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政史地]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近代中西方历史上的改革课件选修1

4.影响 (1)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宗教改革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沉重打击了天 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3)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4)推动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
四、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1. 加尔文宗教改革 :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简化宗 教仪式;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核心 是“先定论”;主张个人奋斗和加强道德修养。 2.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亨利八世颁布一系列限制教会权 力的法令,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 会最高首脑,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保留了 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建立了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 治的工具。
三、马丁 · 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德国是天主了大量财富。 2.开始:1517 年,马丁 ·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 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要内容: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简化宗教仪式; 认为《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和《圣经》 面前人人平等;君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3.“异端”运动: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 争中,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群众, 被称为“异端”运动。天主教会建立“异端”裁判所,迫害 “异端”分子。
二、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 14~ 15 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促 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 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 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3.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 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会。
2.国际 (1)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阿里建立穆罕默德 · 阿里王朝, 虽然把英法赶出埃及,但埃及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 胁。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埃及倾销商品, 使埃及形势进一步 恶化。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33ppt)

★导致原有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改革
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三大改造、 戈尔巴乔夫改革
按改革的性质归类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国 ★世界
现代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
(赫、戈、匈)
按改革的程度归类
★没有使原有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土地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列宁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 特色的改革之路
改革要勇于创新等
(一) 知识回顾 整合归类
(二) 分析比较 重点探究
(三) 思想认识 能力提升
分组讨论:
第一小组:围绕古代的改革。 第二小组:围绕中国近代的改革。 第三小组:围绕世界近代的改革。 第四小组:围绕世界现代史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第五小组:围绕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 ,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背景相同 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影响相同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本国现有制度
利用市场和商品 开创了资本主义 各自特色 货币关系扩大生 国家国家干预经
产、发展经济 济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
成功原因 认识
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三大改造、 戈尔巴乔夫改革
按改革的性质归类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国 ★世界
现代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
(赫、戈、匈)
按改革的程度归类
★没有使原有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土地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列宁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 特色的改革之路
改革要勇于创新等
(一) 知识回顾 整合归类
(二) 分析比较 重点探究
(三) 思想认识 能力提升
分组讨论:
第一小组:围绕古代的改革。 第二小组:围绕中国近代的改革。 第三小组:围绕世界近代的改革。 第四小组:围绕世界现代史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第五小组:围绕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 ,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背景相同 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影响相同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本国现有制度
利用市场和商品 开创了资本主义 各自特色 货币关系扩大生 国家国家干预经
产、发展经济 济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
成功原因 认识
高考历史考点近代历史上的改革PPT课件

本专题理论性强,概念、名词、术语较多,理解起来 有一定的难度,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理解一些民主思想的 内涵与本质。从内容上看,把当今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 与近代民主思想及其实践的过程相结合命题,是需要注 意的重要方式和角度。从题目设计上看,非选择题形式, 重材料、问题由浅入深,基础与能力会结合得很巧妙, 因此复习中要抓住基础,掌握一定的技巧。
【运用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 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 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 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 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然则革命者 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 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 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
从命题角度上看,近代部分改革内容的考查依然注重 能力立意,强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相关问 题,但特别注重时代特征和成败原因分析。因此,考生 复习时必须着意提高材料的阅读理解、运用能力和综合 分析比较能力,并注意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其成 败,吸取教训,注重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近代化道路多 样化的理解。
(3)《独立宣言》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天赋人权、主权 在民等进步观点。
【运用提升】 (2011·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 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 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立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 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 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 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 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 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 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 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 即神道崇拜。
【运用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 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 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 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 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然则革命者 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 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 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
从命题角度上看,近代部分改革内容的考查依然注重 能力立意,强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相关问 题,但特别注重时代特征和成败原因分析。因此,考生 复习时必须着意提高材料的阅读理解、运用能力和综合 分析比较能力,并注意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其成 败,吸取教训,注重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近代化道路多 样化的理解。
(3)《独立宣言》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天赋人权、主权 在民等进步观点。
【运用提升】 (2011·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 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 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立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 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 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 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 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 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 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 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 即神道崇拜。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

近现代历史改革背景与原因
封建社会晚期矛盾激化
02
01
03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地现象普遍,导致社会贫富差 距加大。
官僚体制腐败,官员贪污受贿,造成政府效率低下, 社会矛盾尖锐。
封建礼教束缚人们思想,妇女地位低下,社会进步受 阻。
西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 平等条约获取特权,侵犯中国 主权。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
两者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都涉及到了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但是,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而清末新政则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此外,戊戌变法的措 施相对较为激进,而清末新政则相对较为保守。
辛亥革命后政治制度改革尝试
辛亥革命的背景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
法维新运动。
02 03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 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 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清末新政的背景
20世纪初,清朝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比较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编练新军;改革学制,废除科 举;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等。
民间力量:参与支持或抵制改革行动
民间力量是改革中的重要参 与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 改革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
响。
一些民间团体和人士通过组 织集会、游行示威等方式表 达自己的诉求和立场,支持
或抵制改革行动。
同时,民间力量还可以通过 舆论宣传、社会动员等方式 扩大改革的影响力,推动改 革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认同 。
封建社会晚期矛盾激化
02
01
03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地现象普遍,导致社会贫富差 距加大。
官僚体制腐败,官员贪污受贿,造成政府效率低下, 社会矛盾尖锐。
封建礼教束缚人们思想,妇女地位低下,社会进步受 阻。
西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 平等条约获取特权,侵犯中国 主权。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
两者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都涉及到了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但是,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而清末新政则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此外,戊戌变法的措 施相对较为激进,而清末新政则相对较为保守。
辛亥革命后政治制度改革尝试
辛亥革命的背景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
法维新运动。
02 03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 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 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清末新政的背景
20世纪初,清朝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比较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编练新军;改革学制,废除科 举;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等。
民间力量:参与支持或抵制改革行动
民间力量是改革中的重要参 与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 改革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
响。
一些民间团体和人士通过组 织集会、游行示威等方式表 达自己的诉求和立场,支持
或抵制改革行动。
同时,民间力量还可以通过 舆论宣传、社会动员等方式 扩大改革的影响力,推动改 革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认同 。
优秀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改革专题复习 (共35张PPT)

一类是巨变,一种长期性的变异。可以分为 两种形式:一种是创新性的巨变,这是独特 历史条件凑合下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 的变化;一种是传导性的巨变,这主要是受 外因诱导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渐进性微变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宗教改革 罗斯福新政
1、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挫折
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挫折
1、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2、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
3、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和俄1861年改革 4、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5、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苏社会主义改革
1、对改革持肯定或否定评价的依据 2、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 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3、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4、中国封建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规律:
•
对“改革和革命”的理解可能存在的误区 (1)轻视改革
革命彻底,改革不彻底? 革命是被统治阶级的事,改革是统治阶级的事? 革命是以人民的名义,改革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 在中国历史上,革命多过改革,是主流?……
(2)否定革命
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 类
• 一类是微变。这是指发生在同一社会经 济形态或同一生产方式之内的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的积累性的渐变和突变 (令。
1、什么是青苗法?王安石采取此项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 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 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 便之 。 (《邵氏闻见录》卷11)
2、结合材料分析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大多数农民不识字,得花钱请书吏,再到衙门申 请。不法书吏乘机作手脚,贪官污吏又层层盘剥。变 法规定的二分利息,结果涨至35倍,农民宁愿避开官 府,“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官吏又采取 一刀切的贷钱措施,下指标,硬摊派,实行权力寻租, 以至农民谈贷色变。
高三历史中外重大改革专题课件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中外重大改革
重点探究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使俄国经济逐渐恢复到战前 水平,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新经济政策是
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
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中外重大改革
重点探究
2.认识:①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改革。②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还要具有 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③改革是社会发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中外重大改革
重点探究
探究三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③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巩固统治。③部分措施相同。都是从 西方引进技术,建立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2.不同点:①结果不同。洋务运动失败;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 的改革;明治维新则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奠定了基础。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中外重大改革
重点探究
革;后者是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由明治天皇掌权并下令改革;④改革 程度:前者废除农奴制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更多地维护了贵族地主阶 级的利益;后者改革程度较俄国深,但也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探究五 20世纪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经济改革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 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 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20世纪) 70年代末的中国。”书中的“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指的是苏 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最新[高三政史地]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课件ppt
![最新[高三政史地]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d30f05b9f3f90f77c61ba6.png)
[高三政史地]2013届高三 第一轮复习:近代历史上的
中外改革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欧洲的宗 近几年高考中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①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②马 教改革 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③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实质和历史作用
俄国1861 年改革
2011年山东文综第33题,2010年江苏单科第25A有考查,考查以非选择题 为主。备考时关注:①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②“二一九法令”的主要 内容及评价;③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穆罕默 德·阿里 改革
明治维新
近几年高考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及作用。
2011年江苏单科第24A,福建文综第41A,2010年海南单科第29题,做了考 查,属高频考点,备考时关注: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及历史影 响。
戊戌变法
2009年山东文综做过考查之后,近两年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①戊戌 变法的历史根源;②康梁的维新思想;③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④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
军队。实行征兵制;按 增强了军事实力,
军 西欧国家的模式组织和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
事 训练军队;建立军事学 里维护了埃及的独
校,培养新型军官;改 立和主权的完整
善装备等
问题探究2:阿里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提示:内因: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与残 暴及对外扩张战争,造成国内形势的恶化,这表 现在沉重的捐税、劳役、兵役造成土地荒芜、父 母残子、武装起义不断发生,这使改革难以继续 推行下去。外因:穆罕默德·阿里的扩张战争损害 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殖民利益,于是列强加紧殖 民扩张并助土反埃,打败埃及,迫使阿里屈膝求 和,埃及变成英国等列强的半殖民地,阿里改革 走向失败。
中外改革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欧洲的宗 近几年高考中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①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②马 教改革 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③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实质和历史作用
俄国1861 年改革
2011年山东文综第33题,2010年江苏单科第25A有考查,考查以非选择题 为主。备考时关注:①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②“二一九法令”的主要 内容及评价;③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穆罕默 德·阿里 改革
明治维新
近几年高考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及作用。
2011年江苏单科第24A,福建文综第41A,2010年海南单科第29题,做了考 查,属高频考点,备考时关注: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及历史影 响。
戊戌变法
2009年山东文综做过考查之后,近两年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①戊戌 变法的历史根源;②康梁的维新思想;③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④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
军队。实行征兵制;按 增强了军事实力,
军 西欧国家的模式组织和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
事 训练军队;建立军事学 里维护了埃及的独
校,培养新型军官;改 立和主权的完整
善装备等
问题探究2:阿里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提示:内因: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与残 暴及对外扩张战争,造成国内形势的恶化,这表 现在沉重的捐税、劳役、兵役造成土地荒芜、父 母残子、武装起义不断发生,这使改革难以继续 推行下去。外因:穆罕默德·阿里的扩张战争损害 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殖民利益,于是列强加紧殖 民扩张并助土反埃,打败埃及,迫使阿里屈膝求 和,埃及变成英国等列强的半殖民地,阿里改革 走向失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共16张PPT)

(1) 原因: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以及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商品倾销、原料掠夺)。
(2) 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
迅速。
(3) 速度:是一个缓慢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
主导地位。
(4) 结果: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
→ 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中原料国产地
英 国
(史实)渐行渐远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
世界
政治(军事)上
经济上 思想观念
政治
经济
对外政策
或:结腐论朽:没工落业的文封明建对制农度业无文法明抵的抗军胜新事利兴是的必资然本的主义制度外交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7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2:58:2822:58:2822:588/27/2021 10:58:28 P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722:58:2822:58Aug-2127-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2:58:2822:58:2822:58Friday, August 27, 2021
❖演变-
社会性质:独立自主封建社会 →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完全独立的新中国
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经济形式(大工业)产生
并逐渐发展 → 工业化地位日渐重要 ( 经济近代化 )
济侵略(商品倾销、原料掠夺)。
(2) 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
迅速。
(3) 速度:是一个缓慢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
主导地位。
(4) 结果: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
→ 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中原料国产地
英 国
(史实)渐行渐远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
世界
政治(军事)上
经济上 思想观念
政治
经济
对外政策
或:结腐论朽:没工落业的文封明建对制农度业无文法明抵的抗军胜新事利兴是的必资然本的主义制度外交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7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2:58:2822:58:2822:588/27/2021 10:58:28 P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722:58:2822:58Aug-2127-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2:58:2822:58:2822:58Friday, August 27, 2021
❖演变-
社会性质:独立自主封建社会 →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完全独立的新中国
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经济形式(大工业)产生
并逐渐发展 → 工业化地位日渐重要 ( 经济近代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1.内容 (1)政治上: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2)经济上: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组织上: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2.评价 (1)进步性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 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国外
(1)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阿里建立穆罕默 德·阿里王朝,虽然把英法赶出埃及,但埃及随 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埃及倾销商品,使埃及形 势进一步恶化。
(二)内容及作用
措施
内容
作用
土地 制度
经济
政治 体制
(1)取消免税地和没收违规宗教地产 (2)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 (3)改革赋税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
军队。实行征兵制;按 增强了军事实力,
军 西欧国家的模式组织和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
事 训练军队;建立军事学 里维护了埃及的独
校,培养新型军官;改 立和主权的完整
善装备等
问题探究2:阿里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提示:内因: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与残 暴及对外扩张战争,造成国内形势的恶化,这表 现在沉重的捐税、劳役、兵役造成土地荒芜、父 母残子、武装起义不断发生,这使改革难以继续 推行下去。外因:穆罕默德·阿里的扩张战争损害 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殖民利益,于是列强加紧殖 民扩张并助土反埃,打败埃及,迫使阿里屈膝求 和,埃及变成英国等列强的半殖民地,阿里改革 走向失败。
思维升华:穆罕默德·阿里的残暴统治和连年对
外战争,给埃及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其在政 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却为 埃及引进了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 发展了农业和近代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埃及社 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埃及落后的社会面貌,拉 开了埃及近代史的序幕。因此,评价阿里改革时 应坚持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
(1)农业: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 种新的农作物品种 (2)工业: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 人才和资金,初步建立埃及的民族工业
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国务 会议和咨议会,在地方设立各级行政机 构
消除了马木路克和长老阶层 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 基础,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 条件
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 近代民族工业,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促进了商业和对外 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埃及社 会历史进程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1.内容 (1)各国改革主张的相同点 ①反对教皇的权威,坚持《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 ②强调国家权力,认为世俗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③主张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 ④马丁·路德、加尔文还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等。
(2)加尔文改革和亨利八世改革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加尔文改革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 级进取精神;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
穆罕默 德·阿里 改革
明治维新
近几年高考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及作用。
2011年江苏单科第24A,福建文综第41A,2010年海南单科第29题,做了考 查,属高频考点,备考时关注: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及历史影 响。
戊戌变法
2009年山东文综做过考查之后,近两年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①戊戌 变法的历史根源;②康梁的维新思想;③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④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识点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背景
1.经济:农奴制使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 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2.政治:俄国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 奴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
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积极宣 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 奴制。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加剧了社会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②亨利八世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通过“至尊 法案”强调英国国王在教会中的权力与地位;保留天主 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等。
2.历史作用
(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 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资产阶级获得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很大一部分 财产,加尔文派又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神圣的宗 教外衣,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割据的 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 权国家体制
教 育
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 方的先进经验。创办各 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 来讲学,选派埃及青年 去欧洲留学,以及翻译 欧美国家著作等
推动了埃及文化事 业的发展,为埃及 培养了各类人才, 为其他领域的改革 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
①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加尔文派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
问题探究1: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是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天主教会和制 度的一次社会革命,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思维升华:宗教改革所产生的新教并非是对过去 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天主教的继承、批判和发展。 以自己的变化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它总是以一种 广为人们接受的传统形态进行着种种改革,为广 大的人们所接受和利用。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文 化要取得自己的历史存在,不仅要有与之相适应 的社会基础,而且要有自己产生的渊源和发展的 未来。
知识点二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一)背景 1.国内 (1)政治方面:马木路克首领们争权夺利,导致埃 及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2)经济方面: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手工业破 产,商业和贸易萎缩,经济萧条,国力衰弱。
(3)阶级关系:马木路克的经济掠夺、政治统治引 起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
(4)民族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形成,要求独立自主 的呼声高涨。
[高三政史地]2013届高三第一轮 复习: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欧洲的宗 近几年高考中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①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②马 教改革 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③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实质和历史作用
俄国1861 年改革
2011年山东文综第33题,2010年江苏单科第25A有考查,考查以非选择题 为主。备考时关注:①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②“二一九法令”的主要 内容及评价;③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