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张)

合集下载

毛泽东经典诗词及赏析---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经典诗词及赏析---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现代:毛泽东【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原文】西风烈⑶,长空⑷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⑸,喇叭声咽⑹。

雄关漫道⑺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⑻。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⑼如血。

毛泽东另版《忆秦娥·娄山关》的手迹。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题解】这首词,毛泽东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

”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

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毛泽东喟然长叹,“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

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注释】⑴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⑵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

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⑶烈:猛烈,强劲。

⑷长空:辽阔的天空。

⑸碎:细碎。

⑹咽(yè):在这里读入声。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

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

作品原文: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品注释:1.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

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

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

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

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3.西风烈:烈,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4.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5.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6.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7.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8.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9.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即为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

丰富文学创作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 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 富的素材和灵感。
历代评价和影响
毛泽东的评价
作为《忆秦娥·娄山关》的作者,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首词,认为 它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风
貌。
文学史家的评价
在文学史上,《忆秦娥·娄山关》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 作,具有重要地位。
社会背景
中国革命形势
1935年,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期,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围 剿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军的士气和信心受到了很 大的打击。
《忆秦娥·娄山关》的影响
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激发了广大 官兵的战斗意志,为红军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02
《忆秦娥·娄山关》的诗词分析
忆秦娥娄山关ppt课件
目录
• 《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 • 《忆秦娥·娄山关》的诗词分析 • 《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和情感 • 《忆秦娥·娄山关》的影响和评价 • 《忆秦娥·娄山关》的现代解读和应用
01
《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1935年,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遭受 了严重的挫折,损失惨重。为了摆脱 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穿越贵州 北部,而娄山关则是必经之地。
词牌名和题目
词牌名:忆秦娥 题目:娄山关
诗词内容解析
忆秦娥
词牌名,属于秦娥系列,多写悲壮之音。
娄山关
地名,位于贵州遵义西北,地势险要,是川黔公路和铁路交通要道。
诗词的艺术手法
01
02
03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娄山关的自然景 色,表达作者的壮志豪情 和感慨。
象征手法
用“雄关漫道”象征人生 道路的艰难险阻,用“苍 茫云海”象征人生的迷茫 和无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 (共12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 (共12张PPT)
• 抒情:表达了亦喜(胜利)亦悲(道路还漫长), 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 富有象征意味: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但还有 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 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 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
下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真如铁”:代用杜甫的《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22021/8/2M onday, August 0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2:07:15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22021/8/22021/8/2Aug-2自 我。。2021年8月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22021/8/2August 2,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22021/8/22021/8/22021/8/2
悲凉沉郁
“碎”:表现出在铺满寒霜的崎岖山间石径上,马儿不能放步奔
跑,只能发出细碎杂沓的声音。
“咽 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风中传来若 ”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着重写霜晨行军的情景, 写红军进行娄山关的军事行动。它描写了行军 途中的艰难环境,渲染出苍凉沉郁的气氛。

两首《忆秦娥》对比阅读

两首《忆秦娥》对比阅读

两首《忆秦娥》对比阅读
忆秦娥忆秦娥·娄山关
李白毛泽东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从头□,苍山如海,残阳如□。

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5分)
月泣却越血霞咽冷画
2.两首诗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10分)
3.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10分)
答案:
1.月、咽、越、血
2.李词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伤感的气氛;毛词渲染的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3.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

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赏析《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西风烈⑶,长空⑷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⑸,喇叭声咽⑹。

雄关漫道⑺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⑻。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⑼如血。

*另版《忆秦娥·娄山关》的手迹。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题解】这首词,*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预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

”当时,*和红军由博古,*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

*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喟然长叹,“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

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注释】⑴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⑵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

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⑶烈:猛烈,强劲。

⑷长空:宽阔的天空。

⑸碎:细碎。

⑹咽(yè):在这里读入声。

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⑺漫道:莫道。

⑼从头越:重新跨越。

⑼残阳:夕阳。

【译文】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鉴赏】*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一):
《忆秦娥·娄山关》上阙写红军突过娄山关之前的行动。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在霜天的凌晨,月光下,西风猛烈地吹着,天空中传来一群大雁的叫声。

这是描述红军突过娄山关开始行动时的景色。

“霜晨月”,是叠句,既是词牌的要求,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描述红军的行军。

“碎”和“咽”,烘托了红军行军时的严肃与敏捷。

《忆秦娥·娄山关》下阙写红军突过娄山关之后的愉悦情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是牢不可破的关口,“漫道”,是别说的意思,“铁”,是坚不可摧。

别说娄山关的险要是牢不可破的,红军就这样从容迈步,从山头上越过去了。

这两句,既雄壮又豪迈,写出了红军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从头越”,又是叠句,也是承上启下。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突过娄山关,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站在山头上向远望去,山峦起伏,一眼望不到边,就好像翻腾的大海一样;夕阳西下,落日像血一样鲜红。

诗人在突破娄山关后的欣喜情绪溢于言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翻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翻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翻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是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出自《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译文: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道群山起伏像是铁般难以逾越,而今使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例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句联想 七律 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句联想水调歌头 游 泳源自(1956.6)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雄关漫道真如铁, 漫道:莫道之意,对险阻 的蔑视,对据险顽抗之敌 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鄙视
真如铁:代用杜甫的《潼关吏》“大
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 关的险固。
从头: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表现了诗人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 迈气概和跨越一切艰险的雄放胸襟。既说 红军跨越娄山关,又喻指遵义会议后中国 革命重新开始起步向前。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写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 作 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二渡赤水, 背 24日攻占桐梓, 25日凌晨借着月 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相遇, 景
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 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 终于占领高地。此时已近黄昏, 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 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 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本词的艺术特点
一、把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二、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 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 娄山关的激战; 三、以景传情,景情并茂——这首词所取景物逼真 而又典型,极富表现力,极能传情,它以写景发端, 以写景收束,感情浓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四、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题—— 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它们都构成了典型的 意境,深化了词的主题。
诗句联想
沁 园 春 长 沙
(1925)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霜晨月, 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 马蹄声碎, 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 喇叭声咽。
续、忽高忽低,显得悲壮深沉 从听觉来写行军,强化寂静、 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 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以动写静、以有声衬 托无声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慨 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 风度,为下阕蓄势
从头越, 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 苍山如海, 象征义:体现诗人浩瀚如海的胸 残阳如血。
怀,表现革命前途虽波澜壮阔, 但还会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 出许多流血牺牲
这两句体现诗人浩如烟海的胸怀, 表现了革命斗争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 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的流 血牺牲,并巧妙的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 激烈,展示了红军战士“为有牺牲多壮 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
诗句联想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重上井冈山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1965.05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诗句联想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 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pí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 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红军顽强的意志,征服困难的气魄 ;气象阔 大雄壮——视险为夷,无坚不催的战士情怀
从视觉角度写过娄山时的所见所闻所 感,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略去 了中间的战斗过程,写出了胜利越关的情 景,表现了诗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抒发诗 人胜利的豪情。
主题理解
通过对娄山关军事行动的描 写,歌颂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 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预示着 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
越 。 从雄 头关 越漫 ,道 苍真 山如 如铁 海, ,而 残今 阳迈 如步 血从 。头
晨 月 ,西 马风 蹄烈 声, 碎长 ,空 喇雁 叭叫 声霜 咽晨 。月 。 霜
一 九 三 五 年 二 月
忆 秦 娥 娄 山

西风烈, 点明时间和环境。 长空雁叫霜晨月。
用“西风、霜晨、残月、雁叫”这些 意象造成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 穆的气氛。
诗句联想
七律
到 韶 山 (1959.6)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七 律 高天滚滚寒流急, 冬云 大地微微暖气吹。 (1962.12)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pí )。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