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劝谏艺术
作文古人的劝说艺术特点

古人在劝说时,常常会引用古代的经典和名言警句,来增强自己观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例如,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引用了《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来说明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通过引经据典,古人能够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有历史依据和文化底蕴的,从而提高劝说的可信度。
四、因人而异
古人在劝说时,会根据对方的身份、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劝说方式和策略。例如,对于君主,古人会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避免直接冒犯君主的权威;对于普通人,古人则会更加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和亲和力。古人还会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话题和事例来进行劝说,以提高对方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循序渐进
古人的劝说艺术具有以理服人、情感动人、引经据典、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古人的劝说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劝说艺术,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好地与人交流和合作。
作文古人的劝说艺术特点
《古人的劝说艺术特点》
一、以理服人
古人在劝说时,往往会先阐述道理,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合理的。例如,孟子在劝说齐宣王时,以“保民而王”为核心,从“不忍之心”出发,逐步论证了实行仁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通过列举事例,如“以羊易牛”,来说明齐宣王具有仁心,只要将这种仁心推广到治理国家上,就能够实现王道。这种以理服人的劝说方式,能够让对方在理性上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劝说的效果。
二、பைடு நூலகம்感动人
除了以理服人,古人还善于运用情感因素来打动对方。他们会根据对方的心理和情感状态,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引起对方的共鸣。例如,李密在《陈情表》中,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祖母的孝顺和对朝廷的感激之情。他通过描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艰难处境,以及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打动了晋武帝,使其同意了自己暂不赴任的请求。这种情感动人的劝说方式,能够让对方在情感上产生认同,从而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

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人都不是傻子,我凭什么要听你的?其实,正因为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才给劝说提供了可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欢迎借鉴参考。
让别人改变主张,听从你的建议,这是一件很难的事。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公输》、《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这几篇文章,都涉及到了劝说的问题,很有意思,文章表现的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难以忘却。
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风尘仆仆,前往劝说;齐国要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勉强要参战,作为草根一族的曹刿虽不在其位,但坚信“肉食者鄙”,挺身而出,劝谏鲁庄公不要鲁莽行事,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弹丸之地的安陵进入了不怀好意的秦国的视线,贪得无厌的秦王诡计多端,想占领安陵,面对这种局面,唐雎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以死相拼,保住了自己的国家;邹忌从自己和徐公比美中发现了问题,劝说齐威王纳谏;愚公要搬走太行王屋山,智叟前往劝说,结果没有成功,还成了反面教材。
细细研究这些人物和故事,对于我们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劝说要注意分析清楚各种情况,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人物,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方式得当,就会有一定的效果,就能到达目的。
一、利用正当名义名义总是具有给予希望、刺激功名欲并诱发对新生活的向往的魔力。
它对后悔的人和寻找奋斗目标的人都能起到激励作用。
二、颠倒黑白一旦常规性逻辑被弄混,人的思维就会产生错误,失去判断能力,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特点。
以打破对方逻辑思维结构为目的的诡辩不应该受到常规逻辑的约束。
三、利用数字提高可信度即使是令人难以信服的内容,只要列出“以调查和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具体统计数据,就可以大大提高可信度,因为很多人都十分迷信数据。
记住,最好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如“99.9%”。
四、揭其短处虽然是讨论,可一旦升级为近似口角的争论,就难以找出解决的办法。
这时与其使用正当的语言进行理论,不如直接攻击对方身体、能力、地位上的缺陷。
古代委婉劝谏的例子

古代委婉劝谏的例子
古代委婉劝谏的例子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之事,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劝说君主纳谏,使之明辨是非,改正错误。
2. 烛之武退秦师: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以利害关系,说服秦国退兵,同时解除了对郑国的包围。
他委婉曲折的言辞,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
3.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去世,赵太后执掌政权。
秦国趁机攻打赵国。
赵太后请求齐国出兵相助,齐国要求赵太后送她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作为人质。
赵太后不肯,百官劝谏也不听。
这时,左师触龙来见赵太后。
他先以自己年老体衰的情态和赵太后拉家常,又以疼爱自己的小儿子推及太后疼爱自己的女儿,委婉曲折地劝说赵太后,终于使她同意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以上是古代委婉劝谏的例子,这些故事都是通过巧妙的方式向君主或长辈劝谏,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目的。
历史劝谏劝说事件

历史上的劝谏典故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
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触龙说赵太后赵孝成王元年,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太后不得不请求齐国增援。
齐王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赵太后不答应,触龙的谏说让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3、贾诩阻止曹操废长立幼曹操很喜爱曹植,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
征求贾翊意见时,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曹操听后,以后再也不提废曹丕的事了。
4、鲁肃劝孙权抗曹,深谙说服之道曹操领八十万大军攻打东吴,东吴多数大臣主张投降。
鲁肃力劝孙权与曹操决一死战。
鲁肃说:“有些话我不能当着张昭他们说,张昭可以投降,甚至臣可以投降,......我们投降之后还可以读书种地谋个一官半职,而主公您投降了,曹操会把您怎么样呢?曹操在朝廷用黄金打造了一个笼子,里面关了两只鸟(指天子和刘琮),您再去,是不是就太挤了?!”孙权最终采纳鲁肃的建议,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操大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从此三分天下,成就一代霸业。
5、狄仁杰劝武则天禅位李家从垂帘听政到独掌朝廷大权, 最终改唐为周作了女皇,武则天可谓机关算尽,一路走来辛苦异常。
晚年一度欲立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为太子,狄仁杰劝到:陛下想过没有,是姑侄亲还是母子亲?如果让庐陵王接班,千秋万岁之后,你的牌位依然会安放在宗庙里,享受后代子孙的祭祀;如果三思接班,自古以来哪有在宗祠里供奉姑母的做法?”武皇当即决定将皇位还给了儿子李显,又下诏改周为唐,还政李唐。
讽谏艺术

进谏文化探究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敢于进谏的大臣。
他们提出的意见有可能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可能改写历史。
还有可能丢掉身家性命。
一、进谏的故事1.直言进谏的魏征有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唐太宗很生气。
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无限制的追求享乐而灭亡的。
现在因为供应不好就发脾气,以后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满意。
供应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剧又该重演了。
”太宗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以后很注意节俭。
2.糊涂进谏的东方朔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老来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宠爱,但他却骄横不法, 酒后杀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 特向武帝请示。
武帝碍于法律, 不好明令赦免。
于是假意哭泣, 想暗示廷尉免罪。
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纷纷为昭平君求情, 独东方朔故作糊涂, 向汉武帝祝颂说:“圣王执政, 奖赏不避仇敌, 诛杀不择骨肉。
今圣上严明, 天下幸甚!”此举使汉武帝难徇私情, 不得不忍痛依法惩处了昭平君。
3.巧言进谏的邹忌春秋战国时,齐威王整天喝酒、听音乐,不理朝政。
所以邹忌以自己问妻子,妾,客人,自己是否比城北的许公漂亮,来使齐威王虚心纳谏。
由于他的妻偏爱他所以对他的容貌赞不绝口;妾由于地位低微,对他有所惧怕所以才夸他比徐公漂亮;客人是有事求于他,所以才不得不说他比徐公漂亮。
正因为他们怀揣着自己不同的目的所以他们对邹忌的评价就不会太公正。
所以邹忌以这件事来提醒齐威王,不要被赞许冲昏了头脑,要全面的了解问题。
4、机智进谏的刘罗锅5、以死进谏的。
6、请你为大家讲一讲你知道的进谏故事。
二、讽谏的近义词讥讽、嘲讽、嘲笑、狭促、讽喻相关词语冷嘲热讽借古讽今讽刺谏争如流叩马而谏拒谏饰非讽一劝百主文谲谏劝百讽一从谏如流犯颜极谏直言切谏饰非拒谏犯颜苦谏纳谏如流犯言直谏公规密谏直言正谏谏尸谤屠正言直谏讽多要寡直言极谏讽德诵功讥讽你还知道哪些和讽谏有关的词语?三、进谏的方法1.委婉陈词,旁敲侧击。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作者:张黎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2期高一语文第五单元的几篇文言文,为我们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他们或巧妙对比、以事喻理,或生动设喻、绵里藏针,或避实就虚,迂回婉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观古人的劝谏艺术,窥探他们成功的奥秘,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尽量创设一个说话的气氛,或和谐,或引起别人的好奇,以达到别人愿听的目的。
触龙本来是要劝说赵太后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但那时如果直言劝谏,效果肯定不佳。
触龙便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和太后话家常,使赵太后放松了警惕,愿意和他说自己的身体,说子女,这样一步一步被引入触龙设置好的话题里。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
人们纷纷劝阻。
田婴下令任何人也不得劝谏。
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
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
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
”然后,回头就跑。
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
”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
”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
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
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
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
”于是,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这位说客就是引起了田婴的好奇心,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劝谏成功。
二、巧妙的比喻,这是古人常用的劝谏技巧。
如邹忌的三比,把齐王的宫妇左右比作有偏爱之心的妻子,把朝廷之臣比作有畏惧之心的小妾,把齐国范围内的一切人比作有求的客,通过这样的譬喻说理,使齐王很快醒悟,欣然纳谏。
庄辛劝谏楚襄王的故事更是以比喻说理的经典。
开初庄辛告诉楚襄王身边有四个佞臣,楚王大怒,把庄辛训了一顿。
古人的劝谏技巧

古人的劝谏技巧《墨子》与《战国策》均为先秦时期的优秀散文。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文中善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方法进行说理,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
《墨子》中的《公输》和《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便是体现了“说谏”特色的优秀篇章。
墨子和邹忌都是能言善辩之士,在“说谏”过程中均体现了高超的论辩技艺。
一、引鱼上钩、巧用迂回的墨子墨子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这样就可以抓住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墨子见公输盘,采用的是“引鱼上钩”之法。
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直陈其事,而说:“北方有侮臣者,原借子杀之。
”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自己想要他说的话。
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
墨子见楚王,则又是“巧用迂回”了。
一开头就对楚王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
他不说“倘若”“假使”等假设字样,好像是在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来。
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
可谁知楚王虽言“善矣”,却又以“公输盈为我为云梯之械,必取宋”,再一次把责任推回给公输盘。
面对此种情况,墨子不得不在战术上同公输盘来一次较量,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下,楚王不得不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至此,墨子“止楚攻宋”的目的已经达到。
二、近取乎身、以小喻大的邹忌邹忌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用诙谐幽默的戏剧性手法来说谏。
他劝谏的目的是要齐威王广纳忠言、振兴齐国,但给国君提意见、说“弊”事,是有一定风险的,弄不好反而会招来祸端。
从文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齐威王受弊是客观存在的,那么邹忌的劝谏也就是切实需要的。
该以何种方式劝谏,齐王才容易接受呢?敏于事、善于言的邹忌决定以设喻的方式巧妙地讽谏齐王。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要讲究礼仪。
如果不遵守这些礼仪,那么就容易被别人瞧不起,而在交际过程当中也常因为缺乏教养和礼貌而产生很多误解、隔阂或冲突。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便特意设置了劝谏这门学问来让大家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可是怎样做才能够恰到好处呢?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三点:首先,什么叫劝谏?古时候劝谏又称规谏,即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指出对方错误并加以纠正。
比较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诗经》里面的“谏诤”篇章了。
它通过采薇、采苹等几个小故事,把君王和臣下之间的关系描写得非常细腻动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希望君王勤政爱民、戒骄戒躁的美好愿望。
其次,该怎样进行劝谏呢?我认为应注重两点:一是态度诚恳;二是说话技巧。
前者决定你的劝谏效率高低,后者则影响着你最终的结局。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假若某位官员犯了罪,皇帝想要治他死刑,但却碍于情面没有明确宣布,此时就需要有人站出来替他求情,这个人必须态度诚恳且富有智慧,否则无异于火上浇油。
再看另外一件事儿——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李世民逐渐变得昏庸奢侈,沉迷酒色,甚至连朝廷日常运转都由身边宦官负责。
这引发了魏征等老臣的强烈反弹,纷纷向皇帝提建议,批评他荒废朝政,使百姓苦不堪言。
第二种方法就是直接的劝谏了。
虽然这种方式见效快,但弊端同样显著。
历史上曾有许多忠心耿耿的大臣冒着杀头的危险直言进谏,但最终还是落得悲惨收场。
除去少数幸运儿,绝大部分都遭受了残酷迫害乃至满门抄斩的命运。
所以我觉得这条路走不通。
既然如此,何不换一种迂回的办法呢?比如苏轼,他的名气很大,尤其擅长写词,自号东坡居士。
他曾经给宋神宗写信,陈述自己的政治抱负,期待获得重视。
但宋神宗根本听不懂他在说啥,只是敷衍道:“朕知道了。
”苏轼很失望,只好继续努力。
有些人喜欢旁敲侧击,试探性地询问皇帝一些问题,然后找机会告诉他真实答案。
这种方法固然奏效,但风险极大,稍微不慎就会掉脑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写作: 应用写作: 你的好友不喜欢学习语文, 你的好友不喜欢学习语文,尤 其不喜欢学习古诗文, 其不喜欢学习古诗文,请你运用以 上劝谏的方法,来劝说他( 上劝谏的方法,来劝说他(她)主 动学习古诗文。 动学习古诗文。
回顾本专题中古人劝谏 的语言, 的语言,并思考和总结他们 都采取了怎样的方法。 都采取了怎样的方法。
专题一
古方的利害得失。 )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 (2)语言上尊重对方,赢得好感。 )语言上尊重对方,赢得好感。 (3)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可以退为进。 )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可以退为进。 (4)可推己及人,由小道理引出大道理。 )可推己及人,由小道理引出大道理。 (5)渲染一意孤行的严重后果。 )渲染一意孤行的严重后果。 (6)营造气氛,制造噱头,或出人意料,引起 )营造气氛,制造噱头,或出人意料, 对方的关注。 对方的关注。 (7)前提条件是要充分了解你的游说对象。 )前提条件是要充分了解你的游说对象。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 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 烛邹有罪三, 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 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公曰: 可 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烛邹!汝为吾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 汝为吾 烛邹 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 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 勿杀, 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 公曰 勿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 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 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 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 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 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 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 乃罢其兵。 哉!”乃罢其兵。
良药不苦更利病, 良药不苦更利病,忠言顺耳最利行
——选修一 专题一 古人的劝谏艺术 选修一 专题一古人的劝谏艺术
比干:商纣王暴虐荒淫, 比干:商纣王暴虐荒淫,比干强 谏三日不去。纣怒曰: 吾闻圣 谏三日不去。纣怒曰:“吾闻圣 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 遂杀比 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 干剖视其心; 干剖视其心; 伍子胥: 抉吾眼, 伍子胥:“抉吾眼,县吴东门之 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