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校舍分析
包豪斯校舍分析

吴潮军 2014101054
最新课件
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 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 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 办人。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 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设计者:
包
豪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斯
校
舍
最新课件
2
平面布局
特点:不规 则、不对称、 自由灵活、 多条轴线。
这种从功能出发的 布局让建筑使用起 来更加实用方便(例 如食堂和礼堂布置 在教学楼和宿舍之 间,联系方便),其 次是形成多个出入 口,与外界交通便 利。
公 寓
办公
教室、 餐厅、 健身房
工
艺
美
术
作坊
学
校
最新课件
3
立 面 造 型
最新课件
3.充分发挥出 现代建筑材料 的特点,不作 过多的修饰, 又使材料与结 构紧密结合9
与雅典卫城 相比
它们两者在平面布
局上有相似之处,
都是不对称,条
轴线,根据不同的
需要灵活布置。因
而使得建筑(群)
各个部分形态变化
丰富,显得活泼
最新课件
10
帕提农神 庙复原图
人像柱
两者最明显的不同便是它们的装饰 风格。一个富丽堂皇,一个简约至
包豪斯 新校舍
极。从中可以反映出两者所处时代
的不同的精神追求。由此感悟到建
筑本身就是多种因素(政治、时代、
观念等)影响的结果。正因如此,
世界留下从古至今各种丰富多样的
建筑。这也是我们学习建筑史的目
的,了解不同前人的创作,才会为
对包豪斯校舍的分析

对包豪斯校舍的分析包豪斯——现代建筑设计的起源对包豪斯校舍的分析,首先对包豪斯的了解出发:一.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二.包豪斯的诞生、发展对近现代建筑的影响及意义:1、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2、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3、响应了1907年建于慕尼黑的“德国工业同盟的信条,即”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改进工业制品。
三.包豪斯的风格——“项目大胆引入欧美流行…包豪斯‟建筑风格,线条简约大器,富有现代主义美感”,这是某高档别墅的广告语。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早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
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
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到设计中来,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6、打破了陈旧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基础课”,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说。
同时创造了结合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有了结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我知道的包豪斯

宿舍悬臂阳台,通过重复产 生韵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 相互交流促进感情的地方。
屋顶平台提供了交流 场所。
底部架空,可供人车 通行。
两个入口隔街相对。
包豪斯校舍与传统建筑的 不同是它大面积地使用了玻 璃幕墙,特别突出地发挥了 玻璃墙面与实墙面不同的视 觉效果,造成虚与实,透明 与不透明,轻薄与厚重的对 比,造成了生动活泼的建筑 形象。
外表不具有任何装饰, 厂房为四方形,平平的 房顶,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楼身除支柱外全用 金属板搭构,外镶大块 的玻璃,简洁而敞亮, 完全适合生产的需要。
隔着一条小街,是一 座4层小楼,供一所职 业技工学校使用。
剧场和食堂作为 连接宿舍和车间 的部分,食堂与 剧场之间既分割 又联通,需要的 时候可以合成一 个大的空 李逸飞
简介
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 迁到德绍,格罗皮乌斯为它设计 了一座新校舍,1925年秋动工, 次年落成。包豪斯校舍包括教室、车间、办公、礼堂、饭 厅及高年级学生的宿舍。校舍的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 米,是一个由许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中型公共建筑。
总结:
包豪斯校舍的建筑有以下特点: 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与以往的学 院派建筑设计不同的是,以往是从外到内的设计方向,而 这是从内到外的设计流线,先把整个校区按功能的不同分 区,按照各部分的功能需要和相互关系确定他们的位置, 决定其体型。 2.采用不规则的构图。在此之前大多数的构图是比较规整的, 它没有突出的中轴线,是一座不对称建筑。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 得建筑艺术效果。
谢 谢 观 赏 !
仅此怀念一代伟大的教育家、 现代主义大师:沃尔特· 格罗 皮乌斯(Walter Gropius)
包豪斯分析

一个被格罗皮乌斯命名为“大尺度的积木”的理念
包 豪 斯 校 舍 Staatliches Bauhaus
Topic 1
Topic 2
空间与体量
Topic 4
Topic 5
Topic 6
校舍的形体和空间布局自由,按功能 分区,又按使用关系而相互连接 它是一个多方向、多立面、多体量、 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为了使 基地不被建筑隔断,公共活动部分 和行政办公用房底层透空,可通行 车辆、行人。
Topic 1
Topic 2
空间与体量
Topic 4
体量组合得当,大小长短和 功首前透墙能要后明和条和高的深件流低玻色线错璃窗成落虚框为有实黑空致相白间,衬分创实 , 明造墙 白 ,的和 粉 垂 总照周直形显体明边向窗得布和式的、生局通布墙阳动上风局台面活,,,、或泼为摒保雨窗。了弃证篷和保了了比水证 传 充例平阳 统 分适向光 的 的度带, 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
包 豪 斯 校 舍 Staatliches Bauhaus
Topic 1
城市与建筑
Topic 3
Topic 4
Urban background
Building site Contact Street view
街景欣赏 Street view
Topic 5
包 豪 斯 校 舍 Staatliches Bauhaus
Why choose Background Bauhaus Gropius Couclusion
包 豪 斯 校 舍 Staatliches Bauhaus
背景与文化
Topic 2
Topic 3
Topic 4
德绍的包豪斯校舍

的 包 豪 斯
建于1926年的富有传奇色 彩的德绍包豪斯校舍,设计复杂, 别具匠心,它出自格罗比乌斯之 手,从象征意义上讲,建成后的 校舍是其教学意义的丰碑。其实 内的装修,内部设备和装置,无 一不出自学校成员的设计和制造, 包括学生和大师。策划的中心集 中在功能主义原则上。
校舍为一综合性建筑,由几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占地面 积约263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1万平方米。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1954-1958 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这是一座豪华的办 公楼,总高达158米, 建筑物外型极为简单, 方方正正,直上直下。 整座大楼采用当时刚刚 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 墙,这占外墙面积75% 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 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 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 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 众不同。
建筑在造型上采取不对称构图和对比统一 的手法。一个个没有任何装饰的立方体,由于 体量组合得当,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错落有致, 实墙和透明的玻璃虚实相衬,白粉墙和深色窗 框黑白分明,垂直向的墙面或窗和水平向带形 窗、阳台、雨篷比例适度,显得生动活泼。
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 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 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 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
校舍的设计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提倡的重视功能、技术 和经济效益,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等原则。尽情体现着 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令世人看 到了20世纪建筑直线条的明朗和新材料的庄重。它的 设计布局、构图手法和建筑处理技巧等在以后的现代 派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格罗比乌斯主张设计 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 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 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 不必要的装饰。实质上,他 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 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希望 人人能享受设计。该校舍以 崭新的形式,与复古主义设 计思想划清了界限,被认为 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典范作品。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校舍包豪斯校舍Bauhaus Building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
设计者为包豪斯校校长、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校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包豪斯校舍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伊瑞克提翁神庙。
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
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
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
尤其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
该校舍以崭新的形式,与复古主义设计思想划清了界限,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学校及校舍,令20世纪的建筑设计挣脱了过去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束缚。
它遵从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民众的要求,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与建筑风格。
2正文包豪斯学校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的校舍,1926年落成。
它是现代主义建筑早期代表作之一,70年代作为建筑文物保护下来。
设计人是包豪斯设计学院院长W.格罗皮乌斯。
校舍为一综合性建筑,由几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
占地面积约263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1万平方米。
教室楼、实验工厂均为四层,两者之间是行政办公用房和图书馆,学生宿舍是一座六层楼,通过一个两层的食堂兼礼堂,同实验工厂相连(见彩图)。
校舍的设计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提倡的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等原则。
它的设计布局、构图手法和建筑处理技巧等在以后的现代派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包豪斯校舍包豪斯校舍的设计有下述特点:①校舍的形体和空间布局自由,按功能分区,又按使用关系而相互连接。
它是一个多方向、多立面、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
为了使基地不被建筑隔断,公共活动部分和行政办公用房底层透空,可通行车辆、行人。
包豪斯校舍研究分析

包豪斯校舍分析————————————————————————————————作者:————————————————————————————————日期:包豪斯校舍分析简介包豪斯学校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的校舍,1926年落成。
是格罗皮厄斯的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个作品完全排斥了复古主义的设计思想,开创性地运用了一整套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把实用功能、材料、结构和建筑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座校舍标志了现代建筑的成熟,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背景正在蓬勃发展的德国工业需要建筑师和各种设计人员同它结合,更好的为工业和市场经济服务。
这就引起了对旧的建筑思想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冲击。
格罗皮厄斯变得坚信一种看法: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
格罗皮厄斯明确提出要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的主张。
新时代要有他自己的表现方式。
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格罗皮厄斯出任包豪斯的校长。
包豪斯强调设计中自由创造,讲授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以及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分析设计中建筑外观上采用不对称的建筑体量组合,建筑形态,高低错落、清新活泼,整体空间构图统一。
造型学科的建筑里没有任何装饰,正规的四方形,平平的房顶、楼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属板搭构,外镶人块的玻璃,简洁而敞亮,完全适十生产的需要。
包豪斯校舍以实用功能作为出发点,功能和流线成为首要条件。
从平面造型上看,包豪斯校舍呈两个倒插的"L ”形,采用这种灵活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来寻求平衡与灵活性。
从整体造型上看,包豪斯校舍是由一个个立方体组合而成,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都错落有致,线条简约大气,具有现代主义美感。
包豪斯校舍名词解释(一)

包豪斯校舍名词解释(一)
包豪斯校舍
名词列表
•包豪斯:包豪斯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所设计学校,也是一种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风格的代名词。
•校舍:指供学校教育使用的建筑物。
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是一所成立于1919年的德国设计学校,起初
成立在德国魏玛,后来迁至德累斯顿、柏林等地。
包豪斯学校的创始
人是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他的设计思想深刻影响了建筑、艺
术和设计领域。
校舍
校舍是指供学校教育使用的建筑物。
在包豪斯学校的校舍设计中,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如简洁、功能主义、合理利用空间和自
然光线等。
包豪斯校舍强调了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注重空间的流畅性和
功能性布局。
设计师们在校舍内部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钢结构,打破
了传统校舍的固有格局,创造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和活动空间。
包豪斯校舍的设计还注重了教育理念与空间形式的统一。
例如,在教室中,设计师们使用了可移动的家具和隔断,使空间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
总的来说,包豪斯校舍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对现代教育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成为现代建筑和设计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20世纪60年 代以后,对现代主义建 筑的质疑也波及对格罗 皮乌斯的评价,但对他 创立的”包豪斯“现代 建筑和现代设计教学体 系的评价则始终是肯定 的。因此1996年魏玛 和德绍的包豪斯及其校 舍建筑遗址获准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
放映结束! 谢谢!
其基本建筑观念是:
强调现代建筑应当适应工业化时代的社会 需求,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效益 问题,采用新结构和新材料。摆脱历史建筑式 样的束缚,发展新时代的建筑美学,创造新时 代的建筑风格。 即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20世纪10~20年代格罗皮乌斯创作的建筑作 品充分体现了包豪斯学派的建筑理念,德绍包豪 斯校舍是代表性建筑作品之一。
平屋顶、白 色抹灰外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没有传统的 柱廊、挑檐 和附加装饰, 简洁的檐口 设计
悬挑的 阳台,简洁 的窗洞和栏 杆,
楼顶上的屋 顶花园
餐厅
用服务窗口把厨房和餐厅连接起来,还配有食梯,因此 可以服务于各层的画室公寓以及楼顶上的屋顶花园。
剧场
舞台把餐厅和主 要大厅分隔开来
如果把折叠式的幕布 移开,舞台、餐厅和 大厅就可以组合成一 个呈局部环形的剧场, 观众席从四周环绕着 舞台
教室
这座建筑的室内环境都是由包豪斯的实习车间 即作坊共同设计并实施安装的,充满了独一无 二的特色。
校舍第二部分:生活用房
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餐厅、厨 房、锅炉房、俱乐部兼剧场,其中学生宿 舍是一幢相对独立的6层小楼,位于生活用 房东侧。连接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的是单 层的餐厅和俱乐部。
学生宿舍
校舍第三部分:职业学校
学校是一幢4层小楼,位于教学楼北侧, 与教学楼之间由进入学校的道路隔开,相 距20余米的两楼在二和三层用过街楼相连, 过街楼是办公室和教员休息室,过街楼下 通道是两楼的出入口。
职业学校
过街楼
这些新颖建筑构成要素的恰当运用 以及其构图完美的建筑体量组合,形 成了简洁清新、体现时代精神的整体 建筑风格。
校舍第一部分:教学用房
教学用房包括教室和工艺实习车间,四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位于临街主入口校 内道路南侧。
实习工厂
大面积的玻 璃幕墙为工作和 学习提供了良好 的采光,简洁而 敞亮,适合生产 的需要。
实习工厂内部
较高的层 高,便于 各项工作 的开展
建筑外表面用玻璃代替墙体,这一做 法后来被广泛采用。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 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 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
包豪斯校舍是功能要求约束、美学观念约 束和科学技术约束引发的原创性构思建筑作品, 其原创性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将功能要求约束最为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创新的功能 设计构思使建筑功能合理、使用方便,完全不同于当时流 行的复古主义折中主义建筑。 其二:不在教条式地遵循学院派建筑的对称构图法则。 其三:按建筑空间的用途、性质和相互关系组合建筑群的各 个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建筑群成 为能从多个入口进入的多元化建筑空间,人们可以在进入 校舍各个部分的运动过程中体验建筑,逐步得到校舍建筑 空间的完整印象,时间因素因此被引入建筑。即后来被建 筑理论家称为的现代主义建筑时空观。
德紹包豪斯分析
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 (1883~1969)
建筑设计师: 沃尔特· 格罗皮乌 斯 1919年格罗皮 乌斯接任魏玛工艺 学校校长,随即将 魏玛工艺学校与魏 玛艺术学院合并, 命名为”国立魏玛 建筑学院“,简称 “包豪斯”。
1925年包豪斯校址迁址德紹,1926年改名为 德紹设计学院。 格罗皮乌斯任”包豪斯“校长的时间是 1919~1928年,正是其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发展成 熟的时期。 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以包豪斯为基地,形 成了以格罗皮乌斯为核心人物的“包豪斯学派”。
包豪斯校舍外景
简洁清 新、体 现时代 精神的 建筑风 格
包豪斯校舍鸟瞰
采用不对 称的建筑 体量组合, 建筑形态 高低错落、 清新活泼, 整体空间 构图十分 完美。
校舍为一综合性建筑,由功能不同的3个部分—— 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和职业学校组成。
设计构思摆 脱了复古主义折 中主义建筑的对 称构图概念,依 功能的不同合理 组合,体现了 “功 能分区”的设计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