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劝谏艺术群文阅读(19)(1)
忠言如果顺耳,一定会曲意逢迎——古人进谏的艺术

忠言如果顺耳,一定会曲意逢迎——古人进谏的艺术汉元帝秋天酎祭宗庙,准备乘车出长安城西便门,再换乘楼船过护城河。
御史大夫薛广德挡在皇帝车前脱帽叩首:“应该乘车从桥上过河。
”皇帝不耐烦:“你先戴上帽子。
”薛广德说:“您不听我的话我就自杀。
如果血弄脏了车轮,您就不能进宗庙祭祀了。
”皇帝很生气。
这时候担任前导的光禄大夫张猛说:“我听说主上圣明臣下才耿直。
坐船危险,还是走桥安全,圣明天子不涉险地。
薛大夫说得对。
”皇帝的气这才消了,说:“劝谏的话,不是要象这样说才算言辞得体吗?”就改从桥上走了。
这里张猛讨了个便宜。
身为前导,他本应率先阻止皇帝乘船。
他也可能是没有认识到乘船的不合礼节,听薛广德一说才茅塞顿开,紧跟着劝谏。
同样一件事,他说的三句话,水平可就比薛广德高多了:第一句话先给皇帝戴了一顶高帽子;第二句话紧跟着说出了过桥的两个理由;第三句话尤其重要,这个主意是薛大夫出的,我附议(您要是批评就批评他吧,我是从犯)。
结果皇上的口谕是薛广德应该向张猛学习。
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忠言做到顺耳岂不是更好,为什么非要逆耳呢?因为忠言贵直。
进谏忠言的人,心思更多地是放在事情上,而无暇去考虑听者的感受;那些让人听了心旷神怡的话,更多的时候不是忠言。
坐船过河也好,走桥过河也好,就算与礼有关,毕竟是小事。
但是小事不谨,大事不周,小事处处圆滑,大事必不会公允持正。
李靖、李勣(本名徐世勣,字茂公。
赐姓李,避太宗讳单名勣)战功卓著,唐太宗赞誉“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勣用兵“不为大胜,亦不为大败”,谨慎尤为太宗倚重,临终嘱托太子可咨以大事。
后来高宗李治欲立则天为后,和群臣对立势同水火,褚遂良甚至“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
无奈征询李勣意见,李勣的回答很简单:“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意思就是你看着办!估计李治听后心里乐开花了,“上意遂决”。
李勣很圆滑,轻飘飘的一句话,不但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皇帝,还让皇帝发自内心地高兴,而自己则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不承担责任。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人的劝说艺术

群文阅读《古人的劝说艺术》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默读五篇选文,体会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领略文言文的言语智慧,学会有效地进行劝说。
教学重难点:体会古人的劝说艺术,学会劝说他人。
教学准备:阅读材料、阅读卡、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一段劝说视频,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揭示群文课题:《古人的劝说艺术》二、随心所读《远公讲论》。
1、借助工具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出示阅读提示:快速默读《远公讲论》,借助注释读懂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故事?故事中是谁劝说谁?为什么而劝?怎样劝说?结果怎样?勾画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在旁边作批注。
3、学生快速默读选文,思考、批注。
4、学生交流汇报。
5、远公为什么能成功劝说?引导学生回答:巧妙设喻。
6、归纳小结学生方法:读—悟—勾—议三、随心畅读:1、出示阅读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可以是默读、浏览、选读、跳读)文章《优旃反语谏秦皇》《少孺子智劝吴王》《孙权劝学》《晏子谏杀烛邹》,然后选取一篇你最感兴趣的文章细细品读,想一想故事中是谁劝说谁?为什么而劝?怎样劝说?结果怎样?勾画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在旁边作批注。
(2)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合作完成阅读卡,准备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默读文章,勾画相关语句,与小组同学作交流,并完成阅读卡:3、各组派代表交流阅读收获。
四、快乐分享:1、这几个故事中主人公能把对方劝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认为如何劝说才有效?五、学以致用(妙笔生花)1、列举一个事例:爸爸经常教育小东不要和人攀比,要勤俭节约。
可是有一天,爸爸带小东去餐馆陪客人吃饭,却不打算将剩菜打包带走。
小东发问,爸爸却说这多没面子。
假如你是小东,该如何来劝说爸爸?2、学生练习写一写,再交流。
六、总结谈话、推荐阅读。
劝谏艺术简易版

应用写作:
你的好友不喜欢学习语文,尤 其不喜欢学习古诗文,请你运用以 上劝谏的方法,来劝说他(她)主 动学习古诗文。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 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 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 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杀,寡人闻命矣 。”
良药不苦更利病,忠言顺耳最利行
——选修一 专题一·古人的劝谏艺术
比干:商纣王暴虐荒淫,比干强 谏三日不去。纣怒曰:“吾闻圣 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 干剖视其心;
伍子胥:“抉吾眼,县吴东门之 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回顾本专题中古人劝谏的 语言,并思考和总结他们都 采取了怎样的方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 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 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 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 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 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 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 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专题一 古人的劝谏艺术:
(1)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 (2)语言上尊重对方,赢得好感。 (3)努力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可以退为进。 (4)可推己及人,由小道理引出大道理。 (5)渲染一意孤行的严重后果。 (6)营造气氛,制造噱头,或出人意料,引起
对方的关注。 (7)前提条件是要充分了解你的游说对象。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作者:张黎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2期高一语文第五单元的几篇文言文,为我们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他们或巧妙对比、以事喻理,或生动设喻、绵里藏针,或避实就虚,迂回婉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观古人的劝谏艺术,窥探他们成功的奥秘,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尽量创设一个说话的气氛,或和谐,或引起别人的好奇,以达到别人愿听的目的。
触龙本来是要劝说赵太后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但那时如果直言劝谏,效果肯定不佳。
触龙便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和太后话家常,使赵太后放松了警惕,愿意和他说自己的身体,说子女,这样一步一步被引入触龙设置好的话题里。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
人们纷纷劝阻。
田婴下令任何人也不得劝谏。
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
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
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
”然后,回头就跑。
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
”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
”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
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
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
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
”于是,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这位说客就是引起了田婴的好奇心,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劝谏成功。
二、巧妙的比喻,这是古人常用的劝谏技巧。
如邹忌的三比,把齐王的宫妇左右比作有偏爱之心的妻子,把朝廷之臣比作有畏惧之心的小妾,把齐国范围内的一切人比作有求的客,通过这样的譬喻说理,使齐王很快醒悟,欣然纳谏。
庄辛劝谏楚襄王的故事更是以比喻说理的经典。
开初庄辛告诉楚襄王身边有四个佞臣,楚王大怒,把庄辛训了一顿。
群文阅读:《劝谏的艺术》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课:劝谏是一门艺术执教:宁围小学俞奇娜实录记录:盈丰小学汤晓龙教学目标:1.借助表格梳理文本,知晓故事大意。
2.紧扣劝谏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劝谏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紧扣劝谏内容,探究劝谏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四篇文章题目,读,说说共同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四篇文章,出示题目,我们一起读一下。
经过预习,你发现这四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生:这些都是劝谏帝王的师:是的,你预习得很充分。
都是跟劝谏有关的。
(板书:劝谏)2.理解“谏”的意思师:我们看三个题目中中都有这个字——“谏”。
师:字典中是这么解释的——“古代劝君王使改正错误”。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队历史的了解,你们怎么看劝谏君王这事。
生:历史上大部分很勇敢、很正派的帝王手下的大臣们都会劝谏自己的帝王。
生:我认为,劝谏帝王的人都是很忠诚的,所以才会去劝谏。
生:我觉得应该是学富五车的有的知识大臣劝谏帝王做的不对的事。
师:他要有一定的学识才敢劝,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忠言逆耳,伴君如伴虎,劝王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胆识、要有学识,历史上因为劝谏丢了性命的大有人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比如说这些人(PPT展示)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借助表格梳理信息师:一不小心触怒龙颜,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几个故事分别是谁劝谁,劝什么,有没有劝成功呢?我们来梳理一下。
师:同学们拿到的文章是有白话文版和文言文版的,建议你们默读白话文版,完成表格。
劝谏结果就填成功或者失败,但是你要能从文中找出依据说明,文中没有明确结果就用问号表示。
2.逐篇交流生:课文《晏子劝谏》,弦章劝齐景公戒酒结果失败,晏子成功了生:《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邹忌在劝,劝齐王,邹忌劝齐威王让百官能劝谏批评齐威王,让齐威王受的蒙蔽变浅,劝谏结果是成功。
生:课文《七步诗》,是曹植在劝,曹植劝魏文帝曹丕劝他珍惜兄弟之间的情谊,劝谏结果是成功。
师:哪里看出来是劝他珍惜兄弟之间的情谊?生:文中有一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说明曹植劝那个曹丕应该珍惜自己兄弟之间的情谊。
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

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人都不是傻子,我凭什么要听你的?其实,正因为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才给劝说提供了可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欢迎借鉴参考。
让别人改变主张,听从你的建议,这是一件很难的事。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公输》、《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这几篇文章,都涉及到了劝说的问题,很有意思,文章表现的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难以忘却。
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风尘仆仆,前往劝说;齐国要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勉强要参战,作为草根一族的曹刿虽不在其位,但坚信“肉食者鄙”,挺身而出,劝谏鲁庄公不要鲁莽行事,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弹丸之地的安陵进入了不怀好意的秦国的视线,贪得无厌的秦王诡计多端,想占领安陵,面对这种局面,唐雎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以死相拼,保住了自己的国家;邹忌从自己和徐公比美中发现了问题,劝说齐威王纳谏;愚公要搬走太行王屋山,智叟前往劝说,结果没有成功,还成了反面教材。
细细研究这些人物和故事,对于我们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劝说要注意分析清楚各种情况,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人物,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方式得当,就会有一定的效果,就能到达目的。
一、利用正当名义名义总是具有给予希望、刺激功名欲并诱发对新生活的向往的魔力。
它对后悔的人和寻找奋斗目标的人都能起到激励作用。
二、颠倒黑白一旦常规性逻辑被弄混,人的思维就会产生错误,失去判断能力,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特点。
以打破对方逻辑思维结构为目的的诡辩不应该受到常规逻辑的约束。
三、利用数字提高可信度即使是令人难以信服的内容,只要列出“以调查和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具体统计数据,就可以大大提高可信度,因为很多人都十分迷信数据。
记住,最好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如“99.9%”。
四、揭其短处虽然是讨论,可一旦升级为近似口角的争论,就难以找出解决的办法。
这时与其使用正当的语言进行理论,不如直接攻击对方身体、能力、地位上的缺陷。
古人的劝谏艺术

古人的劝谏艺术劝谏君主这事儿,可是有大学问的。
古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
歌功颂德、称赞奉承的话,皇帝们都喜欢听,可批评建议的言语,即便是明君圣主,也会觉得不舒服。
其实,劝谏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策略、掌握时机,也会有奇迹发生。
直谏法。
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别人接受。
示例:战国时,秦将蒙骜攻打魏国,魏军屡次战败。
魏王对此十分忧虑,只好派人到赵国请求信陵君回国助战。
信陵君担心魏王追究以前窃符救赵的事,不肯回去,对自己手下的人说:“有谁敢为魏国的使者通信就处死。
”门客无人敢去劝说。
这时,曾受信陵君礼遇的隐士毛公与薛公求见,并对他说:“公子之所以被诸侯看重,只是因为魏国还在,如今魏国局势紧急,你不去救助,一旦秦国攻克大梁,夷平先王的宗庙,你还有什么脸面立足天地之间?”话还没有说完,信陵君的脸色就变了,立即驾起战车赶回魏国。
分析:信陵君性格中虽有刚愎自用的一面,但更有礼贤下士、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毛公与薛公德高望重、洞明世事,故而敢对信陵君直言其事,虽只寥寥数语,却深刻地分析了魏国兴亡同他的切身利益的关系。
由于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句句直指做人的根本,从根本上揭开了信陵君心里的疙瘩,使他幡然醒悟。
感悟: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运用直谏法劝谏者必须出于至诚。
只有真诚地为对方着想,动之以情,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还要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晓之以理,帮助当局者拨开萦绕在眼前的层层迷雾。
同时被劝者要贤明,能够明辨是非,并且有宽广豁达的胸襟和知错能改的气度。
讽喻法。
用含蓄的话语进行暗示或委婉地表露自己的意见。
示例:齐威王即位之初,通宵达旦地宴乐,不理政事。
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
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一只大鸟,落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猜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听懂了,回答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立即诏令七十县长官来朝奏事,赏杀各半,又迅速发兵御敌,诸侯震惊,把侵占的土地都归还齐国。
劝谏艺术文言文翻译

夫劝谏者,国之栋梁,民之楷模也。
然劝谏非易事,须具仁心、勇志、智术,方能成就大业。
是以余今日欲论劝谏之道,以启后人。
盖闻古之圣君贤臣,皆以劝谏为重。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斯言也,劝谏之要也。
夫劝谏者,风也;被谏者,草也。
风行草偃,劝谏之力可见矣。
夫劝谏之道,首在诚意。
孔子云:“与人为善,莫大乎诚。
”劝谏者,必以诚待人,方能感动人心。
诚者,劝谏之本也。
是以劝谏者,当先正己,而后正人。
己不正,焉能正人?己不正,何以服人?次在勇志。
勇者,劝谏之胆也。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劝谏者,必怀勇志,方能无畏于权贵,无惧于逆境。
然勇者非匹夫之勇,乃智勇双全之勇。
智勇者,方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使被谏者心悦诚服。
再者,劝谏之道,贵在智术。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劝谏者,当具智术,方能知所言为何,所行何为。
智术者,劝谏之术也。
夫智术之用,在于因人、因事、因时,相机而行。
或以直谏,或以婉言,或以故事,或以寓言,皆可收效。
又有四忌,劝谏者宜谨记之:一忌直言。
直言易招怨,反遭忌恨。
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劝谏者,宜以委婉之言,使人自省。
二忌激怒。
激怒易生乱,反成祸端。
孔子曰:“怒者,其色厉也,其言伪也。
君子不怒。
”劝谏者,宜以平和之心,使人深思。
三忌谄媚。
谄媚易失德,反遭轻视。
孔子曰:“君子不谄。
”劝谏者,宜以正直之姿,使人敬仰。
四忌固执。
固执易失和,反致事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劝谏者,宜以变通之策,使人信服。
总之,劝谏之道,乃是一门艺术。
艺高人胆大,技高人胜。
劝谏者,当以仁心为本,以勇志为翼,以智术为舟,以四忌为帆,方能乘风破浪,抵达彼岸。
吾辈宜效仿古之圣贤,以劝谏为己任,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如此,则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百姓安居乐业,共筑美好未来。
(《论劝谏之道》译文)劝谏之道,是国家栋梁,民众楷模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孺子智劝吴王》 《扁鹊治病》
阅读概览表
篇名
谁在劝 劝谁 劝什么 结果
《七步诗》
曹植 文王 不杀自己 成功
《晏子劝谏》
弦章 齐景公 停止酗酒 失败
晏子 齐景公 停止酗酒 成功
《少孺子智劝吴王》
《扁鹊治病》
阅读概览表
篇名
谁在劝 劝谁 劝什么
结果
《七步诗》
曹植 文王 不杀自己 成功
《晏子劝谏》
弦章 齐景公 停止酗酒 失败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 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 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 其后之有患也。”
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之废 酒也。不然,章赐死。”
应声答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 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 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 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 其后之有患也。”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 章死久矣。”
应声答曰:“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 煎何太急?”
阅读概览表
篇名 《七步诗》 《晏子劝谏》
谁在劝 劝谁 劝什么
结果
《少孺子智劝吴王》 《扁鹊治病》
篇名 《七步诗》 《晏子劝谏》
阅读概览表
谁在劝 劝谁 曹植 文王
劝什么 结果 不杀自己 成功
《少孺子智劝吴王》 《扁鹊治病》
篇名 《七步诗》 《晏子劝谏》
阅读概览表
谁在劝 劝谁 劝什么 结果 曹植 文王 不杀自己 成功 弦章 齐景公 停止酗酒 失败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公 治病
结果 成功 失败 成功 成功 失败
扁章
章曹
扁少
宴曹少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 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 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阅读概览表
篇名
谁在劝
劝谁
劝什么
结果
《七步诗》
曹植(臣) 文王(君) 不杀自己 成功
《晏子劝谏》
弦章(臣) 齐景公(君)停止酗酒
晏子(臣) 齐景公(君)停止酗酒
《少孺子智劝吴王》年轻人(臣)吴王(君) 不攻楚
失败 成功 成功
《扁鹊治病》
扁鹊(臣) 蔡桓公(君)治病
失败
对比探究
弦章谏曰:“君欲饮酒七日七夜,章 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晏子 齐景公 停止不攻楚 成功
《扁鹊治病》
阅读概览表
篇名
谁在劝 劝谁 劝什么
《七步诗》
曹植 文王 不杀自己
《晏子劝谏》
弦章 齐景公 停止酗酒
晏子 齐景公 停止酗酒
《少孺子智劝吴王》年轻人 吴王 不攻楚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公 治病
结果 成功 失败 成功 成功 失败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 桀纣者,章死久矣。”
找出描写两名劝谏者语言 动作的句子。
通过对比,探究他们劝谏态度、 技巧上的异同。
归纳出劝谏成功的原因。
阅读概览表
篇名
谁在劝 劝谁 劝什么
《七步诗》
曹植 文王 不杀自己
《晏子劝谏》
弦章 齐景公 停止酗酒
晏子 齐景公 停止酗酒
《少孺子智劝吴王》年轻人 吴王 不攻楚
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或形式相似或相对 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其内容、结构、 表达方法、情感等,分析相同点或不同点的 一种阅读方法。
以史为鉴 反思自己
反败为胜
假如扁鹊、弦章想要反 败为胜,应该向谁学习, 可以怎么说、怎么做?
推荐故事
《烛之武退秦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周总理、萧伯纳等名人的语言智慧故事
淫比 逸干 ,劝 被谏 剖纣 腹王 挖不 心要 。骄
奢
贬屈 ,原 最劝 后谏 投楚 江王 自失 尽败 。,
被
治伍 ,子 结胥 果劝 被谏 杀吴 。王
励 精 图
旧时臣子对君主进言规劝, 后泛指规劝上级或长辈改正错误。
威远县严陵镇中心学校 黄小鰌
预习导图
读准生字词
读通读顺
了解主要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 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之废 酒也。不然,章赐死。”
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 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