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解释和说明

合集下载

会计科目表及详细解释

会计科目表及详细解释

会计科目表及详细解释会计科目名词解释资产类1. 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

2.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3. 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周转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4.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存出投资款、在途货币资金。

5.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贷方垫付的运杂费。

即:赊销。

6.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即:销售款未收而是收到商业汇票。

7.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8.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和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项代垫款项、备用金、存出保证金(金融企业专用)、应收暂付上级单位及所属单位款项等。

9.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10. 坏账准备: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

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

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

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

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11. 原材料:是指已验收入库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12. 在途物资:用于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

全部会计科目解释

全部会计科目解释

全部会计科目解释会计科目是指用于记录和分类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的账户。

会计科目通常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方面进行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解释:1. 应收账款:指企业向其他企业或个人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应收的金额。

应收账款属于资产,反映了企业的账面收入。

2. 应付账款:指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付的金额。

应付账款属于负债,反映了企业的未付金额。

3. 现金:指企业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是最流动的资产。

现金是企业用于交易和支付的主要媒介。

4. 银行存款:指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各种存款账户,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

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用于方便资金周转和支付。

5. 股本:指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认缴或已缴的企业资本额。

股本属于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的资本基础。

6. 长期借款:指企业从金融机构或其他债权人获得并约定在一定时间内偿还的资金。

长期借款属于负债,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债务。

7. 营业收入:指企业主营业务产生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

营业收入属于收入科目,反映了企业销售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

8. 营业成本:指企业主营业务产生的直接费用,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营业成本属于费用科目,反映了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成本。

9. 销售费用:指企业为促销产品或服务而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销售人员工资等。

销售费用属于费用科目,反映了企业销售活动的支出。

10. 管理费用:指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产生的费用,如行政费用、办公费用等。

管理费用属于费用科目,反映了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支出。

11. 税费支出:指企业需要向税务部门支付的各类税费,如所得税、增值税等。

税费支出属于费用科目,反映了企业需要缴纳的税费。

12. 盈余公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盈余,根据公司法要求从净利润中拨出的专项储备。

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利润的积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解释,它们可以帮助企业记录和分类经济活动,为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提供有关信息。

全部会计科目表及解释

全部会计科目表及解释

全部会计科目表及解释
很抱歉,由于会计科目表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会计准则以及组织的需求而有所差异,所以无法提供一个包含全部会计科目的单一标准列表。

然而,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通用会计科目表的示例,其中包括常见的会计科目和它们的解释:
1. 资产类科目:
-流动资产:指预计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或消耗的资源,如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指预计在一年之后转化为现金或使用的资源,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2. 负债类科目:
-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务,如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等。

-非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年之后偿还的债务,如长期负债和递延税项等。

3.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股东权益:指公司所有者对公司净资产的权益,如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等。

4. 收入类科目:
-销售收入:指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指与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其他收入来源。

5. 费用类科目:
-销售费用:指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费用,如广告费用和销售人员薪酬等。

-管理费用:指与管理企业运作相关的费用,如办公费用和行政人员薪酬等。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示例,实际会计科目表可能包含更多具体细分的科目。

因此,建议您根据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以及您组织的特定需求,参考当地相关的会计准则、法规和指南,以获得详细的会计科目表及解释。

会计各科目表说明和解释

会计各科目表说明和解释

会计科目表按经济业务的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和共同类六大类,具体如下:1.资产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资产增减变化,提供资产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我国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类科目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现金: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

企业如有存入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也在本科目核算。

(3)其他货币资金: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等。

(4)短期投资:该科目核算的是投资期限小于或等于1年的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

(5)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该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持有的短期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

短期投资应按照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当总市价低于总成本时,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6)应收票据: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7)应收股息: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进行股权投资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及进行债权投资应收取的利息。

注意:企业应收被投资单位的利润,以及购入股权投资时包含的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和购入债券投资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也在本科目核算。

(8)应收账款: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9)其他应收款:该科目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息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备用金、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10)坏帐准备:该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提取的坏帐准备。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计提有关的坏账准备。

全部会计科目解释

全部会计科目解释

全部会计科目解释
会计科目是细化会计科目划分的核算单位,是会计核算中用来记录各种经济业务和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解释:
1. 资产类科目: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

资产类科目主要用来记录企业的资产收入和支出。

2. 负债类科目:负债是企业对外的债务,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负债等。

负债类科目主要用来记录企业的负债发生和偿还情况。

3.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之差,包括股东权益、利润留存等。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主要用来记录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4. 成本类科目:成本是企业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包括直接材料、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成本类科目主要用来计算和记录企业生产或经营活动的成本。

5. 收入类科目:收入是企业从外部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收入类科目主要用来记录企业的销售和其他收入情况。

6. 费用类科目:费用是企业为生产或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费用类科目主要用来
记录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情况。

7. 损益类科目:损益是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与费用之差,包括营业收入、营业费用、利润等。

损益类科目主要用来计算和记录企业的损益情况。

这些会计科目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会计规定而设置的,通过对这些科目的记录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会计科目说明

会计科目说明

会计科目说明一、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主要用于记录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

其中,货币资金科目用于记录企业在银行账户中的现金存款,应收账款科目用于记录企业从客户处尚未收回的款项,存货科目用于记录企业存放在仓库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固定资产科目用于记录企业购买的长期使用的设备、房屋等。

二、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主要用于记录企业对外的债务和应付的款项,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

短期借款科目用于记录企业短期内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金额,应付账款科目用于记录企业尚未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长期借款科目用于记录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长期借款的金额。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主要用于记录企业所有者或股东的权益,包括资本、利润分配、留存收益等。

资本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所有者或股东投入的资金,利润分配科目用于记录企业利润的分配情况,留存收益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未分配利润的金额。

四、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主要用于记录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原材料成本科目用于记录企业采购原材料的成本,人工成本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制造费用科目用于记录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其他费用。

五、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主要用于记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收入和支出,包括销售收入、营业费用、税金及附加等。

销售收入科目用于记录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营业费用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税金及附加科目用于记录企业需要缴纳的各类税金和附加费用。

六、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主要用于记录企业在不同科目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应收账款与应收利息、应付账款与应付利息等。

这些科目用于记录相关的收入和支出,并体现了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其他类科目除了以上几类科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科目,用于记录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如预收账款、预付账款、递延收益等。

这些科目用于记录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预付或预收款项,以及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确认的收益。

会计科目解释

会计科目解释

(一)资产类科目1、库存现金(cash)存放于企业内部、以供企业日常零星开支用的货币资金。

企业库存现金有一个限额,由企业开户银行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核定,一般为3-5天的零星开支。

2、银行存款(cash)指企业存入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统称为货币资金科目3、应收账款(account receivable)指企业因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而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

主要形成于赊销业务,应收账款一般应在一年内收回,因而列为企业的流动资产。

4 、预付账款(prepayment)核算企业按照购销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5 、其他应收款核算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债权。

举例: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存出保证金等6、原材料指直接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物资。

举例:家具制造厂的木材、汽车生产企业的钢铁、农副加工企业购买的农副产品等7、库存商品指企业为了销售而持有的各种商品。

8、固定资产(fixed asset)指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

单位价值标准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使用期限较长指固定资产期限在一年以上。

举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9、累计折旧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会降低,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叫折旧。

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到现在为止已计提的折旧总额叫累计折旧。

10、无形资产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长期资产。

举例:专利、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

(二)负债类科目11、应付账款(account payable)企业因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主要用于赊购,和应收账款相对。

12、短期借款(short-term debt)企业从银行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款项。

会计科目通俗解释

会计科目通俗解释

会计科目通俗解释
会计科目是指在会计核算中用于记录和统计企业经济活动的分类项目。

通过对
会计科目的合理设置和应用,可以实现对企业资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效管理和监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会计科目的术语,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
权益、收入、费用等。

下面我将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些常见的会计科目:
1. 资产:指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资产通常用于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

2. 负债:指企业对外部债权人的经济义务,例如应付账款、贷款、债券等。


债代表了企业欠债的金额和期限。

3.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由资本(包括股本和留存收益)和收益(包括净利润和盈余公积)构成。

4. 收入: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资产的总和。

收入可以来自
于销售产品、提供服务、投资和其他经营活动。

5. 费用: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用于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资源的
消耗。

费用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租金、折旧和运输费用等。

除了上述几个常见的会计科目,还有许多其他的会计科目,如应收利息、预付
费用、长期负债等,每个科目都有其特定的定义和规定用途。

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会计科目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

总之,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会计科目的合理解释和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分清楚各个科目的含义和作用,对正确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对常用会计科目的简要解释和说明(只需简单了解):
资产类:
(1)现金:核算的是企业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核算的是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

(3)短期投资:核算的是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

(4)应收票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5)应收股利:核算的是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

企业应该收取的其它单位的利润,也在本科目核算。

(6)应收利息:核算的是企业因债券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

(7)应收账款: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8)其他应收款:核算的是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它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9)坏帐准备:核算的是企业提取的坏帐准备。

(10)预付账款: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11)原材料:核算的是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2)库存商品:核算的是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13)待摊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

(14)长期债权投资:核算的是企业购入的在一年内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和其它债权投资。

(15)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是企业投出的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它股权投资等。

(16)固定资产:核算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原价。

(17)累计折旧:核算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18)在建工程:核算的是进行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需要安装的设备的价值。

(19)固定资产清理:核算的是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20)无形资产:核算的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

(21)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的是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负债类:
(1)短期借款:核算的是企业向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2)应付票据:核算的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和商业承兑汇票。

(3)应付账款:核算的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

(4)预收账款:核算的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

(5)应付工资:核算的是企业应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

但是注意:退休人员的工资不在本科目核算,而是在实际发放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6)应付福利费:核算的是企业提取的福利费(按照应付工资的14%计提)。

(7)应付股利:核算的是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8)应交税金:核算的是企业应该交纳的各种税金,注意: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契税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

(9)其他应付款:核算的是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10)预提费用: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11)长期借款:核算的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12)应付债券:核算的是企业为筹资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

企业发行的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通过“应付短期债券”科目核算。

所有者权益类:
(1)实收资本(或股本):核算的是企业按照企业章程的规定,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通过“股本”科目核算。

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的份额的部分,做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不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2)资本公积:核算的是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核算的是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本科目常用的明细科目包括:1)法定盈余公积;2)任意盈余公积;3)法定公益金。

(4)本年利润:核算的是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5)利润分配:核算的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

成本类:
(1)生产成本:核算的是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2)制造费用:核算的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3)劳务成本:核算的是企业对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

损益类:
(1)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核算的是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

(3)投资收益:核算的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4)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等。

(5)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核算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
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注意:不包括增值税。

(7)其他业务支出:核算的是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
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

(8)营业费用:核算的是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的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注意: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也在本科目核算。

(9)管理费用:核算的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计提的坏帐准备等。

(10)财务费用:核算的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注意:为构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按规定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计入“在建工程”,不计入“财务费用”。

(11)营业外支出:核算的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12)所得税: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