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课堂小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 代表人物 文 化 前期 运 动 内容
《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 后期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袁世凯为实现独 背景: 裁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导入框) 《新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1 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的创 阵地: 《新青年》 口号(主张、旗帜): 民主 科学 办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前期内容: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后期: 背景: 马克思主义 新世纪 宣传思想: 的曙光 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 维克的胜利》,创办《每周评论》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性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 进步性: 评价 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知识点记忆:
要求:全体起立,同桌互查,记住坐下,时间5分钟。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兴 阵地: 《新青年》 起 口号(主张、旗帜): 民主 科学 新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文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 化 运 内 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动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四提倡 四反对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 独 主 秀
要 代 表 人 物 鲁
迅
李 大 钊
胡 适
自学指导三3分钟 自学检测三3分钟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 》 上发表 《庶民的胜利》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陈独秀 李大钊 E.主要代表人物 鲁迅 胡适
F.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略)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分钟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 3、十月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自学指导一 2分钟
1. 兴起背景ຫໍສະໝຸດ 自学检测一1分钟1. 兴起背景 A.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极力推行 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B. 帝国主义 支持 袁世凯尊孔复古 封建余孽 的反动政策 保皇分子
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 《每周评论》 创办了___________
自学指导四: 2分钟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自学检测四(2分钟)
资产阶级 a.1917年十月革命前:
b.1917年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
性质: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课堂小结(2分钟)
1915 陈独秀 A.兴起标志 : 上海创办《新青年》 B.口号: “民主” “科学” C.主要阵地:《新青年》 D.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自学指导二3分钟
A.兴起标志 :
B.口号:
C.主要阵地:
D.内容:
E.主要代表人物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三.聚集主题 合作探究
❖ 【激情朗诵】
❖ 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胡适: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 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 鲁迅: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 歌诀小结:
❖ 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 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
❖ 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 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
❖ 随堂达标案 ❖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 请完成学生用书“当堂练习”部分。 ❖ 课后评价案 ❖ ●课后作业测评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 主阵地、兴起的标志和基本内容。
❖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解 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 3.树立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 教学重点: ❖ 新文化运动。 ❖ 教学难点: ❖ 新文化运动斗争的矛头。
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
辛亥革命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西方自由、平 等、博爱的观念影 响强烈;
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的发展渴望民 主政治,以求资本 主义的继续发展;
新旧思潮 激烈冲突
袁世凯窃取 革命成果,妄图 尊孔复古、复辟 帝制;
帝国主义企 图进一步侵略和 控制中国。
❖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 1.自读课本。 ❖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 填空题,在书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
2、袁世凯独裁,复古尊孔、破坏共和
3、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想冲突
二、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三、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四、旗帜:“民主”和“科学”
五、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六、基本内容:
1 、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提倡,四反对)
2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七、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
发做了思想准备
2、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
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的成果)
3、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二)消极影响(局限):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或绝对否定。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
标志: 口号: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内容:
四个提倡 四个反对
20世纪初国民的思想
提倡民主 封建思想仍旧根深蒂固
《药》对“人血馒头”的描写: 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地说 :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cuō)起这 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 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ǎo)开了,焦皮里面窜 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 —鲁迅《药》节选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 结果: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
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 革命推进一个新时期。
列宁主义。——毛泽东
三、评价新文化运动
他们打碎了身上的枷锁,
如春雷一般, 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1)“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洋务运动
(2)“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国人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新文化运动 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 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 后期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意义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9课 课
新文化运动
■兴起 兴起 ■内容 ■评价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1.背景 背景
新 旧 思 潮 发 生 激 烈 冲 突 袁世凯实现 独裁专制, 民 ,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民主、自由、 、
• 开始标志 开始标志—
知 识 归 纳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 《新青年》
三、小 结
兴起标志 1915年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新青年》 旗帜(口号) 民主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 代表人物 文 化 前期 运 动 内容 《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化,反对旧文学。 反对旧文学。
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 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劝她父亲干脆送点毒 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她父亲却说: 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她父亲却说: 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 “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 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项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 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项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 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敬酒,行三揖的礼节, 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敬酒,行三揖的礼节, 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妇女都拿来做榜样。 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妇女都拿来做榜样。 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 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 我已托大勇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 天,我已托大勇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那服 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 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 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是要来上香 的,他是常常验尸的 窍流血。 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 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 我如何担得起? 我如何担得起?”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 ——余杰 字—一“贞烈可风”。 一 贞烈可风” 余杰
历史优质课件第9课新文化运动

思考: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 对儒家的传统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 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 神支柱,在当时,只有打 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 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 与民主共和。
“打倒孔家店”
2008年,经过3个多月40000多网民投票,选出了5句 《论语》中的句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此向世界展示 中华文化的精髓。
生新 激旧 烈思 冲潮 突发
袁世凯为实 现独裁专制, 在社会上掀 起一股尊孔 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
材料二:“吾国之维新也,··运···动··,共和也,帝制
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 所用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 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
须要改建变立人名的副思其想实”。的—共—和陈国独,秀必须从根本上改 造国民的思想(吸取辛亥革命失败教训)
材料三:
3、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四: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
“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
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
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 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你认为该如何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 与时俱进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 民主 提倡 科学
反对 专制 反对 迷信
思想革命
提倡 新道德 反对 旧道德
提倡 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后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第二单元9课新文化运动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民主‛ 民主政治、民主思想与意识
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知识,科学 ‚科学‛ 精神、 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思想革命
“打倒孔家店‛(儒) 鲁迅与《狂人日记》 胡适与白话文 “文化平民化‛
+
文学革命
“四提倡,四反对‛
新文化运动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917年俄国 十月革命 材料
思维 拓展
俄国革命 ‚是立于社会主 义上 之革命‛,是 ‚世界人类全体 的新曙光‛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后期有什么新的发展?
1、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
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 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2、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①‚自强‛ 学‛ A.①② C.③④
②‚民主‛ B.②③ D.②④
③‚求富‛
④‚科
3、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
——《家》巴金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
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 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 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德先生 – Democracy [dɪ'mɑkrəsɪ] -- 民主 赛先生-- Science['saiəns] -- 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县一中历史教研组八年级上期学案刘占锋
【学习目标】
1
2
3
学习过程:
(一)
1、阅读教材
从年起,
和“”两面大旗,以《
2、阅读41—42
动中的贡献。
反对;提倡
3、阅读42
【合作交流】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拓展延伸】
【系统总结】
【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两面大旗、
二、选择题
1、
A.
2、20
A.洋务运动
3、下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创作了《狂人日记》和《孔乙己》的是()
A.B.C.D.
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5、下列对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
7、阅读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从黑暗
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请回答:(1)材料出自什么刊物?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什么运动?此运动有何影响?
(2)两位先生实际指什么?此运动前后期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当堂反思】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