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问一问_答一答》
《问一问,答一答》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4.对学生所选择的儿歌进行多种形式的
朗读引导。
5、你觉得哪一首儿歌最有意思?想想哪里最有意思?
1.自由读儿歌
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儿歌。
3.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儿歌。
学生自主选择儿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年级的孩子该怎样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我想,首先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吧!而儿歌无疑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最多接触,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儿童文学形式,他们也是从儿歌开始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让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读儿歌,说儿歌,表演儿歌等环节,让他们感受读儿歌的乐趣,在读中训练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引导孩子们喜欢上课外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有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导学部分的教学还不够。教学《什么圆圆圆上天》这首儿歌时,让孩子们学会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读儿歌后让他们想其他办法来读儿歌时,孩子说到“表演读”时就应该让孩子们马上来表演着读这首儿歌,也为后面的表演自己创编的儿歌打下基础,后面的表演会更丰富多彩。在引导学生说《风到哪里去了》这首儿歌有意思在哪里时,没有让学生说得够,就急于引导孩子去发现问答歌一问一答结构上的特点。
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议题
问一问,答一答
课时
一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学设计教师
教材
简析
“问一问,答一答”选自一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是一年级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的第一个群文议题,本组议题主要由《什么圆圆圆上天》、《进城怎么走法》、《爸爸,为什么…..》、《谁最快活》、《风到哪儿去了》等五篇问答式的儿歌组成。儿歌语言朗朗上口,简短易读,内容生动有趣,问答式的语句更能激发孩子们朗读的欲望。根据我校“群文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行动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无限地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以一篇带多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阅读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去大量阅读。因此我选择了这组儿歌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孩子喜欢儿歌的兴趣,同时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说课稿 《童诗中的问与答》

《童诗中的问与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得到各位专家近距离的指点。
我们选的议题是:童诗中的问与答。
执教年级:三年级。
一、说选文和议题去年,有一个叫万奕含的小朋友写了一首题为《秘密》的小诗,在网络上传得如火如荼。
秘密万奕含妈妈说我捡来的,我笑了笑。
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怕妈妈伤心。
我知道,爸爸姓万,哥哥姓万,我也姓万,只有妈妈姓姜。
谁是捡来的?不说你也明白。
嘘!我会把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里。
多么有韵味的一首小诗啊!多么富有童心的孩子啊!著名诗人金波曾经说过:“培养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享受语言的美,创造语言的美,最好从读诗、写诗开始。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于是,我们沿着第一学段的痕迹继续探究儿童诗。
那么多儿童诗,以什么作为议题呢?偶然间,我们读到了加拿大诗人丹尼斯·李的一首小诗《进城怎么走法》,一个简单的设问,回答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充满趣味,又富有哲理。
原来,一问一答就能成诗。
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不能把这种“问”与“答”作为群文阅读的一个议题呢?于是,我们团队开始寻找,搜集。
发现问答的童诗不计其数:台湾诗人七星潭的《我底下有什么》、《四个小男孩》,意大利诗人贾尼·罗大里《开满鲜花的头》、《需要什么》,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薛瑞萍推荐的《日有所诵》三年级篇目上就有好几篇,其中《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也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我们仔细阅读,发现诗中的问答都特别有趣,并且还有规律可循: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连续呈现,有的只问不答。
于是,我们确定了以“童诗中的问与答”作为议题。
经过反复推敲、琢磨,最后选定五首问答诗:《我底下有什么》、《开满鲜花的头》、《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童话》、《进城怎么走法》。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孩子生活体验较少,语言积累有限,但他们天真纯净,想象丰富,乐于表达,没有太多的约束和顾虑,很多诗歌所展现的奇妙之处,大人未必还有好奇心和闲情逸致去关注,但却是孩童世界的重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问答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有趣的问答歌教材分析:儿歌语言朗朗上口,简短易读,内容生动有趣,问答式的语句更能激发孩子们朗读的欲望。
“问答式儿歌”本组议题主要由《姓氏歌》、《比尾巴》、《什么虫虫忙采蜜》、《什么好》、《谁会》、《什么弯弯》问答式儿歌组成。
群文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无限地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以一篇带多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阅读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去大量阅读。
因此我选择了这组儿歌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孩子喜欢儿歌的兴趣,同时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问答式儿歌的特点,读出问句和答语的不同语气,激发学生诵读儿歌的兴趣。
2、通过朗读儿歌,体会一问一答和多问多答的不同型式和会找儿歌韵脚。
3.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意,鼓励学生结合课堂尝试创编问答式儿歌。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问答歌一问一答和连问连答两种形式,并会读问的语气。
难点:指导朗读,在感受、理解儿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儿歌。
教法学法:教法:视听讲结合法,完整跟读法和游戏三种教学方法学法:观察法、游戏法、提问法、自主学习法课前诵读《猜字谜》、《摇摇船》一、导入1、师:孩子们,听着你们读儿歌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儿。
你们喜欢儿歌吗?兰老师也喜欢。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我特别喜欢的儿歌,我把它请过来了,你看。
(出示前四句《姓氏歌》)2、学生会齐背3、师:我们学过各种各样的儿歌有字谜歌,游戏歌,摇篮曲,那姓氏歌跟它们都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4、生答预设(是描写姓氏的)师指生问:你姓什么?生答:我姓李。
师指另外一个:他姓什么?他姓张?师:孩子们,现在有发现了吗?生:有问题和答案(你真是有一双会发现的小眼睛呢)师:由问句和答句组成的儿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问答歌》生:老师,我还发现了是你问一句,他答一句(指生)师评价:你真是火眼金睛5、师:像这样老师问一句,你答一句,对,这就是一问一答的问答歌(板贴:一问一答)6、这节课呀。
群文阅读——有趣的问答歌(教学反思)

群文阅读——有趣的问答歌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群文阅读——有趣的问答歌。
说实话,在选课时我纠结了很久,因为让一年级的孩子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识字少,没有多少阅读基础,甚至连教材里的课文都读得不够流畅……但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想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进而爱上阅读。
考虑到设计的课程不能太难,就想着以简单的儿歌来进行。
这节课我紧紧围绕三个目标设计,设计了多种形式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分组读、师生共读),让孩子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领悟。
课内选择了《比尾巴》、《谁会飞》这两篇儿歌,课外选择了《弯弯圆圆歌》、《什么好》,然后让学生仿编了《说话》、《月儿弯弯》、《家》几首儿歌。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以一篇课内带一篇课外的形式呈现儿歌的。
总的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孩子们课堂上积极主动,达到了预设效果。
但今天这节课我感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前的引入提问:“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呢?”本来想让孩子发现问答的形式,结果几个孩子起来都说的一些小细节,问题提的没有针对性,不能很快地引入正题。
第二:儿歌选的有点多,感觉整个过程有些感,导致后面时间很紧张。
第三:对选的课外几首儿歌应提前让孩子读一读,课堂上由于选的儿歌多了一点,没有给与孩子充分的阅读课外儿歌的时间,因此孩子对儿歌读的不是很熟。
第四:应该提前将所有儿歌打印在一张纸上,否则整堂课就忙着让孩子翻前
翻后了。
针对出现的问题,接下来我将继续思考,争取更大的进步。
有趣的问答儿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有趣的问答儿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XXX“四环三学”备课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本节课的课题是“有趣的问答儿歌--群文阅读”,由XXX老师执教。
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孩子积累语言,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目标能力。
同时,了解儿歌的类型,通过快乐地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和儿歌的有趣,激发读儿歌的欲望,激起学生对儿歌的热爱之情。
课堂重点是通过快乐地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和儿歌的有趣,激发读儿歌的欲望,激起学生对儿歌的热爱之情。
时间分配为5分钟。
课堂环节包括激趣导入、研究、练。
在激趣导入环节,老师通过展示儿歌《比尾巴》,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儿歌。
在研究环节,老师带领学生研究儿歌《什么圆圆圆上天》,并引导学生复述儿歌所要讲的故事。
在练环节,老师让学生自由读儿歌《进城怎么走》、《谁最快活》、《风在哪里》,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
最后,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趣味问答读,加上动作。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加上动作,可以用刚刚的方法来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节奏和有趣。
同时,老师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儿歌,根据学生所选儿歌进行教学。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儿歌,加深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和感受。
谁唱歌儿“呱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呱”。
谁唱歌儿“喔喔喔”?(此处明显有问题,删除)谁唱歌儿“嘎嘎嘎嘎,嘎嘎”?(此处明显有问题,删除)你还喜欢什么动物?试着编儿歌。
在编问答歌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出现名字。
在9分钟内,谁唱歌儿“呱呱--呱呱”,唱歌“”(出示多种动物图片启发)。
小结拓展:孩子们,今天我们又读了这么多有趣的问答儿歌。
水果、蔬菜都可以变成儿歌,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答式儿歌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我们可以和伙伴、家人一起玩玩问答游戏,看看谁的问题和回答最有意思。
儿歌材料:。
《问一问答一答》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学习方案.doc

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议题问一问,答一答课时 一课时授课对象小 学 一 年 级 学生教学设计教师“问一问,答一答”选自一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是一年级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的第一个群文议题,本组议题主要由《什么圆圆圆上天》、《进城怎么走法》、《爸爸,为什么 ⋯ ..》、《谁最快活》、《风到哪儿去了》等五篇问答式的儿歌组成。
儿歌语言朗朗上口,简短易读,内容生动有趣,问答式的语句更能激发孩子们朗读的欲望。
根据我校“群文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行动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无限地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以一篇带多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阅读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去大量阅读。
因此我选择了这组儿歌进行教学, 以此激发孩子喜欢儿歌的兴趣,同时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但他们对于儿歌并不陌生,儿歌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他们活泼好动,儿歌教学形式多样,则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利用一篇儿歌的教学, 让学生领会读儿歌的方法多样, 利用这些方法在快乐的游戏中用不同的形式来读,激发学生读儿歌的语文,让学生爱读儿( 教 歌。
在学儿歌时,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学 策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自主选择希望的儿歌进行学习,教师在此过略)教学 目标教学 重点、 难点程中引导学生去快乐地朗读儿歌,在读中感受儿歌带来的快乐。
1. 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 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会读儿歌的方法,了解儿歌的一些类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快乐地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和儿歌的有趣,激发读儿歌的欲望,激起学生对儿歌的热爱之情。
通过快乐地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和儿歌的有趣,激发读儿歌的欲望,激起学生对儿歌的热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问答歌》说课稿

有趣的问答歌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问答歌》一、说教材“问答式儿歌”本组议题主要由《姓氏歌》、《比尾巴》、《什么虫虫忙采蜜》、《什么好》、《谁会》、《什么弯弯》问答式儿歌组成。
儿歌语言朗朗上口,简短易读,内容生动有趣,问答式的语句更能激发孩子们朗读的欲望。
群文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无限地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以一篇带多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阅读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去大量阅读。
因此我选择了这组儿歌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孩子喜欢儿歌的兴趣,同时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问答式儿歌的特点,读出问句和答语的不同语气,激发学生诵读儿歌的兴趣。
2、通过朗读儿歌,体会一问一答和多问多答的不同型式和会找儿歌韵脚。
3.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意,鼓励学生结合课堂尝试创编问答式儿歌。
三、说重难点本着小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问答歌一问一答和连问连答两种形式,并会读问的语气。
难点是指导朗读,在感受、理解儿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儿歌。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1、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并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视听讲结合法,完整跟读法和游戏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
视: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的教具,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听:是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认真倾听中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从而刺激幼儿喜欢去学习儿歌的目的;讲: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大胆想象下学会创编。
小学群文阅读公开课 民间故事中的“问答式”描写 教学设计

民间故事中的“问答式”描写选文:1.《聪明的牧童》2.《为国王画像》3.《裁缝儿子对付部落主》执教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感知人物特点。
2.比较阅读三个故事,弄清楚三个故事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民间故事“问答式”情节结构的基本特点及表达效果。
3.学习通过“问答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用“问答式”情节创编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导入:四(一)班的孩子们,你们好,我是李老师,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课!听老师说你们很喜欢读故事,你们平时都喜欢读什么故事呢?为什么?我要来做个小小的采访……(采访2——3名学生)生:我喜欢读成语故事,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你在故事中拥有了智慧)我喜欢童话故事,因为很有趣、幽默。
(你在故事中收获了快乐)我喜欢冒险类的故事。
(你是一个勇敢的、敢于探究的孩子)我喜欢寓言故事(你在故事中收获了道理)、神话故事(你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哇,看来你们和李老师有共同的爱好——喜欢读故事。
李老师也爱读故事,尤其钟情于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民间故事,相信你们的亮眼睛早就发现了,对,就在你们的课桌上。
今天我们要在这三个故事中寻找宝藏,但前提是必须过两关,拿到两把金钥匙。
有没有信心?一、读懂《聪明的牧童》这个故事,初步感知人物特点;梳理故事情节,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中的“问答式”描写。
师:喜欢故事的孩子一定很期待今天这一场故事盛宴。
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请看大屏幕——我爱读故事。
我请一位爱读故事的小朋友来领取第一张任务卡,其余孩子认真听。
出示任务卡(1):默读《聪明的牧童》,想一想:国王提出了哪几个问题?请用横线勾画下来。
牧童每次是怎么回答的?请用波浪线勾画下来。
思考:从国王提问和牧童回答的话语中,你发现了什么?师:孩子们,只有认真完成任务,才能得到第一把金钥匙哦。
让我们带着这个任务静静地走进《聪明的牧童》这个故事。
默读,边读边勾画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复述儿歌所要讲的故事。
4.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儿歌。
检测学生会读儿歌的程度。
理解儿歌内容。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多篇儿歌的欲望。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
多篇
儿歌
1.课件出示儿歌《进城怎么走》、《爸爸,为什么….》、《谁最快活》、《风到哪里去了》
2.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读准儿歌的字音,读出问句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可以用我们刚刚的方法来读。想一想你们最喜欢哪一首儿歌!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会读儿歌的方法,了解儿歌的一些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快乐地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和儿歌的有趣,激发读儿歌的欲望,激起学生对儿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难点
通过快乐地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和儿歌的有趣,激发读儿歌的欲望,激起学生对儿歌的热爱之情。
3.指明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儿歌,根据学生所选儿歌进行教学。
4.对学生所选择的儿歌进行多种形式的
朗读引导。
5、你觉得哪一首儿歌最有意思?想想哪里最有意思?
1.自由读儿歌
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儿歌。
3.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儿歌。
学生自主选择儿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儿歌,板书(什么圆圆圆上上天、进城怎么走、爸爸,为什么…、谁最快活、风到哪里去了|)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答式儿歌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我们可以和朋友一起玩玩问答游戏,看看谁的问题
和回答最有意思。
学生回忆这节课所学儿歌和读儿歌的方法
鼓励学生喜欢读儿歌,愿意读儿歌,自主学习更多的儿歌。
一年级的孩子该怎样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我想,首先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吧!而儿歌无疑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最多接触,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儿童文学形式,他们也是从儿歌开始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让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读儿歌,说儿歌,表演儿歌等环节,让他们感受读儿歌的乐趣,在读中训练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引导孩子们喜欢上课外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有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导学部分的教学还不够。教学《什么圆圆圆上天》这首儿歌时,让孩子们学会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读儿歌后让他们想其他办法来读儿歌时,孩子说到“表演读”时就应该让孩子们马上来表演着读这首儿歌,也为后面的表演自己创编的儿歌打下基础,后面的表演会更丰富多彩。在引导学生说《风到哪里去了》这首儿歌有意思在哪里时,没有让学生说得够,就急于引导孩子去发现问答歌一问一答结构上的特点。
此外,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走进他们感兴趣的情景中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老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关注生成的问题,还要更充分的营造学习的气氛等。当然,也留给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何兼顾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
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议题
问一问,答一答
课时
一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学设计教师
王雯
教材
简析
“问一问,答一答”选自一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是一年级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的第一个群文议题,本组议题主要由《什么圆圆圆上天》、《进城怎么走法》、《爸爸,为什么…..》、《谁最快活》、《风到哪儿去了》等五篇问答式的儿歌组成。儿歌语言朗朗上口,简短易读,内容生动有趣,问答式的语句更能激发孩子们朗读的欲望。根据我校“群文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行动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无限地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以一篇带多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阅读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去大量阅读。因此我选择了这组儿歌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孩子喜欢儿歌的兴趣,同时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学情
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但他们对于儿歌并不陌生,儿歌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他们活泼好动,儿歌教学形式多样,则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设计
理念(教学策略)
利用一篇儿歌的教学,让学生领会读儿歌的方法多样,利用这些方法在快乐的游戏中用不同的形式来读,激发学生读儿歌的语文,让学生爱读儿歌。在学儿歌时,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自主选择希望的儿歌进行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快乐地朗读儿歌,在读中感受儿歌带来的快乐。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
导入
1.今天老师给我们班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件出示儿歌“比尾巴”。
2.同学们唱这首儿歌的时候可真起劲啊,看来你们一定很喜欢儿歌,上个学期我们也学了很多儿歌。还记得有哪些?
3.这几位同学读得真棒!你们喜欢儿歌吗?今天啊,老师就带着你们一块去认识更多的儿歌。板书课题:问一问,答一答。
学生背诵学过儿歌
利用欢乐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回顾已学儿歌引出教学主题。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读
儿歌
(一篇带多篇)
1,师范读儿歌《什么圆圆圆上天》
2、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你听出了什么?(儿歌中有很多问句,问句的答案也在课文中。)
3.师:这首儿歌写了些什么事物呢?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讲一讲行吗?(引导学生复述儿歌所要讲的故事。)
4.这首儿歌好像很有趣,那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有趣读出来呢?
5、指导朗读儿歌,男生读问句,女生找到相应的答案对读,师生对读。
6、同学们真棒,这首儿歌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读,仿佛有了生命呢!这首儿歌可真有趣啊!
7.过渡:你们一定还没有读过瘾吧,那么就再一起去认识更多有趣的儿歌吧!
1、学生听老师范读儿歌,回答问题。
板
书
设
计
问一问,答一答
什么圆圆圆上天
进城怎么走
爸爸,为什么…
谁最快活
风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
开阔性的板书,让学生更清晰的掌握方法,回顾知识。
教
学
反
思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的一节群文阅读研究课《问一问,答一答》。让一年级的孩子来开展课堂上的群文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识字少,没有阅读基础,连教材里的课文都读得不够流畅……但我心里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进而爱上阅读,因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一年多以来,我越来越感觉到阅读,特别是有主题的群文阅读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乃至未来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儿童阅读事业的推广人,在孩子们的心里撒下阅读的种子,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