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农化分析第八章课件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课件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四、采集土样的工具
采样工具 小土铲 管形土钻 普通土钻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五、注意事项 1、采样区内S形路线等距离随机取 2、采样点应避开特殊部位 3、每一采样点采集土样的厚度、深度、宽窄、 土样量应大体一致; 4、测定土壤微量元素的土样采集,特别注意 采样工具的选择,要用不锈钢土钻、土铲、 塑料布、塑料袋等,防治污染。
若作物理性质分析,土样通过2mm孔径的筛; 若作化学分析土样一般要通过1mm以下孔径的筛 1) 测定有效养分时,土样不能太细,否则可能破 坏矿物晶粒,使结果偏高(一般1mm,即20目) 2) 测定有机质和养分全量时要细,100目。
实验2 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三、实验步骤
3、过筛 特别注意 过筛要使研磨的土样全部过筛,而不能将没过筛的样 品倒掉。 如剩下最后不多的砂砾不能磨碎,应将其称重,计算 测定结果时将该重量计算在总重量中,否则结果不真实。
• 因此:该方法中加显色剂之前不调节 溶液pH。
A
有机质
(黄色)
“钼蓝”
Olsen 法中 “钼蓝”与 有机质的吸 收特性曲线 (nm)
700 nm
880 nm
4、干扰的消除
最主要的干扰是浸出液中可溶性有机质颜色的干扰
消除方法
• 用活性炭脱色 • 不脱色,直接在880nm处比色。
实验4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实验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实验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 • 经典方法(干烧法、湿烧法) • 碳自动分析仪 • 直接灼烧法 • 容量法(外加热法、稀释热法) • 比色法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探讨各组成部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 土壤的性质学习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研究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学习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巧。
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采样点对样品采集的影响。
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了解土壤样品的处理步骤,包括干燥、研磨、过筛等。
掌握处理过程中注意事项,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学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如重铬酸钾滴定法、燃烧法等。
探讨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2 土壤养分的测定了解土壤养分(氮、磷、钾等)的测定方法,如凯氏蒸馏法、钼锑抗比色法等。
掌握不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4.1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学习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如土壤质量指数、土壤污染指数等。
探讨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4.2 土壤监测与管理了解土壤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土壤样品的定期采集、分析等。
探讨土壤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改良、施肥等。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防治5.1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学习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探讨土壤污染的来源,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等。
5.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了解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探讨不同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效果评估。
第六章: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理解土壤肥力的内涵,学习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探讨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和土壤肥力分级。
6.2 植物营养与土壤关系学习植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N、P、K等)的生理功能和植物营养诊断方法。
探讨土壤供应营养元素的能力及土壤-植物营养系统的平衡。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结构1.1 土壤的组成1.2 土壤的质地1.3 土壤的剖面结构1.4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第二章:土壤肥力与养分2.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2.2 土壤养分的来源与转化2.3 土壤养分的测定与调控2.4 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第三章:土壤水分与土壤侵蚀3.1 土壤水分的来源与分布3.2 土壤水分的测定与调控3.3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过程3.4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第四章:土壤污染与土壤环境质量4.1 土壤污染的类型与来源4.2 土壤污染的测定与评价4.3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4.4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保护第五章:土壤农化分析方法与技术5.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5.2 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5.3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5.4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第六章:土壤生物学与土壤生态学6.1 土壤生物学的概述6.2 土壤生物的分类与作用6.3 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6.4 土壤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第七章:土壤农化实验设备与操作7.1 土壤农化实验设备介绍7.2 土壤样品处理设备与操作7.3 土壤养分测定设备与操作7.4 土壤污染物测定设备与操作第八章:土壤农化数据处理与分析8.1 土壤农化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8.2 土壤养分数据的统计分析8.3 土壤污染数据的的风险评估8.4 土壤农化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第九章:土壤农化研究方法与进展9.1 土壤农化研究的基本方法9.2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与进展9.3 土壤污染研究方法与进展9.4 土壤环境质量研究方法与进展第十章:土壤农化分析案例研究10.1 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案例10.2 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案例10.3 土壤肥力改良与提升案例10.4 土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第十一章:土壤与植物营养的关系11.1 土壤养分的植物吸收与利用11.2 植物营养诊断与土壤测试11.3 土壤-植物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11.4 植物营养的平衡与调控第十二章: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2.1 土壤侵蚀的控制与土壤保持12.2 土壤盐碱化的改良技术与方法12.3 有机农业与土壤有机质管理12.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资源保护第十三章:土壤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控13.1 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3.2 土壤污染的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13.3 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13.4 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与实践第十四章:土壤农化技术的应用与管理14.1 土壤肥力提升技术及其应用14.2 土壤污染物去除与修复技术14.3 土壤水资源管理技术及其应用14.4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用第十五章:土壤农化分析的未来趋势15.1 土壤组学与土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15.2 土壤与数字土壤地图15.3 土壤纳米技术在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应用15.4 土壤农化分析的挑战与创新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包括不同质地的土壤及其剖面结构。
土壤农化分析第八章

精品课件
第三节 土壤中石膏的测定
一、概述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小,土壤中常含有石膏 (CaSO4·2H2O)
土壤中石膏的含量,可以作为划分某些土壤类型的指标, 同时为改良碱土确定石膏施用量提供参考。
二、土壤中石膏的测定方法
精品课件
Step1.浸出液的提取
注意: (注释P182-183) 1)土样需用风干样品 2)浸提水,必须检查无Cl-及无Ca2+,并需煮沸15min除去
CO2,冷却后立即使用 3)水土比一定 4)振荡时间:一般采用3min ,尽快过滤 5)滤出液必须清澈透明,室温下须1天内测定或4 ℃下储存 6)浸出液应加少量六偏磷酸钠溶液,防在静置时CaCO3从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
四、分析方法
A)仪器直接测定法
B)浸出液法
原理:土壤样品与水按一定的水土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 振荡后,将土壤中可溶性盐分提到溶液中,过滤,滤液作 为待测液。
精品课件
Step1.浸出液的提取
水土比例、振荡时间和浸提方式对盐分的溶出量都有影响。为使分 析结果便 于相互交流比较,必须用统一的水土比例、振荡时间和提 取方法,资料交流时要加以说明。
第八章 土壤水溶性盐和 CaCO3及石膏的测定
第一节 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 第二节 土壤中CaCO3的测定 第三节 土壤中石膏的测定 第四节 土壤中石膏需要量的测定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
一、概述
土壤水溶性盐是用一定的水土比例和在一定时间内浸提出 来的土壤中所含有的水溶性盐分。
主要来自母岩,(不适当)施肥等。 土壤水溶性盐是盐碱土的一个重要属性,是限制作物生长
精品课件
土壤农化分析第八章课件

溶液中沉淀
学习交流PPT
9
Step2.总盐量的分析 (P185图9-5) ➢残渣烘干法(重量法,水浴锅蒸干,测增加的重量P187-
188) 步骤P188(H2O2氧化有机质) 注释P188(3点)
➢电导率法:简单、方便、快速 (国标P183-186)25℃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的含盐量与电导率呈正相关。 反映含盐量的高低,不能反映混合盐的组成。
(1)中和滴定法(国标):酸中和碳酸盐,用标准碱回滴 过量酸。 其他离子消耗酸,产生正误差
(2)测定酸淋洗液中Ca2+、Mg2+
(3)气量法(国标) 加酸后释放CO2,测压力、体积、温 度
(4) 重量法 加酸后释放CO2,碱石灰吸收测增重 (5) 容量法 加酸后释放CO2,Ba(OH)2吸收,标准酸滴定剩
✓标准曲线
溶液的电导率不仅与盐分浓度有关,也受盐分的组成分影响。 要建立所测地区土壤的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和土样的盐分 测定要用同一型号的电导仪测定。
✓结果应用(P187表9-4) 学习交流PPT
11
Step2.总盐量的分析(P185图9-5) ➢比重法(比重计测后查表)
➢化学法(分别测定阴阳离子) 阳离子:Na+、K+(火焰光度计, ICP, AAS,离子电极法) Ca2+、Mg2+ (EDTA滴定P189, ICP, AAS)
较少时,电导法。
☺水浸提—电导法,用于学习石交流P膏PT 含量低的土壤。
17
第四节 土壤中石膏需要量的 测定
土壤的石膏需要量(P208)
在碱土改良时,把土壤胶体所吸附的Na+用石膏中的Ca2+交 换出来需要的石膏数量。
Na Na
《土壤农化分析》课件

土化分析的步骤
1、确定分析项目: 、确定分析项目: 根据生产及科研的需要, 根据生产及科研的需要,应有针对性的选择测定 项目,即选项目的目的性要明确, 项目,即选项目的目的性要明确,不盲目追求大量 数据。 数据。 选分析项目应目的明确,少而精。 选分析项目应目的明确,少而精。 目的明确 2、土样的采集与处理: 、土样的采集与处理: 这是土化分析最关键的一步, 这是土化分析最关键的一步,应尽量做到正确采 最关键的一步 集与处理土样。 集与处理土样。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朱江 zhujiang@
课程体系-----土壤分析 植物诊断 农产品品质检验 肥料分析
课程特点---一技之长 理论实践相结合
使用教材
1、《土壤农化分析》 (面向 世纪课程教材) 、 土壤农化分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鲍士旦主编, 鲍士旦主编,第三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绪论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1、了解土壤化学分析工作的意义。 、了解土壤化学分析工作的意义。 2、掌握土壤化学分析的误差来源。 、掌握土壤化学分析的误差来源。 3、了解土壤化学分析的误差检验与减免方法。 、了解土壤化学分析的误差检验与减免方法。 4、熟悉土壤化学分析的步骤。 、熟悉土壤化学分析的步骤。
土化分析的主要误差是采样误差和分析误差。 土化分析的主要误差是采样误差和分析误差。 主要误差是采样误差和分析误差 1、采样误差: 、采样误差:
属于偶然误差,是土化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属于偶然误差,是土化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土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不均一体系, 土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不均一体系,不正确的 采样所带来的误差远远超过其它误差。 采样所带来的误差远远超过其它误差。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PPT优秀课件

起来比较方便,但它一般只适
用于湿润的土壤,不适用于很
采
干的上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
集
土。另外普通土钻的缺点是容
土
易使土壤混杂。
壤
用普通土钻采取的土样,
样
分析结果往往比其他工具采取
品
的土样要低,特别是有机质、
的
有效养分等的分析结果较为明
工
显。因为用普通土钻取样,容
具
易损失一部分表层土样。由于
表层土较干,容易掉落,而表
样品风干后,应拣去动植物残体如根、茎、 叶、虫体等和石块、结核(石灰、铁、锰)。如果 石子过多,应当将拣出的石子称重,记下所占的 百分数。
26
粉碎过筛
风干后的土样,倒入钢玻璃底的木盘上,用木 棍研细,使之全部通过2mm孔径的筛子。充分混匀 后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作为物理分析用.另一 份作为化学分析用。
x xxx
x 3x x
图 土壤采样点的方式
x代表采样点位置; 1.五点法;2. 棋盘法;3.
曲线法
No
Image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图 四分法取样步骤图 第一步 均匀铺平 第二步 划对角线分四份 第三步 去掉对角的一半
10
试验田土样的采集
首先要求找到一个肥力比较均匀的土壤, 使试验中的各个“处理”尽可能地少受土壤不 均一性的干扰。肥料试验的目的是要明确推广 的范围,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试验是布置在什么 性质的土壤上。在布置肥料试验时所采集的土 壤样品,通常只采表土。试验田的取样,不仅 在于了解土壤的一般肥力情况,而且希望了解 土壤肥力差异情况,这就要求采样单元的面积 不能太大。
③全量分析项目,样品需要磨细,以 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彻底;
土壤农化分析

土壤农化分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农化分析(土壤农业化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用)》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
再版时,我们力求反映20世纪90年代有关土壤农化分析方面的进展。
土壤分析部分内容略有增加,但变动不大;植物分析中农产品品质分析增加新的内容;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有害重金属元素进入水体和农田,对植物、动物及人类产生日益严重的毒害,故增加“无机污染(有害)物质的分析”一章;肥料分析部分增加了无机复混肥料分析的内容,其方法均为国标法。
在本书第二版中有许多现在已不再使用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在再版时严格按照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有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相应给予全面修改,以保持全书的一致性。
目录:
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第四章土壤氮和硫的分析
第五章土壤中礏的测定
第六章土壤中钾的测定
第七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八章土壤阳离子交换隆能的分析
第九章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第十章土壤中碳酸钙的测定
第十一章土壤中硅、铁、铝等元素的分析第十二章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水分测定第十三章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第十四章农产品中蛋白质和氮基酸的分析第十五章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
第十六章籽粒中油脂肪酸的测定
第十七章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分析
第十八章无机污染(有害)物质的分析
第十九章无机肥料分析
第二十章有机肥料的分析
第二十一章分析质量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