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七第一课时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天地七》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天地七》教案计划目标
本教案主要针对二年级的学生,通过研究《语文天地七》这篇课文,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和部分词语;
- 能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培养学生倾听、观察能力,运用想象力感受自然风景的美;
- 培养学生人文情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
- 在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课文
《语文天地七》
教学重点
- 生字和部分词语的正确读、写;
- 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操,培养学生感恩和自然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观察力、倾听能力,并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活动
1. 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于自然的感性认识;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听的观察和想象,感受自然的美;
3.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 针对多个学科,开展拓展训练,启发学生的多元思维;
5. 开展感性认识和语感体验的活动,培养学生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
6. 总结研究内容,加强对于自然美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评估
1. 语文能力测试:针对课文内容的听说读写测试;
2.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估: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因素考虑。
教学后记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得以延伸和加深,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了美和诗意。
此外,多元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在不同角度和角色中不断思考,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同时,学生们在集体学习中也建立了团队协作意识,感受到了集体的荣誉和归属感。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天地七》第一课时

语文天地七(第一课时)
冯庄镇中心校张堤学校孟改娣
教学目标
教学短文阅读、初显身手、畅所欲言。
教学重难点
畅所欲言。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
一、读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回答问题。
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短文讲了江南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作者是按照()的特点进行观察,先写(),再写(),写了杨梅果的()、()、(),叙述顺序清楚,语言简洁、朴实、亲切。
同时,采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二、初显身手。
了解本地特产。
三、畅所欲言。
做一名小导游,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
四、
五、
六、课后反思:
在学习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学生对于我提出的拓展性问题不能正确解答,看来阅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语文天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
2、围绕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
3、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观察书中的例子。
2、总结例子中的特点。
3、思考:为什么摘录中的句子加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你积累词句的途径是什么?
5、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显身手
1、实践活动的步骤。
2、具体要求。
3、各项工作指导。
4、撰写纪念日实践活动的体会。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篇课文
1、自读短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勾画出冼星海刻苦求学的词句。
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3、交流体会。
4、教师点拨。
(他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5、拓展练习。
6、他是如何创作《风》的?
7、你想对他说什么?
二、学习《登上地球之巅》
1、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你对它有了解吗?
2、读课文找出文中是怎样介绍它的?
3、读读能突出它特点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4、登山队员是靠什么力量登上地球之巅的?
三、金钥匙幻灯出示:
习作可以当时修改,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可能会发现不少新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语文天地七-1

语 文 天 地 七(第一课时)教学难点.选词造句,用偏旁组字。
学习目标:1、通过“描一描,写一写,填字组词”巩固学过的字词。
2、写绞丝旁和四点底的字,培养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
3、学会认真听故事,并且能讲故事。
教学重点:选词造句,用偏旁组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描一描,写一写1、教师示范“真”和“身”的笔画和笔顺。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描一描,写一写。
二、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再读一读。
(1) 指导学生填字Zhēn xì tiān diū认( ) 仔( ) 冬( )( )掉ná shēn zhèng( )笔 ( )子 坐( )(2) 集体交流订正。
(3) 读一读这些词语。
三、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1、说一说绞丝旁与什么有关。
四点底的字与什么有关。
2、写出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写得越多越好。
四、听故事《我,我,我,我知道》判断哪种说法是这次赛跑的规则。
1、听老师讲故事。
2、出示判断题。
(小黑板)3、先小组内说一说,注意说明理由。
4、全班交流。
(每小组一名组员代表小组发言。
)注:如果意见有分歧,教师再读一次,再判断,直到大家意见一致为止。
5、说说从刚才的听故事、判断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学生活动:在田字格中描一描,写一写。
填字组词并读一读。
交流认读。
写带有绞丝旁和四点水的字,比一比谁写得多。
听故事,回答问题。
说说从听故事和判断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展示反馈内容:展示“填字组词”和写带有“纟”旁与“灬”底的汉字。
当堂检测内容:听写下列词语。
西瓜 认真 皮毛 细心 写字 毛笔 身体 拿走拓展提高:燕子妈妈笑了,是因为:(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⑴小燕子很听话。
( )⑵小燕子不怕苦,到菜园去了一次又一次。
( )⑶小燕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认真了,终于看清了冬瓜与茄子的大小、颜色和外形三个方面的区别。
( )板书设计:Zhēn xì tiān diū认( ) 仔( ) 冬( ) ( )掉ná shēn zhèng( )笔 ( )子 坐( )。
语文天地七

训练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学要点
如何解决教学重点
搜集抗战时期有关英雄的故事讲讲,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理解和体会英雄的品质与气概。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搜集范文,给学生引路,知道什么该详细叙述,什么该简略叙述,指导习作。
需要识记和特别强调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危急时刻保持良好的品质。
让学生知道跟中心有关的应作为重点展开详写,关系不大的应简略,详略分明才能避免文章像记流水账。
板书设计
1.歌颂志愿军在敌人的刀光剑影中无所畏惧的精神,表达了对英雄的无限敬仰之情,
2.中心有关 作为重点展开详写,关系不大的应简略,
详略分明 才能避免文章像记流水账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天地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英雄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英雄气概。
2、练习习作,能详略分明地把经过写下来。
能力目标
1、加深对英雄的理解和体会。
2、通过交流和习作,训练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在危急时刻保持良好的品质。
2、培养学生习作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英雄赞歌》理解和体会英雄的品质与气概。
七单元语文天地1

学习过程:
一、提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完成三项学习任务:一是完成《畅所欲言》练习,展开话题讨论;二是完成《初显身手》练习,增强实践水平;三是练习用表格的形式实行自我单元小结。
二、展开《畅所欲言》的话课交流
1.出示词语: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忘我勇敢、团结协作、先人后己。
如:调查身边的紧急救护设施、设备,不过公交车、教室、家里、电影院等场所的小药箱等;设计家里或学校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案,能够从应急措施、事后善后等方面的设计。
四、出示“金钥匙”,完成表格练习
1.课件出示范例,提出要求:用表格的形式实行自我单元小结,能够从优点、缺乏和改进措施方面列表,项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设计。
2.小组展开自我单元小结的制定与交流。
3.幻灯显示小组推荐的自我单元小结。
4.引导评议,对小组代表作充分肯定,提出缺乏处。
五、布置作业
将所调查的情况、设计的方案或对电影电视剧的人物在危急时刻表现的评价写下来。
课
后
反
思
灵宝市实验小学“三步六环节”导学案
学习内容
语文天地(七)1
学习目标
1、能对危急时刻最重要的品质的话题展开讨论,阐述原因,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在危急时刻保持良好的品质。
2、通过话题交流与辩论,训练孩子说与写水平。练习习作,能详略分明地把经过写下来。
3、学会用表格的形式实行自我单元小结。
学习重点
就某个话题展开交流与辩论,训练口语表达与写作水平
2.教师引导:战争年代,人们会遇到危急时刻,即使是和平代也会遇到车祸、晕倒等突发事件,甚至是火灾、地震等灾难,在危急时刻,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为什么?
《语文天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七》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理解并积累相关商业性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有计划、有方法。
3、联系自己第一次购物的经历进行交流。
学会购买东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及积累。
4、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学会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练习归类出示集市和超市的挂图,在交流的过程中提示学生。
例:粮食类:白面小麦紫米小米大豆……副食类:醋盐花椒味精酱油……文具类:铅笔橡皮直尺本子圆规……生活用品类:洗衣粉牙膏毛巾洗发水……家电类: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电脑……二、使用量词:训练时,帮助学生在广泛交流的同时把握其准确性,然后再说一说,再巩固、再记忆。
例:帽子:一顶帽子一打帽子一箱帽子笔:一枝笔一套笔一袋笔一筒笔衣服:一件衣服一套衣服一包衣服一箱衣服白菜:一棵白菜一斤白菜一堆白菜一碗白菜皮鞋:一双皮鞋一只皮鞋一箱皮鞋电话;一部电话一台电话一个电话雨伞:一把雨伞一箱雨伞一包雨伞醋:一瓶醋一斤醋一袋醋一口醋一壶醋一缸醋电脑:一台电脑台灯:一盏台灯刀:一把刀一套刀三、积累词语:买卖公平,诚信为本、买卖不成仁义在、童叟无欺——商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1、读一读。
理解它们的意思。
2、背一背。
3、交流收集到的更多的商业道德术语。
如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四、了解商业专业用语和符号1、让学生调查了解这些词语和符号的意思。
2、学生互相交流词语和符号的意思。
3、老师补充说明:专卖店——专门买一种品牌的商品的店子。
连锁店——一个公司或集团开设的经营业务相关、方式相同的若干个商店。
消协——消费者协会打折——照原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价的十分之几叫几折。
如原价十元,现价九元,叫打九折。
信用卡——银行发给储户的一种代替现款的消费凭证。
“3.15”——消费者权益日。
¥——人民币符号$——美元符号第二课时一、和父母商量购物计划1、看图:这一家人在干吗?你能给他们出出主意吗?2、你和父母商量购物计划吗?为什么?3、你会为奶奶买什么礼物?为什么?4、为什么购物应有计划?5、请有经验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购物经历和感受。
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天地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天地七》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完整、有条理的进行口语交际。
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2)指导学生结合“初显身手”的活动选择材料写作。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展开课外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写作的题目,并能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敢于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二、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过程1.是谁把火把带给了人类?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的故事?(1)普洛米休斯――神话传说中的“火”的起源。
(2)燧人氏钻木取火――现实生活中火的真正产生过程。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与“火”有关的知识。
二.出示交流主题说说家里用的灯,见过的灯,想象的灯。
三.分小组交流1.结合课前查资料收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分组。
(1)我家里的灯。
(2)见过的灯。
(3)灯的变化。
2.小组内交流、汇报。
3.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汇报。
四.创新发明1.分小组说说准备发明什么灯。
它的外形怎样?有什么功能?2.想象发明的灯,把它画下来,配一段文字说明。
3.小组派代表拿图片上台投影汇报,介绍。
4.评议。
五.举办图片、资料展览1.收集图片、资料。
2.归类编排。
3.为展览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4.办展览。
六.课堂总结1.指名谈谈收获。
2.小节。
(1)动手方面。
(2)发言方面。
(3)创新方面。
(4)兴趣方面。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投影佳作,欣赏1.投影佳作,齐读。
2.评评好在什么地方。
二.投影病文,指导修改1.投影病文,自由朗读。
2.谈谈病文的不足之处及如何修改。
3.逐一进行修改。
4.自由读读改后的作品。
5.前后对比、评价。
三.完成“笔下生花”部分1.投影。
2.指名读。
3.根据选择的题目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4.将交流的结果进行汇报,老师指导。
四.活动过程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2.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或全班点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初审人
终审人
备课组成员
王刚
南晓霞
王刚
景建军
南晓霞王刚刘汉雄
吴峰张小凤朱红霞
学习内容
《语文天地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部分
2.在理解诗歌《欢乐颂》的基础上放声朗读,熟读成诵,读出颂歌的热情和豪迈。
3.围绕“地球家庭”,召开主题班队会。
强化训练
达标检测
1.熟读成诵。
2.学唱《欢乐颂》。
课件出示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欢乐颂
3.围绕“地球家庭”,召开主题班队会。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了解席勒和《欢乐颂》。
《欢乐颂》是席勒1785年夏天在莱比锡写的,那时他创作的戏剧《强盗》和《阴谋与爱情》获得巨大成功。恩格斯称《强盗》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阴谋与爱情》则是“德国第一个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然而,当时的席勒受到欧根公爵的迫害出逃在外,身无分文,负债累累,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正在席勒走投无路的时候,莱比锡4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仰慕席勒的才华,写信邀请他到莱比锡去,路费由他们承担。席勒接到信后立即从曼海姆出发,不顾旅途困顿和身体虚弱,走了8天来到莱比锡,受到4位陌生朋友的热情欢迎和无微不至的招待。《欢乐颂》就是在席勒感受了这种雪中送炭的温暖后,以万分感激的心情写出来的。
学习
重难点
在理解诗歌《欢乐颂》的基础上放声朗读,熟读成诵,读出颂歌的热情和豪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教学资
源应用
预习展示
交流课本102页日积月累“读一读”《欢乐颂》,并谈体会。
课件出示
目标呈现
问题导学
1.学习日积月累部分
2.在理解诗歌《欢乐颂》的基础上放声朗读,熟读成诵,读出颂歌的热情和豪迈。
出示课件
反馈矫正
拓展延伸
1.朗读诗歌,正音,注意节奏。
2.理解诗歌。
这首诗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颂歌体,席勒在他的《欢乐颂》中歌颂的欢乐,先是歌颂他受友谊感动后产生的具体欢乐,后来他把这种具体的欢乐人格化,使欢乐拥有了普遍性,进而引申出他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特别是对博爱的歌颂。“你温柔的翅膀飞到哪里,哪里的人们都结成兄弟。”歌颂人间欢乐宣扬博爱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