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校舍分析
我知道的包豪斯

宿舍悬臂阳台,通过重复产 生韵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 相互交流促进感情的地方。
屋顶平台提供了交流 场所。
底部架空,可供人车 通行。
两个入口隔街相对。
包豪斯校舍与传统建筑的 不同是它大面积地使用了玻 璃幕墙,特别突出地发挥了 玻璃墙面与实墙面不同的视 觉效果,造成虚与实,透明 与不透明,轻薄与厚重的对 比,造成了生动活泼的建筑 形象。
外表不具有任何装饰, 厂房为四方形,平平的 房顶,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楼身除支柱外全用 金属板搭构,外镶大块 的玻璃,简洁而敞亮, 完全适合生产的需要。
隔着一条小街,是一 座4层小楼,供一所职 业技工学校使用。
剧场和食堂作为 连接宿舍和车间 的部分,食堂与 剧场之间既分割 又联通,需要的 时候可以合成一 个大的空 李逸飞
简介
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 迁到德绍,格罗皮乌斯为它设计 了一座新校舍,1925年秋动工, 次年落成。包豪斯校舍包括教室、车间、办公、礼堂、饭 厅及高年级学生的宿舍。校舍的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 米,是一个由许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中型公共建筑。
总结:
包豪斯校舍的建筑有以下特点: 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与以往的学 院派建筑设计不同的是,以往是从外到内的设计方向,而 这是从内到外的设计流线,先把整个校区按功能的不同分 区,按照各部分的功能需要和相互关系确定他们的位置, 决定其体型。 2.采用不规则的构图。在此之前大多数的构图是比较规整的, 它没有突出的中轴线,是一座不对称建筑。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 得建筑艺术效果。
谢 谢 观 赏 !
仅此怀念一代伟大的教育家、 现代主义大师:沃尔特· 格罗 皮乌斯(Walter Gropius)
德绍的包豪斯校舍

的 包 豪 斯
建于1926年的富有传奇色 彩的德绍包豪斯校舍,设计复杂, 别具匠心,它出自格罗比乌斯之 手,从象征意义上讲,建成后的 校舍是其教学意义的丰碑。其实 内的装修,内部设备和装置,无 一不出自学校成员的设计和制造, 包括学生和大师。策划的中心集 中在功能主义原则上。
校舍为一综合性建筑,由几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占地面 积约263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1万平方米。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1954-1958 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这是一座豪华的办 公楼,总高达158米, 建筑物外型极为简单, 方方正正,直上直下。 整座大楼采用当时刚刚 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 墙,这占外墙面积75% 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 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 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 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 众不同。
建筑在造型上采取不对称构图和对比统一 的手法。一个个没有任何装饰的立方体,由于 体量组合得当,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错落有致, 实墙和透明的玻璃虚实相衬,白粉墙和深色窗 框黑白分明,垂直向的墙面或窗和水平向带形 窗、阳台、雨篷比例适度,显得生动活泼。
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 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 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 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
校舍的设计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提倡的重视功能、技术 和经济效益,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等原则。尽情体现着 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令世人看 到了20世纪建筑直线条的明朗和新材料的庄重。它的 设计布局、构图手法和建筑处理技巧等在以后的现代 派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格罗比乌斯主张设计 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 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 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 不必要的装饰。实质上,他 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 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希望 人人能享受设计。该校舍以 崭新的形式,与复古主义设 计思想划清了界限,被认为 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典范作品。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校舍包豪斯校舍Bauhaus Building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
设计者为包豪斯校校长、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校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包豪斯校舍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伊瑞克提翁神庙。
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
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
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
尤其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
该校舍以崭新的形式,与复古主义设计思想划清了界限,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学校及校舍,令20世纪的建筑设计挣脱了过去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束缚。
它遵从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民众的要求,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与建筑风格。
2正文包豪斯学校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的校舍,1926年落成。
它是现代主义建筑早期代表作之一,70年代作为建筑文物保护下来。
设计人是包豪斯设计学院院长W.格罗皮乌斯。
校舍为一综合性建筑,由几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
占地面积约263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1万平方米。
教室楼、实验工厂均为四层,两者之间是行政办公用房和图书馆,学生宿舍是一座六层楼,通过一个两层的食堂兼礼堂,同实验工厂相连(见彩图)。
校舍的设计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提倡的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等原则。
它的设计布局、构图手法和建筑处理技巧等在以后的现代派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包豪斯校舍包豪斯校舍的设计有下述特点:①校舍的形体和空间布局自由,按功能分区,又按使用关系而相互连接。
它是一个多方向、多立面、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
为了使基地不被建筑隔断,公共活动部分和行政办公用房底层透空,可通行车辆、行人。
包豪斯校舍研究分析

包豪斯校舍分析————————————————————————————————作者:————————————————————————————————日期:包豪斯校舍分析简介包豪斯学校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的校舍,1926年落成。
是格罗皮厄斯的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个作品完全排斥了复古主义的设计思想,开创性地运用了一整套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把实用功能、材料、结构和建筑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座校舍标志了现代建筑的成熟,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背景正在蓬勃发展的德国工业需要建筑师和各种设计人员同它结合,更好的为工业和市场经济服务。
这就引起了对旧的建筑思想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冲击。
格罗皮厄斯变得坚信一种看法: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
格罗皮厄斯明确提出要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的主张。
新时代要有他自己的表现方式。
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格罗皮厄斯出任包豪斯的校长。
包豪斯强调设计中自由创造,讲授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以及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分析设计中建筑外观上采用不对称的建筑体量组合,建筑形态,高低错落、清新活泼,整体空间构图统一。
造型学科的建筑里没有任何装饰,正规的四方形,平平的房顶、楼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属板搭构,外镶人块的玻璃,简洁而敞亮,完全适十生产的需要。
包豪斯校舍以实用功能作为出发点,功能和流线成为首要条件。
从平面造型上看,包豪斯校舍呈两个倒插的"L ”形,采用这种灵活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来寻求平衡与灵活性。
从整体造型上看,包豪斯校舍是由一个个立方体组合而成,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都错落有致,线条简约大气,具有现代主义美感。
包豪斯校舍分析

• 土建三班 • 1041401074 • 徐翔
包豪斯校舍简介
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设计者为包豪 斯校校长、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校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 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 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 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 出材料的本色美。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 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尤其通 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 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 该校舍以崭新的形式,与复古主义设计思想划清了界限,被认为是 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包豪斯校舍特点(2)
按各部分不同的功能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赋予不同的形象。实 验工厂是一大通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悬挑楼板。外墙采用成片 的、贯通三层的玻璃幕墙,既利于采光,也显示出与其他部分不同的外 形。教室楼也是框架结构,由于间距不大,构造比较轻巧。水平的带 形窗和白墙相间是它的外形特征。宿舍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承重砖 墙的混合结构;墙面较多,窗较小, 各房间外面有各自的小阳台,形成了宁 静和互不干扰的居住气氛。食堂兼礼 堂是集体使用的大空间,外形开朗。 屋顶全是平顶,为空心楼板上设保温 层,铺油毡和预制沥青板构成,人 们可以在屋顶上面活动。全部铸铁 落水管隐藏在墙内,外形整洁。
包豪斯校舍特点(3)
在造型上采取不对称构图和对比统一的手法。一个个没有任何装 饰的立方体,由于体量组合得当,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错落有致,实 墙和透明的玻璃虚实相衬,白 粉墙和深色窗框黑白分明,垂直向 的墙面或窗和水平向带形窗、阳 台、雨篷比例适度,显得生动活泼。
包豪斯校舍分析

2.底层架 空,可供 人车通行, 又起到了 联系其他 空间的作 用
1.从功能出发,由内而外 进行设计。不同于以往的 又外到内的形式主义
3.充分发挥出 现代建筑材料 的特点,不作 过多的修饰, 又使材料与结 构紧密结合
它们两者在平面布 局上有相似之处, 都是不对称,多条 轴线,根据不同的 需要灵活布置。因 而使得建筑(群) 各个部分形态变化 丰富,显得活泼
立面处理极为 简洁,摒弃过 去繁琐的装饰、 干净的墙面和 简洁的檐口。
剖面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主要是以几个 不同功能的体块组合 而成,通过连接两边的办公楼,使得各个空 间贯通起来,加强了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主要强调功能实用方便。
采 光 形 式
主要的采光方式是运用 大片的玻璃幕墙,为工 作和学习提供良好的采 光。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 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 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 办人。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 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设计者:
包
豪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斯
校
舍
平面布局
特点:不规 则、不对称、 自由灵活、 多条轴线。
包豪斯 新校舍
人像柱
装饰 手法
显然,相比于过去的建 筑,包豪斯新校舍并没 有过多的装饰,去除了 传统的柱式、挑檐等, 使得整体异常简约清新, 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 业化的精神。
材 料 与 结 构 形 式
材料主要运用了现代常见的钢筋混凝土与玻璃。 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而可以大面积开 窗使得建筑显得轻盈简洁,而且还能适应未来的变化, 给建筑用房提供了相应的可调节性。
这种从功能出发的 布局让建筑使用起 来更加实用方便(例 如食堂和礼堂布置 在教学楼和宿舍之 间,联系方便),其 次是形成多个出入 口,与外界交通便 利。
包豪斯校舍分析。。。。

设计师简介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中文名: 外文名: 国籍: 出生地: 出生日期: 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德国 柏林 公元1883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 职业: 毕业院校: 主要滕堡工学院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 创办人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 的奠基人之一
建筑分析——包豪 斯校舍
环艺1101
54 48 2
谢香元 李 娇 赵玉龙
包 豪 斯 校 舍
包豪斯校舍的历史背景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而工业革命后的 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基点。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 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 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
一层:
二层:
外部特点:外表不具 有任何装饰,厂房为 四方形,平平的房顶,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楼身除支柱外 全用金属板搭构,外 镶大块的玻璃,简洁 而敞亮,完全适合生 产的需要。
隔着一条小街,是 一座4层小楼,供 一所职业技工学校 使用。
剧场和食堂作为连接宿舍和车间 的部分食堂与剧场之间既分割又 联通,需要的时候可以合成一个 大的空间。
包豪斯校舍位于城市郊区,临近弗里德里希大街的城市公有地 。 因为地处开发新区,基地只有一些零星的住宅,设计时不必过多考虑周边 的 建 筑 环 境 , 可 以 自 由 地 发 挥 。 建筑平面由两个倒插“L”型组成,主 要设定了三个功能分区,供包豪斯学 校使用的教学房,生活房以及职业学 校(与包豪斯学校公用的一个建筑) 用房。洛皮乌斯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 以下几个问题:要使建筑拥有充足的 自然光,各部分要有简洁,方便的连 接,要确定清晰明确的功能分区,为 适应未来的变化,建筑用房应提供相 应的可调节性。格洛皮乌斯所主张的 艺术与技术的 统一,在这 座学校 建筑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体现。
包豪斯校舍分析。。。。

包豪斯的来历
“Bauhaus”可以粗略理解为 “为建筑而设的学校”,“Bau”能 让人 联想到以“Bau”开头的 “Bauhutten”和”Bauen”: “Bauhutten”是中世 纪人们对泥瓦匠,建筑工人和装潢师 行会的称呼,这个行会有着协 作,互济的含义,反映出格洛皮乌斯 希望学校能成为一个互济向上 的整体,校内的各类造型艺术相互融 合,启发,最终汇入建筑设计 中来; ”Bauen”的本意是“植物, 作物” ,进一步引申出辛勤耕作, 硕果累累的意思,寄托了格洛皮乌斯 对学校未来发展前景的美好期 望。
设计师简介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中文名: 外文名: 国籍: 出生地: 出生日期: 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德国 柏林 公元1883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 职业: 毕业院校: 主要成就:
公元1969年7月5日 建筑师、教育家 慕尼黑工学院、夏 洛滕堡工学院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 创办人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 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工程项目
1910-1911年 1914年 1923年 1925-1926年 1926-1927年 宅 1927年 1929-1930年 1931年 1936年 1937年 1949年
法古斯工厂 ”制造联盟“科隆展办公楼 霍恩街标准住宅试验---”Am Hom“ 德绍,包豪斯学校 ”制造联盟“斯图加特展,魏森霍夫预制住
下层面
上层面
建筑分析——包豪斯校 舍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根据不同空间划分和联系来分 组不再是传统的对称性来布局功能和流 线成为时刻空创造的首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豪斯校舍分析
简介
包豪斯学校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的校舍,1926年落成。
是格罗皮厄斯的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个作品完全排斥了复古主义的设计思想,开创性地运用了一整套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把实用功能、材料、结构和建筑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座校舍标志了现代建筑的成熟,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背景
正在蓬勃发展的德国工业需要建筑师和各种设计人员同它结合,更好的为工业和市场经济服务。
这就引起了对旧的建筑思想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冲击。
格罗皮厄斯变得坚信一种看法: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
格罗皮厄斯明确提出要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的主张。
新时代要有他自己的表现方式。
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格罗皮厄斯出任包豪斯的校长。
包豪斯强调设计中自由创造,讲授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以及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分析
设计中建筑外观上采用不对称的建筑体量组合,建筑形态,高低错落、清新活泼,整体空间构图统一。
造型学科的建筑里没有任何装饰,正规的四方形,平平的房顶、楼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属板搭构,外镶人块的玻璃,简洁而敞亮,完全适十生产的需要。
3
2
4
1
5
包豪斯校舍以实用功能作为出发点,功能和流线成为首要条件。
从平面造型上看,包豪斯校舍呈两个倒插的"L”形,采用这种灵活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来寻求平衡与灵活性。
从整体造型上看,包豪斯校舍是由一个个立方体组合而成,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都错落有致,线条简约大气,具有现代主义美感。
大工作室,作为一个开发性的空间,配以开放性的墙壁等等,很好的避免了狭窄;在设计训练学校里,却采用了一段没有玻璃的培壁,采用一种闭合的语言,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隐私的空间。
校长室等管理部门的房间,格罗皮厄斯将其配置在中心的位置,将训练学校和教学区相结合,考虑到如果太大了,就和其他部门公用,但如果太小了,又没有了
或严感。
最终决定的将其分为二
层,与建筑工作室一同处理。
过街
楼底部架空,可供人车通行,这样
既不影响正常的通行,又巧妙地连接了职业学校和主体建筑。
学生宿舍,是一个4层建
筑,共有24个房间,室外空
间很高,外而设有宽广的阳
台,没有很大的玻璃,和窗平
排着,作出美妙的节奏。
包豪斯4层的楼,
有各自的间隔,各层有通
道,其余都没有装饰,单
调的墙壁,柱子很强调线
感,同时将建筑的材质袒
露在外。
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墙面开窗比过去自由得多,四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采用钢框架玻璃幕墙。
大而积使用玻璃加钢的结构,使建筑有了一种通透感。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的开窗也
足以看到格罗皮厄斯的设计才
能,通过转动下方的转轮,立面
上的窗户则一面面自动打开。
礼堂和食堂作为连接宿舍和车间的部分,既接近教学部分,又接近宿舍,而且饭厅和礼堂既分割又联通,需要时可以合成一个大空间。
包豪斯的主入口并没有正对街道,而是布置在教学楼、礼堂、办公部分的结合点上,对于建筑内部与外部的交通都是比较便利的。
建筑细部的设计
灯
具
构造桌椅
总结
通过对包豪斯校舍及对包豪斯思想的学习与思考,认识到建筑设计的一些问题,也受到一些启发与引导。
设计要自由的创造去创新,不能墨守陈规。
做建筑并不能一味的去做造型,要能充分的考虑到实用性,自己做的建筑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状态。
同时做设计时也要注意细节的设计。
--- 包豪斯校舍分析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