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王国,公国,共和国的区别

合集下载

0 国家生成器

0 国家生成器

暗唐公国朱岚帝国世邦自由联盟雨胜酋长国幻安自由联邦北元公国地晋王国虹辉共和国洪岩自由联邦幻光酋长国红隋酋长国龙安自由联盟苍隋自由联盟黑涛国万香民主联盟魔齐酋长国幽奇自由联邦宇元联盟木龙共和国蓝凤自由联盟龙辉合众国阴韩酋长国鬼龙自由联盟百周联盟舜翰酋长国宙岩民主联盟万周自由联邦幻岩共和国北旭王国万浩公国千毅酋长国天梁自由联邦西龙共和国仁强王国朱晋民主联盟古元帝国青隋酋长国焱豹酋长国战楚合众国雨天国雨齐酋长国东翰公国晶梁联邦宗楚合众国百龙自由联盟东秦联邦天龙公国幻雄自由联邦蓝勇国中宋合众国天豹帝国乾晋国傲雄自由联邦中清共和国金澜酋长国舜炎联邦蓝光联邦傲岚联邦龙齐民主联盟荒齐民主联盟剑韩公国黑晋帝国乾腾民主联盟伟德公国宇天帝国蓝夏帝国火博王国银泰酋长国赤蜀联盟宙狼王国冰胜酋长国庚祥联邦幽涛联盟百梁公国雪秦联邦风博国炎秦联邦赤周民主联盟宇夏自由联邦尊周自由联邦天兽国鬼虎王国火秦国火邦合众国暗秦联邦西峰联盟川翰帝国宙胜国黑胜公国世明联盟百凤国朱岚自由联邦天龙公国黄梁联邦银虎自由联盟川岚自由联盟洪韩自由联邦古周王国洪平民主联盟东晋国水翔自由联邦碧天联盟东楚自由联盟蓝翰酋长国火腾合众国魔龙共和国火狼公国百泰共和国玄楚公国傲天国伟龙联邦黄龙酋长国噬旭共和国丞奇联盟阴军民主联盟乾腾酋长国神商共和国宇夏酋长国仙凤民主联盟千兽自由联盟幻唐公国幻浩酋长国黄龙酋长国明天自由联邦风汉酋长国剑祥王国仇腾联邦青蜀帝国土魏自由联邦崇商酋长国尊强国鬼武合众国玄奇王国百浩帝国魔宋民主联盟阴唐王国冰腾国西军酋长国剑博联邦西齐合众国噬周王国魔兽国魔岩民主联盟玄平共和国万奇民主联盟宗晋王国仙峰帝国虹邦联邦地浩共和国蓝狼公国土涛公国青达国天明民主联盟龙翰联盟伟周酋长国幻梁联盟千雄民主联盟舜中王国仁晋国莽岩民主联盟神浩民主联盟北澜自由联邦碧中公国碧香联盟仇韩联邦灵安自由联邦仇韩自由联盟银博酋长国舜虎国崇赵共和国川赵自由联盟仁天酋长国舜翔共和国金夏酋长国青勇王国鬼腾公国鬼唐自由联盟北澜自由联邦宇秦公国土隋公国荒龙自由联邦龙蜀王国鬼豹酋长国紫龙公国承豹联邦木强共和国仁岩国碧岩自由联盟紫唐自由联盟炎晋民主联盟雷梁共和国荒武公国黄周自由联邦庚光联邦玄凤帝国地强联盟战韩国莽武帝国宇楚联盟洪狼合众国血旭公国北唐自由联盟傲宋国天峰联盟地隋自由联盟红勇共和国雪邦合众国承香帝国洪晋帝国朱周自由联邦阴翔合众国宙豹帝国尊翰自由联盟白魏联邦仙峰公国崇天联盟傲豹王国黑安自由联盟天旭共和国阴胜国战涛王国雨虎自由联邦宙强联邦黑博自由联邦中龙合众国西岩自由联盟崇涛国赤祥自由联邦冰翔联邦万博公国天邦合众国地强自由联邦战翰联盟宇秦联邦碧汉酋长国焱晋酋长国黑武王国世博王国洪澜民主联盟千泰共和国朱安联邦灵元联盟烈邦自由联邦玄翔联盟神平联邦焱元民主联盟宇唐帝国幻强民主联盟黑虎民主联盟宗元联盟黄炎帝国宇峰共和国火天自由联邦水光酋长国幻晋合众国朱汉民主联盟川德民主联盟承汉公国灵清共和国仙岚民主联盟百辉自由联盟仇汉合众国宙安帝国噬隋自由联邦仁宋国舜祥合众国宗祥民主联盟烈宋国千光公国东龙共和国西豹国洪炎公国木豹联邦金香酋长国万炎酋长国承旭帝国黑武共和国洪龙国傲夏合众国灵狼帝国土澜联邦丞澜民主联盟碧邦民主联盟冰豹公国虹晋联盟傲泰联盟血元酋长国尊辉联盟雷元帝国虹赵王国尊峰自由联盟金龙公国幽胜王国庚明酋长国火魏民主联盟百商酋长国暗岩民主联盟庚安合众国神兽帝国金赵合众国万韩联邦仙赵共和国傲商国碧祥帝国幻勇帝国晶祥共和国朱周联盟古蜀合众国焱周酋长国赤天联邦承祥国金岩公国万辉帝国南澜自由联邦黑兽自由联盟蓝勇自由联邦赤宋帝国崇元酋长国宇虎共和国崇腾帝国火兽联邦天商国阴元自由联盟承中民主联盟傲商自由联邦幻清国西奇民主联盟土蜀国风凤民主联盟剑秦自由联邦莽韩共和国战奇联盟莽天王国庚魏自由联邦洪隋共和国雷军联盟神祥共和国魔夏自由联邦西明国龙汉酋长国赤晋国金旭联邦血浩帝国龙蜀自由联盟南博国东清帝国洪秦国万武帝国西天合众国晶天自由联邦莽辉酋长国宙晋王国苍奇合众国阴祥合众国龙元帝国雪隋国灵涛共和国仁燕合众国黑邦国崇天自由联邦火祥共和国宇达酋长国承明自由联邦承宋公国千夏酋长国焱赵王国蓝楚帝国龙军公国朱燕公国苍兽自由联盟天清民主联盟千宋共和国天明合众国血强联盟紫毅帝国北秦民主联盟灵岚联盟雨邦联盟雨楚联邦万燕公国宇达自由联邦白旭自由联邦晶天酋长国土浩酋长国神明联盟神梁合众国冰安自由联邦血宋联盟鬼唐合众国西涛共和国剑泰联盟朱涛帝国暗雄自由联邦地赵联邦金天联盟噬达酋长国青豹公国莽中共和国水隋自由联邦紫腾联盟仇狼自由联邦红龙公国战奇联邦白兽国庚凤联盟傲宋自由联盟南翰国尊明联邦仁虎王国蓝浩共和国傲胜自由联邦水齐共和国傲魏王国魔天联盟噬元联盟宗虎联盟冰商帝国幽博联盟血天联盟火明帝国魔明自由联盟宇魏国乾炎民主联盟黑韩合众国炎武王国晶宋自由联邦碧隋共和国中汉公国百澜联盟火旭民主联盟圣魏国灵浩自由联盟南商公国焱虎民主联盟古蜀共和国崇周自由联盟木奇共和国宗翔自由联盟宇齐联邦仁中合众国紫狼王国承炎公国蓝元王国白辉酋长国玄燕酋长国风祥联邦火香自由联邦百香自由联盟碧峰自由联邦昌齐酋长国中蜀联盟炎炎合众国白隋联盟暗狼公国宙周王国洪商国焱祥联邦剑韩合众国苍博酋长国鬼天帝国莽清共和国雨齐酋长国圣梁民主联盟东隋自由联邦雨涛公国紫天民主联盟万魏国北晋合众国仇德公国雪中帝国伟商王国暗平共和国宗周公国丞浩帝国幽奇公国紫旭民主联盟天韩共和国丞邦联邦魔赵自由联邦龙翰合众国乾秦酋长国中武帝国圣浩酋长国焱蜀共和国地香酋长国伟中共和国宗中公国灵秦联邦乾岩国玄胜联盟黑博联盟仇祥自由联盟黑楚公国鬼凤国尊龙帝国白赵自由联盟宙周国紫腾合众国玄唐联盟南雄民主联盟银蜀联邦噬胜共和国庚平联盟乾楚共和国风清联邦宇毅联邦昌炎帝国洪豹国宙炎合众国龙泰帝国舜隋自由联盟蓝旭自由联盟阴天帝国丞燕联盟仁德自由联盟舜翰联盟川狼自由联邦地香共和国血凤酋长国焱澜合众国噬香酋长国龙勇自由联邦明澜酋长国洪兽公国神韩联盟血中王国西岚公国宙光自由联盟赤军王国土强联盟傲楚自由联邦明凤自由联邦川夏共和国莽元王国战秦自由联盟百岩联盟苍毅民主联盟伟祥民主联盟风德自由联盟黑祥联盟龙翔自由联盟万楚共和国仇旭自由联盟庚翔民主联盟崇安王国金夏民主联盟噬晋自由联盟幻岩帝国灵秦共和国幽安合众国北翰自由联邦莽元联盟魔炎王国灵涛帝国白涛自由联邦舜涛公国赤秦公国南炎王国昌龙联盟冰梁国北天联邦幽澜自由联盟黄周自由联盟鬼岩酋长国洪宋自由联盟宇腾合众国虹天酋长国龙秦自由联盟烈岚自由联盟舜浩酋长国洪涛国鬼魏帝国千秦酋长国黑虎王国莽翰公国天燕联邦古翔公国万澜酋长国银博酋长国火武自由联邦天奇王国尊涛联盟天清国碧虎帝国百赵国宙赵联邦暗龙合众国暗涛酋长国晶香酋长国世安自由联盟木香共和国明虎合众国宇汉帝国南德合众国幻魏共和国崇博自由联邦冰雄公国傲澜民主联盟仇元共和国魔岚自由联邦暗狼王国百齐王国傲天自由联盟中浩联盟雪辉自由联盟红元酋长国万汉国宙翰合众国青军帝国天旭自由联盟碧安酋长国剑涛国蓝浩帝国西周帝国火秦共和国乾奇公国烈天民主联盟灵隋王国万武酋长国傲梁合众国雪唐联盟北元合众国宙军王国古天王国千龙酋长国雷达民主联盟风燕酋长国木翔王国玄魏自由联盟玄祥联邦噬晋自由联盟荒韩酋长国雪强帝国玄梁国西炎联邦鬼毅自由联盟暗豹自由联盟噬勇酋长国千汉帝国白元国黄周王国水中民主联盟黄元联邦幻蜀共和国玄明自由联邦阴楚民主联盟尊兽酋长国黑周公国幽龙联盟承澜帝国战元自由联盟川邦王国地炎联邦冰奇自由联邦庚宋联盟银商联邦紫唐王国尊腾合众国南秦王国尊澜王国宇腾合众国伟涛民主联盟雪光帝国水周自由联盟傲周帝国千周帝国火赵合众国战光公国水夏国蓝毅民主联盟庚奇酋长国雷光国宗晋酋长国宙达联邦北勇合众国黑晋帝国宙梁联盟莽泰帝国仇胜国龙晋国碧武酋长国红晋酋长国南博国魔安联邦木岚共和国雪浩公国川峰联邦银峰帝国百宋自由联盟玄峰王国莽虎酋长国鬼涛合众国西中共和国雷炎酋长国中凤王国鬼唐联盟傲中合众国天韩公国暗楚酋长国玄龙共和国赤元帝国世浩联盟仁豹帝国尊涛合众国火德共和国莽旭自由联邦宙元联邦傲胜联邦宗军民主联盟雪夏酋长国丞强王国仙炎民主联盟明蜀帝国西光帝国地元共和国炎博民主联盟宗宋合众国黑炎公国宙胜共和国中安帝国幽虎合众国舜狼联盟天龙民主联盟莽腾合众国碧安自由联盟黄兽联邦荒明国白梁王国舜邦合众国中平王国雷胜联邦阴周联盟南元酋长国赤秦国白凤联盟仇旭公国古元自由联盟北奇民主联盟百清联盟丞天自由联邦仁凤自由联盟幻军帝国莽梁民主联盟天楚自由联邦苍兽共和国朱齐国焱秦共和国神邦自由联邦古汉公国千雄王国赤香国水平合众国土旭共和国焱天合众国雪毅民主联盟噬邦公国神夏联邦舜宋帝国千旭民主联盟仇龙帝国莽澜国雪祥酋长国万翔共和国庚狼联邦地兽帝国圣隋共和国明军自由联邦川豹合众国仁涛自由联邦红元民主联盟中明公国承唐王国莽楚帝国舜周联盟苍毅联盟魔澜自由联盟赤平民主联盟南泰王国世涛王国暗周自由联邦红秦联盟玄祥共和国庚唐王国丞岩自由联盟宗天王国圣夏自由联盟神翰公国天元联盟乾齐民主联盟雪元联邦白天民主联盟雨勇帝国幽狼联邦木炎自由联邦莽齐自由联盟苍胜民主联盟古楚合众国傲武共和国银涛共和国紫达共和国金狼共和国雨元酋长国金楚民主联盟苍武自由联邦宙龙酋长国川腾联盟焱毅联邦仇毅酋长国魔清联邦炎虎自由联邦暗香自由联盟昌豹公国仁雄自由联盟中晋国黑炎民主联盟莽天自由联盟丞魏自由联邦朱元自由联邦幻腾帝国鬼天联邦白腾国昌雄自由联盟百平自由联盟仙炎王国千中王国宇凤自由联邦天梁帝国神翔民主联盟伟翔共和国万中民主联盟龙安民主联盟地隋帝国雨泰酋长国黄唐帝国金梁联盟魔武帝国雪唐共和国银勇酋长国圣博共和国鬼隋合众国宇辉王国世明自由联盟伟军自由联邦天翰王国土澜联邦雷达共和国西晋民主联盟仇赵民主联盟宙峰合众国阴翰王国苍平自由联盟焱韩王国赤魏酋长国神岚自由联盟土峰帝国血旭自由联盟玄峰共和国世蜀联盟炎天酋长国虹晋民主联盟宇元联盟万腾王国傲宋联邦战楚国百胜共和国仇周合众国莽天帝国灵狼联邦火元帝国仁汉联邦北楚联邦炎涛联盟宙腾自由联邦银澜联盟乾翰联盟剑天联邦暗魏共和国金炎联盟荒平联邦雨泰合众国神宋民主联盟荒明酋长国阴凤合众国傲狼合众国阴达共和国庚强联盟烈唐王国焱豹帝国天胜联邦圣狼自由联盟晶安王国神梁帝国川天合众国朱商公国雨毅国傲安酋长国乾梁酋长国伟武公国雷隋国宇岚自由联盟荒汉联盟噬中联盟丞峰国世岚帝国冰祥共和国世达自由联盟玄兽公国鬼龙王国金勇酋长国圣祥公国宇祥王国暗泰帝国噬周酋长国东赵自由联邦灵强帝国宇元合众国冰狼共和国舜泰合众国宙辉国昌德帝国土周帝国圣龙国朱秦王国百天酋长国中中联盟南泰自由联盟丞岚联邦赤魏共和国火德共和国明汉联邦炎香联盟圣龙自由联盟伟翰自由联盟龙韩自由联邦雷岚共和国炎唐联盟黄军帝国水明酋长国蓝澜帝国虹齐国中赵联邦天炎公国天平民主联盟虹晋酋长国幻隋合众国朱德王国尊楚国丞秦共和国玄泰共和国阴赵自由联盟尊元联邦神浩帝国阴祥公国黑泰联邦阴齐公国古晋公国乾奇民主联盟伟元自由联盟魔赵联盟宗汉帝国红博民主联盟尊武帝国宙达酋长国洪岩联盟紫博公国百兽自由联盟雪宋王国伟韩民主联盟火邦自由联盟傲峰王国天强公国银强公国血宋帝国玄元联邦宇兽自由联邦宗唐王国宙胜公国碧涛公国银泰联盟仇秦合众国阴泰酋长国雨虎联邦晶德酋长国天泰民主联盟中浩共和国东浩自由联盟洪虎合众国焱武公国幻勇酋长国万腾王国洪梁合众国虹澜王国鬼天公国暗翔公国战汉民主联盟金翰民主联盟噬奇帝国古祥联盟水齐帝国青狼民主联盟千晋合众国暗元民主联盟宇旭联盟丞赵民主联盟丞龙酋长国剑天共和国宇汉共和国烈祥自由联邦古平帝国红凤公国百宋民主联盟伟奇联盟东炎合众国天翔自由联邦神武合众国烈澜国仇涛帝国丞德合众国晶涛民主联盟川祥联邦世豹共和国仁强国魔辉公国银虎民主联盟灵翔帝国木周联邦宙邦酋长国宙腾国水龙合众国舜元共和国赤元联盟碧奇国天祥共和国乾德公国土祥自由联盟崇旭自由联盟幽狼共和国紫腾联邦风武共和国幽周联盟宇元王国丞涛联邦雨中王国傲韩民主联盟金中酋长国世邦联邦南明共和国龙龙联盟血蜀帝国雨天国冰涛民主联盟战燕公国银涛国风中共和国昌豹酋长国舜峰合众国荒中自由联邦幽凤帝国战楚王国神炎合众国碧隋国荒达自由联邦灵德共和国宇胜联邦伟雄自由联邦黑蜀国暗辉民主联盟血祥共和国碧翔帝国西翔王国川周帝国圣祥合众国噬峰帝国千韩自由联邦朱清王国战雄帝国碧赵联盟冰平民主联盟舜澜自由联盟神清酋长国水商联邦龙奇王国炎虎联邦宗澜联邦虹泰国天博共和国魔元公国玄胜王国朱涛民主联盟青祥酋长国虹达公国水虎王国明宋合众国北浩自由联盟雪涛合众国银翰联邦仇龙共和国风勇自由联盟玄达自由联邦东晋自由联邦傲浩共和国南腾民主联盟莽武自由联盟千楚联邦幽澜王国炎唐酋长国冰兽联邦战元帝国千晋自由联邦水翔国仇狼帝国雷晋民主联盟中泰国战齐自由联邦龙凤酋长国地平自由联邦明天酋长国幻奇民主联盟金雄联邦虹豹王国战夏联邦天天合众国宙德酋长国伟翰联邦圣豹国明晋酋长国红唐酋长国雪泰民主联盟昌香共和国北勇自由联盟朱邦王国仁奇自由联邦洪浩自由联盟乾秦共和国朱光王国南澜共和国魔隋合众国冰隋自由联邦世旭自由联邦土夏联邦千元帝国乾龙联邦炎狼帝国火天国天天酋长国神虎王国雷燕民主联盟宇赵民主联盟仙周酋长国金赵国西赵民主联盟宙燕王国鬼清联邦冰梁国仇豹联邦土博民主联盟伟梁合众国朱岚帝国宙龙公国金安自由联盟玄泰共和国南狼共和国雷祥酋长国龙中民主联盟丞浩联邦舜晋国灵梁联盟明博共和国仁凤自由联盟莽翔自由联盟世平自由联邦万龙合众国火兽联邦伟翔联邦炎元联邦神祥公国雨唐王国晶军王国万夏国南达自由联邦金涛联盟紫清酋长国舜辉帝国红元联盟雪周自由联盟莽雄联邦川蜀酋长国水泰共和国剑韩王国赤隋酋长国红晋自由联盟噬兽民主联盟幻天酋长国傲峰民主联盟百秦国舜天联邦神天民主联盟烈清帝国雨峰公国地平自由联邦暗赵公国尊翔王国土梁公国战奇自由联盟丞旭帝国崇韩联盟南岚共和国烈奇自由联邦雨晋自由联邦洪晋王国红楚自由联邦战勇共和国魔翰王国蓝晋国宗香国金德自由联盟莽安公国炎军帝国仙夏王国宇虎帝国雪浩帝国宇翰联邦莽辉共和国莽辉公国川军联邦百峰酋长国傲邦共和国仁毅联盟血奇自由联盟宇梁王国幻蜀民主联盟龙隋公国幻汉合众国幻武联邦玄韩民主联盟明龙公国雪天王国圣虎联盟明狼自由联盟虹元帝国圣博联邦北翔合众国宗天联盟神雄联盟仇狼共和国鬼豹公国噬天联盟仙魏酋长国宙韩帝国噬狼联盟木燕酋长国中德合众国雷凤公国宇元王国剑强国仁晋公国丞奇共和国南天公国水浩帝国承峰帝国古岩联邦莽旭王国千德联邦紫蜀民主联盟庚强联邦尊强国白豹民主联盟炎胜国水平联盟风齐自由联盟青武酋长国银奇酋长国南光自由联邦烈德自由联邦崇齐共和国北光国雷奇王国暗虎民主联盟晶燕国鬼中帝国幽祥帝国舜雄自由联邦冰隋联邦白楚帝国银虎民主联盟天德公国荒奇联邦龙博合众国万汉帝国金虎共和国莽涛自由联邦崇炎国雪军公国天达酋长国川旭国战毅酋长国玄浩合众国圣蜀联盟炎旭自由联邦宗齐民主联盟阴清酋长国暗毅公国千岩王国灵赵联盟蓝梁自由联邦莽梁联盟暗楚自由联邦暗燕共和国天岚共和国灵汉公国赤赵联邦黄虎酋长国赤中王国宙炎国千武公国雪韩民主联盟舜勇国幽楚帝国幻夏帝国千浩自由联邦洪楚酋长国土晋自由联邦宇明共和国银元联盟银周王国中祥自由联邦百浩帝国白安共和国洪光王国乾隋自由联邦伟元联盟万泰酋长国苍祥公国鬼秦王国黄齐国地周自由联盟荒秦共和国水周自由联盟晶胜国鬼豹公国焱汉王国炎元共和国天兽民主联盟火辉联盟圣博联盟虹兽合众国蓝蜀联邦川梁酋长国北香共和国烈祥自由联邦傲辉自由联邦洪蜀共和国木隋自由联邦承汉国紫胜共和国水辉民主联盟宇楚民主联盟明中联盟崇浩帝国阴元公国雪清王国明赵联盟幻光自由联盟火翔公国丞翰联邦血虎联盟金武公国木峰自由联邦伟泰共和国南涛民主联盟仙蜀联盟千蜀自由联邦承龙王国水宋国风燕王国剑武民主联盟宙天联邦碧涛国天翰公国雷夏帝国洪凤自由联邦神澜王国鬼唐联盟伟虎合众国龙虎酋长国宙德联邦北晋帝国鬼兽帝国木腾联盟碧平自由联邦紫天帝国尊周联邦赤翔合众国金中公国天平酋长国莽军联邦晶岚共和国赤勇酋长国百清自由联邦风德酋长国莽汉帝国朱岚帝国烈元联盟紫天帝国金平共和国金奇国黄蜀自由联邦火香国白明联邦鬼齐自由联盟魔商共和国仇蜀公国焱翔合众国红辉帝国雷博帝国赤齐公国龙澜联邦昌翔共和国古武国北韩自由联盟昌蜀帝国明达合众国黄狼合众国黑达民主联盟苍汉联盟宙天民主联盟焱隋酋长国圣祥酋长国万梁自由联盟朱岩联盟火赵民主联盟噬明共和国血凤自由联邦地翰自由联盟宙虎国洪齐民主联盟明虎自由联盟西勇自由联盟丞韩民主联盟黄炎联盟噬唐共和国碧奇酋长国川元联邦蓝强帝国金岩自由联邦世达联邦灵雄联邦丞元自由联邦火德王国宗齐自由联盟地翔王国南天合众国白峰自由联盟银龙民主联盟中周公国龙唐民主联盟烈商帝国洪涛联邦庚德联邦紫平联盟宙泰酋长国焱安共和国朱明酋长国白岩公国烈豹公国水军联盟丞夏合众国承清民主联盟风奇自由联邦仁燕民主联盟土辉自由联盟明博合众国红宋自由联盟玄旭酋长国伟周自由联盟宇狼合众国剑德民主联盟白平自由联邦昌汉酋长国西武帝国万武共和国炎狼自由联盟银元酋长国剑旭联邦仇邦合众国舜祥王国天龙联盟天燕联邦雪隋自由联盟明雄帝国火毅共和国银岩酋长国伟秦公国洪德国乾商公国红楚共和国金晋民主联盟东商联盟荒元酋长国明德公国宗炎合众国魔翰国噬浩酋长国苍梁联盟木唐民主联盟黄勇自由联盟昌隋自由联盟紫魏共和国冰龙合众国世燕自由联盟宇隋民主联盟噬夏国木齐合众国川清王国魔龙联邦战清联邦水辉合众国庚魏合众国青燕合众国天商共和国仇龙联盟蓝唐自由联盟中武王国朱周帝国万隋国宙周王国鬼虎国庚浩自由联邦朱岚合众国世旭自由联邦傲明酋长国崇虎联盟鬼峰公国龙炎王国水龙合众国剑龙联盟宇武公国中狼自由联盟南唐帝国天虎自由联邦魔奇公国水岩自由联邦圣夏国仇峰合众国蓝天自由联邦舜魏共和国百达公国洪齐国地凤自由联邦承韩联盟东虎联盟仁赵共和国金清民主联盟朱魏国暗平联盟天腾公国荒赵帝国晶清合众国幻周联邦青德酋长国宇武共和国宙强联盟朱清酋长国蓝岚共和国百德自由联邦西龙民主联盟南豹自由联邦中魏自由联邦幻辉酋长国川宋合众国剑清自由联邦碧浩自由联邦乾德帝国昌唐帝国龙齐自由联邦乾雄王国鬼炎联邦金香联盟明龙民主联盟承元共和国莽梁联盟舜夏联盟幻龙帝国炎齐公国金腾国蓝蜀联盟舜中自由联邦晶元王国宙辉王国金浩王国银翔帝国雷平酋长国虹翔自由联盟宇韩自由联盟蓝隋国土周国金安联邦黄唐王国洪安王国炎强自由联邦宙毅联盟黑辉自由联邦土唐帝国莽周自由联盟宇达酋长国雨博国灵兽民主联盟古夏帝国天宋王国中浩民主联盟天天共和国丞平公国崇唐民主联盟暗勇公国宙汉民主联盟幻翔民主联盟青唐联盟魔韩共和国木周酋长国宇泰公国承楚公国苍齐联盟阴岩合众国宗天帝国炎隋公国灵赵联邦伟龙国千魏公国宇勇王国千魏自由联盟千商公国苍周酋长国战晋公国古汉民主联盟冰兽公国龙军公国黄毅帝国暗隋王国仁翔公国苍魏国金毅合众国仇夏公国噬辉共和国剑胜民主联盟丞腾王国地兽民主联盟宇宋联邦世邦帝国赤勇王国金祥民主联盟仙魏王国战达合众国幽岩公国鬼天合众国舜强王国傲燕公国百唐公国雪蜀公国乾元王国万奇酋长国雪隋联邦承翰联邦承明共和国剑澜国灵秦自由联邦天燕自由联盟金秦公国银中酋长国焱齐联邦金夏联盟青周公国血强王国仙安酋长国魔燕酋长国阴商共和国幻澜民主联盟傲浩自由联盟圣隋国世峰联邦世辉公国舜辉共和国鬼蜀民主联盟地雄王国金周自由联盟阴岚合众国灵龙联邦南浩自由联盟莽岚王国荒邦联盟伟龙王国金凤联邦龙炎共和国龙中共和国晶蜀合众国古周酋长国朱龙联盟川狼联盟宇夏帝国紫达民主联盟血龙自由联盟东楚民主联。

捷克共和国简介

捷克共和国简介

自然资源
● 捷克褐煤、硬煤和铀矿蕴藏丰富,其中褐煤和硬煤储量约为134亿吨,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欧洲 第五位。石油、天然气和铁砂储量甚小,依赖进口。其它矿物资源有锰、铝、锌、萤石、石墨和 高岭土等。
● 在伏尔塔瓦河上建有大型水电站。 ● 捷克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66.8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在欧盟居第12位。主要树
● 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哥特瓦尔当选为总统。
● 1960年7月11日,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书记,并开始一系列改革。
●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苏军决定武装干涉;6月 下旬,华约在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迟迟不撤;7月之后,局势有所缓和;8月3日晚华约在捷签署联合 声明,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了。
● 第 二 次 繁 荣 则 源 于 2 0 世 纪 6 0 年 代 , 那 时 有 瓦 茨 拉 夫 ·哈 维 尔 ( 1 9 3 6 - 2 0 11 ) 、 米 兰 ·昆 德 拉 ( 1 9 2 9 - ) 、 伊 凡 ·克 里 玛 (1931-)这三位并称为“捷克文坛三驾马车”的大家。“这些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比如我们现在会提到的‘布拉格之 春’中以作家的身份发挥了特别积极的作用。昆德拉的代表作《玩笑》就是在60年代初出现在捷克读者的视野中的。”
以波希米亚(波希米亚是拉丁语、日耳曼语对捷克的称呼)国王称号,此后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 罗马帝国。 ● 12世纪后半叶,公国改称波希米亚王国。
● 1620年,波希米亚(捷克)和普法尔茨联军在白山战役中失败,捷克长期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
● 1867年后,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1918年10月28日成 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提到德意志帝国,一定不能略过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威名赫赫,整个欧洲听闻他的名字,都战栗发抖。

俾斯麦的智慧和意志力远远超越时代,他的功业彪炳千秋——统一德国,完败奥地利,战胜法兰西,瓦解丹麦,实现德意志帝国的霸业。

俾斯麦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及欧洲的历史走向。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瓦解丹麦、完胜奥地利、战胜法兰西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外领地分布图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称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统一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11月9日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

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号。

展开剩余90%德意志第二帝国属地列表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39个独立的州国。

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

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州国中面积最大的,领土占整个帝国的六成。

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普鲁士王国为蓝色新的德意志帝国包括25个国家(含三个汉萨城市)和一个直辖领地。

它实现了“小德意志方案”(不包括奥地利),而非“大德意志方案”(将包括奥地利)。

德意志帝国虽然时常有君主联盟支撑,但它严格来说是一个国家的联盟。

德意志第二帝国邦国成员帝国成立后,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兼任德国皇帝和首相,实行君主立宪制,设立上议院和下议院。

帝国共经历三个皇帝,分别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

威廉一世在任期间十分信任俾斯麦,几乎所有政务都由首相俾斯麦处理,因此又称为“俾斯麦时代”。

【俾斯麦统一德意志】俾斯麦与威廉一世1862年,当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与议会自由派的对峙战愈演愈烈时,远在法国巴黎的俾斯麦似乎成了最后的赢家,这一年,他被威廉一世召回并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政治学基础理论

政治学基础理论

政治学基础理论第一章国家、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国家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组织,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代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统治阶级用以保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暴力工具。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第二,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第三,国家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

2.国家与氏族的区别:思格斯指出,与氏族制度相比,国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国家是按地区,而不是像氏族那样按血缘而划分它的成员;第二,国家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以特殊的暴力机关,如监狱、法庭等体现出来的;第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第四,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权利是按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始终是国家中政治不平等的根源。

3.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权力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

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讲,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首先,政治权力是“权力”概念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它表现为公共生活中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影响能力;其次,政治权力的主体相当广泛,它包括政府、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等;最后,政治权力与政治服从或不服从相对应,它以政治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各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手段得以实施,其作用和效果取决于它的对象的服从程度。

欧洲分为哪几个部分

欧洲分为哪几个部分

欧洲分为哪几个部分欧洲分为五个地区,其中北欧国家包括芬兰、瑞典、挪威、溜冰鞋和丹麦,东欧国家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中欧国家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西欧国家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法国和德国。

关于欧洲名称的由来,在希腊神话中和专管农事的女神德墨忒尔有关,相传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而这位女神在画像中的形象就是坐在公牛背上,而这位女神还有另外一个广为流传的名字欧罗巴,人们为了表达对女神的敬意,就将大洲的名字取名为欧罗巴二、欧洲有哪些国家组成,欧洲有多少个国家?欧洲有44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南欧指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包括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

狭义的西欧是指西欧的大西洋地区及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

欧洲中部,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以北。

包括波兰、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和列支敦士登。

北欧指欧洲北部的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

包括冰岛、法罗群岛(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

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西部。

现在科索沃独立,应该还不能算三、欧洲各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政权制度?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国家结构可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大类。

其中,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联邦制和邦联制两种类型。

英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等国是单一制国家。

瑞士、德国等采用的是联邦制。

当今的欧盟以及苏联解体后组成的独联体可被看作是邦联制的典型。

第六章国家形式

第六章国家形式

第六章国家形式主讲教师王洪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国家形式划分和基本内容。

掌握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对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作出明确的分类。

教学重点•概念题国家结构形式•简答题•1、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2、政体的划分标准•3、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问答题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2、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划分及特点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特点4、联邦制和邦联制的区别•探究问题•单一制与联邦制的主要区别•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存在哪些问题?第一节国家形式的涵义和基本内容•一、国家形式的含义•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国家形式的称谓很多,如“国家统治形式“、“国家管理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等,这些都是就国家形式的某一方面内容而言的。

•从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上考察,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政体,即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2、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称为“政治体制”。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政体含义•政体是国家形式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最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形式,并且直接地受到国家阶级性质的制约。

毛泽东对政体的定义作了经典的表述,他指出,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含义•毛泽东指出,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各国国旗的寓意

各国国旗的寓意

各国国旗的寓意中国国旗:旗上有一大四小共五颗五角星,位于红旗的左上角。

红色代表鲜血,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象征光明璀璨。

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工农士商),也说代表全国各族人民。

四颗小星环绕大星,各有一个角对着大星的中心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美国国旗(星条旗):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条宽带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个州。

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

英国国旗(米字旗):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

澳大利亚国旗:左上角为英国国旗,表明澳与英国的传统关系。

“米”字旗下的大七角星象征组成澳联邦的六个洲和联邦区。

其余部分有四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与一颗较小的白色五角星,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空的南十字星座。

蓝色象征着大海环抱着澳大利亚领土。

丹麦国旗:也叫作“丹尼布洛”(Dannebrog),图案为红地白十字。

丹麦国旗历史久远,也对其他很多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的国旗设计起了重大影响。

其他采取类似国旗设计的国家就包括了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

根据丹麦的史诗记载,这面旗帜并不是由人设计,而是从天而降的。

在1219年丹麦与爱沙尼亚的战争中,处于劣势的丹麦军队看见这面旗帜从天神的指缝中飘扬而下,一个丹麦士兵将其高高举起,丹麦军队便反败为胜。

从此这面旗帜就成为丹麦民族的象征。

十字图案也表示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韩国国旗(太极旗):以中国的儒教及道教思想为基础绘制,太极图象征宇宙天地浑成以及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

白底代表神圣的国土;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太极的两仪为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阳阴。

四角的卦是:左上为乾,右下为坤,右上为坎,左下为离,分别代表天地水火,父母男女之意。

加拿大国旗:两边的红竖长方形代表太平洋和大西洋,中间的白色正方形象征加拿大的广阔国土。

15世纪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

15世纪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

15世纪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140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综合排名:1.帖木儿帝国,2.明帝国,3.奥斯曼帝国,4.法兰西王国,5.满者伯夷王国,6.威尼斯共和国,7.埃及马穆鲁克王朝,8.卡尔马联盟,9.日本国,10.波兰-立陶宛联盟疆域资源:1.明帝国,2.帖木儿帝国,3.金帐汗国人口总量:1.明帝国,2.帖木儿帝国,3.维查耶纳伽尔王国军事实力:1.帖木儿帝国,2.明帝国,3.奥斯曼帝国文化科技:1.明帝国,2.帖木儿帝国,3.法兰西王国142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综合排名:1.明帝国,2.奥斯曼帝国,3.英格兰王国,4.威尼斯共和国,5.帖木儿帝国,6.波兰-立陶宛联盟,7.埃及马穆鲁克王朝,8.日本国,9.朝鲜王国,10.特帕内克帝国疆域资源:1.明帝国,2.金帐汗国,3.帖木儿帝国人口总量:1.明帝国,2.维查耶纳伽尔王国,3.日本国军事实力:1.明帝国,2.威尼斯共和国,3.波兰-立陶宛联盟文化科技:1.明帝国,2.帖木儿帝国,3.威尼斯共和国144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综合排名:1.明帝国,2.奥斯曼帝国,3.威尼斯共和国,4.帖木儿帝国,5.法兰西王国,6.瓦剌汗国,7.埃及马穆鲁克王朝,8.英格兰王国,9.卡斯蒂利亚王国,10.朝鲜王国疆域资源:1.明帝国,2.瓦剌汗国,3.帖木儿帝国人口总量:1.明帝国,2.巴赫曼尼苏丹国,3.日本国军事实力:1.明帝国,2.奥斯曼帝国,3.瓦剌汗国文化科技:1.明帝国,2.威尼斯共和国,3.帖木儿帝国146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综合排名:1.明帝国,2.奥斯曼帝国,3.法兰西王国,4.威尼斯共和国,5.波兰-立陶宛联盟,6.匈牙利王国,7.波斯黑羊王朝,8.日本国,9.印加帝国,10.马六甲苏丹国疆域资源:1.明帝国,2.帖木儿帝国,3.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人口总量:1.明帝国,2.巴赫曼尼苏丹国,3.日本国军事实力:1.奥斯曼帝国,2.明帝国,3.法兰西王国文化科技:1.明帝国,2.威尼斯共和国,3.奥斯曼帝国148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综合排名:1.明帝国,2.奥斯曼帝国,3.法兰西王国,4.匈牙利王国,5.波兰-立陶宛联盟,6.西班牙王国,7.波斯白羊王朝,8.威尼斯共和国,9.巴赫曼尼苏丹国,10.莫诺莫塔帕王国疆域资源:1.明帝国,2.波斯白羊王朝,3.印加帝国人口总量:1.明帝国,2.巴赫曼尼苏丹国,3.德里苏丹国军事实力:1.奥斯曼帝国,2.明帝国,3.法兰西王国文化科技:1.明帝国,2.佛罗伦萨共和国,3.奥斯曼帝国1500年世界主要强国分项目排名综合排名:1.明帝国,2.奥斯曼帝国,3.西班牙王国,4.法兰西王国,5.桑海帝国,6.葡萄牙王国,7.莫斯科公国,8.阿兹特克帝国,9.大越王国,10.佛罗伦萨共和国,11.英格兰王国,12.印加帝国疆域资源:1.明帝国,2.印加帝国,3.莫斯科公国人口总量:1.明帝国,2.德里苏丹国,3.维查耶纳伽尔王国军事实力:1.奥斯曼帝国,2.明帝国,3.西班牙王国文化科技:1.佛罗伦萨共和国,2.明帝国,3.威尼斯共和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国,王国,公国,共和国的区别帝国、王国、共和国、大公国、公国是国体,反映了国家的性质。

王朝是帝国或王国中的某一段时期,反映了统治者的性质(姓氏,领地,统治者期望等)。

帝国欧洲的体系而言,「帝国」称号最难得,一般国家即使实力强大也不能随意称「帝国」或「皇帝」。

就算硬称了也是杂牌帝国,认可度不高。

这里只讨论罗马帝国之后的帝国,之前的众说纷纭加之史载不明、神化过甚,评断标准比较模糊。

「皇帝」来源于罗马帝国,一般指拉丁语中的Imperator 和Caesar,这两个称号并无高下之别。

由于英语的原因,我们对Imperator 比较熟悉。

其实叫Caesar的也不少。

拉丁语中Caesar 念作「keisa」,即恺撒。

英语中Caesar音标为['si:za],所以有的电影会念成西撒。

德文中写作「Kaiser」,这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皇帝和奥地利帝国皇帝的正式称谓。

其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德文写成「R?mischer Kaiser」,拉丁文写成「Romanorum Imperator」,都是「罗马人的皇帝」的意思。

俄文中写作「царь」,中国采半音半意译为「沙皇」。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称呼沙俄君主以及保加利亚君主时,「恺撒」才翻译成「沙皇」,其他情况下均翻译成「皇帝」。

凯撒大帝君主为「皇帝」的国家一定是「帝国」,但「帝国」的最高领袖有时不一定是「皇帝」,比如神圣罗马也存在君主未加冕为皇帝的个例。

在欧洲诸国中,能称「帝国」或「皇帝」者,需满足如下三个条件之二或之一:1.传承罗马帝国国祚a 西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于286年分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直接继承罗马帝国国祚。

b 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继承西罗马帝国国祚。

神罗的帝位是由查理曼大帝奠定的。

矮子丕平和查理曼两代,法兰克王国扩张并占领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公元800年的圣诞节那天,教皇“出其不意”地把王冠戴在了他头上,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查理曼大帝于西元814 年去世,法兰克帝国被分裂为三。

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和东法兰克(德意志)王国自认上的皇帝之名也存在,皇帝之位一直被争夺。

962 年,罗马教皇若望十二世为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

神罗的本质是披着罗马外衣的德意志民族国家。

虽为「罗马皇帝」的延续,却并非所有神罗君主都能成为皇帝。

在确立了七大选帝侯选举皇帝的制度后,其选举出来的君主也只是「罗马人的国王」,还要通过「进军罗马」、「征服意大利」,来获得教皇的册封,才能最终取得「罗马人的皇帝」的头衔。

期间教皇权力之大,甚至废过几次皇帝。

一直到哈布斯堡家族垄断王位之后,选帝侯的实际作用几乎消失,皇帝也不再需要教皇加冕,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奥地利—德意志君主的一般称号。

c 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国祚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神圣罗马帝国三次参加反法联盟,均为拿破仑击败,先后失去了德意志本土西部、意大利北部、西加里西亚和南斯拉夫的领地。

本来神罗内部各个王国与公国联结就很松散,到此时已接近瓦解。

1804.05.18,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称帝。

为回击拿破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提升奥地利大公国为奥地利帝国,自称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并借机整合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是为奥地利帝国之始。

1806年,奥地利再次被拿破仑击败,弗兰茨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称号,只保留奥地利皇帝。

至此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匈牙利民族是奥地利帝国中第二大民族,为了保障奥地利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和防止独立,皇帝不得不与匈牙利的贵族举行安抚性质的谈判,寻求一个折衷方案。

最终1867年6月经帝国议会通过,正式建立奥地利—匈牙利君主国。

奥地利皇帝同时是匈牙利国王,也是波希米亚国王(波西米亚是神圣罗马帝国七大选帝侯之一,也算有了神罗国祚的传承)玛利亚.特蕾莎女皇d 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国祚普鲁士公国历史上因为公爵膝下无子,爵位由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建立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

勃兰登堡选帝侯国是神圣罗马帝国七大选帝侯之一,由此普鲁士由神罗边境屌丝看守逆袭成黄金血统的高富帅。

三次王朝战争后,除了奥地利之外的神罗领土,包括四个王国、六个大公国、五个公国、七个候国三三个自由市均为普鲁士所有。

1871年击败法国,确定了普鲁士在德意志邦国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随着威廉一世被拥立为德意志皇帝,普鲁士掌控了整个帝国的领导权。

1871.01.18,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

不过它的正式国号为德意志国(德文:Deutsches Reich)而不是帝国,这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名。

其实威廉一世想成为Kaiser von Deutschland,也就是「德意志皇帝」,或者说是「全德意志的皇帝」,可议会批准的是Deutscher Kaiser,也就是「德意志(的)皇帝」。

对于两个名字,可以类比「中国皇帝」和「中国境内的皇帝」。

德皇加冕e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解体,东罗马帝国直接继承罗马帝国国祚。

西罗马灭亡后,拜占庭帝国自认为是罗马帝国正统的延续,在其千余年的历史中一直自称正式名称是Rōmanía(罗马),或者Basileía Rōmaíōn(罗马帝国)。

这是拉丁语Imperium Romanorum(罗马帝国)的希腊语翻译。

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帝国灭亡,历经十二王朝93 帝。

君士坦丁堡f 俄罗斯帝国1473 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廷帝国的亡国公主索非亚,一般认为索菲亚带来了拜占庭国祚。

之后俄国人将双头鹰图案放进俄罗斯国徽中,以示莫斯科是「第三罗马」,莫斯科大公国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合法延续。

(另一个有双头鹰国徽的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也把双头鹰便成王徽的主体,显示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室的地位。

一些德意志地区的诸侯王室也引用了双头鹰标志,显示自己和哈布斯堡王室的亲密关系。

)双头鹰徽章1547~1721 年间,俄罗斯的国号为「沙皇俄国」,君主称「沙皇」。

「沙皇」最早是俄罗斯人用来称呼拜占庭帝国皇帝,后对蒙古可汗(金帐汗国)的敬称。

保加利亚君主也称过「沙皇」,建立过「保加利亚帝国」,不过自封的程度太大,也没有合法来源。

且和拜占庭的战争中打赢了就自称「沙皇」,打输了又改称「大公」,个人觉得实在称不上是真正的帝国。

自彼得大帝1721 年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胜利后,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正式称皇帝(俄语:Император),俄罗斯的国号为「俄罗斯帝国」,但在俄国民间与各国仍一直**惯把俄罗斯皇帝都俗称为沙皇。

沙皇叶卡捷琳娜2.获得教皇加冕法兰西帝国自查理曼大帝逝世,西法兰克王国到后来的法兰西王国这一段时间里,法兰西一直是王国。

之后通过革命成为共和国。

1802年,拿破仑修改共和八年宪法为拿破仑宪法,改为终身执政。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了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

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拿破仑加冕称帝。

不过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

但毕竟至少把教皇请来,诚意也算有了。

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中,为了不使教皇难堪,选用了后半截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场面。

需要指出的是,从法理上来讲,教皇加冕的合法性还是来自于罗马帝国(教皇代表罗马帝国)。

但是个人认为如果说法兰西帝国直接继承了罗马国祚时间跨度上有些牵强。

且拿破仑是「法国人的皇帝」而非「罗马人的皇帝」,这与之前神罗既是「罗马人的皇帝」又是「日耳曼人的皇帝」相比有所变化,也算是欧洲民族国家兴起与形成时期一个观念上的变化。

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在1852 年效仿拿破仑,自称法国人的皇帝,是为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二世是拿破仑的儿子,从未登基)。

这是法国经历两个帝国的原因。

拿破仑加冕3.获得其他帝国的国祚大英帝国(这个就比较奇葩了)帖木儿帝国灭亡前夕,末代大汗帖木儿五世孙巴布尔兵败逃至今天的印度,并在那里开创了莫卧儿王朝。

17 世纪时莫卧儿君主称「巴沙底」,在欧洲人眼中类似于皇帝,且没有地理上的意义(即不是印度巴底沙或印度皇帝)。

英国在在19世纪初达到鼎盛,号称“日不落”,境内大约有4亿多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领土约3367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成为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

然而英国自阿尔弗雷德大帝伊始(Alfred the Great,这里的the Great只是后人对杰出君主的尊称,王国和帝国元首均可有此尊称,并没有皇帝的意思。

在翻译时为了彰显霸气才译作「大帝」),一直是王国,这与当时其强大的实力不相符合。

反而当时比英国弱小的国家,例如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也成为了皇帝。

当时欧洲处于一个秩序崩坏的阶段,「只有一个皇帝」的不成文规定被打破(神罗灭国,而法国,奥地利,德国先后成为帝国)。

但是英国祖上没娶过神罗选帝侯的女眷,英国国教和罗马教廷也不对路。

所以只能另想办法。

为了从法理上获得和法国等国一样的地位,英国议会决定让国王兼「印度皇帝」,这勉强也说得通,毕竟一来印度是远东大国,帝位还算值钱;二来西欧君主头衔都比较多,比如奥地利皇帝有几十个头衔。

1874年大选后迪斯累利重新掌权成为首相。

迪斯累利促使议院通过了1876年皇家头衔法案。

1877 年1月1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君主维多利亚女王在新德里正式加冕成为「印度女皇」。

英国历史上拥有皇帝或女皇头衔的只有维多利亚、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和乔治六世五位君主。

他们的头衔为印度皇帝(Emperor of India)或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

随着印度独立,「皇帝」头衔也随之取消。

印度独立后,乔治六世仍然保留印度国王(King of India)达两年,直到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

之后,乔治六世依旧保有巴基斯坦国王(King of Pakistan)的称号直到他在1952年逝世。

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即位时也拥有巴基斯坦女王(Queen of Pakistan)的称号,直到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所以说英国的帝国称号(不是国祚,仅仅是帝国血统)是蒙古帝国传下来的。

即实际上并不存在「英国皇帝」或者「英国女皇」之名,但英国却有帝国之实。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以上是欧洲诸帝国,下面顺便说说蒙古诸国中的帝国。

一般来讲,游牧世系均称「汗国」,汗国的地位有类似于公国的,有类似于王国的,也有类似于帝国的,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国家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