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选修模块 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三维设计)选修① 第二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课时作业

选修一第二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保持适当的距离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解析: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装瓶时,要分层摆放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加盐量也增加。
答案:B2.关于用塑料瓶制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果酒的产出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B.醋酸发酵阶段应封闭瓶口,防止杂菌污染C.制果酒过程中每天需适时打开瓶盖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解析: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既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又可防止果酒发酵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果汁溢出。
醋酸发酵是需氧发酵,应通入氧气,发酵时应敞开瓶口并在瓶口盖层纱布,以防杂菌污染。
制果酒过程中定时拧松瓶盖既可排出气体又可避免杂菌污染。
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比酵母菌高。
答案:D3.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要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型细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解析: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答案:B4.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其原因最可能是()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B.酵母菌细胞失水C.改变了培养液的pH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解析: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导致酵母菌细胞失水,从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答案:B5.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
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A.马上密闭,保持30~40℃B.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D.马上密闭,保持60℃以上解析:在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乳酸菌不能增殖;乳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40℃,在60℃时乳酸菌已经被杀死。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选修③ 第二讲 细胞工程(克隆技术)一植物细胞工程 课时作业

选修三第二讲细胞工程(克隆技术)一植物细胞工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只有在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脱分化和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经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新的植物体才能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B2.某同学在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只分裂而不分化出芽和根,可能原因是() A.未见阳光B.培养时间不到C.培养基营养过多D.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不对解析:愈伤组织产生根或芽,取决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值: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低时,诱导根的分化;两者比值处于中间水平,愈伤组织只生长不分化;两者比值高时,诱导芽的形成。
答案:D3.(2010·泰州模拟)如下图为“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B.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解析: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杂交后培育的“白菜-甘蓝”杂种植株中2个染色体组来自白菜,2个染色体组来自甘蓝,因此“白菜-甘蓝”属于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能产籽;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因此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上述过程包括去壁、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等过程,其结果是形成“白菜-甘蓝”幼苗,并未发育到性成熟个体,因此整个过程中有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没有减数分裂过程;对个体来说,任何性状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D4.有关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B.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解析:首先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在自然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完整的个体,所以全能性最高;其次,体内每一个体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都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理论上讲都应该具有全能性,但由于分化,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选择表达,因而体内细胞并没有表达出全能性;再者,卵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全能性表现比体细胞高,但与受精卵不同,细胞的分化程度也很高;第四,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但要表达必须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
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基因工程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四十) 基因工程一、基础题点练1.(2019·徐州模拟)已知限制性内切酶Xma Ⅰ和Sma Ⅰ的识别序列分别为C ↓CCGGG 和CCC ↓GGG 。
有关这两种酶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这两种酶作用的底物都是双链DNAB .DNA 中出现这两种酶识别序列的几率不同C .Xma Ⅰ切割DNA 形成的黏性末端是—GGCCD .使用这两种酶时需注意控制反应温度、时间等解析:选B 限制酶作用的底物是双链DNA 分子;这两种限制酶作用的核苷酸序列相同,所以这两种识别序列在DNA 中出现的的几率相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CCGGG 的互补链是GGGCCC ,并根据Xma Ⅰ的切割位点可知,切割后的黏性末端是—CCGG ;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所以使用酶时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2.如图表示的是三种黏性末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黏性末端是由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B .若图甲中的G 碱基处发生突变,限制酶可能无法识别该切割位点C .图中所示黏性末端是限制酶断开氢键形成D .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几类原核生物解析:选B 产生甲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GAATTCCTTAAG ,产生乙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CAATTG GTTAAC ,产生丙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CTTAAG GAATTC ,可见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3种限制酶作用产生的;限制酶具有专一性,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如果甲中的G 发生突变,限制酶可能无法识别该切割位点;图中所示黏性末端是限制酶断开磷酸二酯键形成的;质粒是环状DNA 分子,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它们都不属于原核生物。
3.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工程的基础是基因工程B .蛋白质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中心法则C .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D .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解析:选C 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合成新的蛋白质,故蛋白质工程的基础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中心法则;蛋白质工程是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对蛋白质分子的改造的;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选修③ 第四讲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课时作业

选修三第四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B.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的进行克隆人的实验C.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解析: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禁止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答案:B2.(2010·苏州质检)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和伦理问题的观点不.合理的是() A.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理性看待B.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C.我国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其扩散D.对于基因检测应该保护个人遗传信息的隐私权解析:我们应该利用转基因技术为人类造福。
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答案:B3.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的是() A.致病菌B.病毒C.抗生素D.生化毒剂解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而抗生素能杀灭一些有害病菌,不属于生物武器。
答案:C4.(2010·济宁模拟)严重冲击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技术是() A.基因检测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C.克隆人D.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解析:严重冲击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技术是克隆人,基因检测可应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设计试管婴儿的性别只是对性别比例有影响,不会冲击伦理道德。
答案:C5.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应做到多环节。
下面哪些属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环节()①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②转基因农作物的农田试种③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④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转基因农作物从研究到商品化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选修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

选修模块综合检测[选修1部分]1.某生物小组试图探究以葡萄、柿子为原料制作果酒、果醋。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①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甲瓶中。
葡萄汁的质量和环境温度等方面满足需求,在_____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则被抑制。
应注意的相关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通过酵母菌的单菌落进行计数,应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和计数。
能用这种培养基对酵母菌进行扩大培养吗?________。
(2)柿子酒、柿子醋的制备①将打碎的柿子浆装入发酵瓶内,若加入______________酶,则能较好地提升柿子酒的清澈度。
②当酒精发酵基本完成时,将果汁的酒精浓度稀释至5~6度,然后倒入醋酸发酵装置(装有5%~10%的醋酸菌液),搅匀,将温度保持在30 ℃,进行醋酸静置发酵。
该过程中,对装置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由于果酒发酵中,发酵液缺氧且呈酸性,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而酵母菌可以在这样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果酒。
因为酵母菌发酵需要无氧环境,但会产生CO2,以防止发酵瓶因气压过大而爆裂,应注意间隔一段时间排气。
②若要通过酵母菌的单菌落进行计数,需要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才能形成菌落,所以应在培养液中加入凝固剂——琼脂;分离并计数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但不能用这种方法对酵母菌进行扩大培养,因为固体培养基不能被培养的酵母菌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
(2)①发酵制作的果酒呈浑浊状态,是因为发酵液中存在大量的酵母菌不能利用的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分解,以提升柿子酒的清澈度。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选修③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模块质量检测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010·南通模拟)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中,不一定涉及() A.卵母细胞的培养B.细胞核移植C.早期胚胎培养D.导入外源基因解析:导入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中不一定涉及。
答案:D2.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析:植物的芽和幼嫩的叶等由于刚刚生长出来,一般不会被病毒感染。
如果选用这些地方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就可以得到脱毒的幼苗,即不含病毒的幼苗,而不是抗病毒的新品种。
答案:A3.《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不会() A.改善土壤结构B.培育土壤微生物C.实验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D.改变土壤酸碱性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在这种生态模式下,一切废弃物皆被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有机肥料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只产生了矿质离子和二氧化碳、水等,不会造成土壤酸碱性的变化,相反现在的工业化肥会使土地酸碱化和板结,有益的地下微生物大量地被化学肥料杀死,使得农作物的品质下降。
答案:D4.(2010·徐州模拟)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②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③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④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⑤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⑦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A.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⑦⑤④③⑥B.③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杂交瘤细胞称为克隆C.⑦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D.利用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解析: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可得到三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分别是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其中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不能无限增殖的。
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二) 细胞的增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二)细胞的增殖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B.后期有着丝粒的分裂C.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部不形成细胞板解析:选D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粒的分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
2.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可能会发生()A.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C.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D.着丝点全部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解析:选C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
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根尖细胞中不含中心体结构;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可能出现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现象;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末期。
3.人们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细胞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
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不包括()A.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同一生物的体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C.体细胞增殖的过程相同D.各个细胞有丝分裂是独立进行的解析:选A不同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都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同一生物的体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染色体的数目相同,变化过程相同;体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方式和过程一样;各个细胞有丝分裂是独立进行的,互不影响。
4.(2019·杭州模拟)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三维设计)选修①第三讲 生物技术的其他应用 课时作业

选修一第三讲生物技术的其他应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花药培养技术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 A.培养基配制方法B.无菌技术C.接种操作D.选材解析:花药离体培养属于一种特殊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培养基的配置方法、接种操作与无菌操作等方面都是相同的,但花药离体培养的选材与普通的植物组织培养不同,前者是利用植物的配子培养获得个体,后者则是培养离体体细胞。
答案:D2.关于DNA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5′端延伸DNA链B.DNA复制不需要引物C.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结合D.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解析: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
由于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子链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的,其合成是从子链5′端向3′端延伸。
答案:C3.(2010·南京质检)下列有关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B.采用透析法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分离开来C.离心沉降法通过控制离心速率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分离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解析:带电离子或分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答案:D4.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A.防止血红蛋白被氧气氧化B.血红蛋白是一种碱性物质,需磷酸中和C.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解析:缓冲溶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体系的pH不变。
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都是在精确的pH下进行的,受到氢离子浓度的严格调控。
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准确地模拟生物体内的天然环境,就必须保持体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有与体内过程完全相同的p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模块综合检测[选修1部分]1.某生物小组试图探究以葡萄、柿子为原料制作果酒、果醋。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①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甲瓶中。
葡萄汁的质量和环境温度等方面满足需求,在_____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则被抑制。
应注意的相关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通过酵母菌的单菌落进行计数,应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和计数。
能用这种培养基对酵母菌进行扩大培养吗?________。
(2)柿子酒、柿子醋的制备①将打碎的柿子浆装入发酵瓶内,若加入______________酶,则能较好地提升柿子酒的清澈度。
②当酒精发酵基本完成时,将果汁的酒精浓度稀释至5~6度,然后倒入醋酸发酵装置(装有5%~10%的醋酸菌液),搅匀,将温度保持在30 ℃,进行醋酸静置发酵。
该过程中,对装置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由于果酒发酵中,发酵液缺氧且呈酸性,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而酵母菌可以在这样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果酒。
因为酵母菌发酵需要无氧环境,但会产生CO2,以防止发酵瓶因气压过大而爆裂,应注意间隔一段时间排气。
②若要通过酵母菌的单菌落进行计数,需要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才能形成菌落,所以应在培养液中加入凝固剂——琼脂;分离并计数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但不能用这种方法对酵母菌进行扩大培养,因为固体培养基不能被培养的酵母菌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
(2)①发酵制作的果酒呈浑浊状态,是因为发酵液中存在大量的酵母菌不能利用的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分解,以提升柿子酒的清澈度。
②当酒精发酵基本完成时,将果汁酒倒入含有醋酸菌液的装置中进行醋酸发酵,由于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环境中进行,所以需要对装置通入无菌空气。
答案:(1)①缺氧、呈酸性间隔一段时间排出CO2②琼脂稀释涂布平板不能(2)①纤维素酶和果胶②通入无菌空气2.以下是有关泡菜制作的一些问题,请分析作答:(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的目的是提供________环境。
在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溢出,这些气泡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____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解析:(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1∶4,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的目的是提供无氧环境。
在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溢出,这些气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和泡菜坛中剩余的空气。
(3)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是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4)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利用比色法,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答案:(1)1∶4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2)无氧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和泡菜坛中剩余的空气(3)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4)亚硝胺比色法标准显色液3.(2019·赣州模拟)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接种1 mL水样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经37 ℃、24 h培养后,所生长出的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
某兴趣小组对某蓄水池进行细菌总数测定,以了解池水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回答下列问题:(1)用无菌三角瓶取水样前,取样器(玻璃制品)需通过________法灭菌。
取水前的无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通过滤膜法测定细菌总数,将10 mL的水样进行过滤后,将滤膜放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时应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除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外,还能提供磷酸盐和__________。
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所观察到的平板上菌落特征的差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3)经过24 h培养,结果如表据上表结果判断,所取水样测定结果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4)该小组若想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将滤膜放在含有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计算培养基上________(颜色)菌落的数目。
解析:(1)用无菌三角瓶取水样前,取样器(玻璃制品)需使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取水前无菌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2)平板倒置后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防止冷凝水滴落培养基,造成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除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外,还能提供磷酸盐和维生素。
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所观察到的平板上菌落特征的差异有菌落的大小、数目、形状、颜色等。
(3)表格中3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为38个,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所取水样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4)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的方法: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
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可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答案:(1)干热灭菌防止外来杂菌污染(2)防止冷凝水滴落污染培养基维生素菌落大小、数目、形状、颜色等(3)符合(4)伊红美蓝黑色4.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胶酶的问题:(1)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a.用搅拌器制苹果泥;b.取6个烧杯编号1、2、3、4、5、6,依次注入适量30 ℃、35 ℃、40 ℃、45 ℃、50 ℃、55 ℃的水,恒温水浴;c.每一烧杯中放入分别装有等量苹果泥和果胶酶的试管,保温3 min;d.向每组烧杯的苹果泥中加入相应的等量的果胶酶,振荡试管,反应一段时间;e.过滤,比较获得苹果汁的体积。
①c中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装在不同试管中恒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该实验缺乏对照,应补充一组果汁和蒸馏水相混合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必要?______________。
③若继续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则在实验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条)等因素应保持不变。
(2)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较大的酶制剂之一,若通过固定化霉菌细胞生产果胶酶,在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可能出现焦糊。
固定化细胞技术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但为了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必须预先达到实验要求的条件,该实验利用温度梯度作为相互对照,没必要补充果汁和蒸馏水相混合的对照实验。
(2)固定化细胞技术操作时为了避免海藻酸钠溶液出现焦糊,要注意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由于细胞体积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霉菌细胞。
答案:(1)①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②没有③pH、果胶酶浓度、果泥量(答出两条即可)(2)加热时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细胞体积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5.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不易挥发,高温和受潮易分解。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提取青蒿素时,应采用萃取法而不宜用水蒸气蒸馏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青蒿素时,最好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________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黄花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青蒿素对卡他球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如图是对青蒿素敏感的卡他球菌原始菌种的相关实验(影印接种法指用无菌绒布覆盖在长有菌落的1号培养基表面,轻轻按压,不旋转绒布,然后将绒布上的菌落“复印”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
①培养基配制好后,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对其进行灭菌。
②在2号培养基上挑取与3号培养基位置相同的1个菌落,接种到________(填“含”或“不含”)青蒿素的培养基上,若出现较多菌落(未受污染),则抗青蒿素卡他球菌的出现说明相关基因突变发生在该菌接触青蒿素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
③影印接种时需将菌种先影印到2号培养基再影印到3号培养基,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