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蛙心起搏点的观察

合集下载

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教学文案

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教学文案

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XXX 2011年4月1日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暴露心脏的方法,熟悉其心脏的解剖结构;2.利用结扎法观察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动节律性高低;3.学习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兴奋性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心肌的生理特性表现为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

其自律性取决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但心脏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心脏起搏点窦房结(两栖类动物是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自动节律性兴奋向外扩布,并以此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则静脉窦(窦房结)被称为正常起搏点,而心脏其他部位受窦房结(静脉窦)的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自律性,仅起着兴奋传导的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的兴奋因传导阻滞不能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或者其他自律组织自律性增高,则心房或心室就会受当时自律性最高的组织发出的兴奋性节律的控制进行活动,这些异常的起搏点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兴奋性会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其显著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在此期间施加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

但在心肌舒张的早期之后(中晚期之内,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给予刺激可使心肌产生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

而期前兴奋和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所以当下一次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冲动到达时,常常会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会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如果窦性心律过慢,当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时,窦性兴奋才传到心室,则可引起心室的一次新的收缩,而不会出现代偿性间歇。

因此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实现心脏的泵血机能。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11月5日姓名:刘玉姣专业年级:2009级生物技术学号:************同组者:魏惠惠马丽斐题目: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一、目的要求观察蟾蜍心脏起搏点、心脏各部分活动顺序及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二、基本原理心脏活动具有自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其每次兴奋依次激动心房、心室。

引起心脏各部分的顺序活动。

正常生理情况下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受阻时,潜在起搏点可取代窦房结引发心房或心室活动。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称静脉窦。

三、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手术器械一套、蛙板、玻璃板、蛙心夹、滴管、细线、秒表、任氏液。

四、方法与步骤1.破坏蟾蜍脑和脊髓后,仰卧于蛙板上。

用眼科剪刀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2.识别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半月形白线,即窦房沟。

3.观察项目(1) 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顺序及频率。

(2)沿窦房沟进行结扎(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静脉窦活动情况。

(3)待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后,在心房、心室的交界处(房室沟)做斯氏第二结扎,观察心房、心室活动变化情况。

五、注意事项1.复习心脏兴奋的发生与传播等理论知识。

2.手术过程要小心,避免出血。

结扎应迅速扎紧。

3.实验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保持湿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次结扎后,由于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故仍能进行正常搏动;由于窦房沟处被结扎,兴奋传导受抑制,心房心室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能立即恢复,而频率降低。

须经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恢复其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第二次结扎处为房室沟,此时从静脉窦到心房的兴奋传导正常,故心房跳动频率恢复。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受阻,心室跳动停止。

一段时间后,心室自身的潜在兴奋性使心室开始跳动。

七、思考题第一斯氏结扎后和第二斯氏结扎后的心室搏动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实验蛙心脏灌流、蛙心起搏点的观察、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蛙心脏灌流、蛙心起搏点的观察、收缩与代偿间歇

14
3、观察项目
观察以下处理因素对心脏收缩的影响:
(1)0.65%Nacl
(2)1%Kcl
(3)1%Cacl
(4)1:10000肾上腺素
(5)1:100000乙酰胆碱
(6)乳酸 (7)NaHCO3
精选ppt课件
15
[注意事项]
1、各药品的滴管分开使用,不能混淆。
2、每次给药前要有正常心博曲线,和给药标记
3、药效出现后立即将药吸出,并冲洗干净等心
脏搏动恢复正常以后再进行下一项实验。
4、插管内液平面应保持一致。
5、换能器头段保持向下倾斜,防止进水。
6、蛙心插管不要插得太深,防止损伤心脏。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窦房沟
精选ppt课件
18
精选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19精选ppt课件13
2、仪器设备的安装连接:
(1)将蛙心插管用木夹子固定在铁三脚架上。
(2)在木夹子的下方,将张力传感器固定在铁
三脚架上。
(3)将夹在蛙心尖上的蛙心夹上的丝线系在张
力传感器的簧片小孔上。线的松紧适度。
(4)张力传感器与放大器 CH1相连;打开循
环实验—蛙心灌流,开始实验。
精选ppt课件
实验四
蛙心脏灌流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精选ppt课件
1
一、蛙心起搏点的观察
[目的要求]
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起搏点以及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和心 脏的兴奋性传导顺序。
[实验原理]
1.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解剖 2. stannius结扎
[实验器材]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11月5日姓名:刘玉姣专业年级:2009级生物技术学号:************同组者:魏惠惠马丽斐题目: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一、目的要求观察蟾蜍心脏起搏点、心脏各部分活动顺序及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二、基本原理心脏活动具有自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其每次兴奋依次激动心房、心室。

引起心脏各部分的顺序活动。

正常生理情况下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受阻时,潜在起搏点可取代窦房结引发心房或心室活动。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称静脉窦。

三、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手术器械一套、蛙板、玻璃板、蛙心夹、滴管、细线、秒表、任氏液。

四、方法与步骤1.破坏蟾蜍脑和脊髓后,仰卧于蛙板上。

用眼科剪刀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2.识别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半月形白线,即窦房沟。

3.观察项目(1) 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顺序及频率。

(2)沿窦房沟进行结扎(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静脉窦活动情况。

(3)待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后,在心房、心室的交界处(房室沟)做斯氏第二结扎,观察心房、心室活动变化情况。

五、注意事项1.复习心脏兴奋的发生与传播等理论知识。

2.手术过程要小心,避免出血。

结扎应迅速扎紧。

3.实验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保持湿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次结扎后,由于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故仍能进行正常搏动;由于窦房沟处被结扎,兴奋传导受抑制,心房心室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能立即恢复,而频率降低。

须经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恢复其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第二次结扎处为房室沟,此时从静脉窦到心房的兴奋传导正常,故心房跳动频率恢复。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受阻,心室跳动停止。

一段时间后,心室自身的潜在兴奋性使心室开始跳动。

七、思考题第一斯氏结扎后和第二斯氏结扎后的心室搏动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实验六 蟾蜍心起搏点观察实验

实验六 蟾蜍心起搏点观察实验

实验六蟾蜍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一.目的和要求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的心脏结构;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活动的关系;5.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6.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二.基本原理1.两栖类动物有两心房,一心室,心脏起搏点为静脉窦。

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静脉窦>心房>心室。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节律,按传导性传导,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2.心肌的机能特征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

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

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

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就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

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蟾蜍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蛙心夹,小试管,电极,张力换能器。

3.实验试剂:任氏液,制冰。

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将蟾蜍腹面向上固定于蜡盘上;2.用大剪刀在剑突下缘剪一横切口,然后将剪刀口向上挑起,沿胸骨一直向上剪开至下颌骨,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3.将心室向上翻起,分离静脉窦及相应的前、后腔静脉;4.自己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颌频率,分别记录正常情况下、40℃情况下、0℃情况下及斯氏第一结扎(沿窦房沟作一结扎)和斯氏第二结扎(沿房室沟作一结扎)情况下三者的变化,填附表。

5.重新制作一个标本,但只需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用蛙心夹夹住心尖部,用棉线将蛙心夹连接张力换能器,调节长度,调整仪器,观察波形;6.用刺激器刺激心室,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同时记录刺激的位置。

五.注意事项1.常用任氏液润湿心脏,防干燥;2.用温水和冰水刺激心脏时每用一次应再使小试管内液体温度回到原水平,且使用液体量每次均应相等;3.斯氏第二结扎时,第一结扎可以部解开;4.记录以秒/30次记。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

蛙心起搏点是指蛙心脏
中控制心跳的区域,它可以产生电信号并传导到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脏收缩。

通过观察和分析蛙心起搏点的活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的生理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我们需要一些新鲜的蛙心脏样本,显微镜和心电图仪等设备。

接下来,我们将蛙心脏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起
搏点的位置和形态。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心电图仪记录下蛙心起搏点产生的电
信号,并分析其频率和振幅等参数。

在观察实验中,我们发现蛙心起搏点位于心脏的右心房,它呈现出规律的跳动
节律。

通过心电图仪记录下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起搏点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
一定的频率和振幅,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对心脏起搏点的活动进行更深入的
分析。

通过这个观察实验,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蛙心起搏点的位置和形态,还对
其产生的电信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些数据和观察结果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
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通过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脏的生理活动,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
多的科学依据。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
将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
努力,能够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更多的贡献。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篇一:蛙心起搏点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实验目的】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实验原理】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实验方法和步骤】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4 结扎房室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实验观察项目】观察蛙的心不同部位的跳动频率【实验结果】单位:次/ 分同样的道理,当结扎房室沟后,自律性比心房差的心室潜在起搏点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显示出其自身的自动兴奋能力。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暴露心脏的方法,熟悉其心脏的解剖结构;2.利用结扎法观察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动节律性高低;3.学习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兴奋性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心肌的生理特性表现为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

其自律性取决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但心脏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心脏起搏点窦房结(两栖类动物是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自动节律性兴奋向外扩布,并以此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则静脉窦(窦房结)被称为正常起搏点,而心脏其他部位受窦房结(静脉窦)的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自律性,仅起着兴奋传导的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的兴奋因传导阻滞不能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或者其他自律组织自律性增高,则心房或心室就会受当时自律性最高的组织发出的兴奋性节律的控制进行活动,这些异常的起搏点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兴奋性会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其显著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在此期间施加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

但在心肌舒张的早期之后(中晚期之内,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给予刺激可使心肌产生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

而期前兴奋和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所以当下一次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冲动到达时,常常会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会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如果窦性心律过慢,当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时,窦性兴奋才传到心室,则可引起心室的一次新的收缩,而不会出现代偿性间歇。

因此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实现心脏的泵血机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步骤
1. 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呈仰卧位固定在蛙板 上。剪开胸骨表面皮肤,沿正中线剪开胸骨, 仔细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实验步骤
2.识别左、右心房,房室沟,心室,静脉 窦,窦房沟 。
右心房
左心房 房室沟
静脉窦
心室
观察项目

(1)观察心各部位跳动的顺序,并在同一分 钟内分别计数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的次数。 (2)在窦房沟处作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 观察心房和心室跳动是否停止,静脉窦仍照常 跳动否。
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
3 学时

内容一:心肌兴奋性的变化(2学时)
目的
1.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 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2.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 歇的发生机理。

基本原理

心肌的机能特征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在心室收缩期 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 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 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当静脉窦传 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 心室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 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 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 歇。



(3)在房室沟处作斯氏第二结扎后,观察心 室跳动是否停止,若已停止,注意观察能否恢 复,待恢复后计数它们各自的跳动频率。
斯氏第一结扎
斯 氏 第 二 结 扎
注意事项
1.用蛙心夹夹心尖时,操作要轻,勿将 心夹破。 2.作斯氏第一、二结扎后,要滴任氏液; 结扎后若心跳迟迟不恢复,可用玻璃分 针轻触心室,以助恢复。
动物
蟾蜍
实验步骤

1.将蟾蜍双毁髓后,固定于蛙板上,暴露 心脏。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肌肉。蛙 心夹上的系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2.打开RM6240系统,记录正常心搏曲线作为 对照。
3.以同等刺激强度,分别在心室的收缩期,舒张 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 曲线的变化。
内容二:蛙心起搏点的观察(1学时)
实验目的

用结扎法观察两栖类动物心脏的 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 动节律性高低。
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
但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两栖 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静脉窦(哺乳动物
的是窦房结)。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药品 任氏液 仪器与器械 蛙板,蛙类常用手术器械一套,蛙 钉,玻璃分针,秒表,滴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