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劝谏的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感悟

古人的劝谏艺术感悟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人的劝谏艺术,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就像一场充满智慧的魔法表演。
你看那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可真是个聪明的家伙。
他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魔法师,不用直来直去地指责齐王的毛病,而是先从自己照镜子说起。
说自己觉得自己帅,结果问了老婆、小妾和客人,他们都夸自己帅,可实际上呢,自己哪有那么帅呀。
这就好比一只普通的小麻雀,却被家人和朋友夸成是凤凰。
邹忌通过这个事儿就像拿着一把小钥匙,轻轻一转就打开了齐王愿意听劝的大门,告诉齐王大家都爱说好听的,大王您可得小心别被蒙蔽啦。
齐王也很聪明,马上就接受了,还广开言路,这齐国就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就像是原本一个有点小毛病的机器,经过这么一调整,一下子就变成了超级高效的大机器。
还有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那也是个劝谏的高手啊。
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不慌不忙地去给赵太后这个“病人”治病。
他没有一上来就说让赵太后把儿子送去当人质这种让赵太后炸毛的话。
而是先唠唠家常,说自己也爱小儿子,这就像两个家长在互相分享育儿经一样。
然后慢慢地把话题引到为孩子的长远考虑上。
这就像是牵着一只小羊羔,慢慢地把它引到该去的地方,而不是生拉硬拽。
赵太后呢,就被触龙这么巧妙地说服了,这可比硬来的效果好太多了,就像硬吃生果子肯定难受,但是把果子做成美味的果脯就容易下咽多了。
再说说晏子谏杀烛邹。
晏子那是个机灵鬼,他要劝齐景公别杀烛邹。
他就像一个智慧的小丑,用一种看似荒诞的方式来劝谏。
他说烛邹有三条大罪,一条是让国君因为鸟而杀人,第二条是让诸侯觉得国君重鸟轻士,第三条是让天下人都知道国君的残暴。
这就像是给齐景公挖了个小坑,齐景公还傻乎乎地往里跳,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晏子巧妙地说服了。
这就像一个小朋友被大人用一个小把戏骗得团团转,不过这个“骗”可是善意的智慧。
古人的劝谏艺术真的太有趣了。
他们就像一群智慧的精灵,在权力和人性的森林里穿梭。
不用大喊大叫,不用强硬对抗,就用这些巧妙的方法,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着那些需要被提醒的心灵。
曹刿论战的劝谏方式

曹刿论战的劝谏方式曹刿论战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政治劝谏文章,被广泛誉为“论语外书”、“安邦定国之良言”。
它的劝谏方式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决策,更为今后各个领域的劝诫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分析曹刿论战的劝谏方式,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劝谏艺术及其对于我们今人的启示。
一、提纲挈领,直抒胸臆曹刿论战是一篇清晰,直接,明确的政治劝谏文章。
一开始就切中要害地提出了“此战,唯勇者得之”,并由此展开不同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这种提纲挈领的开篇方式,试图引起主管领导的注意,将事件的核心和焦点摆在面前。
在这一过程中,曹刿还展示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以便于引导决策者的思想、理解和决策。
二、引证典故,深其内涵曹刿论战中引入“先知棋局”的典故做比喻,进一步验证了自己对战争的认识和对军队能力的评估。
通过这样的类比,曹刿能够将一般人普遍理解的情境和内容与复杂的战争形势相结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战争的复杂性和分析,将自己的建议有效地引向决策者和读者的理解和支持。
三、推敲道理,深入分析曹刿论战在评估中而不是将决策过程局限于个人的主观性上。
他通过推敲道理,深入分析许多因素,如军力,应该采取的策略等等,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他并不仅仅是一个表面上的论述,而是涵盖了深度和宽度上的思考。
这个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运动基础上的非常考验计策的数字。
四、合理分析,权衡利弊曹刿论战是一个权衡利弊的比较。
他描述了所提出的几个选项的各种优缺点,并通过分析做出了选择。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构思和决策过程,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每个可能的选择,理解会有哪些结果。
五、自信言辞,坚定信仰在曹刿论战中,曹刿以自己的出色表现和擅长战争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虽然有不同意见的人的挑战,但他表示自己的立场,并以自己的实地经验和才能为依据,不敢言辞。
这样坚定自信的风度,更加使他的观点更有力量,更能为读者所接受。
六、总结回顾,妙笔生花最后,曹刿论战有意地总结了自己的讨论。
古人的劝谏艺术

应用写作: 应用写作: 你的好友不喜欢学习语文, 你的好友不喜欢学习语文,尤 其不喜欢学习古诗文, 其不喜欢学习古诗文,请你运用以 上劝谏的方法,来劝说他( 上劝谏的方法,来劝说他(她)主 动学习古诗文。 动学习古诗文。
回顾本专题中古人劝谏 的语言, 的语言,并思考和总结他们 都采取了怎样的方法。 都采取了怎样的方法。
专题一
古方的利害得失。 )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 (2)语言上尊重对方,赢得好感。 )语言上尊重对方,赢得好感。 (3)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可以退为进。 )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可以退为进。 (4)可推己及人,由小道理引出大道理。 )可推己及人,由小道理引出大道理。 (5)渲染一意孤行的严重后果。 )渲染一意孤行的严重后果。 (6)营造气氛,制造噱头,或出人意料,引起 )营造气氛,制造噱头,或出人意料, 对方的关注。 对方的关注。 (7)前提条件是要充分了解你的游说对象。 )前提条件是要充分了解你的游说对象。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 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 烛邹有罪三, 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 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公曰: 可 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烛邹!汝为吾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 汝为吾 烛邹 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 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 勿杀, 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 公曰 勿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 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 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 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 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 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 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 乃罢其兵。 哉!”乃罢其兵。
古代劝谏的方式

古代劝谏的方式在古代,劝谏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
它是臣子向君主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的方式,也是君主了解民意、调整政策的重要途径。
古代的劝谏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坦率的直言劝谏,也有婉转、含蓄的讽谏。
首先,直言劝谏是一种常见的劝谏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直接指出君主的过失或不足,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邹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齐王提出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的观点,让齐王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从而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然而,直言劝谏往往需要勇气和智慧。
因为直接指出君主的过失,可能会引起君主的反感和不满,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
因此,许多臣子会选择婉转、含蓄的方式进行劝谏。
婉转劝谏通常采用比喻、寓言、故事等方式,让君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例如,《左传》中记载的“季札挂剑”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季札是吴国的一位贤臣,他看到吴王寿梦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便以挂剑为喻,指出吴王应该选择有德行的儿子继承王位。
这个故事让吴王寿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选择了有德行的儿子阖庐继承王位。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劝谏方式外,古代还有一些其他的劝谏方式。
例如,《诗经》中的“风雅颂”就是一种以诗歌形式进行劝谏的方式。
这种方式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臣子对君主的期望和要求,让君主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臣子会采用上书的方式进行劝谏,这种方式通常会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让君主有更全面的了解。
总的来说,古代的劝谏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坦率的直言劝谏,也有婉转、含蓄的讽谏。
这些方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劝谏。
同时,古代的劝谏文化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政治、道德和文化的追求和思考。
孟子的劝谏技巧有哪些

孟子的劝谏技巧有哪些
孟子在劝谏他人时采用了多种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劝谏技巧:
1. 以德服人:孟子提倡修养内在品德,以自己的道德榜样来感化和影响他人。
他相信通过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可以激发他人的良知和道德感。
2. 用事实说服:孟子经常使用具体的实例、事实和情况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提供确凿的证据,他试图让对方认同他的观点,并接受他的建议。
3. 通过比喻、寓言和故事来说明观点:孟子经常使用比喻、寓言和故事来向他人解释他的观点。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抽象的道理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
4. 引用经典文献:孟子常常引用儒家经典文献,如《诗经》、《论语》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援引儒家经典,他试图以儒家思想的权威和传统来说服他人。
5. 运用辩证思维:孟子常常以对话形式与他人辩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话和辩论来引导他人认识问题的不同层面,以达到引导他人改变观点的目的。
6. 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孟子常常从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指出某种观点或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并与对方沟通以实现这种共同利益的重要性,以促使对方接受劝谏。
7. 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孟子注重与他人建立互信和尊重,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
他提倡用温和的语气和态度与他人沟通,并真诚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反馈。
总之,孟子的劝谏技巧注重实用性和以人为本,旨在通过各种方式来说服他人,并激发他人的道德自觉和责任感。
古人的劝谏技巧

古人的劝谏技巧《墨子》与《战国策》均为先秦时期的优秀散文。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文中善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方法进行说理,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
《墨子》中的《公输》和《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便是体现了“说谏”特色的优秀篇章。
墨子和邹忌都是能言善辩之士,在“说谏”过程中均体现了高超的论辩技艺。
一、引鱼上钩、巧用迂回的墨子墨子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这样就可以抓住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墨子见公输盘,采用的是“引鱼上钩”之法。
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直陈其事,而说:“北方有侮臣者,原借子杀之。
”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自己想要他说的话。
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
墨子见楚王,则又是“巧用迂回”了。
一开头就对楚王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
他不说“倘若”“假使”等假设字样,好像是在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来。
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
可谁知楚王虽言“善矣”,却又以“公输盈为我为云梯之械,必取宋”,再一次把责任推回给公输盘。
面对此种情况,墨子不得不在战术上同公输盘来一次较量,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下,楚王不得不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至此,墨子“止楚攻宋”的目的已经达到。
二、近取乎身、以小喻大的邹忌邹忌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用诙谐幽默的戏剧性手法来说谏。
他劝谏的目的是要齐威王广纳忠言、振兴齐国,但给国君提意见、说“弊”事,是有一定风险的,弄不好反而会招来祸端。
从文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齐威王受弊是客观存在的,那么邹忌的劝谏也就是切实需要的。
该以何种方式劝谏,齐王才容易接受呢?敏于事、善于言的邹忌决定以设喻的方式巧妙地讽谏齐王。
魏征的劝谏艺术

魏征的劝谏艺术
魏征的劝谏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数量多。
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前后二百余事,数十万言。
质量上乘。
魏征谏言无论疏文、谈话,观点鲜明,文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一般都能使唐太宗折服或猛醒,从而达到进谏的目的。
谏技高超。
魏征以敢于直谏而闻名于世,但也不是不讲方式方法,一味地顶撞和冒犯皇帝。
他寓贬于褒,有理有节,善于因势利导,常常运用表扬的方式达到帮助皇帝改正缺点、错误的目的。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作者:张黎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2期高一语文第五单元的几篇文言文,为我们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他们或巧妙对比、以事喻理,或生动设喻、绵里藏针,或避实就虚,迂回婉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观古人的劝谏艺术,窥探他们成功的奥秘,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尽量创设一个说话的气氛,或和谐,或引起别人的好奇,以达到别人愿听的目的。
触龙本来是要劝说赵太后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但那时如果直言劝谏,效果肯定不佳。
触龙便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和太后话家常,使赵太后放松了警惕,愿意和他说自己的身体,说子女,这样一步一步被引入触龙设置好的话题里。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
人们纷纷劝阻。
田婴下令任何人也不得劝谏。
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
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
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
”然后,回头就跑。
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
”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
”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
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
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
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
”于是,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这位说客就是引起了田婴的好奇心,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劝谏成功。
二、巧妙的比喻,这是古人常用的劝谏技巧。
如邹忌的三比,把齐王的宫妇左右比作有偏爱之心的妻子,把朝廷之臣比作有畏惧之心的小妾,把齐国范围内的一切人比作有求的客,通过这样的譬喻说理,使齐王很快醒悟,欣然纳谏。
庄辛劝谏楚襄王的故事更是以比喻说理的经典。
开初庄辛告诉楚襄王身边有四个佞臣,楚王大怒,把庄辛训了一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淫比 逸干 ,劝 被谏 剖纣 腹王 挖不 心要 。骄 奢
贬屈 ,原 最劝 后谏 投楚 江王 自失 尽败 。, 被
治伍 ,子 结胥 果劝 被谏 杀吴 。王 励 精 图
晏子劝谏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有一匹心爱的马,交 给养马的官吏看养,并且嘱咐要好好照料马儿。谁想 有一天,马突然得了暴病死了,连养马人都不知是何 缘故。齐景公得知后,十分伤心,同时也很生气,一 定要派人将养马者肢解处死。晏子此时侍立于旁,众 臣们见君王暴怒,也不知说何是好。只听齐景公一声 令下后,左右的侍卫便要进前去抓养马者…… 如果你是晏子,面对这样的局面,该如何劝谏呢? 既能让景公免除养马者的罪过,又能不伤景公面子意 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对呢?尝试着写一写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
《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
推荐故事和书籍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烛之武退秦师》 • 《触龙说赵太后》 • 《世说新语》 • 《晏子春秋》
自学提示2
• 请结合课文内容想想曹植、晏子、孔子 等人劝谏成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 小组内交流讨论,用词语或短语在卡纸 上写出劝谏成功的原因,并把它贴在黑 板相应的位置上。 • 比较他们劝谏成功的原因,你又有什么 发现呢?
“卫瓘抚床”是西晋时期的一个典故,其寓 意为臣子通过含蓄巧妙的进谏,记载于《晋书·卫 瓘传》,卫瓘委婉进谏,却最终惹来了杀身之。
劝谏
•
旧时臣子对君主进言规 劝,后泛指规劝上级或长辈 改正错误。
古人劝谏的艺术பைடு நூலகம்
群文阅读
北京中学 杲振洪
自学提示1
• 通读四篇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借助注释及译文疏通文意。 • 用简练语言梳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完成表格。 • 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讲给同桌听。 • 浏览四篇文言文,你有什么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