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并购新浪案例分析
毒丸战略案例-新浪反击盛大课件.doc

新浪反击盛大:毒丸战略案例2005 年2月18 日19:00 (北京时间 2 月19 日8:00 ),盛大(Nasdaq :SNDA)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五宣布,截至2005 年2 月10 日,该公司同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通过公开股票市场交易收购了新浪公司(Nasdaq :SINA )大约19.5% 的已发行普通股。
而且,盛大已经按照美国证券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Schedule 13 D 报告,该公司在报告中表明了对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权,同时还公布了相关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chedule 13 D 中报告的特定内容。
紧接着, 2 月19 日23 时,新浪CEO兼总裁汪延代表管委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响的态度。
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态,不欢迎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时其管理层抛出“毒丸”计划,以反击盛大收购。
根据Nasdaq 数据显示,盛大此时的市值约为21.3 亿美元,新浪是12.9 亿美元。
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购股权0.001 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 或以上普通股的10 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
一、收购过程据接近陈天桥的人士透露,2004 年10 月,在决定参股新浪之前,陈曾与新浪管理层、董事会进行沟通,希望通过协议收购形式控股新浪,但遭婉拒。
此后,陈开始暗中赴美联络新浪机构投资者,同时通过在开曼群岛注册的Skyline 传媒有限、Skyline 国际投资以及盛大传媒有限三家公司秘密吸纳新浪股份,其中Skyline 传媒有限公司所持股份的权益持有人为陈天桥的妻子雒芊芊和弟弟陈大年。
按照美国1968 年制定的《威廉姆斯法》,收购方在取得目标公司5% 或5% 以上股权时应履行披露义务,并向美国证交会(SEC)提交13G 表格。
陈通过四家关联公司分别收集新浪股份,是出于避免触及5% 临界点的考虑。
盛大收购新浪与四类中国式收购比较

盛大收购新浪与四类中国式收购比较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并购成为各大企业扩张业务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国,有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并购模式,被称为“中国式收购”。
本文将讨论盛大收购新浪与四类中国式收购的比较。
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浪作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业界的领军者。
然而,新浪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投资环境时,开始考虑进行合并或出售。
盛大作为一家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也在寻找机会扩展其在线媒体业务。
因此,盛大收购新浪的交易逐渐浮出水面。
二、盛大收购新浪的背景与意义盛大收购新浪是在互联网产业大背景下的重要交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和意义:1. 资源整合:盛大与新浪的业务领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收购新浪将有助于盛大整合优势资源,拓展在在线媒体领域的市场份额。
2. 品牌优势:新浪作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
通过收购新浪,盛大可以借助新浪品牌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力。
3. 技术和人才:新浪在互联网技术和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盛大收购新浪可以帮助盛大快速提升自身在这些方面的实力。
三、中国式收购的四类模式中国式收购是指中国企业在国内外进行跨境并购时,采用与传统跨国并购有所不同的策略和方式。
根据不同的考虑因素,中国式收购可以分为四类模式:1. 政府支持型收购:在这种模式下,中国企业通过与政府合作,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资源,促成并购交易的进行。
政府支持型收购可以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有企业海外并购项目。
2. 市场引导型收购:这种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收购,并依靠市场行为推动交易的进行。
市场引导型收购更加注重商业目标的实现和市场回报的考虑。
例如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的交易。
3. 行业整合型收购:在这种模式下,中国企业通过收购目标企业来实现行业整合和产业链优化。
【MBA教学案例】盛大公司资本运作分析(五)

【MBA教学案例】盛大公司资本运作分析(五)2019年07月05日案例使用说明一、教学目的与用途1.适用的课程、对象:本案例适用MBA《创业管理》、《公司理财》、《战略管理》、《企业综合管理》等课程的综合案例教学。
2.教学目的为对创业机会选择、创业融资、创业企业成长管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启发思考题1.分析盛大在海外上市的架构模式。
2.分析风险投资对盛大在海外上市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3.分析盛大对新浪的并购行为;针对盛大的并购行为,分析新浪可以采取的应对方法,并对其应对措施进行解读。
三、分析思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来灵活使用本案例,这里提出本案例的分析思路,仅供参考。
1.分析盛大在海外上市的架构模式。
根据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的有关规定和限制,分析盛大公司通过协议控制模式设置架构的情况。
2.分析风险投资对盛大在海外上市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根据风险投资的含义、特点、作用,结合盛大自身的情况,分析风险投资为盛大在海外上市带来的实际作用。
3.分析盛大对新浪的并购行为;针对盛大的并购行为,分析新浪可以采取的应对方法,并对其应对措施进行解读。
根据并购理论,结合盛大所面临的问题,分析盛大的并购形式、并购动因、并购后管理。
根据并购与反并购理论,提出新浪可以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
根据“毒丸计划”理论,解释新浪的反并购措施。
四、理论依据与分析1.分析盛大在海外上市的架构模式。
国家对行业准入限制:限制外资持有“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公司股份。
境内企业海外上市方面的限制:上市企业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 000万元人民币,筹资额不少于5 000万美元。
盛大通过在海外设立公司,通过协议保证海外公司的收益,以海外公司为主体,规避行业及海外直接上市方面的限制,实现在纳斯达克上市。
2.分析风险投资对盛大在海外上市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新成立或快速成长的新兴公司,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被投资人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投资后通过上市、兼并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反收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

反收购:毒丸计划、⽩⾐骑⼠
讲了横向并购、混合并购、借壳上市、管理层收购和敌意收购,再介绍反收购。
毒丸计划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对恶意收购⽅产⽣威慑作⽤,有兴趣的收购⽅会减少。
下⾯⽤案例来分析反收购:毒丸计划、⽩⾐骑⼠运⽤。
案例:盛⼤收购新浪案(毒丸计划)
2005年2⽉,盛⼤与新浪的收购案中就采⽤了“毒丸计划”。
在收购⽅盛⼤买⼊新浪19.5%的股权之后,被收购⽅新浪就宣布实施“毒丸计划”:即如果盛⼤再继续收购新浪0.5%的股权,新浪现在的股东将有权以市价的⼀半买进新浪股份。
2.反收购——⽩⾐骑⼠
借⼒⽩⾐骑⼠
案例:丽珠集团借⼒⽩⾐骑⼠
案例:丽珠集团
(1)起因
2002年,丽珠集团管理层与第⼀⼤股东光⼤集团不合,光⼤集团有意将全部股权转让给合作伙伴东盛科技。
(2)过程
为了避免公司控制权落⼊东盛科技之⼿,公司管理层主动与太太药业配合,将公司第⼆⼤股东丽⼠投资所持有的丽珠集团的股份以较优惠的价格全部转让给太太药业,⽽丽⼠投资有丽珠集团员⼯持股会持股90%。
太太药业同时通过⼆级市场收购流通A股和B股,以及协议收购法⼈股等⽅式最终成为丽珠集团的实际控制⼈。
(3)结果
通过引进“⽩⾐骑⼠”,丽珠集团既避免了被⾮友好⽅所控制。
盛大收购新浪

至(2005.2.18),其第一大股东仍是四通控股,但 持股量也不过4.96%,各管理团队成员持股量甚至不 到1%。相比搜狐、网易股权集中而言新浪更容易被 收购。
五、新浪盈利能力强 我们根据2004年新浪的年报可以知道,新浪的净 利润6600万美元,净利润增长率110%,运营利润 增长率87%,净营运收入总额增长率75%,收入总 额2亿美元等数据显示新浪的盈利能力非常强,收 购新浪是明智之举。 在传统的门户赢利领域(无线增值和网络广告两 方面),新浪依旧保持领先,而网易凭借在网络 游戏方面的出色表现,虽然门户影响力比搜狐还 略逊一筹,但营业收入已经超过搜狐。
盛大收购新浪案例
第四小组
一、基本案情
公司简介 1、盛大(收购公司)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11月,在2004年时成为中国第一大网络 游戏运营商,2004年全年收入达13.67亿元 人民币,其中网络游戏收入为12.76,占据 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营运商收入近40%的份 额,其他业务收入0.91亿。04年5月13日, 盛大在NASDQ上市,开盘11.30美元。当 天收盘11.97美元,旗开得胜。04年末,更 是最高飙升到了47.50美元。
2、新浪(目标公司) 新浪,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 以门户起家,业务含括了互联网经济的众多 领域:包括网络新闻及内容服务、无线增值 服务、搜索引擎、免费及收费邮箱、及时通 讯、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自2003年购 并并大力发展无线增值服务开始,新浪收入 大幅加大并开始扭亏为盈。虽然新浪涉足的 互联网领域较广,但其收入仍主要来自无线 增值和网络广告。
二、案情发展
2005年2月18日,盛大宣布:盛大与其控股 股份已通过在二级市场交易,持有新浪公 司总计19.5%的股份,并根据美国证劵法的 规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 受益股权声明13-D文件。在这份文件中, 盛大坦承购股目的是战略投资,并欲意取 得实质性所有权,进而获得或影响新浪的 控制。
第六章-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反击盛大新浪启动毒丸计划新浪公司2005年2月22日宣布,其董事会已采纳了股东购股权计划,以保障公司所有股东的最大利益。
按照该计划,于股权确认日(预计为2005年3月7日)当日记录在册的每位股东,均将按其所持的每股普通股而获得一份购股权。
购股权由普通股股票代表,不能于普通股之外单独交易,在购股权计划实施的初期,股东也不能行使该权利。
只有在某个人或团体获得10%或以上的新浪普通股或是达成对新浪的收购协议时,该购股权才可以行使,即股东可以按其拥有的每份购股权购买等量的额外普通股。
盛大及其某些关联方目前的持股已超过新浪普通股的10%,而购股权计划允许其再购买不超过0.5%的新浪普通股。
一旦新浪10%或以上的普通股被收购(就盛大及其某些关联方而言,再收购新浪0.5%或以上的股权),购股权的持有人(收购人除外)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新浪公司的普通股。
如新浪其后被收购,购股权的持有人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收购方的股票。
每一份购股权的行使价格是150美元。
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
新浪将就该购股权计划向美国证监会提交8-K表备案,该表将包括关于购股权计划具体条款更为详尽的信息,公众可以在美国证监会的网站上查阅。
在购股权计划中的股权确认日之后,新浪将向每位股东发送一封信函,进一步详述购股权计划的细节。
新浪董事会已经聘请了美国摩根士丹利担任公司的财务顾问,美国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和开曼群岛梅波克德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协助公司实施购股权计划。
案例分析2:我国第一例上市公司MBO案例美的集团的前身是1968年何享健带着23人,凑足5000元办起的一个生产药瓶盖的生产组。
1980年,该生产组改名为“顺德县美的电风扇厂”。
1992年,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造。
1993年11月上市,股票名称为“粤美的”,成为中国第一批进行股份制改造、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案例_4):新浪、盛大毒丸计划案例分析

作业案例4引例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Nasdaq GS: SNDA)(以下简称“盛大”)是靠网络游戏起家的网络公司,在网络游戏行业拥有领先地位,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市值排名第一;新浪公司(NASDAQ GS: SINA)是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市值排名第二。
2005年2月 19日,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向外界宣布,他们和控股公司一起,在纳斯达克市场上,斥资 2.3亿多美元,购买了新浪19.5%的股份,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
19.5%几乎是原新浪第一大股东四通所持股份的四倍,沉默数天后,新浪宣布已采纳被称为“毒丸”的股东购股权计划来防止盛大通过二级市场增大持股量。
然而,在这场收购中,盛大为什么会选择新浪?如果这场并购成功的情况下会对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新浪选择毒丸计划反收购?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新浪反盛大收购的“毒丸计划”1案例背景新浪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盛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两家公司都注册于英属开曼群岛,并均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4年盛大的用户群进一步扩大,这不仅源于盛大自身业务的向前发展,同时也得益于盛大对收购及投资业务的成功整合。
在2004年,海外上市的盛大网络先后收购了美国 ZONA公司、上海浩方、杭州边锋、北京数位红及起点中文网,掀起新一轮游戏业横向收购浪潮。
(2004年盛大收购公司情况如表1-1所示)。
2005年2月19日上午,盛大声明,截止至2月10日,盛大已经斥资2.30亿美元购进新浪19.5%股权,并标明此次收购新浪股票的目的使一次战略性投资。
盛大将会采取各种方式增持新浪股票,以获得或影响新浪的控制权。
新浪在2月18日发表了声明表示,此次盛大公司备案中所披露的唯一行为是股票购买,对新浪公司本身的业务及运营均无任何直接影响,新浪公司股东也无需对此采取任何行动。
然而,在2月22日,针对盛大的收购新浪抛出“毒丸计划”。
案例-7:新浪反击盛大:毒丸战略案例

新浪反击盛大:毒丸战略案例2005年2月18日19:00(北京时间2月19日8:00),盛大(Nasdaq:SNDA)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五宣布,截至2005年2月10日,该公司同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通过公开股票市场交易收购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约19.5%的已发行普通股。
而且,盛大已经按照美国证券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Schedule 13 D报告,该公司在报告中表明了对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权,同时还公布了相关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dule 13 D中报告的特定内容。
紧接着,2月19日23时,新浪CEO兼总裁汪延代表管委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响的态度。
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态,不欢迎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时其管理层抛出“毒丸”计划,以反击盛大收购。
根据Nasdaq 数据显示,盛大此时的市值约为21.3 亿美元,新浪是12.9 亿美元。
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
一、收购过程据接近陈天桥的人士透露,2004年10月,在决定参股新浪之前,陈曾与新浪管理层、董事会进行沟通,希望通过协议收购形式控股新浪,但遭婉拒。
此后,陈开始暗中赴美联络新浪机构投资者,同时通过在开曼群岛注册的Skyline传媒有限、Skyline国际投资以及盛大传媒有限三家公司秘密吸纳新浪股份,其中Skyline传媒有限公司所持股份的权益持有人为陈天桥的妻子雒芊芊和弟弟陈大年。
按照美国1968年制定的《威廉姆斯法》,收购方在取得目标公司5%或5%以上股权时应履行披露义务,并向美国证交会(SEC)提交13G表格。
陈通过四家关联公司分别收集新浪股份,当是出于避免触及5%临界点的考虑。
其后,随着新浪第四季度财报公布后股价急跌,陈伺机出手,最终累计收购新浪股份至19.5%,并同时向SEC提交了13D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头蛇尾的结局
2006年11月,盛大向花旗环球金融(Citigroup GlobalMarkets)转让370万股新浪股票,使盛大所持新 浪股份减至11.4%.此次出售新浪股票盛大收入9910万 美元,约赚取1252万美元。 07年2月,盛大再度出售400万股新浪股票给花旗环球 金融,作价1.296亿美元。该交易结束后,盛大仍将持 有新浪股票210万股。此次出售新浪股票盛大收入1.3 亿美元,约赚3170万美元。 07年5月,剩余210万股也被出售,收入7650万美元。 至此,盛大公司不再拥有新浪股份,约赚2693万美元。 三次总计赚取7115万美元。
现在的网络市场
腾讯、网易、盛大、畅游、完美、巨人,这六 家占据国内网游市场八成份额的公司,全部完 成今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发布。值得注意的是, 这“六巨头”中有一半出现营收环比下降的情 况,盛大游戏(微博)、完美、网易都牵扯其中。
股价低估、市值偏低,与中国网游概念 可谓不离不弃
谢谢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这么一家公司出 现:《网易》的研发实力,《盛大》 的平台基础,《巨人》的运营推广。 那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
唐骏的遗憾
“当年这次收购,初衷就是希望盛大和新浪融 为一体。”唐骏首次透露收购目的,“当时我 们觉得两家公司的用户群体不重合,如果整合 就产生了一个跨度很大的用户群体。新浪更多 的是白领以上的用户群体,而我们恰恰是白领 以及白领之下的年轻的群体,他们是中青年, 我们是青少年部分,这个加起来,就变成整个 互联网用户群体都是我们的用户。”从整个战 略 投资上讲,这次并购是失败的。
盛大
盛大网络通过盛大游戏、盛 大文学、盛大在线等主体和 其它业务,向广大用户提供 多元化的互动娱乐内容和服 务。 盛大游戏拥有国内最丰 富网络游戏的产品线,向用 户提供游戏产品,满足各类 用户的普遍娱乐需求。在 2004时为中国第一大网络 游戏运营商。
谢谢
反并购
收购事件简述
1 22 3 盛大从二级市场购股 盛大13-D文件 新浪宣布购股权计划 盛大出售新浪股份
盛大收购新浪
反并购
张肖莹 顾玉翠
————财务管理一班 2012.12.08
并购
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 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 成长起来,几乎没有一家大公 司是仅靠内部扩张成章来起来
-----乔治斯蒂格勒
2004
中 国 网 游 市 场 现 状
门户 网站
新浪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门户 网站,以门户起家,业务含括 了互联网经济的众多领域:包 括网络新闻及内容服务、无线 增值服务、搜索引擎、免费及 收费邮箱、即时通讯、网络游 戏、电子商务等。
寻找盛大巨亏真相:收购新浪致使陷入困境 盛大收购新浪股权后年9月28日,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以1.8亿 美元的价格,购买新浪约560万普通股,由此在新浪持 股比例达到9.4%,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这也是中国 互联网行业内的首例MBO案例。此举标志着新浪将结束 成立11年以来股权分散的状态,在资本层面将以法律 形式保障管理层真正在董事会掌握话语权 2009年,新浪和易居中国仅仅用了150天的时间就完成 了两个公司的分拆、合并以及再上市,创造了资本市 场的奇迹。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荣获2009CCTV中 国年度经济人物。
盛大收购新浪原因
1.多元化,分散风险:盛大在网络游戏产业取得很大 的成功。但单纯的业务就是一篮子的鸡蛋,一不留神, 可能整篮子的鸡蛋都砸了。新浪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 站 ,可以满足盛大业务多元化的需求。
01
2.业务互补
3
客户群体互补
新浪主要客户群体是中青年,而盛大 的主要客户群体青少年。
4
新浪盈利能力强:
盈利能力
5 5
新浪股权过度分散:
至今(2005.2.18),其第一大股东仍是四通控股,但持股量也不过4.96%, 各管理团队成员持股量甚至不到1%。相比搜狐、网易股权集中而言新浪 更容易被收购
新浪反击
“毒丸”计划
针对盛大的敌意收购,摩根士丹利被新浪急聘为财 务顾问,并迅速制定了购股权计划(毒丸计划)。
白衣骑士?
在反收购中,“白衣骑士”是被购目标更加愿意接受的 买家。 白衣骑士会以比原始出价人更优惠条件来购买 全部或部分公司股票。 这些更加优惠的条件可能是更 高的出价,也可能是一个承诺不会解散公司或辞退管理 层和其他雇员。 雅虎曾一度被传为“白衣骑士”。当然,寻找到这个白 衣骑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随着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的明 确否认,这个传说渐渐淡化。
5048(万股)
150÷32/2 =9.375(股)
4064
984
4064 X 9.375 =38100
4064
984
触发前 触发后
盛大的持 股比例 19.5% 2.28%
43148
984÷43148 =2.28%
董事会轮选制
•即企业章程规定董事的更换每年只能改选1/3或 者1/4等。
•新浪有9位董事,盛大并购到新浪“足量”股权 后,召开股东大会改选新浪董事会,但根据新浪 企业章程,每年只能改选3位董事。这样在第一年 内,盛大只能派3位董事进入新浪董事会,原来的 董事依然还有6位在董事会中,这意味着盛大依然 不能控制新浪。这种分期分级董事会制度,使得 陈天桥不得不三思而行。
北京时间2月19日,新浪CEO兼总裁汪延代表管委 会发布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对内部员工解释事件, 安抚情绪。
美国东部时间2月22日,新浪宣布董事会已采纳了 股东购股权计划。预计3月7日为购股权发放登记日。
“毒丸”计划
1、 2005年3月7日当日记录在册的每位股东,均将按其所持的 每 股普通股而获得一份购股权,购股权由普通股股票代表, 不能于普通股之外单独交易。 2、一旦新浪10%或以上的普通股被收购(就盛大及其关联方而 言,再收购新浪0.5%或以上的股权),购股权的持有人(收购 人除外)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新浪增发的普通股。 3、每一份购股权的行使价格是150美元。 4、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 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 或以 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 止该购股权计划。
4
盛大宣布收购新浪
2005年2月18日,盛大宣布:盛大与其 控股股东已通过在二级市场交易,持有 新浪公司总计19.5%的股份,并根据美 国证券法的规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 会(SEC)提交了受益股权声明13—D文 件。在这份文件中,盛大坦承购股目的 是战略投资,并意欲取得实质性所有权, 进而获得或影响新浪的控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