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名词解释总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的分离、合成)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1.Gene Engineering基因工程:在体外把核酸分子(DNA),引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受体细胞内,稳定地复制表达繁殖,培育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组合(重组DNA 新品种(品系),生产人类急需的药品、食品、工业品等。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
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2.HGP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3.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取代突变基因,补充缺失基因或关闭异常基因,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诊断:是利用重组DNA 技术作为工具,直接从DNA水平监测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缺陷。
Vector载体:是把外源DNA(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之传代、扩增或表达的工具。
plasmid质粒:是生物细胞内固有的、能独立于宿主染色体而自主复制、并被稳定遗传的一类核酸分子。
shuttle vector穿梭载体:是指含有两个亲缘关系不同的复制子,能在两种不同的生物中复制的。
质粒不相容性;同种的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种质粒不能同时稳定地保持在一个细胞内的现象,称为质粒不相容性. multiple cloning sites,MCS多克隆位点: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
能为外源DNA提供多种可插入的位置或插入方案。
α-互补:LacZ'基因的互补:lac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与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
粘性末端:指DNA分子的两端具有彼此互补的一段突出的单链部分, 这一小段单链部分和同一分子的另一端或其它分子末端的单链部分如果互补的话,则能通过互补碱基之间的配对, 形成双链。
并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 使同一DNA 分子的两端连接成环状,或使两个分子连成一大的线状分子。
《基因工程》重点

基因工程重点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操作,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与合适的载体链接转入目标生物细胞,通过复制、转录、翻译外源目的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活性表达,使基因生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操作。
基因操作:泛指对基因进行酶切、连接、转化等分子生物学操作,是基因工程的技术基础。
基因克隆:是指对基因进行分离和扩大繁殖等操作过程,其目的在于获得大量的基因拷贝,它在技术上主要包括载体构建、大肠杆菌遗传转化、重组子筛选和扩大繁殖等环节,很多时候并不涉及动物、植物等的转化及性状的遗传改良。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核酸酶:通过切割相邻两个核苷酸残基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使核酸分子多核苷酸链发生水解断裂的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简称限制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切割DNA双链结构的内切核酸酶。
限制-修饰系统:黏性末端(sticky end):指DNA分子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延伸形成的末端结构,它们能够通过互补碱基间的配对而重新连接起来。
平末端(blunt end):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在识别序列的对称轴上切割,形成的片段末端为平末端。
同切点酶(isoschizomer):又称同裂酶,是一类来源于不同的微生物、能识别相同靶序列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同尾酶(isocaudamer):来源各异,识别的靶序列也各不相同,但切割后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
酶的星号活性(star activity):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和切割特异性位点是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的。
当条件改变时,许多酶的识别位点会改变,导致识别与切割序列的非特异性,这种现象称为星号活性。
DNA连接酶(DNA ligase):能催化双链DNA片段靠在一起3'羟基末端与5'端磷酸基团末端之间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端连接的一种核酸酶。
DNA聚合酶: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在引物和模板的作用下,把脱氧核糖单苷酸连续地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的3'-OH末端,催化甘氨酸的聚合作用。
基因工程的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的名词解释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人为手段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操作和改良的技术方法。
它是现代生物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基因工程的名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DNA片段。
它是构成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和功能。
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可以通过分离、合成、克隆等手段研究和改变基因的结构和作用。
2. 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不同来源的基因片段进行切割并重新组合,从而生成具有新功能的DNA分子。
重组DNA技术可以用于基因的克隆、修饰、表达和转移。
3.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将特定的基因片段从生物体中分离并扩增,然后将其插入到其他生物体中,使之表达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或产物。
基因克隆技术是基因工程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4. 转基因:转基因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接受体生物体中,从而使接受体生物体获得外源基因的遗传特征。
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领域。
5.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和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生物体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基因组学可揭示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等信息,并为基因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6.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利用特定的核酸酶或CRISPR/Cas9系统,通过剪切、修复或替换基因片段,实现对生物体基因组的精确编辑和修饰。
基因编辑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和精准的特点,在基因疾病治疗和农业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7. 人工合成基因:人工合成基因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具有特定序列和结构的DNA分子。
人工合成基因可以用于构建人工基因网络、生物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
8. 反义RNA技术:反义RNA技术是一种通过合成含有目标基因序列相反互补序列的RNA分子,从而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反义RNA技术可用于基因的失活和功能研究,对于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1.Gene Engineering基因工程:在体外把核酸分子(DNA的分离、合成)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重组DNA),引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受体细胞内,稳定地复制表达繁殖,培育符合人们需要的新品种(品系),生产人类急需的药品、食品、工业品等。
2.HGP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
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3.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取代突变基因,补充缺失基因或关闭异常基因,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诊断:是利用重组DNA 技术作为工具,直接从DNA水平监测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缺陷。
Vector载体:是把外源DNA(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之传代、扩增或表达的工具。
plasmid质粒:是生物细胞内固有的、能独立于宿主染色体而自主复制、并被稳定遗传的一类核酸分子。
shuttle vector穿梭载体:是指含有两个亲缘关系不同的复制子,能在两种不同的生物中复制的。
质粒不相容性;同种的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种质粒不能同时稳定地保持在一个细胞内的现象,称为质粒不相容性.multiple cloning sites,MCS多克隆位点: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
能为外源DNA提供多种可插入的位置或插入方案。
α-互补:LacZ’基因的互补:lac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与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
粘性末端:指DNA分子的两端具有彼此互补的一段突出的单链部分, 这一小段单链部分和同一分子的另一端或其它分子末端的单链部分如果互补的话,则能通过互补碱基之间的配对, 形成双链。
并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 使同一DNA分子的两端连接成环状,或使两个分子连成一大的线状分子。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基因工程】:在体外对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进行剪切、重组、连接,然后插入到载体分子中(细菌质粒、病毒或噬菌体DNA),转入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表达出基因产物。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4-8bp),并由此处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识别序列】: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双链DNA上能够识别的特殊核苷酸序列被称为识别序列。
【酶切位点】:DNA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下,使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点开的位置被称为切割位点。
【粘性末端】:是指含有几个核苷酸单链的末端,可通过这种末端的碱基互补,使不同的 DNA片段发生退火。
【平末端】: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平齐的末端。
【同裂酶】:一些来源不同的但能识别位点的序列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
【同尾酶】:一些来源不同且识别序列不同,但能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
【DNA的甲基化程度】:DNA被甲基化酶甲基化,识别序列中的核苷酸一旦被甲基化,就会影响内切酶的切割效率。
【位点偏爱】:对不同位置的同一个识别序列表现出不同的切割效率的现象【内切酶的star活性】: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不是原来的识别序列处切割DNA,这种现象称为star活性。
【末端转移酶】:一种能将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加到某DNA片段上3’-OH基上的酶。
【DNA连接酶】:借助ATP或NAD水解提供的能量催化DNA双链,DNA片段紧靠在一起的3’-OH末端与5’-PO4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DNA聚合酶】:以DNA为复制模板,使DNA由5'端点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
【反转录酶】:与DNA聚合酶作用方式相似:5’→3’聚合,模版是mRNA,合成DNA【碱性磷酸酶】:能够催化核酸分子脱掉5’磷酸基团,从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 末端转换成5’-OH末端。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1、基因工程:对不同的遗传物质在体外进行剪切、组合和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所需的基因在细胞中表达,产生人类所需的产物或新生物类型。
2、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再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受体)内,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
3、基因xx:经无性繁殖获得基因许多相同拷贝的过程。
通常是将单个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复制而成。
(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建成新的重组的DNA,然后送入受体生物中去表达。
从而产生遗传物质和状态的转移和重新组合。
)4、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水解酶。
5、修饰酶:体内有些酶可在其他酶的作用下,将酶的结构进行共价修饰,使该酶活性发生改变,这种调节称为共价修饰调节(covalentmodificationregulation),这类酶称为修饰酶(prosessing enzyme)。
6、同裂酶:识别相同序列的限制酶称同裂酶,但它们的切割位点可能不同。
(同序同切酶、同序异切酶、“同功多位”等)7、同尾酶:切割不同的DNA片段但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的一类限制性内切酶。
8、位点偏爱:某些限制酶对同一底物中的有些位点表现出偏爱性切割,即对不同位置的同一个识别序列表现出不同切割效率。
9、星星活性:极端非标准反应条件下,限制酶能够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殊性称星星活性。
10、甲基化酶:原核生物甲基化酶是作为限制与修饰系统中的一员,用于保护宿主DNA不被相应的限制酶所切割。
11、DNA聚合酶:以DNA为复制模板,从将DNA由5'端点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
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备模板、引物、dNTP等的情况下)及其相辅的活性。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是要按人们的意愿去有目的地改造,创建生物遗传性,因此最基本的工程就是得到目的基因或核酸序列的克隆。
分离或改建的基因和核酸序列不能自身繁殖,需要载体携带它们到合适的细胞中复制和表现功能。
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狭义上讲,基因工程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遗传并表达出新的性状。
又称DNA重组技术(DNA recombination)广义上讲,基因工程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
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供体、受体、载体构成了基因工程的三要素基因工程的工具酶(instrumental enzyme of gene engineering)是应用于基因工程各种酶的总称,包括核酸序列分析、标记探针制备、载体构建、目的基因制取、重组体DNA制备等所需要的酶类。
R-M系统是细菌安内御外的积极措施。
细菌R-M系统的限制酶可以降解DNA,为避免自身DNA的降解,细菌可以修饰(甲基化酶)自身DNA,未被修饰的外来DNA则会被降解。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在细胞内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对DNA分子进行切割的一种酶。
同裂酶:来源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相同的核苷酸靶序列。
产生同样的切割,形成同样的末端。
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核苷酸靶序列也不相同,但切割后DNA分子产生的粘性末端EcoRⅠ在正常情况下识别GAATTC序列发生切割,但如果缓冲液中甘油浓度超过5%,其识别位点发生松动,可在AATT处发生切割,EcoRⅠ这种特殊的识别能力叫做星活性,用EcoR Ⅰ*表示。
星活性可造成位点切割机率不等,降解不完全。
甲基化酶也称修饰酶(modification enzyme),用来修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在该序列位点的胞嘧啶(C)5-氨基上加一个甲基,使得该序列可以被限制性内切酶识别而免于切割。
基因工程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基因工程的名词解释有哪些基因工程是一门涉及生物技术和遗传学的领域,通过人为干预和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以改善物种的特征或开发新的功能。
它在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农业、医学、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
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的一部分,包含编码特定蛋白质的遗传指令。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2. 基因组:基因组是生物体所有基因的总和。
每个生物体的基因组大小和组成都不尽相同。
3. DNA重组:DNA重组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指的是将来自不同源的DNA片段重新组合。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以改变其特性或功能。
4.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能够识别和切割DNA特定序列的酶,也是DNA重组的关键工具。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可以在DNA链上切割出特定的片段。
5. 载体:载体是基因工程中用于携带和传递外源DNA的工具。
常见的载体包括质粒、病毒和人工染色体等。
通过携带外源DNA,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中。
6. 转化:转化是指将外源DNA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的过程。
转化方法包括微注射、基因枪、电穿孔和冷冻融合等。
7. 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插入外源基因并稳定遗传的生物。
转基因生物可以具有与其自然亲本不同的属性和特征。
8.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精确修改生物体基因组的技术,能够实现DNA序列的替换、插入或删除。
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和锌指核酸酶。
9. 基因药物:基因药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
基因药物可以通过携带特定基因序列,修复或替代受损细胞中的基因功能。
10.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对个体DNA进行分析,以确定患有某种遗传病的风险或评估个体对特定药物的反应性。
基因检测可以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和治疗方案。
基因工程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是遗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的基因或基因组提取出来,或者人工合成基因,按照人们的愿望,经过设计、体外加工重组,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的细胞内,使之能在受体细胞遗传并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
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中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运载工具”。
cos位点:当λDNA进入细菌细胞后,便迅速通过黏性末端配对形成双链环状的DNA 分子,这种黏性末端结合形成双链的区域称为cos位点。
取代型λ载体:具有两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它们之间的DNA区段可被外源DNA片段所取代,这类λ噬菌体派生载体即取代型λ载体。
DNA变性:加热或变性作用可以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DNA。
DNA复性(退火):解除变性条件之后,变性的单链可以重新结合起来形成双链。
受体细胞(宿主细胞,寄主细胞):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
转化:重组质粒DNA分子通过与膜蛋白结合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细菌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在细胞中通过遗传交换将之组合到自身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过
程。
转化率:指DNA分子转化受体菌获得转化子的效率。
有两种表示方式:一是以转化子数于转化处理的DNA分子数或质量的比率表示;二是以转化子数与用于
转化处理的受体细胞数的比率表示。
转染:将重组λ噬菌体DNA分子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中的过程。
转导:指通过λ噬菌体(病毒)颗粒感染宿主细胞的途径把外源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的过程。
体外包装:指在体外模拟λ噬菌体DNA分子在受体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包装反应过程,将重组λ噬菌体DNA分子包装为成熟的具有感染能力的λ噬
菌体颗粒的技术。
脱菌培养:指把共培养后的外植体转移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生长的过程。
DNA的直接转移:指利用植物细胞的生物学特件、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将外源基因转入受体植物细胞的技术。
脂质体:由人工构建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膜状结构。
克隆子:将摄取外源DNA分子并能使该分子在其中稳定维持的受体细胞统称为克隆子。
基因表达:指结构基因在调控序列的作用下转录成mRNA,经加工后在核糖体的协助下又转译出相应的基因产物——蛋白质,再在受体细胞环境中经修饰而显示出相应的功能。
启动子:是一段提供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增强子:是能够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顺式作用序列,又称强化子。
衰减子:是位于mRNA分子前导序列中的一段控制蛋白质合成起始速率的调节区,亦即发生弱化作用的转录终止信号序列,又称弱化子。
反义RNA:同某种天然mRNA反向互补的RNA分子称为反义RNA。
反义子:编码反义RNA的DNA称为反义子。
外源基因表达系统:泛指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重组后,导入合适的受体细胞,并能在其中有效表达,产生目的基因产物(目的蛋白)。
复制子:是一段包含复制起始位点(ori)和反式因子作用区在内的DNA片段。
启动子:是一段能被宿主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并指导目的基因转录的DNA 序列,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元件。
转录终止子:是一段终止RNA聚合酶转录的DNA序列。
核糖体结合位点:是指原核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下游的一段DNA序列,即Shine-Dalgarno序列(简称SD序列)。
包涵体:在一定条件下,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积累并致密地集中在一起形成无膜的裸露结构,这种结构称为包涵体。
融合蛋白:将外源蛋白基因与受体菌自身蛋白基因重组在一起,但不改变两个基因的阅读框,以这种方式表达的蛋白称为融合蛋白。
寡聚型外源蛋白:在构建外源蛋白表达载体时,将多个外源目的蛋白基因串连在一起,克隆在质粒载体上,以这种方式表达的外源蛋白。
整合型外源蛋白:将要表达的外源基因整合到染色体的非必需编码区上,使之成为染色体结构的一部分而稳定地遗传,以此种方式表达的外源蛋白。
分泌型外源蛋白: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通过运输或分泌的方式穿过细胞的外膜进入培养基中,即为分泌型外源蛋白。
转座子: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转座子是基因组内相对独立的、可移动序列,它们不必借用噬菌体或质粒的形式就可以从基因组的一部位直接转移到另一部位,这个过程称转座
克隆子:将摄取外源DNA分子并能使该分子在其中稳定维持的受体细胞统称为克隆子。
重组子、阳性克隆子或期望重组子:含有重组DNA分子的克隆子被称为重组子,如果重组子中含有外源目的基因则又称为阳性克隆子或期望重组子。
转化子:把采用各种转化方法或转导方法获得的克隆子叫做转化子(导入外源DNA 分子后能稳定存在的受体细胞称为转化子)
克隆子的筛选:经过各种方法将外源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后,获得所需阳性克隆子的过程称为
α-互补:lacZ 基因上缺失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与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半乳糖苷酶阴性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这种互补现象称为α-互补
报告基因:系指其编码产物能够被快速地测定,常用来判断外源基因是否已经成功地导入寄主细胞(器官或组织)并检测其表达活性的一类特殊用途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