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
2013年高考语文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013年高考语文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专题17 默写常见
的名句名篇
【难点突破】
高考试卷上已经出现的名句,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1.引譬取喻,意蕴丰赡。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
这类“名句”具有明晰的象征意义。
刘禹锡的诗句揭示了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
李商隐笔下的“春蚕”“蜡炬”是对默默奉献的人们的写真。
韩愈的诗句点明了历史潮流的不可阻遏。
杜甫的诗句将抽象的听觉形象化。
这类“名句”意象丰赡,境界开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受到命题者青睐。
2.饱含哲理,发人深省。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马总《意林》)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这类“名句”写的是寻常事物,作者平中见奇,推出新意,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言常人意中所有笔下所无,提示真理,给人启迪。
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以之勖勉他人鉴戒
1。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孟子:人和课

C.执行法官遂在涉案房屋依法贴出公告,限期腾退,田
某却置若﹒罔(wǎnɡ)闻。
D.在送礼品牌上,苹果稳居“2019最青睐的男士送礼品
牌”榜首,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紧随其后。
【解析】选A。瞻—赡。
二、积累熟语。 1.地利人和:地利,优越的地理条件;人和,得人心。表 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坚持正义,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 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孟子的论辩说 理技巧
举例
(3)_运__用__排__比__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的论辩说理 技巧
(4)运用描写
举例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 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 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 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 者皆欲赴诉于王。
【备选要点】 孟子是如何抓住时机说服齐宣王的?
【点拨】首先告诉齐宣王要有仁爱之心,并学会推恩以 及推恩的好处,然后又用一连串排比句从正面为齐宣王 描绘了一幅“发政施仁”以后的美好图景,打动了齐宣 王的好大喜功之心,齐宣王说了一番诚恳请教的话,表 示愿意试行“王道”。最后,孟子完全取得胜利,向齐 宣王阐述了“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说得齐宣王心服 口服。
4.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译文:_对__于__做__了__(_却__)_没__有__达__到__预__期__效__果__的__事__情__,_都__要__反__ _省__自__己__,_从__自__己__身__上__找__原__因__。__自__己__持__身__端__正__,_天__下__的__人__ _都__会__归__向__他__。
语文第三册及选修名言名句背诵与默写

语文第三册及选修名言名句背诵与默写一、“先秦诸子”名言名句背诵与默写(注意粗黑字体)。
(积累理论论据,加强人格修养)1、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3、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5、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0、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2、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1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问知。
子曰:“知人。
”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解析】A项第一个“知”通“智”,B项“错”通“措”,C项“乡”通“向”。
【答案】 D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
B.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
使民如承.大祭承:接受。
C.在邦无怨.怨:埋怨,责怪。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约束。
知者利.仁利:利用。
【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
B项“见”:接见;“承”:承当。
D项“约”:贫困。
【答案】 C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得复见将军于.此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B.仲尼岂贤于.子乎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在。
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介词,比;C项介词,对。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B.能使枉者直C.不仁者远矣D.尧舜其犹病诸【解析】B项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正直的人。
C项,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
D项,病,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担忧。
【答案】 A5.名句默写。
(1)________,天下归仁焉。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
(5)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
(6)仁者安仁,________。
【答案】 (1)一日克己复礼 (2)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4)己欲达而达人 (5)有杀身以成仁 (6)知者利仁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文本选段,完成6~9题。
必修五古代诗歌散文先秦诸子默写.doc

必修五(新课标)名句默写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奚惆怅而独悲?,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2、,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
,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
,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
3、,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
4、,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
5、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7、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8、时维九月,。
潦水尽而寒潭清,。
,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9、,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
,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0、,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极娱游于暇日。
11、,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12、嗟乎!时运不济,。
,李广难封。
13、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处涸辙以犹欢。
,扶摇可接;,桑榆非晚。
14滕王高阁临江渚,。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15、臣以险衅,。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而刘,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16、诏书切峻,。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臣欲奉诏奔驰,;欲苟顺私情,。
臣之进退,。
17、但以刘,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8、乌鸟私情,。
臣之辛苦,,。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先秦诸子选文》名句默写《论语》名句: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时作业14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 .若火之始然D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解析】 A 项“要”通“徼”,求取;C 项“然”通“燃”,燃烧;D 项 “内”通“纳”,结交。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与禽兽奚择.哉 (区别) B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萌芽,发端) C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侍奉) D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不是) 【解析】 D 项,非:不符合,违背。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B.⎩⎪⎨⎪⎧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万物皆备于.我矣 C.⎩⎪⎨⎪⎧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D.⎩⎪⎨⎪⎧旷安宅而.弗居环而攻之而.不胜 【解析】 D 项均为转折连词。
A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
B 项,介词,和/介词,在。
C 项,是/有所作为。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解析】A项,“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答案】 A5.下列句式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 B6.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2)______________,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答案】(1)恻隐之心(2)辞让之心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6.1《兼爱》

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褊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
Image 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追求。儒家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
的同情和体贴。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家、儒家的 主张显然是相通的。
文本图解 No Image
相攻、相篡、相贼 天下之害→不相爱生
己,以爱自己的亲人出发爱天下人,由私爱而达到博爱;墨家则更
Image 强调爱别人,指出爱别人应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不应有亲疏远
近之“别”,即爱无差等。解答此题一定要扣住“以及”“若视”这些关 键词语,理解其含义,明了儒墨两家的差别。联系现实时必须紧扣 爱,尤其是注意儒墨互补的思想。
一、兼 爱 No
No 提示:不是多余。文章前面部分虽然反复说明要“兼相爱、交
相利”,观点已经非常明确,但是文章在后半部分引用这些事例,是
Image 为了更好地论证君王不相爱是因为“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
的现实,是观点明确之后的进一步论证,是为了把观点论述得更 清楚明了,同时也体现了说理逻辑的严谨。另外,引用这三个事例, 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Image
前预习导学 课 No
Image
基础导练 No Biblioteka mage1.通假字 (1)贵必敖贱 敖,通“傲”
No (2)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以,通“已”,已经
(3)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于,通“迂” (4)辩其故也 辩,通“辨”,分别,辨别
Image (5)苟君说之 说,通“悦”
(6)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要,“腰”的本字 (7)教驯其臣 驯,通“训” (8)破碎乱行 碎,通“萃”,聚集
自主探究 No Image
墨家所说的“兼爱”所N 表达的意o 思,我们在儒家的有关选文中 也见过,你认为I 他们m 的观点有a 相通之g 处吗? e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理解性默写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子罕》中形容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是:,。
2.,,是知也。
《论语·为政》3.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
4. 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5.《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
6.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的句子是:,。
7.知人者智,。
胜人者有力,。
强行者有志,,死而不亡者寿。
8.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庄子·让王》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
2.,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3.,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4.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6.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对“大丈夫”是如何要求的:,,。
7.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 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的句子是:,。
8.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
2.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3.岁寒,。
《论语·子罕》4. 得道者多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下》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难。
7.,。
《老子》第二章,多易必多,故终无难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名句默写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来者犹可追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3、丈人曰:“,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不仕无义。
,不可废也;,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
5、仰之弥高,;,忽焉在后。
6、子曰:“当仁,。
”7、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8、莫春者,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
9、他人之贤者,,犹可逾也;仲尼,,无得而逾焉。
10、君子一言以为知,,。
夫子之不可及也,。
11、君子学道则爱人,。
12、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13、君子之过也,。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能弘道,。
14、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
15、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16、子曰:“岁寒,。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18、出门如见大宾,。
己所不欲,。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9、举直错诸枉,。
2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22、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
23、,小人喻于利。
2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于是。
25、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人不厌其笑;,人不厌其取。
26、君子义以为上,,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7、,思而不学则殆。
28、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29、贤贤易色,,事君能致其身,。
30、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31、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
”32、,患不知人也。
3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不惑,,六十而耳顺,,不逾矩。
34、父母在,不远游,。
35、朽木不可雕也,。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7、知者乐水,。
知者动,。
知者乐,。
38、敏而好学,。
39、,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40、鸟之将死,;人之将死,。
41、君子坦荡荡,。
42、,匹夫不可夺志也。
43、,仁者不忧,。
44、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45、,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6、君子以文会友,。
47、名不正,;言不顺,则事不成。
48、其身正,;其身不正,。
49、言必信,。
50、人无远虑,。
51、君子泰而不骄,。
52、工欲善其事,。
53、君子和而不同,。
54、既来之,。
55、小不忍,。
56、道不同,。
57、,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孟子》名句默写1、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5、今夫天下之人牧,_________________。
如有不嗜杀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如是也,民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鸡鸣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鸣而起,________________,蹠之徒也。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贼仁者谓之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9、得其心有道:________________,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獭也;_______________,鹯也;________________,桀与纣也。
11、天不言,________________。
12、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政民畏之,_______________。
善政得民财,________________。
13、独乐乐,________________,孰乐?_______________,与众乐乐,孰乐?14、_______________,民亦乐其乐。
_______________,民亦忧其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15、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人者,_______________。
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反其仁;______________,反其智;______________,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______________,其身正,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20、故推恩足以保四海,____________________。
2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岁终身饱,_____________;然后驱而之善,________________。
22、其为气也,至大至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集义所生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则馁也。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
______________,仁也;______________,义也;______________,礼也;______________,智也。
仁义礼智,______________,弗思耳矣27、______________。
反身而诚,______________。
强恕而行,______________。
28、仁,__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哉!29、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
30、权,______________;度,______________。
31、孟子曰:“______________,有求全之毁。
”32、不以规距,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无恒心,______________,无不为已。
34、______________,非仁也,______________,非义也。
35、_______________,登泰山而小天下。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论语》选读名句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10、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11、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4、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9、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5、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26、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30、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