在实验装置的电极上,电极通常是由针状电极组成的。

通过这些电极,可以将蛙心发出的电冲动传导到放大器中进行记录。

实验中常使用心电图仪器记录心脏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的心电图。

5. 起搏点刺激:在记录心率的同时,可以通过外部刺激的方式操纵心脏的起搏点。

刺激通常通过电极或化学物质进行。

刺激可以模拟正常的起搏点活动,也可以模拟异常的活动,以研究心脏的激动性和传导性。

6. 数据分析和结果记录:通过记录心脏的电信号和刺激事件,可以分析心率、心律和心脏传导时间等参数。

这些参数反映了心脏起搏和传导机制的功能状态。

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对心脏起搏功能和其调节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蛙心起搏实验的原理是基于蛙心起搏机制的生理特点,通过刺激和记录蛙心的电信号,研究心脏起搏和传导机制的功能状态。

这个实验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中,为我们深入了解心脏的功能和调节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蛙心起搏点与期前收缩

--蛙心起搏点与期前收缩

四、实验步骤
1.取蟾蜍一只,用探针破坏中枢神经系 统,固定于蛙板上。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如前一实验。
2.辩认心房、心 室。用带有细铜 丝和细线的蛙心 夹于心舒期夹住 心尖部。
蛙心夹
图6 用蛙心夹夹住心尖部
3.调节实验装置
(1)将肌张力换能器一端与生物机能实验 系统的一通道相连,另一端与蛙心夹上细线 相接,并调节换能器的高度,使细线保持与 地面垂直并松紧适度。 (2)连接刺激装置:刺激电源线一端接主 机上的刺激输出孔,另一端连于蛙心夹上的 细铜丝。
实验重 点
二、实验原理
期前收缩(prematuresystole):舒张早
期后,正常起搏点兴奋到达之前,如给心 脏一有效额外刺激,则可引起一次提ause):正
常起搏点兴奋传到心室时,常落在期前 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不能引起心室兴 奋而收缩,直至再下一次正常起搏点传 到心室时才引起心室收缩。故期前收缩 后会出现一个较长的间歇期
(3)调节灵敏度及时间常数,并选择适当 的刺激数。
(4)依次点击实验项目/循环系统实验/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4.首先记录一段正常的心搏曲线。
5.分别于心室活动的收缩期、舒张早期、 舒张晚期,给于一个阈上单刺激,观察 有无一额外的收缩,即期前收缩和随后 出现的代偿间歇。
6.保存实验结果
五、注意事项
图5 心室肌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的变化 及其与机械收缩的关系
有效不应期
收缩期
(ERP)



相对不应期
舒张 早期

(RRP)


超常期 (SNP)
动作电位期间兴奋变化 ARP:绝对不应期
机械收缩
三、实验材料
蛙或蟾蜍、蛙手术器械、BL-420生物机 能实验系统,机械换能器。蛙心夹、铁 支架、双凹夹、细铜丝、蛙钉、棉球及 线、任氏液。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蛙心起搏点实验实验目的:研究蛙心的起搏点,并观察起搏点在蛙心跳动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蛙2. 实验器材:显微镜、刀具、药物(如阿托品、草酸等)、心脏刺激电极、生理平台、心率计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蛙作为实验对象。

b.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显微镜完好,刀具锋利,并准备好其他所需材料。

c. 准备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安静、整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蛙心解剖:a. 用无菌刀具将蛙的胸壁切开,露出心脏。

b. 将心脏与外界血液供应断开,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清洁心脏表面,以提高观察质量。

c. 复查并确保心脏暂时停止跳动。

3. 观察起搏点:a. 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平台下方,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

b. 仔细观察心脏表面,寻找起搏点。

c. 利用药物(如阿托品)抑制或刺激起搏点,观察心脏跳动的变化。

4. 记录实验数据:a. 使用心率计测量心脏的跳动频率,记录下每次实验前后的心率变化。

b. 记录药物对心脏跳动的影响,包括频率和节律等。

实验结果:1. 观察到了蛙心的起搏点,通常位于心脏的右心房或房室交界处。

2. 阿托品等药物能够抑制起搏点的作用,使心率降低或心脏跳动节律异常。

实验结论:1. 蛙心的起搏点通常位于右心房或房室交界处。

2. 起搏点在蛙心跳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控制着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3. 起搏点的功能可受到药物的影响,药物抑制起搏点可导致心率下降或心脏节律异常。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并尽量减少实验对动物的伤害。

2. 做好实验器材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避免实验材料的交叉污染或误伤。

4. 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并正确处理实验动物。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篇一:蛙心起搏点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实验目的】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实验原理】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实验方法和步骤】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4 结扎房室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实验观察项目】观察蛙的心不同部位的跳动频率【实验结果】单位:次/分同样的道理,当结扎房室沟后,自律性比心房差的心室潜在起搏点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显示出其自身的自动兴奋能力。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

蛙心起搏点是指蛙心脏
中控制心跳的区域,它可以产生电信号并传导到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脏收缩。

通过观察和分析蛙心起搏点的活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的生理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我们需要一些新鲜的蛙心脏样本,显微镜和心电图仪等设备。

接下来,我们将蛙心脏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起
搏点的位置和形态。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心电图仪记录下蛙心起搏点产生的电
信号,并分析其频率和振幅等参数。

在观察实验中,我们发现蛙心起搏点位于心脏的右心房,它呈现出规律的跳动
节律。

通过心电图仪记录下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起搏点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
一定的频率和振幅,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对心脏起搏点的活动进行更深入的
分析。

通过这个观察实验,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蛙心起搏点的位置和形态,还对
其产生的电信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些数据和观察结果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
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通过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脏的生理活动,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
多的科学依据。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
将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
努力,能够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更多的贡献。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起着泵血和供氧的作用。

心脏的正常跳动依赖于起搏点的自主性激活。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蛙心的起搏点,探究其激活和节律调节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活体蛙- 麻醉剂- 显微镜- 显微针- 心电图记录仪2. 实验步骤:a. 将蛙置于麻醉剂中,待其进入麻醉状态。

b. 切开蛙的胸腔,暴露心脏。

c. 使用显微针轻轻触碰蛙心,刺激其起搏点。

d. 通过显微镜观察心脏起搏点的激活情况。

e. 使用心电图记录仪记录蛙心的电活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蛙心的起搏点位于心房的上部,称为窦房结。

2. 刺激窦房结后,心脏开始跳动,产生心电图。

3. 心电图记录显示,蛙心的起搏点激活后,心房和心室依次收缩,形成一次完整的心跳。

4. 蛙心的起搏点具有自主性,即即使刺激消失,心脏仍能保持一定的节律。

实验讨论:1. 蛙心的起搏点位于窦房结,与人类心脏的窦房结相似。

这表明蛙与人类在心脏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2. 蛙心的起搏点的自主性是心脏保持正常跳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它能够独立产生电激活,促使心脏肌肉收缩。

3. 蛙心的起搏点的节律调节机制可能与离子通道的开闭有关。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讨这些离子通道的特性和调控机制。

实验意义:通过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我们对心脏的起搏和节律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对于研究心律失常和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为人类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结论:蛙心的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具有自主性和节律调节机制。

通过对蛙心的观察实验,我们对心脏的起搏和节律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一实验为心脏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蛙心起搏点的离子通道特性和调控机制,以及与人类心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起搏点产生的电信号来调控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保证血液的循环。

蛙心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心脏的起搏点和心脏节律的调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蛙心的起搏点活动,了解心脏起搏机制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蛙心、显微镜、心电图记录仪等。

首先,将蛙心取出并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便观察到心脏细胞的细微变化。

然后,将心电图记录仪连接到蛙心上,记录心脏的电信号。

最后,通过给蛙心施加一定的刺激,观察蛙心的起搏点活动。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蛙心起搏点活动表现为周期性的电信号波动。

起搏点的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舒张期和收缩期。

在舒张期,起搏点的电信号较弱,心脏肌肉松弛,允许心腔充盈。

而在收缩期,起搏点的电信号增强,心脏肌肉收缩,将血液推向全身。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蛙心受到外界刺激时,起搏点的活动会发生变化。

刺激的方式可以是机械性的,如轻轻触摸蛙心,或者是化学性的,如给蛙心注射一定浓度的药物。

这些刺激可以引起起搏点的频率增加或减少,从而改变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节律。

这说明起搏点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等。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蛙心起搏点的自律性。

即使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蛙心的起搏点仍然能够产生电信号并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这表明起搏点具有自主生成电信号的能力,而不依赖于外界刺激。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心脏起搏机制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蛙心的起搏点活动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了解了心脏起搏机制的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起搏点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等。

此外,蛙心起搏点具有自主生成电信号的能力,不依赖于外界刺激。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起搏点活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起搏点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正常运作对于维持生命的稳定至关重要。

而心脏的起搏点则是心脏跳动的源泉,控制着心脏的节律。

本实验旨在观察蛙心的起搏点,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其特点和机制。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蛙心、显微镜、玻璃片、生理盐水和实验记录表。

首先,将蛙心取出并放置在玻璃片上,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以保持蛙心的湿润。

然后,使用显微镜放大蛙心,观察心脏的起搏点。

在观察的同时,记录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规律,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蛙心的起搏点位于心脏的一侧,通常是右心房或窦房交界处。

这个起搏点被称为窦房结,它是心脏自律性最高的部位。

窦房结产生的电信号会传导到心脏的其他部位,引发心脏肌肉的收缩,从而使心脏跳动。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蛙心的跳动频率与外界环境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当我们在实验室中增加温度时,蛙心的跳动频率明显增加;而在较低温度下,蛙心的跳动频率则减慢。

这表明温度对窦房结的自律性有一定影响,高温刺激可以加快心脏跳动,而低温则会减缓心脏跳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蛙心的起搏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

通过刺激蛙心附近的神经,我们发现可以改变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

例如,当刺激迷走神经时,心脏跳动的频率会明显减慢;而刺激交感神经则会加快心脏跳动。

这说明神经系统对于窦房结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蛙心起搏点的特点和机制。

窦房结作为心脏的最主要起搏点,控制着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同时,窦房结的自律性受到温度和神经系统的调控。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对蛙心起搏点的初步观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例如,窦房结的电信号是如何产生和传导的?温度和神经系统是如何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的?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来解答。

总之,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心脏起搏机制的重要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 其中静脉窦自律性最高,是主要起搏点,正常情况下 心脏的搏动频率取决于静脉窦。
窦房沟、房室沟是潜在的(次位)起搏点,正常状 态下它们只起传导兴奋的精作品课用件 ,其自身的自动节律性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正常心脏活动顺序:静脉窦
心房

室。
但是当静脉窦起搏点的兴奋不能传到窦房沟、房
室沟时,窦房沟、房室沟的兴奋也可引起心脏的搏动
1-心室;2、3-心房;4-静脉窦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心脏的腹面观: 蛙的心脏有一个心室,上方有两个心房,心房和心室之间有
房室沟,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它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后端 与心室相通,前端分为2支,即左右动脉干。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心脏的背面观:用蛙心夹夹住心室尖端少许肌肉, 将心室翻向头侧,观察背面,可见位于两个心房下 端与之相连的静脉窦,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 色半月形界线(条纹),称为窦房沟。
3、第三度房室阻滞
心电图表现①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传;②心室 率快于心房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律(房性心动 过速、扑动或颤动)。③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原因:此时全部心房冲动均不能传导至心室。 预后:是房室传导阻滞中最严重的一种。
精品课件
五、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表现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患者通常无症状。
的跳动频率比原来明显变慢。 3. 结扎房室沟之后,静脉窦的跳动频率基本不变,心房的跳动
频率稍微比心室的跳动频率快。
精品课件
实践与思考
在实训过程中,分别把蛙心窦房沟结扎和房室沟 结扎后,观察到心室搏动频率是否相同? 为什么?
精品课件
蛙是两栖动物,它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 情况下,受静脉窦“超速驱动压抑”的控制,其心房和 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所以正常情况下, 蛙的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跳动速率是一样的。当结扎 窦房沟时,静脉窦兴奋的传导受阻,其驱动中断,“超 速压抑”解除。这时,心脏中自律性较差的部位心房和 心室潜在起搏点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显示出其自身的 自动兴奋能力。所以结扎窦房沟后,心房和心室还能够 跳动。由于在自律性很高的静脉窦的兴奋驱动下,潜在 起搏点“被动”兴奋的频率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的自动兴 奋频率。所以结扎窦房沟后,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会 明显比静脉窦慢。
精品课件
2. 第二度II型房室阻滞:又称莫氏Ⅱ型。
心电图表现: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但PR间期大多固定不变 。 原因:阻滞可能位于房室结内,QRS波群正常;阻滞位于希氏 预后:莫氏束Ⅱ-型浦房肯室野阻系滞统常,发则展QR为S波第群三增度宽房,室形阻态滞异,常可。安装起搏
器治疗。
3:1房室传导阻滞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期
(一)第一度房室阻滞
心电图表现:P-R间期延长。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至心室 ,P波后QRS波群正常,但PR间期超过0.20s。
原因:房室传导束的任何部位发生传导缓慢,均可导致 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延缓部位几乎都在房室结,极少数在 希氏束本身;
如QRS波群呈现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S波群增宽、畸形 )者,传导延缓可能位于房室结和希氏束。传导延缓亦可能 同时在两处发生,但较少见。
律,但PR间期大多固定不变,QRS波规律性脱失 ,呈3:1房室传导阻滞。
精品课件
知识链接
一、心传导系统组成: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网
功能:
产生和传导冲动 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
精品课件
右束支
心传导系统组成:
右束支
精品课件
左束支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1)自律性的概念
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 的作用下,能自动地发生节 律性兴奋的特性
1. 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 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发生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且有症状者; 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经常低于
50次/分,有明显临床症状,或是间歇发生心室率低于 40次/分,或由动态心电图显示有长达3s的RR间期 (房颤患者长间歇可放宽至5s),虽无症状,也应考虑。 4. 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或(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因其 他情况必须使用减慢心率药物时,为保证适当的心室率, 应植入起搏器。

本实验用斯氏结扎法先后结扎蟾蜍的主要和次位

精品课件
搏点,观察它们的自动节律性。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四、操作与观察
1. 破坏脑和脊髓 取蛙或蟾蜍一只,沿头部正中至颈部的凹陷即枕骨大 孔处,将探针垂直刺入1~2mm,先将针转向头部,进 入颅腔内并向各方向搅动,破坏脑组织;再将针头退 出颅腔,转向下刺入椎管内,反复提插转动破坏脊髓 ,直到四肢完全松弛,再取出探针。 2.暴露心脏 (1)左手持镊提起胸骨后方腹部皮肤,右手持剪剪开 一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 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并向头端掀开皮肤。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斯氏第一结扎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2)作斯氏第2结扎
①在房室沟处穿线,并作第2次结扎,即斯氏第2结扎。 ②观察心脏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可见心房、静脉窦仍继续 搏动,而心室则停止搏动。 ③记录结扎房室沟后几分钟心室才恢复搏动,待心室恢复搏动 后,记录心脏各部位的搏动频率。重复记录3次,取平均值。
精品课件
7. 外伤、心脏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及导管消融时误伤或波及房室传导组织时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三、病因:
1. 以各种原因的心肌炎症最常见,如风湿性、病毒性心 肌炎和其他感染。
2. 迷走神经兴奋,常表现为短暂性房室传导阻滞。 3.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心率减慢,如地高辛、胺碘酮 、心律平等,多数房室传导阻滞在停药后消失。 4.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 病。 5. 高钾血症、尿毒症等。 6. 特发性传导系统纤维化、退行性变(即老化)等。
精品课件
起搏器植入示意图
精品课件
探索与应用
根据房室传导阻滞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诊断本案例是什么病?说出诊断依据。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临床案例分析
患者男:25岁,前几天因为太疲劳连续驾车八小时 回家已经零晨12:00,早上醒来8:00,上厕所站立 小便时就感觉心跳突然变慢,并伴有心悸和心搏暂 停的感觉。随后便失去知觉,晕倒过去,翻白眼, 喘粗气,老婆掐人中后才慢慢醒来。后到医院就诊 。
检查:T 36.8℃,P 62次/分,R 18次/分,BP 113/66mmHg。心脏彩超正常,心电图检测:窦性心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通过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蛙心
的结构。利用斯氏结扎的方法观察蛙心起搏点和 各部分的自律性活动情况,加深理解心脏的自律 性和传导性。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二)内容 1.观察蛙(或蟾蜍)心的解剖结构。 2.蛙类心脏起搏点的分析。
精品课件
4.植入起搏器
起搏器分类:分为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 植入型号选择: 对于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如经济条件许可,最好植 入双腔起搏器,这样接近正常的心房先收缩、心室后收 缩的功能。 但如果经济困难,单腔起搏器也能救命。 如果合并心衰,可考虑植入三腔起搏器。
精品课件
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2)用镊子提起胸骨后方 的腹肌,用剪刀在腹肌上剪 开一个小口,沿身体正中方 向剪开剑突和胸骨,再沿皮 肤切口方向剪断左右乌啄骨 、锁骨及提臂肌,使胸腔打 开。 (3)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 ,用眼科剪剪开,暴露心脏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3.观察心脏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斯氏第二结扎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实验项目
正常对照 第一结扎 第二结扎
斯氏结扎记录表
静脉窦
搏动频率(次/min)
心房
心室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实验结果】
1. 没有结扎窦房沟之前,静脉窦和心房、心室的跳动频率一样。 2. 结扎窦房沟之后,静脉窦的跳动频率基本不变,心房和心室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4.观察心搏过程
观察静脉窦、心房和心室收缩的顺序,并用秒表记录心搏 频率。注意心室收缩时容积和颜色的变化。
精品课件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5.斯氏结扎与观察
(1)作斯氏第1结扎 ①用眼科镊在左右动脉干下穿一线备用,将心尖翻向头端 ,暴露心脏背面,然后将放置在动脉干下的那条线在窦房沟 处做一次结扎,即为斯氏第1结扎。 ②观察心脏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可见心房、心室立即 停止搏动,而静脉窦仍继续搏动。 ③记录结扎窦房沟后几分钟心房才恢复搏动,待心房恢复 搏动后,记录心脏各部位的搏动频率。重复记录3次,取平均 值。
当第一、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突然进展为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因心室率突然减慢 导致脑缺血,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 ,严重者可致猝死。只有第二度I型房室传导 阻滞较少发展为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精品课件
六、治疗:
1.主要治疗原发病,去除引起传导阻滞的病因。 2.对于一度和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不明原因,没有症状不 需要任何治疗的,平时多注意查体和规律的生活就可以,戒酒限 烟也是必要的。 3.严重的二度II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使心室率显著减慢 ,伴有明显症状如晕厥、意识丧失、阿-斯综合征发作时,需要 植入起搏器治疗,以免发生长时间心脏停跳,导致生命危险。
(2)各部位自律性高低 窦房结90-100次/分 房室结40-60次/分 普肯野纤维15-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